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得猛降得慢,国际油价两年内大跌 国内油价不降反升 - 咸平互动 - 郎咸平专版 - 极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17:17:08
升得猛降得慢,国际油价两年内大跌 国内油价不降反升

 http://finance.qq.com/a/20100816/001466.htm?pgv_ref=aio
网帖质疑国际油价两年内大跌 国内油价不降反升2010年08月16日04:16大洋网-广州日报邱敏我要评论(93)
字号:T|T



随着国际油价的掉头向上,车主们眼巴巴地盼望着的油价下调又成了一场空。
近日,有一个帖子很火爆:《2年前的油价是74美元,现在还是74美元,可是汽油价却涨了2630元一吨》。这个帖子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用石油的价格算算通货膨胀率和统计局公布的一致吗?”、“大幅度涨,小幅度跌,要不中石油咋能市值第一。”
这位网友计算正确吗?为什么车主们总感觉油价是“涨多跌少”,“涨易跌难”呢?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两年内
国际油价每桶下降50美元
国内油价每吨上涨1710元
在帖子里,网友列出了从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每一次国家发改委对油价的调整,得出结论是涨7次,降4次,每吨汽油的涨幅总额为3390元,而每吨汽油的降幅总额为760元,于是得出计算结论:2年前的油价是74美元,现在还是74美元,可是汽油价却涨了2630元1吨。
根据这个帖子,记者查阅了国家发改委的网站,发现网友所列举的油价变化有所遗漏,但在结论上却是一致的。
记者查资料发现,2008年6月20日国际油价为每桶132美元,目前为80美元,与此同时,我国的油价却每吨上涨了1710元。
“不仅涨价次数比跌价次数多,变化幅度也是涨得多跌得少,三次降价幅度都在每吨200元左右,而涨价最少的一次每吨也涨了300元,总体走势在上涨。”不少车主感觉“涨得快,跌得慢”。
专家分析
不能简单类比国际国内油价
国内汽油零售保证炼厂不亏
根据涨跌计算,为什么会出现国际油价跌了,但最终国内油价却涨了的情况?这个情况背后又是什么?“涨得快,跌得慢”的感觉是真实的吗?
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简单类比国际和国内油价的涨跌,得出国际油价跌这么多,而国内油价不降反升的结论。“因为2008年年底至今,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2009年起,我国开始采用类似“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价体系。所以说2008年与2009年的汽油零售价格定价公式是不相同的。
2009年前国内的成品油调价一般采用突发性调整的策略。2008年6月20日的那次调价的周期是从2007年10月31日开始,周期耗时近8 个月。其间,国际油价突破140美元的历史高点,国内油价也一直是没有上调。所以以2008年6月作为周期来计算是不适当的。”
据他的分析,2009年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中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国内汽油零售价要保证炼油厂不亏本和保证加油站有盈利”。“这意味着炼油的成本、税费、毛利、流通环节价差以及加油站利润将全部摊进油价中,由车主来买单,而炼油厂和加油站理论上是稳赚不赔的。”
据姚达明介绍,当时这种定价方式的背景是,2005年前后爆发“油荒”,特别是广东珠三角地区,因为国内价格体系未理顺,炼油环节亏本,导致炼油企业炼油积极性下降,批零倒挂导致零售油站亏本而不愿意卖油。于是2009年起为了保证油品供应,就把这两部分成本计入到了油价中。换句话说,是“车主们为保证供给付出的成本”。
“在进行费改税之后,我国最终的汽油零售价格包含几个要素:1.国际原油价格;2.国内平均加工成本;3.税收;4.炼油厂的合理利润;5.流通环节差价;6.国家对价格适当调控。其中,前3项比较直观外,后3项仍比较模糊。”姚达明分析说。
网友质疑
买吊灯的钱是否计入成本
此费用不该由车主来承担
网友对“这一部分成本是不是合理,该不该由车主来买单”提出了质疑。
“对国内三大石油集团而言,每一个集团的产业链都是一体化的,炼油亏了,上下游开发和零售都可以赚回来。2007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三大石油公司销售收入合计达2.37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242亿元。现在把炼油厂单列出来,亏了由消费者买单,其他赚了就归自己,这日子也太好过了吧。”一位网友给三大集团算了笔账。
“谁知道这炼油厂的成本里包括了什么,估计那些买吊灯和吃喝的钱都算进去了吧。”也有网友对成本这一项不明不白提出意见  

查看详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