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前沿的观察和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09:51

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前沿的观察和思考

——写在《2007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出版之际

方卫平
《2007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方卫平、刘宣文主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定价:80元

这是一部旨在为中国儿童文化研究领域逐年留下思想印痕和学术成果、具有文化积累性质的大型资料集、可供检索的专业工具书,同时也可视为是一部年度学术报告和蓝皮书。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首次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此后,有关文化的定义层出不穷。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辞海》(1989年版)对“文化”一词的广义和狭义之分作了简洁的概括:“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与“文化”定义的某种不确定性一样,“儿童文化”这一概念也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说来,儿童文化是指人类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围绕儿童及其生存、教育、成长等所创造、积累和建构起来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总和。换句话说,儿童文化包括了儿童内隐的精神生活和外显的日常生活。当然,无论是儿童内隐的精神生活还是外显的日常生活,从历史上看,都可能处处被打上成人权力介入的历史印痕——或者是无视儿童独立价值和地位的文化暴力印记,或者是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甚至崇拜儿童的文化诗意印记。

儿童与儿童文化研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和研究领域,在人类文化与学术史上留下过一段久远的历史和记忆。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老子就认为,圣人治天下,就要一切任其自然,使百姓“复归于婴儿”。在老子那里,婴儿无知无欲,天真纯朴,以柔弱为用,不与人争雄,所以,他常常以婴儿比喻得道者的神态情状,所谓“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即是。《庄子·大宗师》中,闻道者可以面色如孩童,透露出庄子对童年状态的推崇。在西方,从夸美纽斯、洛克、卢梭,到荷尔德林、霍尔、杜威、蒙台梭利、皮亚杰等,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们,也曾经以各自的思想和表达方式,留下了一连串对当时以及后来的儿童与儿童文化领域产生过重要乃至巨大影响的思想成果和著作。

当然,我们知道,儿童与儿童文化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其自觉的学术和历史建构,则要晚许多。例如,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在美国,以斯坦利·霍尔为首的一批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发起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儿童研究运动;同时,还出现了伊利诺斯儿童研究学会这样有影响的儿童研究机构,该机构举办儿童研究学术会议,主办《伊利诺斯儿童研究学会会报》,大大推进了儿童研究及其学科建设在美国的发展。进入20世纪之后,儿童与儿童文化研究的学术制度建设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为系统全面的推进。例如1953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在瑞士苏黎世成立;1982年挪威成立了国家儿童研究中心,该中心出版了广有影响的跨学科儿童研究学术期刊《童年:全球儿童研究》杂志;1993年成立的“儿童守护国际”则是包括45个国家或国际儿童研究机构的全球儿童跨学科整合研究的网络组织,等等。类似这样的儿童与儿童文化研究机构、组织、刊物的成立和创办,改变了当代儿童文化研究的整体学科面貌,也大大丰富提升了国际儿童与儿童文化研究的学术水平。

早在“五·四”前后,与儿童研究相关的西方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儿童学成果开始陆续传入中国,并直接影响、参与了中国现代儿童与儿童文化研究相关领域的学术建设和展开。191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朱元善所编的《儿童研究》(教育丛书第2集第4编)一书。1921年,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凌冰编著的《儿童学概论》(世界丛书之一)。这已是一部颇为系统的儿童学理论著作了。1925年,陈鹤琴以自己的孩子为对象,进行了808天的跟踪观察、实验,研究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总结了教育孩子的101条原则,于1925年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两部著作,开了我国现代本土化的儿童心理研究之先河。

今天,中国的儿童文化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代儿童及其文化生存、发展环境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国际儿童与儿童文化研究领域也已经有了丰富的拓展和提升。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儿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儿童成长所呈现的历史特质和文化容量都向当代儿童文化理论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近年来,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儿童与儿童文化生存和发展现实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也许是近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化研究领域最为丰富的学术成果。这些拓展和推进,引发了我们对中国当代的儿童与儿童文化研究现状更多的关怀与思考。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作为以推进中国儿童文化研究事业为己任的学术机构,我们希望以自己的专业热情和逐渐积累的专业眼光和素养,借助“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这一学术平台,逐年收集、整理、呈现年度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并与校内外儿童文化研究专家携手合作,以前沿观察和学术评析的方式,向当代儿童文化研究界乃至整个学术界报告我们的思考和分析;我们希望以此来积累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共同推进、提升相关学科的整体建设及其学术水平。

这本年度报告在选编时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关注年度儿童文化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第二,关注与当代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新政策、新思潮、新问题的研究;第三,重视多学科研究成果的整合和整体呈现;第四,力求表达选编者和有关专家、研究者的立场和思考。

年度报告约110万字,分“文件报告”、“学术前沿”、“热点聚焦”、“2007年度中国儿童文化研究论文索引”、“2007年度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博、硕士论文索引”等五个部分。“文件报告”中收录该年度有关儿童的法律和重要政府公报、文件等;“学术前沿”从儿童观与儿童研究、儿童法学研究、儿童社会学研究、儿童教育研究、儿童心理研究、儿童文学研究、儿童媒介研究、儿童艺术研究、儿童营养与卫生研究、少儿出版研究等方面梳理本年度内儿童文化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第三部分聚焦留守与流动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未成年人犯罪、儿童食品与用品安全、中国动漫产业等五个年度热点话题,观照当下儿童生存现状;最后两个部分为资料性的年度儿童文化研究论文索引。我们期望以专业的精神和持续的努力,为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留下一份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索引和学术档案。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0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