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东北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37:33
电影里,董占林的枪法绝了。“啪”的一声枪响,敌人的旗帜应声而落,伪军指挥官吓得赶紧放下武器,命令部队向八路军投降。

  在董占林的心目中,1945年跟随曾克林司令出关抢占东北,是他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

  七八杆枪解决了400多伪军,董占林“为挺进东北第一个作出了贡献”

  1945年8月13日,冀热辽军区十六军分区司令曾克林接到中央命令,率部4000余人从抚宁县出发,向沈阳方向前进。

  已经宣布投降的日军并没有最后放下武器。曾克林率部绕开山海关、秦皇岛等日寇盘踞的重镇,大步向关外挺进。

  曾克林把出关第一仗的目标锁定在山海关以东的前所车站上。侦察参谋董占林奉命前往侦察日伪军的布防情况。

  到了车站,董占林才了解到日军已经撤回山海关了,前所车站只剩下400多个伪军,大概有200多支步枪和10多挺机枪。

  敌人要逃回山海关。只有七八个兵的董占林开始设想把敌人一网打尽。

  “外面风呼呼地刮,吹得破窗户纸呼喇呼喇响。”今年84岁的董占林回忆说,“我灵机一动,扯下窗户纸,以八路军某部队长的名义,给伪军下了一道通牒。”

  董占林在通牒中声称,伪军已被八路军团团包围了,如在下午5时前不投降,将被八路军坚决消灭。

  5时整,400多名伪军向董占林投降。

  来到伪军指挥部,董占林看到还挂着日本旗,拔出驳壳枪冲着旗子就是3枪。半个世纪后,这一情节被拍到电影中,董占林枪响旗落,神了!

  “你为咱们挺进东北第一个作出了贡献。”看着仓库里崭新的钢盔、指挥刀、大皮靴,曾克林随手挑了一条日本军用皮带,作为给董占林记大功的奖励。

  山海关沦陷12年后,老百姓迎来“解放区的天”

  处于华北和东北关节点的山海关内,有日军战斗部队千余人,伪军7000多人。曾克林率部以一记回马枪攻克山海关,牢牢卡住了国民党军队出关的咽喉。

  董占林和两名苏联红军一起前往山海关劝降。日军为了争取时间撤退,竟然胁迫当地百姓阻拦八路军和苏联红军前往山海关。

  “一些人跪在马路中央,死活不让我们前进。带队的苏军副连长命令司机开足马力冲过去,吓得那些人一哄而散。”董占林回忆说。

  山海关城门紧闭。苏联红军带着翻译,捡起一块石头在城门上紧擂,叫日军开门。大约一个小时后,日军才出来一个大佐,带了一个班的鬼子和苏联红军代表谈判。

  这边谈判,那边日军大部队仓皇撤往秦皇岛。最后,整个山海关只剩下日军一个中队的兵力和7000余名伪军,企图凭借着坚固的城防工事顽抗。

  曾克林率部会同70余人的苏联红军小分队,对山海关发动总攻。

  “鬼子躲在地下室里,不时对我们放冷枪。”董占林回忆说,“我们部队没有经验,攻了一天也没攻下来。后来,还是苏联红军经验多,让我们用自来水往地下室里灌。第二天,90多个鬼子像地鼠似的钻出来了。

  无意中改变了中央的战略,东北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

  攻克山海关后,曾克林率部一路势如破竹,于9月5日到达沈阳。已驻扎于此的苏联红军看到一支没有军衔的部队迅速前来,立即把曾克林的部队包围起来。

  曾克林本人并不知道,他已经把历史推向了新的拐点。

  董占林回忆说,由于电台功率小,出关后不久他们就与总部失去了联系。就在这段时间里,中央的二号文件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8月26日,党中央指出:“东北四省为中苏条约规定范围,行政权在国民党手里,我党能否派军队去活动,现在还不能断定。”

  8月29日,中央要求晋察冀解放区、山东解放区部队,“用东北地方军和义勇军的名义,非正式进入东北……不要勉强与红军作正式接洽与联络。”

  这时,林彪已经踏上了前往山东的征途,相当一部分延安的部队已经收拾行装,准备前往华东和中南。中央“向北防御、向南发展”的战略决策已经成型。

  这时,曾克林部已经孤军深入东北腹地400公里,中央的指示精神他们无从得知。他们完全是根据党和军队的原则和利益,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

  苏军最终同意曾克林部驻扎到距离沈阳30公里的苏家屯。


    进驻沈阳后,曾克林命令部队一面接管城市,一面接收了大量工厂和军用仓库。

  9月14日,曾克林乘坐苏联的飞机赶赴延安,向党中央直接汇报进驻东北的详细情况。听取了曾克林的汇报后,中央迅速制定了新的战略决策——“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刘少奇打着有力的手势对曾克林说:“这是千载一时之机。我们的部队先进去了,就站住了脚,就可以控制东北,我们掌握了东北,就可以加速中国革命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