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网络监控的后端思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09:07
IP网络监控的后端思维 (2008-12-01 16:12:06)
标签:杂谈  分类:行业话题
IT是一张网,而IP只是这张网上面的一个个节点,但传统监控的产品或企业沾上这个节点后,才会明白IP节点上的方向发散性和关联性。这种特征,说它是监控应用新价值获取的IT模式有人认同,说它是传统监控企业在IT的名义下有点找不到脚踏实地的空荡感觉也行。在监控前端IP化还有一定的周期可以喘息的时候,后端系统却正在加快速度发展,因为有广泛的应用需求,还有一群思维视野开阔的IT企业在拉动。那么,IP网络监控的后端思维要在哪里落地生根呢?
文/杨勇(08年四月)
1.新利益关联体
IP网络监控的企业群体结构,远远超出了传统安防的单一群体特征,这个群体在夹裹了传统安防优秀企业的同时,正在以IT的名义建立新的产业利益关联体系。
不论监控前端的IP化进程如何,后端监控系统或平台的IP化正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步前进。可以看见的是,DVR等后端设备企业早早的和IP靠拢了,现在还不断的出现了系统方案解决商,应用软件开发商,平台开发商,IT集成商等IT型的企业赶这趟热门。据相关人士分析,除了现有的电信、联通、网通外,铁通、广电等,甚至大型上市企业都有可能进入运营商的阵营。这一下,IP网络监控包含的内容已经不是监控那么简单,市场也不能再用传统的角度去评估,否则这么多的“大鱼”在这“池塘”里怎么能翻江倒海呢?所以,有人说:都说平台商对安防行业中的传统企业带来了新观念和新的竞争危机感,其实真正的推动巨头是运营商。但在下面做事的,是一群以IT为背景的利益相关者。
当然,很多人都认为运营商用网络监控运营的思维来切入视频监控市场是对传统安防企业最大的危机。不过,上海皓维的王吉吉却辩证的分析道:“运营商这块,一方面感觉它们目前的能力还处于‘学历上的小学程度’,但是它们的成长很快,因为模式它们可以学,有教科书,它们可以按照这个一步步去走。第二个方面,运营商将来的赢利模式是什么样的?它们的模式带不带存贮?一旦带存贮其成本将非常的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开始想运营商是很可怕的,把它们视为过分的可怕那你什么都不能做了。运营商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它得有个时间,到时候市场又会有新的变化机会的。”
2.DVR/DVS的前途
在IP网络监控越来越火热的时候,DVR和DVS的角色在网络化的进程中会如何演变呢?目前看得见的是,DVR越来越往网络型产品发展,而DVS本身就是为了实现模拟前端的网络化功能,当各种网络监控系统以平台的优势实现系统的网络管理和存储时,DVR和DVS何去何从?
