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强调搜索社区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0:53:29
6月28日,百度为旗下互动产品“百度知道”举办2周年庆典,据百度方面介绍,百度知道推出两年来,已经成功解决了1700万问题,每天超过1000万使用者。
 
百度CEO李彦宏也参加活动,并表示百度知道产品的生日庆祝是他必到的,也可以看出李彦宏对百度知道产品的重视。不过,李彦宏至今仍对百度知道比竞争对手晚做了1年而耿耿于怀。
李彦宏表示:“在推出百度知道过程中,百度是有一点“失误”的,比竞争对手晚推出了一年。”不过他表示欣慰百度知道能后来居上,在短期内就甩开国内外所有对手,凭借庞大人气迅速地规模化占领市场。
百度怎么知道要做知道?
据百度方面介绍,当初做百度知道是无心插柳的过程,2005年开始做百度知道时,负责人是一名年仅24岁的在读研究生,一直到发布上线一年多的时间,知道的团队全部都由实习生组成。
百度知道在国内火起来,主要是中国用户习惯造就的,由于中国很大部分网民都是初级网民,这部分人一般习惯于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而不懂得用几个关键字来搜索到满意的答案,比如“加勒比海盗播出一个小时后响起的背景音乐叫什么名字”。
据笔者了解,其他的搜索引擎也面临这个问题,很多用户搜索时,都使用问句,有的搜索引擎则采用限制搜索框数字的形式,或者缩短搜索框来改变用户习惯,但效果并不明显。面对用户的搜索长串,百度并没有去限制搜索框的数字,而是开发了知道这么个产品,让用户一起来解决东西。
主管产品的百度副总裁俞军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围绕搜索而衍生的产品对用户更有吸引力,发展的优势也更加明显。
百度知道的“钱途”
最近一段时间,“威客”这个词开始流行,其实简单说就是通过网站平台进行悬赏,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这种形式,跟百度知道大体类似,而更早之前,国外的answers.com就是最早的悬赏平台,还有雅虎、Google等都有相应的平台,而且部分网站已经通过收费的方式获得收入。
百度知道从推出开始,就有积分的功能,这种设立虚拟的积分和头衔的功能,在国内异常流行。腾讯QQ推出等级功能后,竟然有很多人通宵“挂机”升级,有点不可思议。不过,百度方面人士介绍,在不少人看来,百度知道的积分越高,代表学识越高经验越丰富,所以很多用户都乐于回答。
其实,在百度知道之前,已经有一个叫人肉搜索的服务(如孙悟空),意思就是你提出一个问题,很多人帮你搜索然后给你最准确的答案。这也是搜索引擎的发展方向,也被称为智能搜索,当然,人肉搜索比智能搜索更加有趣一些。
对于百度会否进入“威客”,也就是推出玩“真钱”的悬赏行为时,俞军对TechWeb表示, 百度考虑的主要是能否给提问者和回答问题者都得到实惠,因此在将来会继续探索考虑周全。不过,俞军不愿意提及这种悬赏的形式会如何体现和积分能否兑换成现金的问题。
另外,据俞军透露,目前百度知道的收入来源仍然是广告,但百度内部对知道这个产品并没有收入压力,收入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百度期望改变新形象
百度在海外投资人的眼中,就是中国的Google,这点从百度与Google股价的增长趋势一致就能看出端倪。特别是Google进入中国以来,越来越多的媒体、分析人士都不约而同地把谷歌和百度放在一起来比较。
不过与谷歌的工程师们宣传的不同,百度更加强调搜索社区的概念,让用户留下来,而谷歌则是希望提供更快速的通道,让用户获得信息后离开。
谷歌进入中国一年多以来,在最近2个月开始发力,最近已经与中国电信、新浪网等达成战略协议,并通过收购、合作的方式与不少软件厂商、社区等合作,通过合作分成的方式获得流量。而据谷歌工程师刘骏表示,谷歌未来会向整合搜索的方向去发展,让用户更快速获得需要的信息。
百度则更希望“内部消化”,用户通过其旗下的百度知道、贴吧、空间等产品,把用户留下来。对此,俞军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表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用户留下来还是让他们离开,而在于用户的体验,如果用户能找到需要的信息,他们是不会管信息是来源于百度知道还是其他网站。
据了解,百度最近一年一直强调搜索社区的路子,跟韩国最大搜索门户“naver”比较相似,naver旗下的产品布局和百度几乎是一样的,其知识人、博客等都是流量贡献最大的几个产品。而Google、雅虎希望进入韩国,都一一被naver打败,目前Naver在韩国的搜索市场份额高达74.5%,这估计也是百度强调搜索社区的原因。
俞军称百度知道、百度贴吧都是每天千万级浏览的产品,而百度空间发展势头也甚猛,而这几个产品都是百度强调“搜索社区”战略体系里最重要的几个项目。
Google中国总裁李开复不久前在一个媒体公开日上表示,谷歌也会在下半年加入一些新的互动产品,似乎也已经从对手百度身上发现了中国用户与国外用户在使用习惯上的差别。
中国其他主要互联网公司也在做“知识搜索”方面的产品,如中国雅虎的知识堂、奇虎的“经验搜索”、腾讯的问问等,但大部分都还处于发展初期,不过已经足以看到在未来一段时间,知识搜索方面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