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书 (豆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12:00
  • Bigteeth(我在墙外玩儿)  

    王朔的《致女儿书》开头看得我有点乏,五十岁的人了,又摆出一副“我是流氓”的样子。“出这书再次证明了我是不甘寂寞的、虚荣的、拿亲情出来卖钱——那怎么了?我就这样。瞧不惯我别买呀。”跟雕像似的保持同一个姿势,几十年如一日。大叔,现在这年头,你以为你还能算是流氓么?你比许多党员干部正派多啦。话说回来,这还真是我第一次为王朔的...... (17回应)

    2009-02-24     25/26有用  王朔的《致女儿书》开头看得我有点乏,五十岁的人了,又摆出一副“我是流氓”的样子。“出这书再次证明了我是不甘寂寞的、虚荣的、拿亲情出来卖钱——那怎么了?我就这样。瞧不惯我别买呀。”跟雕像似的保持同一个姿势,几十年如一日。大叔,现在这年头,你以为你还能算是流氓么?你比许多党员干部正派多啦。话说回来,这还真是我第一次为王朔的书掏钱。以前我读他的书,比如《空中小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还有《永失我爱》之类的,都是拜我大学舍友所赐,他从地摊上买来的盗版书,我也就蹭着看了。厚厚的一大本,您别说,错别字还真很少,真对得起咱新时代大学生这张脸。我觉得王朔的小说最适合的阅读地点是厕所,特别畅快。当然,这不是贬低王朔小说的水准,我最近读得书基本上第一页和最后一页都是在马桶上完成的。但是,我确实很少买王朔的书,人嘛,不愿为为自己感到快乐的事物买单,只愿意为带来好处的事物买单——就像资本主义著名庸俗白黑人歌星卖壳儿·结颗孙唱得那样:被逼的。
      
      王朔之所以成为流氓,也是被逼的。按照一些庸俗的理论,任何一个在成年后表现得过于强硬或者极端的人物,其童年通常都不怎么美满。要么郁积于内变成难以亲近的洁癖,要么发泄于外变成有特定人群喜欢亲近的性虐待,这是王朔自己说的。当然,不论是洁癖还是性虐待,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是非常态,也就是变态。王朔的童年同样不幸福,他记忆犹新的是体制对于孩子的扭曲。我看了这本他写给女儿的小书才知道,原来《看上去很美》里面的方枪枪并不仅仅是长相与王朔相似。保育院中最不人道者,莫过于让孩子定时排泄,王朔经常与方枪枪一样屙不出来。但是,他没有变成洁癖或者性虐待的秘诀在于:王朔将这种事情当作一种磨练, “要忍,从生理需要练起,这个功夫练好了,装其他的孙子也就是小菜一碟。”他坦承就是在保育院里变成油子的,经常说谎,并且每次说谎都准备两个谎言,一个被揭穿了,第二个马上就能弥补。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这是物竞天择,因为一个孩子只有如此方能生存,才能得到小红花。不必心有愧疚,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人值得诚实对待。当然,一直会有压力和蛊惑让你放弃这最重要的品格,包括“书啊知识分子的呼吁以及来自我内心的声音”。王朔自豪地说:“我都扛住了,没意气用事。”
      
      凭借这样一套本领,足以在一个本质邪恶却人人高唱道德歌的世界与年代获得种种便利。因为姿态够低,就能轻易获利,这进一步证明了世界上不仅没有人值得被诚实对待,而且也根本没有必要。但是,流氓没想到的是,自己也会有女儿,而且女儿给自己带来了足以让自己诚惶诚恐的快乐。有一天,远在美国的女儿隔着两台电脑屏幕,说你这个流氓爸爸自私。啊,纵然是流氓,心怎不隐隐痛?同时,五十岁的流氓再也没有青皮般的锐气了,以往的荣光渐渐成了负担,直叫人精神分裂。王朔现在不是琢磨着怎么贫,怎么讨好读者了,他开始思考“宇宙同构”这么一个深刻的命题。他有这个本钱,翻翻《致女儿书》的目录你就会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只是目录的前两个章节,就凭这两个章节已经足够让出版社凑过热脸来了。如此,还写其他章节做什么呢。
      
      据说王朔的《千岁寒》里面充满了哲学沉思,直叫人大呼看不懂。我没看过这本书,但是从《致女儿书》中的段落看来,其思考的核心就是:人这种东西没什么可牛逼的。“一切以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中心想象世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是不会大于人的。面对女儿的时候,王朔因为自己自私的人生原则感到罪恶。这种罪恶感与上述的思考相结合,他想给女儿传递的是:没有任何特殊性是人失去之后就不能称之为人的,当然也包括他自己的处事原则。他希望出身不会成为女儿成长的累赘,虽然父亲凭借一套流氓本领打下来江山,但是父亲却执拗地要告诉女儿:人生好多格言不过是错觉。看起来像是王朔在精神的炼狱中虽痛苦却也有所得,并且将这些收获送给了自己最为看重的女人,就是自己的女儿。虽然柏杨在监牢中写下《柏杨在火烧岛——写给女儿的信》,李敖也写了《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并且还配上了插图,但是如同王朔般以否定自己为最终结论的教益,却实属罕见。
      
      《我是你爸爸》在王朔文集里面应该被归于矫情卷,王朔说,活下去,活在自我虚构和自我陶醉中,大概是写作者的宿命,明白了也没用。大概是他真的把《致女儿书》当作遗书来写了,他对女儿说:我是你爸爸。然后,打破了宿命。
    2009-02-24 15:19   |  17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