在以DVR为监控系统架构核心角色的前几年,后端系统多是围绕DVR来考虑,当系统路数越来越大的时候,DVR越来越难担当后端的主角,于是混合型的监控管理系统出现了,而平台商的介入,更推出了大型的网络监控系统,于是有了分布式存储与集中式管理的思路。
对于此话题,雍军认为:“如果只是为了监控,录像、自己管理,用DVR为核心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它能满足很多的功能。如果将监控作为一种服务,以安保作为应用来做时,DVR为核心就很困难。因为这是第三方,容量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另外所有设备的状态监测不可能靠人了,它一定是靠一个精细的系统,而这个系收集的信息不是向一个人发布。当我们的系统有多个信息要向多个单位发布时,由DVR发布就存在风险。例如DVR对权限的验证是分布在各个DVR上,如果我们是用平台方式管理,所有的权限都集中在平台上。当然也有项目不要平台而要DVR的,因为项目对功能需求比较简单,也是从经济角度考虑。”在市场上的现实应用也就如此,监控的项目有大有小,更多的还是小型项目,因此,扩展网络功能的DVR作为一个成熟的产品,在中小型项目中,应该具备强势的竞争力,至于在大型项目中平台商则会用平台系统架构的思路将其当成一个设备来应用,尤其在分布式存储环节不可能不用。从DVR企业现实的产品扩展方向来看,浙江大华选择了向后延伸的思路,即接合DVR的技术优势,推出了IP SAN存储设备解决方案。
作为模拟前端到网络前端发展过程中的中间产品DVS,它会不会因为网络系统的发展而出现快速的收缩呢?朗驰的于涛认为:“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的方向,就市场需求来讲,在国外对于IP摄像机的市场需求比国内要好,在国内目前还是DVS占主流,从消费出发点来看目前还存在各种因素看不明朗。”汉邦高科的张海峰则分析:“从理论上来说IP摄像机是成本最低的一种优化方案。但从传统角度,摄像机产品细分种类很多,市场上有那么多的摄像机,其实都是针对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应用。由于这些不同的应用要求,如果做成IP摄像机,想保持其灵活性很困难,这也是大家很困惑的地方,IP摄像机目前无法将传统的摄像机都取代掉,所以觉得DVS还有存在的可能性,还有需求市场。”并且,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具备存储功能的DVS,从实现前端的分布式存储功能来看,笔者个人认为,DVS是否消失还不能太早的下断语。
3.模拟、混合、IP的此消彼长
IP网络监控的应用模式,目前业内的共识是前端处于看得见,摸不着,但又必须全面跟进的状态,而IP网络后端早以各种形式多样化发展。所以,模拟、混合与IP网络系统应用模式正处于此消彼长的切割周期当中。
当监控的IP化越来越被神化的时候,IP化是不是就会完全取代其它的监控系统构成模式呢?按目前的形势来看,以矩阵为核心的模拟的、以DVR为核心的混合的,以系统平台为核心的混合的,或者是前后端纯IP模式的监控系统,将在一定的时期内多种架构模式共同存在。根据联华顾问机构的2007年度分析报告显示,混合系统还占有80%以上的比例。
在这一点上,苏州科达的刘志强表示:“从周期上来看要全IP化肯定是有一个时段的,不可能迅速的全部取代,从未来趋势看,肯定是全网络化的,从前端到后端,是端对端的网络化,到了前端全网络化了,DVR就不会有什么生存的空间了,未来视频线的应用会越来越少,布网络的会越来越多。当然,其中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而深圳朗驰的余涛则认为:“在中国把网络监控作为一支主流发展的方向是错不了的,但是以前的模拟与数字的半数字化转换的时代,到后来DVR存贮,包括网络、纯网络的,到目前为止,模拟监控为什么还没消失?其实这两部分还是能够接合的,因为网络监控是对整体要求比较高,需要集中管理的系统而言,在每个小的支线或者内部系统项目上,可能用的还会是模拟。所以,应用的整体方向朝向数字、IP化发展,但最终的节点无法确定,只有到模拟系统只占很小一部分时,才可以说是IP化的时代。”
