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怎么看”》出版深受欢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3:52

跟热点“面对面” 与百姓“心贴心”——

《七个“怎么看”》出版深受欢迎

新华社记者《 人民日报 》( 2010年07月30日   05 版)

  好书如东风。进入2010年盛夏,图书市场吹来了一股清爽的东风。有一本书,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关注和争相购买,在北京王府井书店、西单图书大厦和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这本书,就是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据了解,短短一个多月,该书在全国发行量已超过了150万册。

  该书出版后,在广大党员干部、城乡基层群众、高校师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人们普遍反映,《七个“怎么看”》是一本反映民声、贴近民意、打动民心的好书,不仅看问题用的是“百姓视角”,讲道理用的是“百姓语言”,举例子用的是“百姓故事”,落脚点也是“百姓需求”。

  直面而不回避热点

  体现理论关切、实践关切、百姓关切的统一

  “一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我们的‘眼球’就被牢牢抓住了,书中问题无一不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无一不是群众关注而又倍感困惑的问题。”“理论热点面对面”的老读者、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说。

  关注现实、服务群众,既是理论工作的职责所在,也是理论的生命所在。一个不能回应人民群众实践需求的理论,一个不能解答人民群众思想关切的理论,是不能冠之以“科学”之名,更无法掌握群众。

  今年的《七个“怎么看”》,在问题面前不绕开,在矛盾面前不回避,敢于把“热点”当作检验理论的磨刀石,忧百姓所心忧,答百姓所要答,既贴近了百姓心坎,又展示了理论自信。

  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这本书集中回答的7个问题,来自实践、来自群众,都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典型意义的重大问题,都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而又倍感困惑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关系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大局,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注热度高,解决难度大,是当前真正的热点难点。正如山东省济宁市唐口镇干部史兆龙所说:“拿到今年的《七个‘怎么看’》,不觉眼前一亮、精神一振、豁然开朗,里面谈的不正是百姓关心、我们所期待解决的问题吗?”

  《七个“怎么看”》的热销与热读,生动地表明,关切现实的理论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会引起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

  现实生活是缤纷多彩,也是纷繁复杂的。怎样才能真正把准社会脉搏、摸清群众所惑呢?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宣部理论局就组织力量深入城乡基层开展调研,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同时对两会期间的社会热点进行了认真分析,还在网上广泛征求网友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讨论,提炼出了7个热点问题。正如李捷所评价的“没有这番调研梳理的功夫,便不可能向这本书那样,做到理论关切、实践关切、百姓关切的统一。”

  如果再细看一下目录,还会发现编者在7个热点问题下面,设置了五六个小问题,而每个小问题更是个个“炙热”,紧紧抓住了老百姓的“关心之点”。比如如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看病难的病因何在?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如何切实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如何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为什么说反腐败不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本书丝毫没有回避敏感问题,甚至比我想象的还要尖锐。”北京市丰台区基层干部高丽荣说。

  理论的魅力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在于离现实有多近。直面现实,立足现实,进而引导人们超越现实的困惑,这样的理论就会成为人们自觉的追求,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七个“怎么看”》一书,很好地引导公众客观辩证地看待社会热点,寻求认识的“最大公约数”,为改革发展凝聚起最大共识。

  说理透彻而不深奥

  体现逻辑力量、思想力量、感情力量的统一

  问题选得准不容易,回答好则更不容易。这7个问题,既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都是难点问题,怎样才能讲得让人信服呢?编者确实下了一番硬功夫。

  中纪委、发改委、教育部、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这些部门的同志直接参与了这本书的编写。工作方式上的这一创新,既保证了这本书的科学性、权威性,也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正如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邓海华所说:“吸收卫生部门具体参加医改的人员参与编写,拿到了第一手非常翔实的资料,对医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有了非常充分的依据。”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七个“怎么看”》坚持用全面、辩证、联系、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比如在分析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等问题时,从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等多个角度进行阐释;在谈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时,既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又说明解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就不仅把问题本身说清楚了,还告诉读者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给人以启发和思考。“该书始终以思想的力量和方法论智慧回答问题,充分展现了科学理论的魅力”,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成旺这样评价。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七个“怎么看”》对问题的分析确实做到了“彻底”。它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不遮遮掩掩;它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的原因,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它深入细致地解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实实在在、娓娓道来。这样,就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对每个问题都有了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疑惑自消,怨气自解。

  翻阅全书,读者看不到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演绎、从概念到概念的繁琐推理,而是处处体现着注重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的风格。它把逻辑的力量同事实的力量结合起来,把理论的力量同情感的力量结合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好的文风可以增进理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引发人民群众的共鸣。在当前全党倡导改进文风的情况下,这本书所体现的清新活泼的良好文风,无疑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示范意义。北京市西城区居民高美红评价道:“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读后仍感觉意犹未尽。这真是能说到老百姓心坎里,能给老百姓答疑解惑的好书。”

  理论是有魅力的,如同艺术一样。《七个“怎么看”》一书就是以其理论的魅力,结合实践的佐证,从浩瀚的书海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道思想的闪光。“既是一本可以让人掩卷沉思的理论读本,又是一本让人读后齿颊留香的美文。”北京丰台区基层干部高丽荣说。

  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

  体现真心、决心、信心的统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镌刻在马克思墓碑上的一句名言。

  探讨问题只是理论分析的开始,关键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读了《七个“怎么看”》,可以发现,这本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怎么看”,是为了“怎么办”,也就是说客观地厘清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

  比如怎么看看病难,该书在解释了看病的四个难,论述了看病难的五个“病因”后,还为解决看病难开出“处方”,专门分析了怎么样让群众看病更便捷、如何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描述了深化医改将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实惠。

  事实上,正如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所说:“你只要读一读这本书的目录,就可以注意到这七个‘怎么看’,每一个‘怎么看’中不仅都包含了‘怎么办’的内容,而且重点讲的就是‘怎么办’。”

  当然,有吸引力的、感染力的理论,绝不是唱高调、许空诺的宏辞阔论。把群众胃口吊得过高,最终只会让群众失望。对这些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解决的力度与回应的态度同样重要。四川省成都市退休职工李兴才看了这本书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从中能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态度是诚心诚意的,工作是尽心尽力的。”

  但是,有些问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解决亦“非一蹴而就”,如何才能解决好?

  回答“怎么办”决不是随心所欲,其基本点都是有依有据,实质上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政策,广泛吸收了专家学者的政策建议,是切实可行的。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说:“把党和国家对于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民众疾苦的关怀,特别是解决相关民生问题的决心和政策措施,用具体的、贴近群众的语言形象表达出来。”

  释疑解惑是为了凝聚共识;凝聚共识是为了凝聚发展之力。知道了“怎么办”,就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心,激发了同心同德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热情和干劲。“通过看这本书,我们将更准确地理解党和国家政策,及时消除各种疑惑甚至误解,增强了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济南春元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孟宪兰说。

  《七个“怎么看”》,问题提得不简单,回答得更不简单,真正跟热点“面对面”、与百姓“心贴心”,将事实摆足,将道理说透,将政策措施讲充分。在这7个问题上有困难的人值得一读,没有这些方面困难但关心着中国发展前途的朋友也值得一读。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