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济衰退有个约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37:08

与经济衰退有个约会?

默认分类 2010-07-27 19:58:40 阅读177 评论1 字号:大中

当经济危机后的复苏来临之后,早期乐观主义情绪渐渐冷静下来,不论从全球范围还是国家层面来看,不论是从短期,中期还是长期来看,我们面临的挑战还很多。

许多国家的经济恐怕都会经历长时期的缓慢增长,有时甚至是负增长,就业不容乐观,经济持续动荡,甚至会进入日本式的“失去的十年”多次经济衰退,或是直接跌入经济萧条。(政界学界也在忙于为政府持续多年经济刺激市场干预政策寻找理由。)

但是,当经济出现问题时,多次衰退不是常见的事情么?我们首先必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以避免反复地采取刺激政策反而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有害。

除了1980年代初期(当时美国的失业率激增到10.8%,从1970年代后期以来物价上涨了两位数,通胀由此产生。)以外,本次全球危机是自从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从2007年12月危机爆发开始到2009年夏天结束,美国GDP实际下降了3.8%。

七国集团中的其他六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和英国)在同期也经历了严重的衰退。一些中型经济体,例如巴西,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的经济同样经历了短暂深度的下探。衰退如此严重,时间如此之长,在“大衰退”这个名字之前,一些人甚至使用“萧条”这个词语。

如何准确定义衰退呢?不同国家的统计局有着不同的标准。美国对衰退的定义是由超党派,非盈利性的研究机构作出,因此结果相对客观公正。

当经济停止增长的时候被称为“顶点”,经济停止下滑的那点称之为“底槽”。从经济开始增长起,一直增长到先前的顶点称为“复苏”,随后的增长称为“扩张”。

对经济学家来说,当经济开始增长时,衰退就结束了。当经济跌入井底后,一旦出现攀升,衰退就被认为“结束”了。虽然要想爬回井上还需经历漫长的时间。而普通民众认为的衰退结束则是以经济恢复到“正常”来算,也就是收入增加和工作不再难找。

通常的定义是,当连续两个季度的GDP成负增长,这就是衰退。但有时也有例外。2001年和1974/1975年的衰退就不符合这个标准。除了以实际GDP作为参数之外,就业率,收入和销量也作为衡量经济衰退的深度,时间的长短和扩散程度的标准。

有时,如何计算衰退的时间是一种人为判断。美国在1980年有过一次短暂而深度的经济衰退。而随后则是1981到1982年长期严重的经济衰退。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从更为广泛的历史时间轴来看,这就是一个严重的衰退。

但在此期间,经济确实有所反弹——这很难说是走出衰退。由于发生在卡特总统和里根总统的政权交接期,于是被人为地分割成为两次。同样的,本次危机的官方正式开始时间应为2007年12月,但同样也可以被划定为2008年夏天,因为在过渡期,经济出现增长。

双底型衰退也很常见。如果我们以实际GDP作为标准,双底被定义为经历一次长期的衰退之后的经济有所复苏,而后又快速地跌入衰退。1980——1982年的美国经济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实际上,经济复苏的过程就是起起伏伏。就1973——1975年的美国而言,实际GDP接连八个季度交互增长下滑,那应该被算作是一次四底衰退。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同时期的德国也经历二次探底,而英国则四次探底。1980年代初,英国,日本,意大利和德国都曾有过二次探底。美国2001年的衰退则是一次短暂,中等程度的二次探底。就目前衰退而言,我们已经有了两次探底;一次是2008年初,随后复苏,接着是另一次长期,深度的探底,随后又是复苏。如果经济再次下滑——这种可能性很高——那就是第三次探底,虽然可能没有第二次那么明显。

历史告诉我们,要想真正走出衰退,几乎没有不经历一些上上下下的反复。就二战之后的美国经济而言,双底,三底,甚至是四底都曾出现。其他国家也同样如此。1990年开始,日本在“失去的十年”接连出现了三次衰退。尽管政府也推出了大规模的凯恩斯经济刺激项目,而结果却是日本的国债名列发达国家榜首。

不过,目前最悲观的预测似乎也只是全球增幅缓慢——美国约3%,在深度衰退之后的增幅不到平常时期的一半——历史常常告诉我们,如果再次出现衰退也不足为奇,因为这样才会有更为强劲的增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