北京互信互通的雍军则认为:“模拟的不会迅速缩小,只是IP的会急剧的扩大。模拟系统的有些特殊的性能是IP系统达不到的,比如说信号传输无损耗,这是数字化监控在一定的时间内做不到的。在一些应用领域,模拟的系统会被IP的替换掉,但在模拟已经完全满足功能的领域,不会被替换掉,因为IP的不一定会比模拟的便宜,也不一定比模拟的简单。所以,在市场的发展过程当中,不会因为IP起来就把模拟系统的市场挤掉了,无论模拟还是IP的,对工程商来说,安装调试工作都是需要的,只是说调试的技术会不同,以前可能是调试电阻等,现在可能是程序的调试。”
至于未来全IP化的表现形式,杭州华三公司的廖旭东则表示:“在监控的IP化方面,未来的第一个表现是融合,监控趋于IP化,报警也趋于IP化,做了IP后发觉所有的东西都IP了,以后慢慢所有的底层平台技术都是IP的,这样必然会形成一个技术融合。另外一个表现是监控的应用,把视频监控看成是网络上的一个业务,它肯定是会与其他的IP业务融合,这是一个应用的趋势。”
在现有的监控系统进行网络化时,如何整合旧有的系统使用户原来的投资延续,这是工程集成商和用户关心的话题,这涉及到平台管理软件或者IP监控系统软件怎么去整合旧有的系统,而不是把它全部推翻重来。这是从工程的成本与用户的资金预算角度考虑,当然有钱的行业用户会觉得没有关系,可以推倒重建,但也有资金预算紧张的行业和用户,怎么办?面对这种具体项目上的模拟系统与IP网络系统的存与亡,平台商们表示,他们一般会在旧有的系统上进行综合性的网络化改造,使旧系统的效益最大化。雍军说:“这块整合的方法是很多的。互信互通是利用平台来做,在原来的监控基础上实现联网和远程管理应用。其实互信互通的定位不是去推翻旧有的系统。面对这种项目,互信互通会去与原来的硬件厂家去交流与沟通,首先要明确一点:不是将其赶出市场。这个改造的过程可能涉及到新的扩容,相关设备厂家会在这过程当中慢慢推出自己的数字化产品,由此他们的产品也面临旧产品与数字化的功能延续和升级改造的问题。另一种方式是,他们做不到的地方就由我们的平台作为第三方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4.平台功能的延伸和细化
当平台商们以平安城市,全球眼,宽世界项目为切入点,在视频监控领域由试探到小有所成的时候,三年时间匆匆而过,而平台商的眼光也不仅仅放在这类市场上。平台系统功能的延伸和产品进一步细化工作正在迅速的展开。
从平台的应用功能角度来看,北京互信互通专注于做平台,更趋向于用IT的眼光来关注用户的需求。雍军说:“以前监控系统实际上是以安全为目的,现在有了两个方面的延伸,一个是做管理,主要是解决工作的效率,并可以协助各类工作的评估。另一个就是娱乐功能延伸。”杭州华三的廖旭东也表示:“管理的要素之后会慢慢的加入娱乐等要求,如果运营商做了3G,全球眼就可以把媒体资源和视频结合,这块业务有可能成长起来。这时安防就不是唯一的功能,可能还有其他的功能。”
随着市场的逐步切入和理解,一些平台商在监控项目市场上也逐步展开了产品细分,如杭州华三和苏州科达,它们的平台产品已细分为运营级、行业级、商业级/企业级几大类产品,当这种平台产品分类出现后,估计平台商对于监控项目市场的切入深度将更为广泛。这一扩展趋势,对行业中传统的行业方案解决商恐怕会形成一定压力的。
5.软件的价值
市场在加深竞争,供应商也在不断提升产品的价值含量,当监控系统越来越往增值业务扩展的时候,系统软件和智能软件就显得重要了,不过智能软件如何应用,软件的价值如何体现,却没有定势。
在前端智能分析功能方面,SONY DEPA智能系统采用了分布式概念,即前端和后端配合,把后端需要集中分析处理的信息数据分散到前端处理,然后传输给后端系统,而后端系统可以直接拿前端提供的有效数据直接进行分析,如此一来传输的数据量很小,后端很轻松,总体的成本也降低了,效率很高。而SONY公司声称对后端系统合作伙伴开放其DEPA系统的数据,以期形成前后端的衔接。
在DVR产品的智能分析功能方面,海康威视是将智能功能嵌入到产品当中,供应给有需要的客户,从而以后端产品的形式展开智能分析。在平台智能分析方面,互信互通的雍军介绍道:“平台做智能化分析可以用运营的方式提供,以包月的方式提供,一个月收10元钱行不行?租赁的服务器以纯软件化的形式服务,扩展的空间就非常大,关键的好处是智能化的分析每一路都能实现。当然,平台也要考虑差异应用,针对应用群体的不同,小的项目就不用买了,不合算。”
在涉及存储的领域,苏州科达的刘志强则认为:“如果智能化走得很成熟了,所存贮的大部分信息都会是有用的,它会在丰富智能化功能之后根据每一个智能化分析来判断如何存储。例如有人翻越围墙了,并不是说翻越了才录,而是在准备翻越时就开始预录,这就需要与智能报警系统联动,实现预录功能。”
