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灾后校园文化重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25:30

浅议灾后校园文化重建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使我们的校园坍塌、受损,更残酷的是部分师生的生命被剥夺了。但是,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意志并没有跨塌,校园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涌现出了大批抗震救灾小英雄、模范教师,涌现出了大批抗震自救的英勇事迹……校园文化作为师生的一种精神支柱,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是社会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是陶冶学生情操、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有效举措,是学校师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是学校正常运行,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保证。

现在,学校重建如火如荼,要把学校建设成为永久性用房,更高层次地提高学校的安全标准,“要让学校成为更坚固的地方”。但是不是只要坚固、只要安全就可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学校的功能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引领地区先进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只有并重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才能让师生重振精神,再塑形象。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搭建校园文化重建平台,为校园文化生根、发芽培植沃土。

校园文化反映学校的办学意志,是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领导集体在校园文化重建务必要坚持科学重建、长远重建的理念,审时度势,站在学校发展的前沿,尊重自然,统筹兼顾。一是校舍重建必须具有科学性、发展性。要满足当地教育事业长远发展规划,要考虑交通方便、地形开阔、环境适宜、地质条件好等有利因素,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高起点、高质量进行学校整体布局设计。特别是农村学校,有的面临初中拆并,有的即将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重建时就得着眼校舍未来的实用性,切不可造成资源重置与浪费。二是校园的布置要与时俱进,彰显德育特色。以灾难教育为主题悬挂标语挂画,引导学生尊重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并学会用知识守护生命;用国家领导人在抗震救灾中的图片和重要言论教育学生爱党爱国;宣传抗震救灾事迹和抗震救灾精神,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和拼搏精神;从国际援助、国家对口支援等感人事迹,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也可张贴名人名言,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还可以学校活动摄影作品和学生书画作品装裱墙面,让学生感受成功之美。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恢复秩序,重建常态。

俗话说:“无规矩,难以成方圆”。制度是用来约束人、管理人的,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的一种手段。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已经颁布了《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来制约师生行为。学校则应该结合具体的校情、教情、学情,在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一致认可后,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有针对性、时代性、可执行性。比如用《师生德育量化考评制度》来规范师生日常言行,用《安全管理细则》来保证学校无事故,用《教学流程考评方案》来体现教学为中心,用《出勤纪律制度》来落实岗位管理……为了保证管理制度的落实,首先还得组织教职工学习领会,班主任还得组织学生解读,让师生对管理制度耳熟能详,逐步将管理制度内化为师生的行为准则。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符合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三、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活动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忘掉痛苦与悲伤,活动中的教育让学生最难忘。学校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尽情释放潜能,展示特长,实现自我发展。一是开展周期短,学生可期可盼的常规评比活动。每天开展三个“五分钟”活动(即早上组织学生欣赏佳作或诵读儿歌,中午进行书法练习,晚自习开展读报或讲述一日见闻),丰富学生一日生活,打造书香校园。每周开展升国旗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学科兴趣小组、写作组、田径队、蓝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培养学生特长;开展先进班级评选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每月开展歌咏比赛,唱响校园。二是结合重大节日组织大型文化活动。如庆祝“五、四”、“一二、九”,以缅怀先烈;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以绽放童真;在国庆、春节期间坚持升国旗,挂灯笼,书写节日寄语,以营造节日氛围。三是设置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冬季开展学生田径运动会,春季组织体操比赛、球类活动,以锻炼学生竞技能力。

四、优化人际环境,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师生身心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5.12地震给师生心灵的打击不亚于肉体的伤残。“部分师生的愤怒、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弥散到整个校园,造成了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和同事关系紧张。不友善的人际环境将增加新的心理创伤,甚至会导致暴力、自杀、精神疾病等恶性事件发生。”可见,重建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已经刻不容缓。首先是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时刻了解、关心师生动态,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正确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优秀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润泽心灵,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成才追求和道德规范。成功的校园文化重建,关键是要将文字的静态美内化为心灵的动态美。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师生从身边的点滴做起,需要文明的礼仪和严明的纪律作保障,需要在无数次的检阅中逐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