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华侨英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13:43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英勇奋斗,前仆后继,坚持八年,终于打败了侵略者。旅居世界各地的数千万华侨,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了民族生存和国家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数以千计的华侨儿女奔赴抗日第一线,抛头颅,洒热血,血染河山,精忠报国。这些英烈们的光辉业绩誉满神州,永垂青史。

  牺牲一切 奋斗到底

  1930年, 16岁的沈尔七到菲律宾谋生。白天工作,晚上参加华侨总工会青工俱乐部的活动,曾被选为总工会组织部部长。由宋庆龄等人发起建立的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在菲律宾建立分会,沈尔七参予筹建并为负责人之一。

  19 3 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为了支援祖国抗战,28名华侨青年组成“归国抗日义勇队”,由沈尔七率领,于1938年互月到达厦门,后转赴新四军二支队所在地一龙岩,受到热烈欢迎。义勇队更名为“菲律宾华侨回国随军服务团”,沈任团长。不久,二支队北上抗日,随军服务团负责宣传工作。在行军途中,沈尔七遵守纪律,关心同志,徒步行军几百里,服务团无一人掉队。二支队进行总结时,沈被评为“模范军人”。

  1939年春,新四军首长派沈尔七回菲律宾,向菲华侨介绍祖国抗战情况,以动员更多华侨回国抗战。沈回到马尼拉后,积极介绍祖国抗战形势,发动侨胞捐款捐物,号召青年侨胞回国参战。在各界侨胞的赞助、支持下,由24名华侨青年组成慰劳团,购买了一批军需品和一套铜管乐器,组织了一个铜管乐队。沈尔七任慰劳团的政治顾问,于1939年8月到达新四军军部。叶挺军长非常高兴,立即接见了他们。慰劳团在新四军各部队开展了热情的慰问活动,受到广大指战员的热烈欢迎。

  1940年4月,沈尔七被分配到江南前线的战斗部队。在从皖南到苏南的行军路上,他不怕苦,不怕累,热心助人,勇挑重担,受到部队首长的赞扬。在苏南前线,沈尔七参加了两塔山、镇宝公路等战斗,他既做宣传鼓动工作,又直接参加战斗,英勇杀敌,为战斗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0年底,沈尔七再次奉命返回菲律宾。他以两次回国抗战的亲身经历,进行宣传,对旅菲华侨了解抗战形势、增强胜利信心、以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祖国抗战起了很大作用。

  1941年11月,沈尔七第三次踏上回国抗战的征途。当他到达香港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即将沦陷。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他与著名民主人士撤退到广东东江地区,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队政治指导员。在一次战斗中,沈尔七负伤,1942年5月牺牲,年仅28岁。

  沈尔七三次回国抗战,他的誓言是“牺牲一切,奋斗到底”。他以鲜血和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与恋人双双英勇献身

  陈建禹出生于泰国,祖籍广东海澄。“七·七”事变时,他刚刚14岁,就参加了抗日募捐活动。第二年,他舍弃学业,告别亲人,回国参战,在东江纵队的前身“新编大队”当战士。

  1940年初,部队转移,陈建禹所在的班担任后卫。在长距离的行军和频繁作战中,指战员们极度疲劳,他主动帮助体弱的同志扛枪、背米,热情做宣传鼓动工作,鼓励大家克服困难,跟上队伍。这时,他仅17岁。陈所在的部队处于敌后地区,环境十分恶劣,条件非常艰苦,隐蔽在深山密林里,经常要在夜间下山背粮。有一次要下山背粮,忽然下起倾盆大雨,溪水暴涨,路既滑又险。因他年纪小,领导不让他参加。陈建禹坚决要求与大家一道下山背米,得到批准,结果胜利完成了任务。

  1943年5月,陈建禹已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小队长,在福永战斗中,充分展现了他的英勇献身精神。福永是宝太公路上伪军的一个重要据点,敌人凭借坚固的炮楼,把东江抗日游击区切成两半,对部队的安全威胁很大。部队领导决定拔掉这个据点。陈建禹担任突击队副队长,与队长一起率领队员化装后进入福永镇,乘伪军吃饭时,突然冲进炮楼。顿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震撼了福永镇。这一突然行动,伪军措手不及,急忙退到二楼。突击队员紧追不舍,跟着冲杀到二楼。伪军抵挡不住,又退到三、四楼和楼顶。由于部队的后续部队未及时赶到,突击队在炮楼内与敌人展开近距离厮杀。陈建禹右脚受伤,血流不止,他忍痛坚持战斗。不久,敌大量援军到来,终因寡不敌众,我军被迫撤出战斗。这次虽未能拔掉这个据点,却杀得敌人惊魂失魄,惶惶不可终日。