朗驰的余涛说:“在05年初朗驰就在做智能分析,07年有了智能应用软件,朗驰最终的目标是把这东西做得精化,做小,把它放到服务器和网络摄像机中去,这个可能比DSP的好,这样就形成智能网络摄像机,智能网络视频服务器。价位用户愿意接受,比直接卖软件价格相差很多,我们不是作为公司的利润来源,而是当作产品的价值升级。”
当监控系统软件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大的时候,专业的软件开发商,系统方案提供商,制造商各有各的软件价值定位,所以,对于软件的销售方式也不一样。总体来看,制造商趋向于将软件价值当作增值部分嵌入到具体的产品当中,从而在产品的销售中体现软件的价值回报,系统方案提供商多通过解决方案的销售业绩来体现,而平台开发商则有运营的味道在其中。
不过,系统软件要不要掏钱购买?对中国用户来说,不少人还没有养成为软件掏钱的习惯。所以,从相关企业在规划智能软件的价值体现时,就可以看出它们更倾向于将软件嵌入到具体的产品当中销售。不过,当市场的价格竞争越演越剧烈的时候,会不会出现DVR那种几块钱一路的卡加软件模式呢?这是一些深入开发系统应用软件的企业担心的事情。如果将各类系统软件的价值当大白菜一样贱卖,那又走上了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了。但想想外企的系统应用软件与硬件产品贵得要命还有人买,这中间的命门在哪里呢?如果深究下去,已经不是软件价值几何的问题了。
6.标准的爱与痛
当安防越来越大,互联互通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标准也成为业内人士的高频率词语。但真正在推动的企业却比较少,毕竟标准化有其两面作用力,一面是标准化推动产业的大融合和大发展,另一面是标准化将更有利于综合实力型的企业大发展,从而对其它企业产生压力。所以,在高呼标准化的同时,安防企业们或多或少的还在坚持一些自己的东西。
从安防监控系统做得越来越大开始,尤其平安城市项目展开以来,很多人都在谈标准,但除了有一些基础标准外,目前安防监控系统的标准还处在一步一步发展的状态。例如有业内人士提到的视频流的编码互通问题,大家都说自己是MPEG4标准,但不同的企业在扩展细节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当其它厂家与之对接时,难度就相对大一些。目前采用的是彼此妥协的方式,一种是厂家提供解码插件,把界面集成到后端系统的界面上,这是最简单实用的办法,也是目前用得最多的。还有一种就是大家都坐下来,把自己视频的编码流,各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都公布出来,但很多的厂商都不愿意去公布这个东西,就只能用插件模式。虽然不少企业在呼唤标准,但实际上它们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自己也在技巧性的回避标准。
在一些大型的具体工程项目上,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工程集成商或厂家则利用内定技术标准的项目营销手法,在项目标的文件上以自己产品特有的参数作为指针,结果导致该项目别的企业无法参与竞争,后期的订单其它企业也无法参与,形成排它门槛,这也导致很多企业呼喊标准出台的原因。事实上这种做标的的手法,已经超出了产品技术标准的单一元素,其中将潜在竞争企业排挤出局的意图路人皆知。其实这种标准操作模式,是项目营销的花招,根本就不利于标准的发展。
按照市场化的模式来看待标准问题,应该是由一两家或者数家行业市场份额占优势,且技术领先的企业,利用其市场优势推动标准的建立,也即这类企业的产品技术参数无形中成为行业中其它配套产品,或同类产品参照和遵守的标准。这种模式,是市场化的力量推动标准的发展和成熟,需要行业市场和行业用户环境的配套,但在中国市场上,这种市场推动标准化的模式恰好是最弱的环节。因此,诸多企业在期盼两个方向的标准出现,一是运营商们利用实力来主导制定的标准,二是主管机构主持下建立的标准。谁才是大家期望的标准,谁才是指导产业健康发展的标准呢?还得继续观察。
