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重制造:山西装备制造业新镜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43:48
太重集团近来受到追捧的风电领域产品,其传统产品无缝管轧机得到的关注度显然有限,但在金融危机的寒流之中,该产品目前的订货量已排到2010年。

  更重要的是,作为太重集团具有五十余年研制传统的代表性产品,其无缝管轧机的发展与新近出台的《山西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乃至全国装备制造业的调整振兴规划间称得上互为镜像。

  从“大”到“强”

  “目前我们正在制造的TCM三辊连轧管机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连轧管机。全球范围内,具有该设备设计生产能力的只有德国SMS—Siamag、意大利达涅利和太重。”太重集团副总工程师郑建国告诉本报记者。这是太重在轧管工程建设方面迈向工程成套的最后环节,2007年以后,太重已经实现了穿孔机组成套化和阿塞尔、狄塞尔等单机架管轧机组系列化的自主开发,可以实现从总体工艺设计到轧钢工艺设计,再到从坯料上料台架至成品钢管下精整线的全部非标设备设计及供货的总承包。

  无论对于全国还是山西的装备制造业,这都是一个利好消息:全国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大型冶金成套设备自主化,发展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而在山西新近出台的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中,管轧成套设备是该省建设重型装备制造国家示范基地的发展重点。

  据了解,国内无缝钢管年销量为1500万吨。与世界主要无缝钢管生产大国相比,我国目前的产能是世界总产能的40%以上,当之无愧是世界无缝钢管生产大国。但大型管的生产能力明显偏弱,φ273以上管仅占总产能的18.2%,国内急需的高压锅炉管(包括核电站用管)每年有30万吨左右依靠进口解决。但如今太重生产的机组,则可将这一缺口及时填补,从而使国产大型管完全满足市场需要。

  太重技术中心轧钢所所长秦臻说,太重无缝管轧机的迅速崛起,将大大缩短无缝钢管进口的历史,加快国内冶金行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提升。此外,仅就价格上看,太重生产的无缝管轧机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从运营成本上大大降低了。“从2007年至今的不到3年中,国内共建成进口无缝管生产线10条,每条价格1.5亿元。如果太重日后生产10条这样的生产线,那么即可为国家节约外汇15亿元。”

  引进、吸收与创新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引进——吸收——再创新的鼓与呼中,太重集团无缝管轧机的这一嬗变进行了20余年。从1961年太重最早参与开发研制的我国6130工程冷轧管机到上世纪70年代在国内轧管界非常响亮的太重三辊穿孔机和三辊管轧机,太重管轧机研发生产的起步一穷二白但完全自主,“仅仅靠几张国外同类产品的图片。”太重集团副总工程师郑建国感叹不已。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宝钢集团Φ140生产线作为太重与国外SMS—Siamag公司合作的第一套现代无缝钢管生产项目,构成了国内无缝管轧机历史上技术引进的重要一笔。郑建国说,“核心技术均由SMS—Siamag提供,通过宝钢Φ140生产线与该公司的合作,太重无缝管轧机的整个加工、制造、设计、工艺队伍都锻炼出来。”自此,太重通过多年与国外公司的合作,为国内外钢管厂生产制造了多套无缝管轧机组。

  “这个时候,我们虽然能做出设备,但所有的力能参数都是由设计院来提供。”郑建国给记者打了个比方,“比如缝纫机,它是用来做衣服的,我们能够生产各式各样的缝纫机,但却不知道这些缝纫机的生产工艺是怎样的,怎么做出衣服来。”这一问题最终依靠太重集团向国家申请的“少机架连轧管机工艺研究”的“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得以解决,并在2000年以后得到了长足发展。而随着自主创新的不断推进,太重集团集研发能力与制造工艺于一体的核心技术完成蝶变。

  引进是基础,消化吸收是能力,再创新是关键。郑建国坦承:“我们很多产品得益于和国外的合作,没有先进技术的引进,进步不会这么快。”对于山西省发展基础较好却仍显落后的装备制造业,郑建国认为,当务之急是消化吸收,引进高技术的人才,加快消化吸收的步伐,才能达到再创新的水平。之所以做出如上判断,郑建国基于这样的认识:设计开发新产品属于核心技术毋庸置疑,但制造技术同样重要。就我们国家来说,最缺的是制造技术。作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钢材大国,我们却不是钢材强国,有些钢材仍需进口。根源不在于我们的设计能力,而是我们生产出的产品性能不能满足需求。我们可以买国外的图纸,但买不来生产工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太重集团在引进中形成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诠释了充分消化吸收后再创新的意义。

  迈向全方位的工程总成套

  对于年初颁布的全国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少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突出结构优化升级,强调由过去的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发展构成了这一规划的一大亮点,也明确了装备制造业的调整思路。而对于太重无缝管轧机,“少机架连轧管机工艺研究”科技攻关项目的完成可以说为太重迈向服务型制造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5月,太重集团承担了为山东聊城中钢联金属制造有限公司Φ325管轧机组工程的建设项目。项目中的全部机械、液压润滑、电气控制及自动化全套设备均由太重设计制造,太重因此成为山东中钢联的Φ325机组从工厂到全部设备的总成套供应商,从而在轧管工程的建设方面,向工程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工程成套水平严格上说是设备成套,下一步就是全方位的工程成套,一个30万吨/年的无缝钢管项目,我们从工厂的建设、水、电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到原材料的采购、设备的配套等进行全方位服务,项目建成后客户即能生产,这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挖掘设备、锻压设备等都存在工程成套的问题。”郑建国说。

  而在迈向工程总成套的路上,能够承担整体工艺设计的工程设计院不可或缺。“这也是山西装备制造业在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中需要加以考虑的重要方面。”郑建国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