  1944年夏,陈建禹奉命到罗浮山抗日根据地,任东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主力中队队长。抗战初期,由香港回国参加抗战,在战火中与陈建禹建立了爱情关系的张漪芝,此时也在独立第三大队,任卫生队队长。他们相爱多年,感情深厚,但为了神圣的抗战事业,把个人婚事搁在一旁,一再推迟婚期。在七、八月间的窑下战斗中,张漪芝为抢救战友而牺牲。

  窑下战斗后,部队决定攻打鸾岗敌伪据点,陈建禹请求担任最艰苦的任务,为亲人报仇。他争取到担任主攻的任务,即率领队员埋伏在预定的位置。攻击令下达后,他与队员匍匐前进,通过一片开阔地,前面是鱼塘,他命令第一梯队越过水中障碍,迫近炮楼,进行爆破。第一梯队接近炮楼时,被敌人发现,情况十分危急。陈急令集中火力掩护强攻。敌人的照射灯被打灭,顿时一片漆黑,第一梯队迅速架梯登墙爆破。一声巨响,火光冲天,炮楼炸了一个缺口。陈急速带领队员占领突破口,向纵深攻击。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占领了5个炮楼,控制了鸾岗的制高点。敌等待援兵,负隅顽抗。陈指挥队员用小炸药包与敌进行巷战,将其赶到最后一个炮楼里。次日,敌援军来到,战斗更为激烈、残酷。陈率领队员勇猛冲杀,顽强搏斗,把反扑的敌人一次次击退。当战斗即将胜利结束时,陈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1岁。

  陈建禹牺牲后,战友们把他埋葬在张漪芝的墓旁,实现了他生与张漪芝战斗在一起,死与张漪芝埋葬在一起的遗愿。这对年轻的恋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双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国献身的女英烈

  林玩出生于马来亚一个华侨矿工家庭,因生活困难,出生不久就卖给了别人。“九·一八”事变时,她正在槟城读书。当地华侨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林经常参加抗日宣传,演剧筹款,并参加了济难会、反帝大同盟等抗日团体。1935年5月1日,因散发抗日救国传单被捕,被殖民当局驱逐出境,回到了广东。她参加了广州市抗敌后援会、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经常深入学校、工厂,进行抗日宣传。

  1939年,林玩参加了中共广东省委举办的党员干部训练班,结业后,任回会县工委书记。她坚持原则,不怕非议,被认为是为“托派组织”的旅澳中国青年乡村服务团辩诬,使这个由澳门爱国青年组成的抗日团体受到鼓舞,从而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后,她又到高明县工作,以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晚上办民众夜校*女识字班,提高农民文化知识和政治觉悟。她还帮助抗敌同志会、妇女会、抗日自卫团开展工作,指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帮助因灾歉收的农民度过难关。

  1941年,林玩到台山县工作。为了不影响工作,她把不满两岁的孩子托付给别人喂养,不幸,孩子得了重病,医生告诉她,孩子的生命难保。作为一个母亲,此时她真是撕心裂肺。但她仍坚持外出工作,照常进行抗日活动。当得知孩子病危时,她强抑极度悲痛,忍受心灵上的极大痛苦,把全付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孩子夭折后,她把孩子的生日和忌日刻在戒指上,以寄托深沉的母爱和对孩子的怀念之情。

  1944年初,林玩到部队工作。她和男同志一样,爬山越岭,风餐露宿。一到宿营地,她不顾疲劳,放弃休息,深入到群众中进行宣传,鼓舞人民的抗日热情。次年2月22日,日伪军突然袭击林玩部队的驻地一蕉山村。突围时,林不幸中弹,伤势严重,血染全身,不能行动。此时,她身上带有秘密文件。为了保住部队机密,她紧紧抱住文件包往山脚下滚去,希望能遇到战友,把秘密文件托付给他,转交部队领导。恰在此时,有位战友冲下山来扶救她。林解下文件包交给战友,嘱其交给政委,并再三催促:别管我,快点冲出去!林玩由于伤势过重,未能冲出重围。鲜血染红了青山,她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

  坚贞不屈 视死如归

  郑松涛出生于广东澄海的一个华侨世家,1930年去泰国曼谷读书,毕业后回国就读,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油画。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全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热潮。郑松涛一方面在上海美专学习,一方面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卢沟桥事变”后,他满怀救国之志,返回家乡潮汕地区。

