追忆父亲小盛春(董芙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45:31

追忆父亲小盛春(董芙蓉)

(中国戏剧200411期 ) 

 

父亲小盛春,原名董士春,河北任丘人,自幼家境贫寒,逃难来到天津。为谋生机加入戏班。在旧社会,他饱经风霜、受尽学艺之苦,在艰难学艺生涯中,他不怕吃苦虚心好学,打下了坚实基础。经过多年刻苦磨练,勤奋钻研,父亲在武生行当中,以猴戏的上乘表演而赢得了“南北驰名,标准猴王”的美誉。

父亲一生虚怀若谷,博彩众家。在四十余年的舞台实践中,他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父亲的猴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无论从脸谱谱式、服装样式到兵器开打、“出手”和舞蹈动作,都独创一派,自成一家。

父亲的一切艺术成就,得益于谦虚好学。他曾同众多名家同台演出,只要人家有独到之处,他都一一记住心里,再根据自身条件,经过吸收、消化,然后把别人的特长和特技融化到自己的艺术技巧里。

解放前,他曾向许多名家虚心求教,如昆剧名家侯永奎、京剧名家李春来、鲍云鹏及南方名家盖叫天、王桂卿等。解放后,他在“扶新社”与小王虎辰同时拜京剧前辈赵松樵为师。过去,天津有位武生演员叫王桂武,此人耍枪有独到绝活,拿手戏《杀四门》极能叫座。父亲久仰他的枪花绝技,一心要学到手,便抽空去观摩、求教,终于学到手,并练就一手好枪花,运用到猴戏表演中,给演出增色不少。

1954年,父亲率团到上海中国大戏院演出《美猴王》上中下集,引起轰动。并得到京剧南派猴戏创始人郑法祥先生的赞许和指导。父亲的虚心和诚恳,使郑先生非常高兴,临别赠送自己特制的 “金箍棒”一根作为纪念。上海一行使父亲受益匪浅,使其猴戏的表演艺术又登上一个新的高度。

父亲在艺术上能取得巨大成就,还得益他的刻苦钻研和“艺无止境”的进取精神,不断创新的态度。如孙悟空耍的棍花,一般演员的路数都是前后左右的花路,最后“皮球花”收尾。而他的棍花比别人多了一串“反绷子棍花”。一般讲,“反绷子”好练,反棍花也不难。但要把两个动作融汇成一个连串动作就非常难了。所以,每舞到此处,台下必有一片掌声。可惜,如今舞台上很难见到耍这一特技的演员。再如,在特技中有一手叫“宝剑入鞘”。有的演员在前面一手拿剑,一手握鞘,直提直入,这一手比较好练。还有从背后出剑,左手在前面接剑入鞘,这难度可就大多了。但父亲对自己有更高要求,他要从前面礽剑。在背后剑入鞘。后背无眼,全凭感觉,极难练成。甚至一般演员不敢想象在舞台上使用。而父亲就练成了,在《八仙斗白猿》一剧中使用了这一绝技,使所有内行无不叹服敬佩!

父亲还有一个绝技叫“棍挑18件”,就是孙悟空在开打中,用棍一跳,将刀、枪、锤、棒等兵刃都飞向每个人手中。最早挑6件、8件,最多竟挑18件,在演出《十八罗汉斗悟空》时,他将18件兵器一棍挑起落在各个罗汉手中,令人拍案叫绝。这一大型精彩出手,是父亲心血的结晶。他不仅需要根据物体互撞的反作用力巧妙设计创造,还需要忘我的训练,才能成功。他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才能实验成功是可想而知了。

后来,每演到即将挑棍时,台下观众都提前报以掌声,当一棍挑起,满台兵器纷飞,一人接到一件时,全场炸窝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孙悟空和十八罗汉亮相因此要持续好长时间。这是父亲武打出手的艺术魅力之一例。由于父亲猴戏的独特表演和武打、“化学把子”(出手)的精妙绝伦与万无一失(他的出手绝技绝不失手),才创造出了他在上海滩连演三个月场场爆满,而绝无有人与之唱对台的辉煌“战果”。