从标准的发展趋势来看,杭州华三的廖旭东认为:“这个产业面临两个化,一是标准化,另一个是开放化。标准化必然会带来一个优胜劣汰的结果,剩下的可能做大,做不大的就慢慢的退出,就跟国内的通信企业发展历史一样。一旦标准化后,大家拼的都是内功,包括对成本的控制能力,营销能力,技术的领先性,拼的都是综合管理能力。但标准化后对客户来讲是好事,会把整个产业的成本降低很多,不管是对产业还是对客户、对渠道等都有好处。”
就目前标准制定局面比较杂乱的情况,廖旭东认为应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他说:“标准化的东西有一个点的标准,并且是不断发展丰富的。现在不仅是运营商在做,3111也有标准,其实还有很多地方主管机构也在做标准,个人觉得当前任何一种标准,都不会成为一个最终决定。标准会不断变化,会不断发展,现在大家是处在一个标准化意识培育阶段,大家都能够意识到标准的重要性,参与进去做了。最终这个标准会变成什么样,这要看企业的愿意,要看市场本身发展的力量,另外就是看应用的发展趋势,再就是标准决定于主管部门。”
廖旭东最后补充道:“举个简单的例子,每个产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就象房地产市场的标准化,可能标准规定了房子的下水道做成什么样,必须做什么样的防水处理,防水处理的材料要用什么东西,规定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但不能规定马桶要做成红的、圆的等,就是说标准只能规定这个产业发展的最基本的东西,应该给企业一个灵活的进退空间。”
7.监控的应用无界线
当IT化在监控应用领域无所不在的时候,监控系统的应用就远远的超出了监控的概念,这种发展趋势会改变很多旧有的模式,因此,企业顺应它可能比消极的去应对要好得多。
IP网络监控引发的安防IT变革,之所以有的企业不适应,原因在于传统的安防企业本身还没有长大,还没有经历过这种行业快速变革模式,在这样的快速整合兼并的产业历史周期,有的企业心理就承受不了,不仅仅是制造商,工程商也承受不了。但不管接受与否,安防监控系统的IT化,是必然的趋势。
安防监控一旦IT化,则监控的本质就不仅仅包括安全的概念,它应该是一个视频信息体系。北京互信互通的雍军说:“互信互通在全国有二十多个平台,基本上遍布所有的行业,现在有十多万路数据在线,很密集。我们有专门的需求信息收集,需求从使用者到监控者、管理者,包括其他的IT信息部门,他们的视频概念应用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
当传统的安防IP的快车后,它的很多特征已经是IT的特征,既然它有IT的特征,那IT产业的变化模式就会在安防业内表现出来。甚至于产业圈内的企业构成、角色分配都要主动或被动的完成IT化。另外,从市场与营销的角度,可能IT行业的一些营销模式也会出现。传统的安防公司之所以有些惧怕目前以后端平台系统为主的IT型企业,从眼前的角度来说,是觉得这些IT型企业抢了市场蛋糕,从长远来看,实际是它们担心未来的竞争环境和竞争要素对其不利,而不是现在抢了几个单的问题。对此,雍军则认为:“IP化后肯定会呈现出IT化的特征,首先将在产业链、思维方式、合作方式上出现。我在海康威视的论坛上提出过合作的思维方式,例如安防行业不少企业有很多成熟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是很有市场价值的,如果这些价值快速的进入IT的某一环,或者产业链的某一环,那么他们的价值就会有很好的经济回报。但如果IT型的企业慢慢的去琢磨,它们一旦了解了,那么合作的价值评估就会低一些,因为我们可以自己做了。其实真正在IT信息化领域里,不管技术还是思维上,有两个行业反应是非常快速的,一个是IT行业,一个是电子行业,现在电子设计几乎没有什么阻碍,只要你能想到这个功能,去实现它几乎没有阻碍。我们现在看传统的安防企业做产品时,多是自己做设计和制造,这跟IT型的企业思维不一样。IT型的企业可能会将外观设计,产品制造外包给专门的代工厂做,并且那些代工厂多是一流的,而IT型的企业则锁定自己最擅长的环节。因此,传统的思维可能会禁锢一些老的安防厂商的思路,进入IT化后要用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杭州华三的廖旭东则分析道:“事实上监控市场上大家都有足够的机会,因为市场是不断的在扩大的,只不过市场在规模发展的同时,市场的技术主流、应用模式,营销模式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有些企业就没有跟上IT的趋势。”
