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周刊 全球通胀关中国什么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48:37
在过去两个星期里,美国联邦债券的利率在震荡中上行。当利率攀至高点的时候,投资者中流传着一个疑问:中国在这次联邦债券利率波动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否是它推动了全球通货膨胀?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中国5月份的CPI已经达到了3.4%,这也是2007年至今的最高水平。不仅如此,中国物价的不断高涨甚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最近也公开指出,中国平抑全球通货膨胀的重要功能已经基本终结。
中国是否会成为全球通货膨胀的推动力量?
事实上我也非常热衷于谈论这个话题,但是过去我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国商品出口价格上,现在我想借着这个机会把所有要素集中在一起,好好谈谈。当然我不想引发任何争论,只是想说明自己的看法。不必拿中国通胀杞人忧天
关于中国究竟是在引爆世界通货膨胀还是在平抑全球商品价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的看法是中国恰恰处于两者之间。
首先必须承认,中国国内的通胀问题确实比以往来得严重。但是读者们必须注意到,中国的CPI指数不断上涨只是暂时性的,而且对于高速发展的经济体来说,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对于其他国家,中国国内的通胀效应正在溢出,表现在中国的商品出口价格也处于上涨之中。从这个意义上,中国似乎会影响到全球商品市场。
也就是说,如果把当前中国的所有变化都加以考虑,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确实对于全球通货膨胀有着推动作用。而且随着时间深入,这种效应可能会更加明显。
但是到现在为止,什么都没有发生。因为当前中国的通胀完全是受到食物价格上涨的影响。
食物和燃油是造成中国CPI上升的最主要因素。在过去两个月里,猪肉和禽类产品价格先后创出了历史新高,涨幅分别达到了30%和50%。但是这种上涨通常都是暂时性的,我预测在一到两个季度之后,粮食和肉类产品价格必定会回落。
在扣除了食物和燃油因素的影响后,我发现中国的核心通货膨胀因素只有微不足道的1%,而且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它会进一步上升。
但是,境外的投资者通常还会产生两个疑问:
首先,官方公布的CPI数据是否会低估中国实际的通货膨胀情况。也许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但是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之所以我认为它不重要,是因为即使中国的核心通货膨胀率达到了2%,也不会对全球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因此和我们此次讨论的话题无关。
其次,食物的价格上涨会对中国经济的其他方面产生影响吗?我想是会的,甚至影响会扩散到国际市场。不过庆幸的是,没有那么快。这是因为中国的农产品并不像其他的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那样进行出口交易。
只要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有所了解,就会知道,中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规模仅占全球交易份额的极小部分。即使在亚洲范围来看,它对于贸易的影响也非常有限,完全无法和纺织品贸易相提并论。从趋势上看,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会在将来对全球贸易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认为,这还需要等上一段时间。中国出口似乎在推动全球通胀
中国对于全球商品价格的影响最终是表现在出口上。以下两个因素,可能并不会对中国国内商品价格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毫无疑问将会对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产生致命影响:第一,中国低端制造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也就是那些农民工的收入,正处在相对较快的上涨之中;第二,我想是众所周知的,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正处于不断上升之中。
在之前的专栏中,我曾经谈到过在今后几年里,这两个因素将会成为影响中国出口能力的致命因素。
中国的低端产品通常都会经由香港转口,而重工业制成品和电子产品则会直接运往目标国。因此我把香港海关数据和美国海关数据作了比较,发现中国的低端出口产品的成本在不断上升。和我一起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家都同意,在过去4年里,中国低端产品曾经让全球价格下降2%,而现在已经高于全球平均价格。也就是说,确实推动了全球同类产品价格上涨。
再来考察中国另一类重要出口产品,电子产品,我也看到了同样上涨的趋势。
不少曾经阅读过我在《证券市场周刊》2007年第16期专栏《中国商品还有多少竞争力》一文的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不是说中国的电子产品正处于价格下降之中吗?我想我必须借此机会表示歉意,因为在那份报告里,我错误地引用了数据,用中国的进口电子产品数据取代了出口产品数据,因此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在纠正了错误之后,我清楚地发现,无论是中国出口到日本的电子产品,还是出口到美国的电子产品,其价格都处于不断上升之中,而且这个速度还非常之快。在过去的18个月里,产品价格的上涨已经提高了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国内的生产成本正在不断上升。
