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奈良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2:47:52
奈良市 (Nara) 是日本为数不多的内陆县之一──奈良县的首府。它位于近畿地区中南部,与京都和大阪构成等腰三角形。
奈良是日本有名的古都之一。在历史上,它曾被称为“大和国”。从公元655年至784年,日本的几代天皇都在奈良建都,名平城京,史称奈良时代(公元710-789年)。后来在日本的南北朝时代(镰仓时代与室町时代之间),奈良又成为南朝的中心。现今的奈良市仅为当年平城京的左京部分,面积为221.9平方公里,人口约26万,它仍保持着日本古典风格,成了著名的游览胜地。
奈良是日本著名的历史古都,被日本人誉为“精神故乡”。早在3—5世纪,山明水秀的奈良就是日本“大和国”的中心,在奈良时代(710年—784年),奈良是日本的首都,定名为平城京。
平城京是模仿中国唐朝长安城修建的,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六十多年历史。当时平城京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4.8公里,面积约为中国古长安的四分之一。城北正中有平城宫,那是天皇的寝宫,也是议政厅。通向平城宫的朱雀大路将平城京分为左京和右京。奈良当时十分繁华,人口高达20万,成为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日本佛教艺术的发祥地。
至今,奈良古都仍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寺院、神社、佛像、雕刻、绘画、平城京遗址和众多皇陵等。整个奈良市区很好地保留着古都昔日的传统风貌。为了保存历史原貌,奈良政府规定一般的住宅高度上限为10米,商店为31米,繁华的商业街为40米。因此奈良没有高楼林立的压迫感,举目远眺,映入眼里的是寺庙、佛塔和青山,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甚是引人入胜。
奈良得以发展到今天也是饱经沧桑。中世纪,奈良卷入战争,1180年,太政大臣平清盛烧毁奈良寺院和大部分街市。15世纪,以商业为中心的奈良再度繁荣。战国时代,奈良又被诸侯统治,兵乱结束后,奈良成了德川幕府直辖领地,称为“南都”。明治时代“废佛毁释”,奈良又动荡不安。但顽强的奈良人百折不挠,努力保护这个日本古文化中心,使这个日本工艺和文化的发祥地永葆青春。
来到奈良,首先选择的景点应该是奈良公园,除了许多名胜古迹集中在这里以外,一千多只驯鹿成为奈良独特的风景。另外,在古建筑的寺院和各种史迹中,最著名的有东大寺、法隆寺、兴福寺、唐招提寺和药师寺。在奈良保存的“日本国宝”和“重要文化财产”多达574件。
乘坐JR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车站到京都车站约2小时15分钟,乘坐近铁线从京都车站到近铁奈良车站约39分钟。乘坐近铁难波、奈良线从近铁难波车站到近铁奈良车站约39分钟。
从京都出发到JR奈良线、近铁京都线,约40分钟可达。从大坂出发到JR关西本线(大和路线)。
奈良也是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在文化史上称为天平时代文化。1950年它被定为国际文化城市。这里有许多古代日本佛教建筑和名胜,如奈良七大寺等。
位于市西郊的平城京遗址,已出土近2万件文物。这是一座呈正方形的仿中国唐朝长安城的建筑群,距今已有1260年的历史,面积约为古长安的四分之一。北部有太极殿、朝堂和朝集殿构成的大皇宫;以朱雀大路为中心的街巷,呈棋盘格局,极似古长安城。
   



日本的唐招提寺 (Toshodai Temple) 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
唐招提寺位于奈良市,是一组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已被确定为日本国宝。唐代高僧鉴真(公元688—763年)第6次东渡日本后,于天平宝字三年(公元759年)开始建造,大约于公元770年竣工。
寺院大门上红色横额“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寺内,松林苍翠,庭院幽静,殿宇重重,有天平时代的讲堂、戒坛,奈良时代(公元710—789年)后期的金堂,镰仓时代(公元1185一1333年)的鼓楼、礼堂及天平以后的佛像、法器和经卷。

1980年4月13日,唐代高僧鉴真大师坐像从日本运回中国扬州巡展。这是扬州市各界人士参观鉴真大师坐像。新华社发
寺院的主殿──金堂,正面7间、侧面4间,座落在约1米高的石台基上,为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金堂内供奉着金色的主佛卢舍那佛像,高3.7米,为奈良时代特有的脱乾漆造,其两侧高5.36米的千手观音佛立像和高2.03米的药师如来佛立像,都是木心乾漆造。3尊大佛像前还有梵天、帝释天两尊小像和4尊天王的木雕像,堂内还有平安初期大日如来的木雕佛像,其中金堂、卢舍那佛像、千手观音佛像、药师如来佛像都是日本的国宝。
金堂后面,面宽9间、单檐歇山顶的讲堂,也是日本的国宝。它原是建于8世纪初的平城宫中的朝堂,在建寺时由皇家施舍,后迁入寺内,为平城宫留下的惟一建筑物。讲堂内有一尊涂漆加色的弥勒如来佛像,佛像两侧有两个外形似轿的小亭,是当年鉴真师徒讲经之地。讲堂庭院里的藏经室,收藏有1200多年前鉴真从中国带去的经卷。


