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2:43:10
有些人似乎赞叹天才为一种奇迹,就好像大峡谷一样,没有人知道究竟在遗传时发生何种突变而造就天才。但是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潜能,比我们所知的任何事深远得多。问题是,我们对自己的潜能了解多少? 根据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精神病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人们生来就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不过,这种能力是隐密地潜藏在人体内,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我们称这种能力为潜能。这种潜能就是天才。天才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那种只有少数人才具有的禀赋,而是潜藏在每个人心目中。只要充分利用这种潜在能力,我们便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天赋差异有限,生命潜能无限。 大脑潜力究竟有多大?许多资料表明,绝大多数人只用了大脑的3%左右,据说像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人也只用了30%,说明潜能之巨大。 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门说过:“婴儿出世的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学会了语言,比任何一位哲学博士都要好,并且,到3岁或4岁时,他在语言方面就是一位能手了。” 从潜能多样性角度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或者可以说成是,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天才。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自身,我们都必须改变对天才的看法。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造就天才。 如果以以上的观点来定义天才的话,就可以这样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儿子还没有生下来之前,老威特就坚信爱尔维修的这一句名言,他常常向别人宣讲这一道理。他认为,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天才。 如何造就更多的天才呢?在老威特看来,培养天才应该从教育开始。 威特的父亲是抱着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信念开始对威特进行教育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种教育是与孩子的所谓智力曙光同时开始的。他想,要使孩子的禀赋发挥出八九成,必须这样做。 在谈到为什么早期教育能够造就天才这个道理时,老威特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这里有一棵橡树,如果按照理想状态生长的话,可以长成30米高,那么我们就说这棵树具有能够长到30米高的可能性。同样的道理,一个儿童,如果按照理想状态成长,能够长成一个具有100度能力的人,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儿童具备100度的潜在能力。 可是,要达到理想状态,总是很不容易的。即使橡树具备长成30米高的可能性,要真长成30米高还是很困难的,一般可能是12米或者是15米左右。假若环境不好,则只能长到6米~9米。 如果给它施肥,好好侍弄,则可长到18米或者21米,甚至也可以长到24米或27米。 同样的道理,即使是生来具备100度能力的儿童,如果完全放任不管,充其量则只能成为具备30度能力的成人。也就是说,只能达到其潜在能力的二成或者三成。 如果教育得好,那么就可能达到具备60度或者70度,乃至80度或者90度能力的成人。也就是说可能实现其潜在能力的六成或者七成,甚至八成、九成。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儿童的潜在能力达到十成。 要造就天才,就应该让孩子的兴趣和热情自然发展。凡是仔细观察过孩子的人都会发觉,幼儿极易对事物产生兴趣和热情。也就是说,幼儿天然就具有对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的强烈热情,他们一旦对某一方面或者某些事情入了迷,他会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去从事。一旦他或她步入这一轨道,就会遵循雷马克所说的“使用就会发达”的规律,使其能力得到惊人的发展。实际上,天才就是这样产生的。 天下的父母除了要认识到爱护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十分重要外,而且还必须明白孩子越大就越难以具备强烈的兴趣和热情。 这是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兴趣的幼芽可能会一再遭到践踏,这样,他们年龄越大,兴趣和热情被践踏得越厉害。因此,实施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就在于此。孩子越大,不仅在性格上越难具有对事物的兴趣和热情,而且他们的潜在能力、天赋得以发挥的余地也会越小。早期教育则恰恰可以弥补这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