总的来说,中国的出口商品,现在不仅不能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反而会对全球通货膨胀起到推动作用。把视野放得更加开阔一些,就发现不仅是中国,亚洲其他国家也都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但是从出口的规模来看,似乎没有哪个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能够与中国相提并论。因此,说中国对全球通货膨胀起到推动作用,不是没有道理的。但从原材料进口看中国需求明显下降
国际投资者都很有兴趣知道,中国人究竟都在买什么?而且,根据我的研究结果,和出口相比,中国的进口将会对全球商品价格产生更加重大的影响。
必须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突然崛起,对全球经贸关系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首先,中国为全球制造业提供了大批低廉的劳动力和大量的低端工业制成品。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中国需要越来越多的基础性资源,包括粮食和燃油。除此之外,中国还需要越来越多的工业原材料。即使是在中国输出大量廉价商品的时候,中国对于原材料的采购,也让某些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
进入21世纪,这个趋势更加明显。中国一方面令玩具、服装和收音机越来越便宜,但是同时也让原油、铁矿石和其他工业原材料越来越贵。因此,一直以来都很难断定中国对于全球商品价格的影响。
但是我觉得现在的情况已经和历史上有所不同。全球消费品的出口价格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上升,但是全球商品价格却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了下降。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根据路透提供的数据,全球商品价格通货膨胀速度从2003-2006年的10%到20%,已经下降到了现在的几乎接近于零。当时看到这个统计数字,我还觉得不保险,于是再次检验了中国海关的数据,发现了中国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也确实在2007年出现了下降,这就核实了我的结论。
我必须提醒读者的是,在过去的18个月里,中国内地对于工业原材料的进口需求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采购力度可能会加大,也会造成全球进口商品价格的略微回升。总的来说,瑞士银行的全球商品价格研究部门表示,在未来几年里,中国对于全球商品价格的作用将会保持在现在的水平上。也就是说,中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降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但是它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哄抬原材料的价格。
为了检验这个结论,我认为还有必要看看中国其他的重要进口领域。在我看来,重工业部门,包括化工制品和机械设备,都非常有说服力。但是从这些部门来看,结论似乎有些混沌,因为在不同时段里,中国表现出了不同的影响力。因此,我将要分阶段说明在历史上,中国曾经对全球重工业制造部门起到的影响,读者才会更好地理解现在的中国。
在搜集数据的时候我发现,从2002年到2003年,中国的大量采购让全球重工业生产部门都为之兴奋。受到来自中国的影响,几乎全球的重工业产品价格都出现了上涨。从2004年到2005年,一切都似乎变得不一样了,中国的需求明显下降。受到中国采购力度减小的影响,全球重工业生产部门因为缺少足够的需求支撑,因此无论是利润还是价格,都处于稳步下降之中,这集中表现在机械设备的价格变化上。在最近的四个季度里,中国的角色又有所变化,它对于重工业产品的影响似乎维持在中性水平上。尽管中国还是一个稳定的重工业产品进口国,但是需求量既没有表现出2003年的狂热,也没有像2005年那样出现下滑。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断言中国对于国际重工业生产部门的价格因素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许认为它会维持价格不变更稳妥些。重申一下:全球通胀不关中国的事
最后再次重申我的结论:在2004年以前,中国通过大量输出廉价的工业制成品,包括服装和鞋子,降低了全球通货膨胀上升的速度。但是在过去的4年里,中国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它对于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正在明显削弱。同时值得庆幸的是,它对于全球原材料和重工业制成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也在明显变小。
因此,现在很难断言中国究竟对全球通货膨胀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也许说它的作用是中性比较合适些。(作者:Jonathan Anderson,瑞银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www.singtao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