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茅于轼商榷:改革后中国的贫富差距真的缩小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19:24
与茅于轼商榷:改革后中国的贫富差距真的缩小了吗

茅于轼
先生是我敬佩的一位大家。这些年来,茅老身体力行推进国家的改革开放,敢说敢做,其个性也遭到了一些误解与指责。但如果真正沉下心来体会茅老的观点,你会发现还是很有道理的,包括前段时期被争论的老先生的名言“我要替富人说话 为穷人办事”。但是今天读到的茅老的一篇文章《改革后,中国的贫富差距缩小了》,却感到莫名的诧异,我首先怀疑这是不是有人假托老先生的文章,但细细阅读又不像,那么就且算茅老的文章。所以诧异,是感到“改革后,中国的贫富差距缩小了”这一结论是不是下得太轻率。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指出,“现在大家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是一个货币指标,拿钱的多少做比较。但是大家花钱最后得到的是享受,经济学中叫做效用。”“因此有人提出,现在享受上的差别可能反而比改革前小了。改革前是吃得饱吃不饱的区别,现在大家都吃饱了,区别在吃鱼翅还是吃肉菜或吃蔬菜。”

作者的意思是,其实财富的多寡与享受的多少不成正比例关系,延伸一下理解就是有钱人住别墅吃山珍海味不一定比我们蜗居吃粗茶谈饭活的舒服。所以和改革前比起来,那时你想吃的想穿的根本就没有,许多东西只有权贵阶层才能享受到,那么今天贫富差距是缩小了。“从这个角度看,贪污分子最倒霉。他们贪污得来的钱很多,但是不敢露富,到处装穷,一点也没享受着,天天还要担心受怕。”

如果把这个意思继续下去,只要我们坚持每天喝点于丹们制造的心灵鸡汤,吃着五常香米,再咪点不知有没有掺假的小酒,哼一哼小曲,发一发红段子,我们就自得其乐了。我们会自得其乐的想:我们不和你比今天,我们和你比明天,看看明天谁活的更长久。如此一来,贫富差距又算什么问题呢?弄不好那有钱有势的吃的好东西穿的好衣服被下毒更多呢,谁让那个利润大呢!这样一想,再调查什么幸福指数,我们一定会大大的提高。

作为一个社会的普通民众,他能真的那么自得其乐吗?煲心灵鸡汤的时候,他可能又想到孩子马上上大学了,学校的选择,学费的支出该怎么办;咪小酒的时候,他可能想到了热力公司来强行换暖气片,价格为什么那么高;小曲哼着哼着,他可能突然骂娘:为什么人家一个条子就能进重点中学,我拿着钱也进不去…… 他吃饱了穿暖了甚至吃好了穿好了,但是他活的越来越焦虑。

是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多多少少都会存点钱的,不是他们不知道享受,实在是生活中的不可预料性越来越多。办同样的事,普通民众可能比当官的要花更多的钱;信息不对称,他可能又要比掌握信息的人少挣很多的钱,而这信息原本是应该他知道的;每天出门,他担心小区附近的那家工厂可能爆炸而伤着自己,觉得还得多挣下点钱以防万一;好不容易觉得攒的钱可以弱弱的享点小福了,结果又通货膨胀了……总之,今天干什么都要花钱,都要更多的花许多冤枉钱。即使收入有所增加,但心里的焦虑一点都不会减少。而那些权贵阶层呢,好像暂时还没有这么多的焦虑,或者他们足够多的钱稀释了很多焦虑。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改革后中国的贫富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

这不是改革的错。是制定游戏规则的政府很多时候不按游戏规则办事导致的结果。政府的公信力在降低,民众办事的成本在提高,这样的情况下,贫富差距的拉大是自然的。吴敬琏说,中国的社会已经到了“往哪里去的”的关口,这并非危言耸听。

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我甚至能理解茅老的心声。但是,贫富差距自古至今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政治问题。撇开社会和政治来谈贫富差距,至少容易让人误解。当然,从通篇文章看,茅老也还没那么绝对,所以我有点担心是不是谁给茅老改标题啦,当然最后还需要茅老出来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