8.传统与IT的互补竞争
在传统安防企业与IT背景的企业之间,是否存在一条跨越的鸿沟?或者是有的传统安防企业可以逐步转型为IT特质的安防企业,而IT背景的企业也会更深入的融汇安防的特质?按照目前两者间的相互转换,可能会出现互补型的竞争关系。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安防企业在图像处理和项目应用方面有较强的优势,而后端的系统软件、管理平台,或者包括存贮系统这些是基于IT的技术,所以,传统企业与IT企业之间,各有优势,存在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促进发展的空间。就平台商来看,它们更多的是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接入传统安防企业的设备信号和数据信息,从而整合到自己的平台系统中。但传统的安防企业,有的习惯于自己的大而全,反而有一种通吃的冲动,试图向后延伸扩展到平台,其实这中间是存在一些跨越的障碍的,并不是以前用矩阵和DVR就可以自己提供系统解决方案那么简单。传统监控企业对于电信系统设备的运行或者说管理的相关理念、方法、技巧等的沉淀也是很欠缺的,不仅仅是没有试验环境、测试设备和系统。
汉邦高科的张海峰就分析道:“平台系统的测试环境投入就不一样,比如现在你要做一个系统平台,这个系统要支持十万个摄像头,传统企业可能连实验手段都没有,不说十万个,接上几百个试试,你总得有个实验的手段,测试的环境。也不能说传统的安防企业不能去做,如果做需要组织一个网络研发团队,要有研发的条件,要与电信等运营商建立很好的关系,否则谁也没有这么大的网络供你去运作。给电信做研发做系统与我们的模式是不一样的。”
张海峰进一步分析道:“目前来看肯定是双方共同发展,各自利用自己的优势合作,平台商做后端管理有优势,那我们就做设备,我们一起合作来连成一个系统。未来发展到某天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很难说,但IT背景的企业进入设备终端的可能性不大,毕竟这还是比较专业的产品,需要多年的开发与积累。并且随着市场的变化与增大,产品的毛利润也不足以吸引IT巨头进入这个市场。一旦这个市场成熟了,他们也不一定有兴趣,更多的是通过OEM获得设备,因为他们其它方式获得利润的手段非常多。”
其实从思维的方向上看,平台商与传统安防企业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上海皓维的王吉吉则分析道:“平台商考虑的是面的问题,怎样增加路数和服务对象的绝对数就行。这也出现一个问题,当专业需求复杂化以后,这些平台商也做不了,因为它们是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不可能把平台做得很复杂,否则硬件设备加上管理系统的可靠性都会有很大的问题出现。所以,这其中可以划分出专业个性化的市场与民用通用化的市场,在讲求通用性的领域,平台商有强项,在专业领域传统安防企业有强项,只不过有些传统安防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强项,将会被淘汰。”
SONY中国公司的文军也认为:“IP网络化对传统安防集成商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集成商要体现价值就必须有很强的能力,这包括给用户设计一个定制化的系统,其中还包括网络系统,如果本身没有网络方面的背景,没这方面的基础,就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这也是目前阻碍网络监控发展的大问题,只有真正将这方面问题化解了,工程集成商的网络监控定制优势才能体现。”
综上所诉,一旦安防趋向IT化以后,传统企业会面临一个系统性的竞争,或者就是企业综合资源的竞争。但多数的传统安防企业以前并未看到如此深远,在以前的封闭型安防圈子里,有的企业平平安安的过了十几年,在思维上就显得有点僵化,看产业的视野角度就显得比IT型的企业狭窄,现在已到了改变的时候。
9.IT后的价值体现
以监控的IP化为中国安防的全面IT化起点,那么,安防监控企业的价值如何体现?
