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士兵:越刮越滞重的审计风暴(潇湘晨报 2007-6-2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56:15
社评:越刮越滞重的审计风暴
http://www.rednet.cn  2007-6-28 0:29:30  红网
潇湘晨报评论员 单士兵
现在审计风暴已经渐趋成为一个令人麻木的语词。人们的麻木,倒不是说如今审计出来的问题变小了,恰恰相反,一次次审计风暴都表明,老问题依然,新问题不断,问题是越审越严重。也就是说,公众的麻木,关键就在于审计风暴刮得再猛,审计成果却如浪花沉入水面,不再起波澜。
现在,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又走出来了,手持着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这份审计报告告诉我们,国家发改委、文化部等25个部门所属的单位挪用资金27.54亿元;教育部等19个部门存在问题资金190.03亿元;环保总局、烟草局、民航总局3个部门多报多领财政资金8489.2万元……
对这份报告所反映的内容,自然还是可以用风暴来形容,而且此次的风暴要比既往显得更大更强劲。不过,相信面对这样的审计风暴,很多人会表现得冷漠麻木,提不起什么兴趣来。我们不知道,站在那里的李金华,内心充溢的是怎样的感情。也许,穷尽气力如此周而复始地拿出审计报告,想到公众却报之以麻木,应该会油然而生出诸如疲惫、落寞与无奈之类的情愫吧。
都多少年了,审计风暴之后,我们大声吁请问责风暴。只不过,问责风暴从来就刮不起来,最多不过下些毛毛雨。于是,出了那么大问题,涉及到那么多的重要部门,真正应该承担责任者,似乎总是成了没事人。继而拿上台面的审计整改的成绩单,也是遗憾多多,很多问题不了了之。当一次次审计报告成为例行的信息发布,这能怪公众对审计风暴麻木冷漠吗?
其实,这些审计报告让老百姓心里很清楚,现在沾上权力,攀上财政拨款的地方,往往就是“利益部门化”的阵地。换句话说,中国的公共财政制度,已经存在着极大的漏洞,让一些人把公利吞入私囊。而这背后的监管与问责,则常常沦于虚置与失守。诚然,受囿于国家审计署本身的权力范围,对处罚权阙如的审计署我们是应该持续报以掌声,问题是,审计风暴揭示的滞重问题,得不到有效整治,只能一步步麻木了我们的神经。
也就是说,当前如果不能改变公共财政放任自流的局面,那么,年年刮起的审计风暴,只会变得更为滞重,也失却了应有的催发整改意义。无非它只会以理性的数字让老百姓知道,哪里又有问题了。殊不知,当发改委、教育部、环保总局、文化部这样的部门在公共财政使用上都不那么干净,老百姓自然也就会放开思维,尽情往可以想到的地方想了。至于那样的数字,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恐怕也只是一种空泛的感觉。
可见,现在公众对审计风暴的麻木,多少有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审计风暴这么些年,说到底,揭示的是公共财政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是各级政府部门对于公共财政预算的轻忽,这是问题的关键。而这种不尊重公共财政预算,借公共财政自肥现象,无非又是监督与问责不到位的结果。尽管说,相关法律与行政法规的制度监督也渐趋完善,问题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从司法部门到人大机构,虽手持利剑,却往往又给人尸位素餐之感。
话说到这分上,就得回到今年这个审计报告上来了。这一回,审计出来的问题涉及金额竟然有190.03亿元,涉及诸如发改委、国资委、卫生部、教育部这些无不身处高爵显位的部门。那么,随后的司法部门能不能很好地介入呢?人大对相关违法违纪将持什么态度,拿出什么动作呢?其实,只要司法与人大能真正按相关制度与程序跟进,涉及偌大金额的公共财政违法违纪使用,揪出那些真正应该被揪出来的人,产生的问责效应,绝对要比当年甫一出现审计风暴,更猛烈,更令人动容,也更让全国人们为之感佩。
问题是,这一回,我们等得到吗?
[稿源:红网-潇湘晨报]
http://hlj.rednet.cn/c/2007/06/28/1241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