父亲的创新是多方面的。他在继承传统的演艺过程中,从不用旧套路约束自己,而是根据自己的条件标新立异,大胆革新。单在脸谱上,他就下了很大功夫,最后成为自己的独家谱式。首先,他结合自己面部骨骼特征,在“美猴王”的 “美”字上下功夫。然后,再从猴王的顽皮、乐观的个性出发,使脸谱落在一个“笑”字上,用明快的红白粗线条勾出倒栽桃的脸型,再用夸张的 黑白色勾出上翘的大元宝嘴,一张嘴便给人一种笑的美感,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在服装道具上,父亲同样不因循守旧。对孙悟空的扮相不采取传统打扮,而是下身着绣花彩库,高筒大袜、打鞋,上身穿小道袍,扎腰巾。在《智激美猴王》一剧中,他穿湘色改良猴靠,头戴皮帽,外顶都子头冠,双翎白狐尾。这也是他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代表剧目。他演出《美猴王》所穿服装都是自己设计图案、样式,由苏州手绣工艺而制作的。因此,多年来,熟悉他的老观众一眼就能认出他的猴戏服装。他的独特猴帽,也是在前人使用毡帽基础上,改为“皮”帽的创新之作。为了突出孙悟空的金箍棒他又创制出一种“三平棍”。两端包白银,中段涂金漆,直径比一般演员使用的金箍棒粗两三倍,以此来表现猴王的神力,也表现出他不同凡响的功力。

父亲的猴戏最可贵之处是他并不只是以武打火爆见长,在风格上他融京、海两派于一身,兼收并蓄,集武戏文唱于一体,既讲究武打精彩绝伦,又讲究做工、演唱上的的神韵,凡此种种皆以刻画孙悟空的人物性格为目的。凡猴戏都是武戏,但他绝不仅仅注重武打的热闹,而是根据每剧的情节刻画悟空这一特型人物的性格。在唱法上,西皮和昆曲兼而用之,充分发挥自己嗓音洪亮宽厚、中气充足的特点,利用长拖腔来表现孙悟空的正义品格。他塑造的孙悟空既能恰如其分地表现猴王的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向上乐观的品质,威武神勇和身手不凡的大将风度,又能表现出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他表现的 孙悟空可谓猿风神骨,美中有威,谐而不俗,形神兼备,似猴非猴,似人非人。他不是把猴演成神,而是把猴演成人。他把“美猴王”的喜、怒、哀、乐,嫉恶如仇,伸张正义的各种复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以武戏见长的演员,却能以“文唱”来塑造人物,并能以唱念和感情表现来打动观众,这是极可贵的。因此,父亲的猴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即使他去世三十余年后,仍还有很多老观众对他演技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并流露出对他的无限怀念和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

当然,观众和同仁们惋惜的不单是父亲的精湛艺术,同时还有他的艺德和朴实高尚的思想品德,他的很多轶事,至今传为佳话。

他一生不忘劳动人民本色,生活上极为简朴,穿着普通随便,根本不像一个著名演员的样子。如1954年到上海演出时,东道主开小卧车去车站接主演兼团长的父亲,主人以装取人,把一位身穿西装衣冠楚楚的人接走了。原来这位是乐队伴奏人员。其他演员上了大车,父亲却一直坐在马路便道上等着。在宴会上,对方才发现主演没有接来。这场笑话发生后,在领导和同志们再三催促下,他才在上海做了两套毛料中山装和制服,但在此后二十年里,却没有穿过几次,至今仍保存在家。

那时,父亲经常把星期天加演一场的收入全部奉献给全体演员。在上海演出时正逢春节,当地演员生活比较困难,为增加分红过年,他们恳请父亲加演几场,父亲欣然接受并把全部收入作为义演,此举受到当地演员的衷心赞扬。以后,上海曾派专人请他独自到沪挑班,工资高出当时“扶新京剧团”两三倍。父亲不为金钱所动,他考虑的是自己一走,全团几十人今后生活怎么办?便毅然谢绝。

在演出上,他从来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即使身体有病发高烧,也从不回戏。就连爷爷病故也未影响正常演出。他提携后人,甘为人梯。青年演戏时,他甘当配角,或演开罗戏。正如已故艺术家新凤霞所述“京剧武生演员小盛春是身怀绝技的好演员。为了戏班生活,他不挑活儿,不挣角色,记得演《张文祥刺马》时,小盛春把武生绝活用得恰到好处,越演越大,唱得过瘾。别的戏班出高价拉拢他,他都不去。在演出时,从不挑角色,缺什么演什么,都认认真真去演。”

父亲对京剧事业所做的贡献赢得了Dang和人民对他的信任,曾被选为市政协委员,区政协常委,市人民代表,市级劳动模范。

正当父亲的艺术年华正处于黄金时代,技艺日臻成熟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夺走了他的宝贵生命,1966831日愤然辞世。一代名优,北派猴王,英年早逝,怎不令人无限悲伤,痛断肝肠!38年过去了,他的高尚品德和佳艺绝技,依然牵动着人们缕缕情思,受到观众深深敬仰。

就以一位当年的父亲追随崇拜者鲍书恩的诗结束本文吧:

独树一帜誉津门,美哉猴王小盛春

武戏文唱出手妙,常靠短打功夫深。

安天会上盗蟠桃,闹龙宫中借神针

英年含怨乘鹤去,菊坛依然念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