传统思维的安防企业,之所以觉得自己的价值不被看重,有一个人人皆知的利益原因。以往利润可以保持在100%以上,当IT背景的企业进来后,产业核心价值节点转移,导致传统企业的利润迅速下降,现在能有20-30%就不错了,这是传统安防企业最伤感的地方。但产业在技术上的进步与应用模式的进步导致的行业格局变化,以及价值节点转移,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事情。
做IT的人常讲IP化的监控系统是一个大系统,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信息单元,信息单元相互之间不是单向的联络,而是多向的联络。前端可以构成不同单元,平台也如此,平台延伸出去存贮可能又会是一个单元,做某个领域监控应用的软件商也是一个单元,再延伸出去做智能软件的也可形成一个单元,也就是说基于IP技术上的监控系统,它有多个信息单元构成。由此,那些提供有针对性技术和产品的企业就拥有市场机会。
北京互信互通公司的雍军就说:“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把自己的技术线布得很长,如果跨度太大了,经营的难度就会增大,而且风险也大。但是,我们要去关注产业,产品要去适应市场的需求。这个行业的变化已从局部的市场分割、产业的技术分割、产品的分割慢慢的变成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平面的网上,相互之间是彼此关联的。基于此,我们是找到做平台的结点并全力去做,我们也希望伙伴们能够尽快的找到自己的结点,IT化的结点太宽泛了,很多很大,不象我们传统的监控。”
深圳朗驰的余涛也认为:“任何公司很难去做全,运营集成商即使有很大的实力,它们也不会去自己做前端的东西,因为没有必要全做,有些东西拿过来就可以用。”其实余涛的观点在DVR的产业链上已经有良好的表现,相关的制造商在制造、开发的环节上做深做好了,它的价值就体现在那个环节上,而下面的集成商,比制造商所处的产业链位置低一级,它们把产品拿来再整合成自己的应用方案,再拿去面对项目或者面对行业应用,从而形成行业应用的优势。不同的行业应用各有其特殊的需求,集成商可以因此形成定制化的东西,而不是像消费类的产品一样完全统一,这对于集成商来说,是一个差异化优势形成的机会。
当监控与IP结合的时候,集成包含的技术内容也随之增多。上海皓维的王吉吉分析道:“这比DVR要复杂得多,集成的公司必须具备网络方面的知识还要有监控方面的知识,最后还有制造方面的知识,很多东西从研发到整个硬件的质检你都必须完成它,制造工艺要提高到一个程度,所以这个设备的难度远远大于DVR。从软件上来说它肯定比DVR软件复杂得多,软件方面一些安防集成企业还是有实力的,关键还是硬件的支撑平台。很多事情都要考虑进去,越大它的难度越高,不过现在很多人想到就是大的,没有想到小的,没有想到混合的。”
对于那些以平台为基础,提供集成解决方案的平台商来说,它们会不会取代目前的传统集成商位置,将项目的所有环节做完呢?杭州华三的廖旭东则表示:“华三的系统或者说解决方案考虑的是怎么去兼容目前行业内不同的品牌及其产品系统,因为目前的市场不可能是杭州华三一家吃。在一些老项目的改造过程当中,不是传闻中所说的把人家做的全部都推翻重来,而是给用户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从务实的角度来讲,我们一定要尊重历史。”站在平台集成方案商的角度,廖旭东说:“首先我们是这个行业的新进入者,我们必须遵守这个行业最基本的规则,至少客户的需求是要去满足的,肯定要去摸客户的需求,至于我们的IT背景无非就是用IT的技术手段去实现客户的需求而已。在与传统的安防制造商,工程商、集成商之间,杭州华三与它们是一个利益共享的一个角色。其次就是IP技术的推动,一些模拟技术的公司肯定会受到影响,没有办法,这是技术趋势。不懂网络、IP,要去学习,如果不去学习的话,不是我们要淘汰他,而是市场会将其淘汰掉。”
