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简历要避免的十大错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01:59

怎么使你的履历变成第一流的履历?请避免以下10个常见错误:

1. 过于关注工作职责
       履历中最普遍的错误就是将履历变成一份枯燥乏味的职责责任清单。许多人甚至会用他们公司的工作守则作为改善履历的指南。创建一份履历是对上述剩余部分的删节,你不该仅仅叙述必需的信息,还要说明你的每个公司的不同经历。要提供公司怎样因你的表现而大获其利的具体例子。当彰显自己的成就时,请问自己以下问题:

2. 你是怎样比别人更好地完成工作的
     你或你的团体所面临的是怎样的问题或挑战?你是怎么样克服困难的?你努力的结果怎么样?公司怎样从你的表现中获利?
3. 你是否因为你的表现而受到奖励,赞誉或者晋升?

4. 目标叙述过于华丽或平常
      许多候选人在履历的开始部分的目标叙述时就让人兴趣寡然。最糟糕的目标叙述一般是这样开始的:”一个具挑战性的职位不仅让我有机会为公司做贡献而且也给我以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这样的叙述早已用滥掉了,而且太过平常,浪费了宝贵的履历空间。如果你正在写履历,试试用小纸条来代替目标叙述,在小纸条上你可以说说你的工作或你专长的领域。
 

5. 过短和过长
      太多的人想把他们的经历压缩在一页纸上,因为他们曾经听说履历最好不要超过一页。当将履历格式化地缩到一页时,许多求职者就删除了他们给人深刻印象的成就。反之亦然。就拿那些在履历上用几页纸漫谈不相干的或者冗长的经历的候选人来说,看的人很容易就会觉得无聊。所以,当你写履历时,试着问自己:”这些陈述会让我得到面试的机会吗?”然后,仅仅保留那些会回答”是”的信息。

6. 决定履历篇幅是否恰当的规则就是没有定则
      决定其篇幅的因素包括有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育和造诣程度等等。最重要的就是,履历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能够推销该候选人。
 

7. 人称代词和冠词的用法
       履历是商业沟通的形式,它应该是简洁和被正式书写的。它不应该出现”我”的字样,且尽量少用冠词。试看一例:
                  陈述:我已经开发了一种新的产品,它使销售额增加了200万,使部分销路总量增加了12%。
                  应该写成:新开发的产品使销售额增加了200万,使部分销路总量增加了12%。
 

8. 罗列私人信息或者不相干的信息
       许多人会在履历中概括他们的兴趣,比如阅读,徒步旅行和滑雪等等。其实,这些只有在它们与目标工作有关联的时候才最好加入。例如,候选人申请的是一份滑雪教练的工作,那么他或她就应该提到其喜欢乡间滑雪的兴趣。
       履历中一般不应该提到一些私人信息,比如生日,婚姻状况,身高和体重等等。当然,这也是有例外的,比如说一些娱乐方面的特长和美国以外的求职。
 

9. 当你有很好的职业记录时选用功能履历
      人事经理曾经说过,一个讨厌的麻烦就是有的候选人只是描述他的或她的技能而不涉及具体工作。对每一个职位都虎视眈眈是让人讨厌的。除非你的履历有紧急情况,比如说事实上没有工作记录或者极端繁忙工作,你要避免使用格式化的功能履历。最有效果的一种格式是经过改良的按年代排列的类型。请看一下其基本版面安排:
      页眉(姓名,住址,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以有力的个人概述引领(详细设计你的主要经历和专业领域);年代次序颠倒的雇佣记录(着重于过去10到15年的成就);教育(为了有所梯度,该项可以移到顶部);另外的相关主题包括职业联盟,社会活动,技术专长,出版物,专利和所用语言等。
 