建于公元1688年的御影堂内,供奉着鉴真乾漆夹造的坐像,高2尺7寸,面向西方,双手拱合,结跏跌坐,团目含笑,两唇紧敛,表现鉴真于公元763年圆寂时的姿态,已被定为日本国宝,每年只开放3天供人瞻仰。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为御影堂绘制的68幅屏障壁画,有《云影》、《涛声》、《黄山晓云》、《扬州薰风》、《桂林月宵》和《瑞光》等。

御影堂前东面有鉴真墓,院中植有来自中国的松树、桂花、牡丹、芍药、“孙文莲”、“唐招提寺莲”、“唐招提寺青莲”、“舞妃莲”、“日中友谊莲”和扬州的琼花等名花异卉。
在经堂和讲堂之间,东边是鼓楼,西边为钟楼。鼓楼是楼阁式建筑,上下两层都有平台环绕。鼓楼往东是礼堂。寺内还有地藏堂,三晓庵、本愿殿等建筑。

 
唐招提寺是中国鉴真大师建立的仿唐建筑,气势雄伟。寺内安置的鉴真塑像被定为日本国宝,鉴真的墓也在这里。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在寺内墙上画了《涛声》和《云影》两幅障壁画,使唐招提寺又增添了一件现代艺术珍品。1997年11月1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访问日本时拜谒了鉴真像,缅怀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不朽功绩,并通过中国驻大阪总领馆向唐招提寺捐赠7.6万元人民币。

2008年5月10日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前往日本古城奈良访问,并参观了法隆寺和唐招提寺。
东大寺是世界最大的木造佛殿,也是鉴真和尚于公元754年东渡日本后传戒之处,寺内有著名的奈良大佛。

日本奈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都,拥有众多世界遗产,东大寺就是其中之一。东大寺作为日本佛教华严宗的总寺院,是由圣武天皇亲自下诏建立而成的,因为当时首都奈良被称为平成京,而寺院座落于首都以东,故名“东大寺”。
东大寺始建于公元743年,它作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寺院正门为天竺样式,门上有18根木柱并排而列,独具匠心;金堂屋顶有上下两层之分,银黑色的瓦片闪闪发亮,金壁辉煌;屋脊顶部采用金色鱼尾形的结构,栩栩如生,独特的建筑风格呈现出中国大唐时代的特色。寺院中的大佛殿东西宽为57米,南北长约50米,高为46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木质佛教建筑。殿内供奉着镀金青铜佛像,其高为16.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镀金青铜佛像,被日本定为国宝级的保护文物。
东大寺的寺域广阔,其内有南大门、东西七重塔、讲堂、僧房、戒坛院、正仓院、二月堂、法华堂等建筑,规模宏大。中国唐代高僧鉴真曾在此设立戒坛,为众僧受戒,戒坛院由此得名。
东大寺有着“东方大寺庙”的美誉,作为日本佛教的中心道场,在其各诸封国建立国分寺,书写金字明经,祈祷国家平安,之后每座国分寺各建造一尊释迦丈六像,书写一部大般若经,一年后,又建立了僧寺和尼寺,分别将金光明最胜王经及法华经置于两寺之中,最后在各国分寺建立一座七重塔,用于安置金字最胜王经。独特的佛教国分寺模式,凸显了圣武天皇对于佛教的政治理想化状态。
1998年东大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东大寺依靠其古老悠久的佛教历史文化,成为国内外游客瞩目的旅游景点。
法隆寺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庙宇,也是世界最古的木造建筑之一,藏有被定为日本国宝的珍贵绘画和雕刻。
其他还有飞鸟时代的古寺──药师寺;建于天平时代的西大寺;建于710年的五层佛塔──藤原氏的家庙兴福寺、大安寺、元兴寺以及藤原氏家祠春日神社等。
市东的奈良公园,多古杉和老松,园内游荡着成千只驯鹿,被称为春日神鹿。
奈良的祭日很多,有东大寺圣武祭、薪祭等。每年3月举行的“春日祭”是日本三大敕祭之一。
奈良市商业比较发达。传统产品有笔墨、茶道用具、蚊帐、漆器等。工业中食品制造工业最多,其次是纤维、染织工业等。
长时期以来,奈良也是中日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纽带。早在1200年前,奈良就同中国开始了友好交往,尤其是在圣德太子(公元574-622年)及大化时期,曾10多次派出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历史上不少日本留学僧从中国回来后,在奈良传播中国文化。古代对日中友好作出重大贡献的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晁衡)的故乡就在奈良,他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和王维的挚友。为了纪念他,1978年9月,在离唐招提寺不远处建立了一座阿倍仲麻吕的纪念碑。
中日建交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奈良市与中国人民的友谊,1974年2月1日,西安和奈良结成友好城市。中国派出的西安友好代表团访问了奈良。奈良市把西安赠送的旱柳、杨柳种植在市内,命名为“西安之林”,还把奈良访问过西安的人,组成一个“西安会”,从事中日友好活动。中日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正在日益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