  郑松涛回到家乡后,父亲叫他去欧美留学深造,被他婉言谢绝。家人和亲友要他结婚成家,他回答说:“匈奴不灭,何以家为?”他决心不打败侵略者绝不结婚。不久,他参与成立了澄海青抗会,并在经济上资助青抗会开展活动。为了绘制宣传抗日的大壁画,他自己出钱买绘画用品,常常在烈日下连续工作几个小时。郑松涛精明聪惠,多才多艺,能绘画,会演戏,又能作导演,他成了抗日宣传的多面手。他曾担任话剧《死亡线上》、《械斗》、《凤凰城》的主角,并自己制作道具。这些演出获得了成功,宣传了抗日救国思想。

  19 39年 5月,汕头青抗会成立了抗日儿童流动剧团,郑任队长,在潮汕地区各县进行巡回宣传。这时,日军已侵入广东,潮汕即将沦陷。他的父亲专程从泰国回到家乡,要他到泰国去。他再次婉言谢绝了父亲的要求。

  1939年底,郑松涛调到澄海战工队。翌年4月27日,日、伪军300多人进犯苏南、樟东,包围战工队驻地…李氏宗词和乡公所。在危急时刻,他首先考虑的是别人的安危,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当他帮助多数队员越墙安全转移后,敌人已进入战工队的驻地。这时,只要他迅速越墙,仍可安全脱险。但他看到还有4名女队员没有脱险,毅然留下来,让女队员蹬踏自己的肩膀越墙。由于这些队员慌乱耽误了时间,5人全部被捕。

  郑松涛被捕后,敌人先用软的一套,以金钱美女相诱,但他丝毫不为所动。敌人改用硬的一套,一连三天对郑用尽种种酷刑,郑坚贞不屈,意志如钢。敌人毫无办法,最后,将郑的衣服脱光,问他:日本好,还是中国好?建设好,还是抗战好?郑坚定地回答:中国好!抗战好!郑每回答一句,敌人就让狼狗撕下他一片肉。如此反复多次。郑松涛被这种惨绝人寰的酷刑折磨得血肉模糊,几次昏厥过去,但他仍是这样回答。敌人黔驴技穷,残忍地将郑松涛砍首碎尸。临刑前,郑松涛已奄奄一息,他以最后的一点气力,呼喊“打倒日本侵略者!”“中国抗战必定胜利!”郑壮烈牺牲时,年仅22岁。

  前仆后继的华侨空军英烈

  华侨空军飞行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空中抗击侵略者、保卫祖国领空的主要力量。在有作战能力的驱逐机飞行员中,华侨飞行员约占四分之三。

  第一位华侨空军烈士

  在回国参战的华侨中,飞行员参战最早。13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广东空军就派遣了一个混合中队赴沪作战,其中有数名华侨飞行员。一天,中央航空第六中队与敌机遭遇,队员朱达先单机同日机作战,人、机均中弹负伤,朱驾机返回陆地。美国归侨、中央航空第六大队分队长黄毓铨,婚假届满,刚返回部队,目睹朱负伤着陆,他行装未换,即穿上飞行衣,登上朱那架弹痕累累的飞机,升空迎战。由于该机操纵系统已受创伤,在上升急转弯时突然失灵,造成机毁人亡。黄毓铨是华侨飞行员第一位为抗击日本侵略而牺牲的烈士,牺牲时他才28岁。他的家乡台山为他建立了烈士纪念碑,供后人瞻仰。

  兄妹三人为国献身

  印度尼西亚华侨许启兴,于“卢沟桥事变”后,放弃了自己的职业和优裕的生活,自备飞机,驾机回国,被聘为空军教练员,为国家培养抗战急需的航空技术人才。在一次航空演习中,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他的弟弟许启新、妹妹许庆娘决心继承哥哥的遗志,先后在雅加达报考航空学校,获得航空合格证书后,驾机回国参战。在战斗中,英勇杀敌,为哥哥报仇。他们先后都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参战数十次 血染长空

  林日尊是马来亚华侨,中学毕业时,正值祖国东北陷于日寇,在“航空救国”声中,回国报考广东航空学校,毕业后,参加了广东空军。全面抗战爆发后,从“八·一三”淞沪抗战,他就驾机迎敌,转战各个抗日战场,参加数十次空战,建立了赫赫战功。在石家庄轰炸敌阵地时,林驾驶的战机被敌高射炮击中油箱,他腿部负伤,机智跳伞,保住了飞机,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特授予一等宣威勋章。

  1940年5月18日,敌机空袭成都。林日尊白天空战后,晚1时又起飞应战,与战友们同27架敌机激战。紧接着,又与敌第二批27架飞机展开了一场恶战。由于连续作战,艰苦异常,他在猛烈的战斗中,左腿和右腕都受了伤,已不能作战。由于正在黑夜,无法跳伞,林以最后之力量追击敌机,击毁敌机3架。这时,他气力已尽,飞机坠下,他本人壮烈牺牲。为了悼念林日尊,马来亚华侨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旅马华侨,以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