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44:11
以前总是以为有感情的朗读是读书的最高境界,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之后才知道,那只是个表面现象,真正的有意义的读书是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一点我深有感触,特别受启示!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读书有了收获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
老苏的这一点说得十分有理,本人深有同感。
“真正的有意义的读书是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确实如此。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掌握书中的知识,才能取其精华,去伪存精。同时,也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我在小说单元教学中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如教学《空城计》时,我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在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一书,并要求:⑴了解三国的基本情况,知道各国的主要人物;⑵大略整理出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当然,局限于农村中学的实际,学生不可能人人都详尽地去阅读原著,有的甚至连小说都没有。因此,在课堂上,我还是边讲述边整理,让学生将三国的情况大略地整理下来,为学习、分析诸葛亮这一形象做好准备。
接下来,先让学生讲述所知晓的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唤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兴趣。紧接着,在学生了解缺乏的情况下,加以拓展、补充,把诸葛亮一生的主要事迹联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时,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就显得更丰满、清晰了,其阅读原著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
到了这时候,就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形成书面材料,以达到初步的文学鉴赏,从而产生审美愉悦。请看学生的评价: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青年孔明隐居于荆州城外的隆中,自号“卧龙”。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只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他一出场,就给人以一种高深莫测之感。兼之有经天纬地之才,使他成了神的化身。他的生平事迹很多: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
就拿“空城计”来说吧。诸葛亮面对魏国大军压境,却能坦然应付,亮出空城计,于险中求胜,使魏之名将司马懿中计而不战自退,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从古到今,人们对诸葛亮都是崇敬有加的。读完课文,掩卷而思,我对孔明亦是万分崇拜的,他确实既是一位上晓天文,下识地理,足智多谋的杰出军事家,又是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千秋万世人民所敬仰的政治家。(C一(3)黄伟良)
这样一来,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既能深入思考讨论,又能得到审美愉悦,可谓是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