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同事的奋斗史(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07:06

一个女同事的奋斗史(下)

原著:李亚平

(2010-07-23 22:44:05)  



   

    一个女同事的奋斗史(下)

 

    当那些美丽的女子只能用如此惨烈的方式,证明她们心灵的伟大时,不能不让人怀疑:中国的男人配吗?

 

    尚没有阅读过一个女同事的奋斗史(上) 的可点击阅读。

 

   

 

    听完他的叙述,我无语,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在电话另一端惴惴地问我:“你,能不能给他打个电话。帮她出个主意。她,她------想回来。”顿了顿,他补充说,“要是不方便就算了-------”

   “没什么不方便。你是什么意思?”我问。

   “好不容易去了------”

   “好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又一次打断他,“你是不想让她回来,我没理解错吧?”

   “我是说,好不容易------”

   “电话我可以打。不过,你要想好,你不要后悔。”

   “后悔?为什么?”

   “现在,如果她肯回来,你还不会失去她。如果你不想让她回来,那么,你听好,”我放慢了语调,“中国的好女人,在美国,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磨得越来越粗糙,越来越不像个女人的!”

   “不至于吧------?”

   “-------”

    我拨通了她的电话。当时,已经是美国时间的后半夜了。第一声电话铃还没落,她就拿起了话筒。我自报家门,她半响没声音。随着一声压抑不住的抽泣,传来了一阵伤心伤肝、痛彻肺腑的痛哭。

   “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这儿的人------怎么这样------?”

   “听着,我不想听你抱怨。我的电话费很贵。我只想告诉你:你所碰到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并不是上帝对你有什么特别的不公正。我告诉过你,想在商场上找好人,难!想在美国的商场上找好人,就比在王府井大街找一只啃竹子的熊猫还难!现在,你要想好,问问你自己:如果想回来,就不要有任何犹豫,也不需要顾虑任何别人对你怎么看。如果不想,那你记住: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把眼泪咽回去,咬牙忍住。快半年了,这是最难的时候。熬过这一段,会慢慢好起来------”

 

    放下电话,我就已经感觉到,她并不是真的想回来。她和我见过的一些中国女孩子一样,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哪个国家。这种爱,是从她们踏上着个国家的第一步、看到这个国家的第一眼、为这个国家发出了第一声惊叹时就开始了。此后,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围绕着这个展开:不顾一切,令人惊叹。

    我猜想,这其中的缘故,大约是因为在国内,她们比男人们承受了更多的压抑;于是对生活中的不公正、苦难和变化,也就格外敏感;表现出来,也就更偏执一些吧。

    我甚至可以准确地预见到她的未来——她会慢慢地淹没在这个富裕的国家里;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难看,越来越难以辨认。我唯一无法确定的是:她丢掉了许多以后,最终得到的,是不是她最想要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是不是有物资上的诱惑,我想,这已经不重要了。

    毕竟,在我们的这个时代,有几个人会说:“亲爱的上帝,感谢你给了我和我爱的人安宁的心灵和生活。这已经足够了,我们不需要更多。”

    这需要人生的智慧。——与那么多美丽的东西相比,心灵是什么?

    然后,我把我的一个好朋友介绍给了她。

    我对她说:“他不是成功人士,也没有多少钱,但我敢担保,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是个好人。你困难时,他会帮你。”

    后来,我的朋友告诉我,她来过一次,从此就没再联系过;打电话也很难找到她。

    我猜,她大约在想:他能帮我什么?

    这就是在今天这个时代里,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悖论,一个人类自己给自己制造的难堪的生活悖论:她需要帮助,她需要成功,她需要钱,可在帮助、成功和钱那里,她找寻不到多少属于人的东西。

    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她必须付出代价。——因为,据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而在这种交换中,她所碰到的,如果不是假冒伪劣,已属万幸。我们有多少人是这样的幸运儿呢?

    我的确没有把握。

 

   

 

    此后,我们很久没有联系了。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情绪很消沉。他告诉我,刚刚从美国领事馆出来,被拒签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移民倾向”。我无言。我知道,按照当时美国佬的规定,他得半年以后才能再去签证。我不知道说什么。

    对于这样一对金童玉女似的小夫妇,其残酷可想而知。当时,我脑子里闪过的一个相当自私的念头竟然是:我不需要责备自己,因为我不只一次地警告过他们了。

    我想,人类就是这么可悲:一个人的经验,不管多么沉痛,对其他人都不起作用;只有鞭子抽来了,抽到了自己身上,才会知道痛。人类本来就是这样愚蠢,就是这样无穷无尽地重复着别人曾经无数次犯过的错误。

    我有一种预感,他们的婚姻肯定要完蛋了。即使半年后他能拿到签证,很快来到她的身边,他会发现,他们之间已经没有而且很难再有过去的那种甜蜜了。他们将要失去用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人的一生中最可宝贵的东西。而他们有可能得到的,却没有人知道是不是他们所最需要的。

    道理很简单,在她最艰难的时候,他不在身边,也没能给过她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现在,她好不容易熬过去了,丈夫来了,该苦尽甜来了。结果,情况可能反而更糟。

    因为,现在的他,不但仍然帮不了她什么忙,其实根本就是她的拖累,和新的痛苦的来源:

    ____他土里土气,穿着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从大陆来的衣帽;在那全然不同的环境里,他会笨手笨脚:英语不会说,车子不会开,信筒明明就在眼前,还在那儿茫然四顾,不知道该把手里的信扔在哪儿;到了商场里,甚至连厕所都找不到。他几乎帮不了妻子任何忙,唯一的谋生手段就是去中餐馆打工,而且是最低等的工。妻子曾经受过的一切煎熬,他差不多都要重新再受一遍,并且到头来,这些苦难会放大一倍,重新堆到妻子头上。

    因为,此刻的妻子肯定承受的是双重打击;生活的艰难与心理支撑的倒塌。丈夫身上昔日曾经有过的才华与光彩,如今将当然无存;他现在的收入与地位,可能远远在一个餐馆侍者以下。

    很少有妻子能够帮助自己和丈夫熬过这一关。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感情与心灵很难不变得越来越冰冷,越来越粗糙,也越来越猥琐化地敏感。

    我认识一对男女,据说曾经是真正的患难夫妻。丈夫没来美国前,妻子天天念叨。在她的嘴里,我们知道她丈夫是个相当优秀相当出色的男人。后来,夫妻好不容易在美国团聚了,大家都为他们高兴。

    谁知,不久就传说他们吵的很凶,再不久丈夫就搬到打工的餐馆去住了,而且发放出很话;这一辈子再也不想见到她了;妻子则是见人就哭,说是她丈夫变得和从前一点都不一样了。

    然而,追究起来,他们吵嘴的原因却简单得令人难以想象。根据我的观察,这个原因,在国内叫人觉得完全不可思议,而在美国得大陆中国人中,却相当普遍。这个原因就是妻子教丈夫学开车。

    在美国生活,不会开车就合没有腿一样不方便。而在这儿买车又相当便宜,一般花儿几百美元就能买到一辆能够载着你满街跑的二手车;花几千美元,通常可以买到挺不错甚至在中国如雷贯耳的车子了。美国人嫌手排档麻烦,喜欢开无级变速的自动档车子。而一些初到美国的中国人,会出于省钱省油、回国又能开的原因选择手排档,

    这位妻子就是用自己的手排档车子教丈夫的。

    显然,开手排档的车子比开自动档的车子,在技术和熟练程度上的要求要高的多,从来没碰过方向盘的丈夫不可能不经过笨手笨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曾经有过的一切聪明才智全都无从发挥,在妻子面前处于一种时常出洋相的绝对不利的地位。

    偏偏有一次,他们来到一个上坡的十字路口时,撞上了红灯,这对于任何一个初学手排档车子的人来说都是一种灾难:车子熄火了,发动一次熄火一次,而且还在不停地向后倒。急驴子脾气的美国佬并不知道前面是位需要体谅的初学者,于是,在后面把喇叭按得震天价响。一时间,满条大街响彻了汽车喇叭声。

    此时的丈夫汗流浃背,手忙脚乱,妻子则羞怒交加,手脚冰凉。一时间,别人的丈夫会说英语,别人的丈夫会开汽车,别人的丈夫会赚钱、能养家、能买房子、能为妻子买钻石戒指,你能干什么?

    所有一忍再忍的艰难困苦与抱怨,此时一下子全部忍无可忍,全都化成了真实的怒火喷涌而出。而且,这种愤恨似乎特别容易变成一种思维定势,被存盘到大脑的硬盘里面,一有不顺心,便会一触即发,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类似的故事,我听到不只一次两次。

    这使我至今都从心底感到,天底下最不幸的事情,莫过于比丈夫先来美国一年以上的中国妻子,教晚来美国又不懂英语的丈夫学开汽车了。这对于双方都是绝对的不幸。这时候,习惯于把丈夫当作感情寄托与生活支柱的妻子,会对生活感到一种绝望:细心的人们可能会注意到:她们很有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悄悄开始发生情感上的变化的。

    而在手忙脚乱中越发显得愚钝的丈夫们,却还在无乱如何也想不明白:

    短短的时间里,美国怎么就会把这些可爱的中国女孩儿变得如此不可爱了?不要说心态想法变了许多,就连眼神都和出国前大不一样了,有阴又冷,由里到外透出一股很巴巴的神气,仿佛要谁咬一口似的。

    在这种情形之下,要想彼此不互相伤害,也真的不容易。

    因此,我常常想,上帝如果还仁慈的话,敢脆就别让这些丈夫去受罪了;索性直接把他们分开,倒会使这个世界上少许许多怨毒,也能使他们之间能够保留更多一点昔日的美好情愫。

    所以,虽然听起来有点残酷,但实际考察一下,拒签说不定并不都是坏事。美国人口中的人道主义,并不是针对在他们使馆外面排队等候签证那些人的。想象一下都吓人,百分之七十五的离婚率!感情不好也就算了;感情若好,这美国不去也罢。

    可是,谁又能不让他们去呢?

 

   

 

    此后,我离开了那个城市,成为了一个职业操盘手。

    后来,听说他终于拿到了那张签证。

    再后来,我们就失去了联系。

    有一次,一个从美国回来的朋友来看我。聊天当中,他居然认识这一对夫妇。当他听我说起这一对金童玉女的当年时,脸上露出了一种很奇怪的、完全无法置信的神情,甚至怀疑我们说的是不是同一对男女。

    确认无误后,他告诉我:“他们俩早就不在一起了。如今男的还在昏天黑地地打餐馆工;女的则傍着一个差不多是流氓的人在做生意。”

    他告诉我:“再见面,你可能会发现她已经完全不是你曾经认识的那个人了。”

    我无言。半响,点点头:“我能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