客观来看,其实在很多应用领域,传统的集成商仍有其实现价值的地方,在后端系统的IP化过程当中,传统集成企业跟随IT背景的巨头发展,它们以前在集成方面的技术与资源可以做为企业优势,当这种IT化的跟随性成长积累到一定时间,传统集成企业也会是未来利益的分配者。
10.本土应用优势
一些中国企业从上游核心技术的角度担心自己的角色会越来越边缘化。可以肯定的是,它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但如果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看,则IT化趋势下,还有另一个环节具备突破的空间,那就是应用集成环节。基于此,真正有基础的中国企业,其核心价值应体现在应用集成环节。
目前安防市场上诸如贝尔阿尔卡特,派尔高,GE,松下,SONY,三星光电等都推出了网络监控系统平台或方案,有人说在IP监控这块还会是外企领头。其实要分两个角度来看。如果从前端来分析,由于上游芯片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被外企控制,所以由外企领头发展的可能性大。不过,目前华为等本土企业,也意图在芯片领域实现突破,所以,IP监控前端未来还有看头。作为IP监控的后端,看一看DVR产品的发展历程,就可以感觉到中国企业的优势。作为应用集成技术,它应该是根据具体市场上不同的用户群体在应用方面的需要来开发设计的,而不仅仅是硬件和芯片技术去前期解决。当中国企业将应用层面的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做出来后,外企就跟不上了。外企这种应用集成技术跟不上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它们把握不住市场的需求,毕竟来说和中国的用户距离较远。
二是它们技术的思维方式与中国用户的需求有差异。这就像我们早期用老外的DVR一样,很多用户觉得不舒服,比如界面,还有一些操作管理的方式,但老外又觉得这个技术很好,这就是卖点,这就是大家在应用层面上的思维偏差。那么谁被中国市场上的用户认同,谁就会占有市场,目前中国国产DVR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事实也说明了问题,同样的趋势也显示,平台产品也有如此的可能。
三是技术开发的角度不同。外企的应用开发,源头是它们的本土开发团队,我们也承认他们的底层技术架构绝对是OK的,但是他们没有或者较少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来实现应用技术,有些时候他们是比较排斥中国市场应用技术需求的差异化的。更何况,他们离中国市场太远,无论在韩国,还是在美国或以色列,一个信息的反馈就要一两个月,而本土企业是马上派人去现场呆一个星期搞定,这就是优势。
所以,在安防行业,监控系统的IP化,或者是安防系统的IT化,在行业底层技术上,可能中国企业存在产业的先天缺陷,但是产业应用层面的技术和系统集成的技术,中国公司绝对有能力做好。这里面还有一个外来的因素,就是中国本土的IT和通信这些领域的集成商和软件开发商,他们可能会在未来一起和安防企业形成一个应用技术的领先群体,从而推动安防产业的快速成长,并且在应用集成方面领先于海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