10. 没有摘要或没有概括部分使最初的自我推销发生困难
       摘要部分是求职者最好的工具。做过该项内容的候选人就会知道这种类型的技能和资格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摘要中应该说明与所求职位相关的技能等级和经验。为了创造一个有影响力的概括陈述,老练的开头会决定什么才是对雇主们来说是重要的。接下来,罗列一下你匹配的技能、经验和教育情况。这些自我推销点就可以并入概括部分了。  1、不论你住得多么远,每天早上最少提前10分钟到办公室,如果是统一班车,也应提前5分钟赶到候车点。上班不迟到,少请假。
  2、在任何地方,碰到同事、熟人都要主动打招呼,要诚恳。
  3、在车上,要主动给年长者、领导、女同事让座。不要与任何人争上车先后、争座位。
  4、进入办公室应主动整理卫生,即使有专职清洁工,自己的办公桌也要自己清理。这一切都应在上班时间正式开始前完成。
  5、早餐应在办公室之外的地方、上班开始前的时间里完成。
  6、每天工作开始前,应花5至10分钟时间对全天的工作做一个书面的安排,特别要注意昨天没完成的工作。
  7、每天都要把必须向领导汇报、必须同别人商量研究的工作安排在前面。
  8、找领导、同事汇报、联系工作,应事前预约,轻声敲门,热情打招呼。
  9、上班时间,不要安排处理私事的时间,特殊情况须提前向领导请示。
  10、工作需要之外,不要利用工作电脑聊天、游戏、看新闻。
  11、不可利用工作电话聊天。即使是工作需要通话,也应长话短说,礼貌用语。
  12、在办公室说话做事,都不应发出太大的声音,以不影响他人工作为宜。
  13、每天上班前都要准备好当天所需要的办公用品。不要把与工作无关的东西带进办公室。
  14、下班后,桌面上、电脑里不要放置工作文件、资料。下班前,应加密、上锁、关闭电源等,下班不早退。
  15、除必须随身携带的外,不要把工作文件、材料、资料、公司物品等带回宿舍。
  16、除工作需要外,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技术、信息不能轻易告诉别人,哪怕是同事、领导。
  17、与别人同住一室,应注意寝室和个人卫生,充分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彼此互相信任,友好相处。
  18、因公出差时,要绝对服从公司的人员、时间、经费、工作安排,不提与工作无关的要求,不借机办私事。
  19、出差在外,应礼貌待人,与领导、同事、客户、合作方见面、分手都要主动握手、问好、告别。
  20、与他人沟通、合作、交流、谈判时,须注意说话的语速和声调,不宜过快过大,更不能情绪失控造成不良后果。
  21、与同事、领导、客户、朋友一道乘车外出时,应礼貌后让,随手关好车门。
  22、与同事、领导、客户、朋友一同赴宴时,应礼貌让座,必要时还应协助服务员做一些事情。
  23、酒席上应尊重领导、年长者、女士,礼貌敬酒,控制饮酒,严禁过量。
  24、与领导一同外出,遇事在领导发话之前不宜抢险说话,多帮忙不添乱。
  25、拜访领导、同事、客户、朋友时,对受到的热情接待应及时表示感谢。遇到条件、环境不好或接待不热情时,不要提出额外的要求,
  26、除非一个人独处,否则不要在上班时间和公共场合玩手机或频繁发短信、打电话。
  27、要坚持学习专业知识,每天睡觉前学习半小时最少10分钟。天天坚持,不论在什么地方。
  28、要坚持接受新的信息,每天看电视半小时或阅读主流、专业报纸半小时或上网浏览半小时。坚持不懈,但应在下班后的时间。
  29、即使不是工作需要,也应定期与领导、同事进行沟通、交流。
  30、关注公司、部门工作与发展,如有想法和建议,应及时通过适当方式向上级乃至最高层反映。
  31、适时总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适当规划一段时期内的个人工作和生活。
  32、同事、领导、朋友的红、白喜事,不应缩手缩脚,但也不宜太过张扬。
  33、定期同家人、同学、老师、朋友联系,互通工作、生活信息。
  34、生活尽量有规律,饮食均衡保证营养,平时穿着简洁大方。如有工作装,必须按要求着装。不要穿不干净、有补丁的衣服上班、会客、出差。
  35、注意个人仪表,定期理发、剃须,天天擦鞋。
  36、如果工作不能按时完成或出现意外,必须及时向领导通报,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尽量避免损失。
  37、生活发生困难时,要及时需求同事或公司的帮助。
  38、生病不能上班时,要及时请假,积极治疗,必要是寻求朋友帮助。
  39、要养成主动干工作、简单过生活、结识好朋友的良好习惯。
  40、以出色达成工作目标为准则,不要给自己额外的压力,要学会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我们的思维习惯决定了我们看待周围以及世界的心态。其实,大部分的困扰都来源于我们的内心,而并非事件本身。错误的思维习惯往往只会把问题放大,让我们失去挑战和奋斗的动力,甚至会让我们的内心逐渐变得不堪一击。困难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找到妥当的解决方法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拥有一颗强大且坚韧的心,这样才能很快摆脱各种困难或苦恼。

1、对待任何事物都不要过早下结论
    如果你总是爱假定出事情的结果,就很容易使注意力和行动放在假设上了,而错误的假设会导致错误的行动。人们总是乐于当别人的“读心者”,假设知道别人为什么要干这个事情或他人在想些什么,追求居于假设基础上的结果很容易令人与人之间引起误解,导致人际关系遭到破坏。

2、不要小题大做,把事情看得过重
    很多人把小挫折看做是人生中难以抹去的灰色地带,并且因为这些挫折带来的心理阴影,更容易感到忧郁或容易产生挫败感。

3、不要给自己和别人套上“规则的枷锁”
    想象中的“规则”往往会使你的思维失去发挥的空间,而且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你会因为怕做得不对或超出规范而感到更紧张或有负罪感,就像是给心扣上了枷锁和强加了幼稚的命令。当你试图把这些“规则”向他人推行时,如果对方不予接受,而你却一味强制,这种行为就和“伪善的老顽固”没什么区别了。

4、避免僵化地或贴标签式地看待人和事
    待人或做事时不要陷入“先入为主”的怪圈,因为人们固定的思维模式往往会惯性地把事物进行归类,把事物放进已经被贴上标签的类别里,隐藏他们的真实情况。直到最后发现事实并非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5、别做完美主义者,因为没有任何事是完美无暇的
    生活并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大部分的时间,不完美才是事物的自然状态。寻找一份完美的工作,你有可能永远找不到;寻找一份完美的爱情,你可能最后只能孤独一生。完美主义可以是一种追求和想往,但绝不能成为评断事物的法则,否则它会摧毁你的一切快乐,终其一生在追寻你无法到达的目标。

