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作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40:56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某些遗传现象的分析,引领学生探究遗传定律愿望。响应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模拟参与到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中,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氛围,学习实验的探究方法,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家的坚持不懈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的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材料豌豆的介绍和相关概念的教学,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过程,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按科学发展史的发展线索来编写的,从遗传现象到遗传本质的发展过程。学生虽然可能从多种媒体渠道了解到一些相关知识,比如克隆动物的介绍,转基因动物等等。但在学习时还不了解什么是基因,不知道有关减数分裂的知识,因此在认知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本节内容可以使学生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

四、教学目标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分离定律是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提出的基本要求。本节教材的编写特点也适于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且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基于以上考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方法和对实验现象的假设

2、了解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3、利用孟德尔的假设尝试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2、尝试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模拟参与,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孟德尔在当时的情况下,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敢于实践、以及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五、重点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以及以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本节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和尝试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通过多媒体展示豌豆图片和学生解读豌豆花结构,使学生理解使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和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构建杂交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推导出对实验现象的假设。

七、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教师导入:谁能说说我们身边的遗传现象?

   ( 提问单眼皮学生)你是单眼皮,爸爸妈妈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

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通过对相关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从感性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遗传定律的愿望,引出课题。

2. 孟德尔实验的教学

2.1.介绍孟德尔

教师导入:说到遗传定律的发现,我们不能不提一个人。

教师活动:出示孟德尔资料。提问学生对孟德尔的认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的

遗传定律,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着遗传的秘密,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

师生共同讨论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对孟德尔生平以及孟德尔实验过程和当时科学背景的了解,初步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方法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精神。使学生了解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2.2.孟德尔杂交实验

2.2.1.实验目的的教学

师生共同讨论:在当时遗传学发展阶段,孟德尔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孟德尔实验要探讨的问题是:

①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

②它们在细胞中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③它们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的,是不是有规律可循?

2.2.2.实验材料(豌豆)的教学

教师活动:为什么豌豆做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会可靠?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豌豆植株和花等,使学生对豌豆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指出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相差很大:高茎(1.5—2.0m),矮茎(0.3m左右),紫色花和白色花,教师同时介绍豌豆其他几对相对性状。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以相对性状做实验的观察对象?总结孟德尔实验成功另一个原因,即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进行研究。

师生共同分析豌豆花的结构特点,指出豌豆进行自花传粉(自交)且闭花授粉,自然情况下为纯种,紫花后代为紫花,白花后代为白花。

设计意图:通过豌豆相关图片的展示和学生对豌豆花结构的分析,使学生对豌豆这一实验材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确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是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关键,并进一步提出疑问,如果让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会如何?如何进行杂交实验?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2.2.3.实验过程的探究

教师引导:

①豌豆是两性花,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时,若紫花做母本(♀),该如何处理,什么时候处理?

②白花做父本(♂),把什么东西传给紫花?传粉后紫花为什么要套袋?

③猜测子一代(F1)豌豆花的颜色?

④为什么子一代豌豆开紫花?

⑤F1中有没有控制白这个性状的物质?

⑥如何证实你的观点?

通过对①②问题的思考,了解豌豆杂交实验的方法,通过对③④⑤⑥问题的讨论,得出F1中既有控制紫的物质又有控制白的物质,引出自交产生子二代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系列问题的逐步思考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通过模拟参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学习孟德尔的杂交方法,体会孟德尔的创新思维。

讲述:结合上述内容,同时给出去雄、套袋、自交、杂交、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和识别符号P、F1、F2、♀、♂、×、⊕。并在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展示:

                   P:紫  ×  白

                          ↓

                   F1:   紫

                          ↓⊕

                   F2:紫705 白224

                  比例   3 ︰ 1

教师:这个实验结果是必然还是偶然?是个别还是普遍现象?如何证明?

学生:再做实验

教师评价:看来我们同学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教师展示:其它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

教师总结: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离,显性︰隐性为3︰1。这个现象背后是不是隐藏什么规律?

2.2.3.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师活动:孟德尔假设性状是某种物质控制的,将它称为遗传因子(基因)。由前面的推导结果:F1中既有控制紫的物质又有控制白的物质得出F1基因型,再由F1基因型推导亲代基因型和F2代基因型。同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概念的教学。

教师总结: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配子分离,所以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孟德尔的假设,并用假设解释实验现象,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