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与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06:09

子午流注历史十分悠久,其理论基础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奠定。其后迭经历代医家的补充、发挥和发展而不断完善,从而形成极富特色的传统时间医学体系。换句话说,子午流注就是中国传统时间医学。子午流注医学在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宝库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宝贵文化科学资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子午流注相对于“生物钟”。
子午流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很狭义地说,子午流注就是所谓的中医时间针灸医学,是中医针灸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子午流注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古奥难懂,学理艰深等种种原因),历来都只被中医大家所钟爱和掌握,或者是躲在学究们的书斋里,“藏在深宫人未识”。
采用天干地支纪时标位是我们祖先的创造发明。它形成我国古代延续几千年的干支纪时文化体系。古代以干支纪时就像今天使用公元纪时那样地习以为常,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只是表述方式不同而已。弄懂这些古雅表述方法,也就为弄懂子午流注打下了基础。
子午流注,从字面看,是因‘子午’、‘流注’而得名。‘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是我国古代用来纪时、标位以及纪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顾名思义,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的统一,是中国古代人天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特别是祖国医学中应用和发展的产物,是智慧的祖先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伟大实践中的成果。我国古圣先贤们在长期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思考、体悟,认识到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作息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违逆自然规律。并认为,人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在日、月、年等时间周期更迭节奏中,必然发生适应性变化,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午流注应用就是根据人天合一的整体观念和节奏观念,因势利导,因地、因时、因病、因人制宜,把握病机,从而合理调整患者气血神志,调理脏腑气血阴阳,激发其正气和心身活力,恢复和改善人体健康状态。例如,它可以根据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节奏、时相特性等,因时因病因人,有效集成和优化药物处方、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等医学手段,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子午流注可以充分发挥其独到的优势,突显其特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担当着特殊的角色。在网络时代,子午流注医学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也为子午流注的发展创新、弘扬光大提供了舞台和机会。如现代医学的某些慢性病,医源性、药源性疾病,亚健康状态,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疑难性疾病,甚至减肥、美容和病后康复,都能适用。对子午流注——“中国钟”的掌握和活用,让它更好为人民健康服务,不仅能够体现其学术理论和临床实际价值,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很有规律。
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寅时( 3点至5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挑战。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博友们可按12条经脉在12个时辰中兴衰的规律,逐渐摸索适合于自身的保健养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