6、不要夸大成果,不管是成果或者失败
    一两次的挫折并不表示永远的失败,几次的成功也不意味着你是个天才。随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动力,以及时刻审视自己弥补不足的谨慎,才是通向成功的处世之道。

7、不要太自以为是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或想象你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周围人的谈论话题,这么想并不会让你的地位或能力有本质上的提升,反而会成为你思想上的累赘,使你做事时思前想后,怕出错而不敢表现。相反地,目空一切的自以为是就是愚蠢的表现了。因自信而产生的自负心理不仅会使你逐渐脱离自己的圈子,还会让你看不清事实而处处碰壁事事出错,最终一事无成。

8、不要凭感觉行事
    感觉是经验的体现之一,预感只能作为处理事情时的参考,千万不要当真,因为经验有时候也会是绊脚石。往往你如何想并不意味着事情就如你所想,这并不会改变事实。感觉是可能是真的,但那不是真理。如果没有深入而细致的分析,而仅凭感觉行事,这很容易让结果背离初衷。

9、不要让生活把你击倒,要继续积极面对
    一颗消极的心好比透过一面扭曲且肮脏的透镜观看世界,从而容易过分聚焦在每个污秽的地方,而忽略了美好的事物。既然消极和积极都是生活,那为什么不试着去换一种思维,去寻找积极的事物呢?

10、不要沉湎于过去
    这个世界上,人类的很多的愤怒、沮丧、痛苦和绝望都是因为沉湎于过去的伤害和问题。你越是在心里念叨着过去的那些事情,你越是感觉糟糕,那些事情会变得越沉重。让过去的成为过去,继续前行,如是你就卸下过去的包袱了。

    很多求职者被问到“职业理想”的时候,给出的答案是:月薪过万,或者进入全球500强企业。

      我们常认为,理想就是实现某些物质利益,比如钱、名誉或者地位。我的一位同事,在认为自己赚够了钱之后,说了声“拜拜”就去享受他的环球旅行了。当时他才三十多岁。然而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的,他不用担心温饱,但并不快乐。因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工作的过程,而不是由它获得的报酬。

      所以,在确立职业理想时要考虑到这个前提:高薪并不等于职业理想。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钱,而在于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还有一些研究告诉我们,那些追求理想的人,在多年以后比那些只追求金钱的人会赚到更多钱。

     我希望所有的求职者都记住一句话:事业比金钱重要,机会比安稳重要,未来比今天重要。

  用大学四年做职业规划

      很多求职者说,刚开始找工作时还有目标,现在是越找越没有标准,感到很迷茫。我想说的是,如果大学四年(甚至更长的求学时间)里没有培养起自己的理想,那么,迷茫是正常的。

      求学十几年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这是家长为你们树立的“理想”。而现在大学毕业了,面对求职,没人告诉你该做什么了,于是迷茫产生了。那么,如何摆脱这种迷茫呢?当然是做人生规划,让自己有个目标。但是,这不是一步登天的过程,理想不是一天就能树立的。

      我一直建议大学四年的时间应该用来做人生规划,当然也包括树立职业理想。大一大二是理解自己的过程:你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这些问题应该得到解决。我大学时选了很多不务正业、奇奇怪怪的课,都跟自己的专业没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课让我知道了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我确立职业理想的基础。

      到了大三大四,你们的疑惑就不该指向自己了,而应该更多地去理解外界。比如我想做的这个行业现在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公司能提供相关工作机会?如果要得到这些工作机会,我需要做哪些准备?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就逐渐树立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且初步探索了一条通向理想的路。

  先就业再择业不是妥协

      鉴于紧张的就业形势,我建议求职者“先就业再择业”。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但尚未重要到决定终生。一个人一生换上四五份工作是正常的,很多时候,职业理想需要一个曲折实现的过程。

      很多人说:“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实现目标,做不到我也要拼命去试。”其实这不见得是件好事。我建议大家采用“两步计划”来实现职业理想。假如你设定了一个目标,不要一毕业就想马上实现,好像做不到这辈子就算完了。你应该告诉自己:这个理想很好,我实现它的可能性有多高。如果目前可能性不大,那么我应该做些什么让我能够离它更近一步。

      在此,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在美国读大学的学生,他所在的学校不算很好,他的成绩还算可以。他立志进入 Google工作,问我有没有这个可能。在问了他一些基础知识后,我发现他很聪明,但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我不认为目前的他有机会进入Google。因此我对他说:“现在还很难,但如果再努力一下就有可能。”他继续问:“我能做些什么事让这个可能性最大化呢?”于是,我建议他去读硕士,并向他推荐了 Google很喜欢的一所大学———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因为它的计算机学院教学务实,而且入学还算容易,学费也不贵。两年后他拿到了硕士学位,现在已经进入Google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