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期末试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3:12:44
初一年级语文科试卷上学期期末考试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字词(10分)
1. 给加点字注音。(4分)
啜泣(     )   迂回(      )  迸溅(    )    惩罚(     )
踉跄(     )  确凿(   ) 威吓(   )   羞涩(     )
2.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6分)
诱huò(     )  nì(     )爱   人迹罕zhì(    )   yí(    )然自得
yǒu(     )黑    倜tǎng(     )  多多yì(     )善   máo(     )塞顿开
繁mì(     )    喧téng(     )   不xiè(     )一顾 盘qiú(      )卧龙
二、古诗词默写(15分)
3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上邪》
4.少壮不努力,□□□□□。《长歌行》
5.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刘邦《大风歌》)
6.□□□□□,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
7.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关雎》中,借雎鸠和鸣起兴,创造一种缠绵欢愉的气氛,联想到淑女应是君子的佳偶的句子是:□□□□,□□□□。
9.曹操的《观沧海》中,创造了一个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10.晏殊的《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
11.因送别而衍生出很多千古绝唱,它们照映这中华民族的吟坛声苑,使我们的诗心为之震荡,为之沉思翘首,为之惊魂动魄。请从古代诗、词、曲中找出具有这一特点的除上文外连续的两句来,并注明作者或出处。
句子:          ,          。
作者或题目: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一)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10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2.本文选自《      》,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      (姓名)(1分)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①水尤清冽(           )    ②佁然不动(          )
③影布石上(           )    ④隶而从者 (          )
1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引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2分)
①本文的点睛之笔:                 ,                   。
②能表现潭水清澈的两句话是:                  ,                 。
15.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2分)
16.文章前面写“心之乐”,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5分)
中山窃糟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①,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 ②。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归,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予之糟液③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为酒:造酒②千日之醉:传说中山国的人狄希会造千日酒,喝了它能醉一千天不醒。③糟液:由酒糟泡成的溶液。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以鲁酒渍之 (          )      ② 索而饮之(        )
18.中山酒家为什么嘲笑鲁人?(2分)
19.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分)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迟到的牵手
清扬婉兮
风来了。城市的风,从各条巷道各个角落匆匆奔至,厮绕纠缠,拥挤一如街道上的车和人。
母亲在看。看马路对面那家“大自在佛具店”,那是她想去的地方;看眼前的车水马龙,那是她必须穿越的一个阵。这条马路,北端斜斜伸向一条河,南头最近的十字路口也得走上一刻钟。所以,母亲别无选择。
母亲来自伏牛山,那里满眼是绿树青山和各色庄稼,没有这么多的车和人。母亲说,车真多,这人咋都在街上哩?山村的路多是土路,坑坑洼洼,歪歪扭扭,近些年修得像模像样了,但也没有这么漂亮。母亲说,路真宽,真平,能照出车影儿了吧?
但这美丽的路,母亲显然不敢过。她站了许久,左右张望,没有一辆车肯为她停一停脚步。我就在母亲身边,我想牵上她的手,亲亲热热走过马路去,像别的母女那样。可是,母亲不看我,只看着马路,脸上有淡漠,还有倔强,如我幼时看惯的样子。而我,也一如幼时,只能看着她的手而已。牵手,于我们母女,生疏至旁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在故乡那个小盆地里,多的是大山小山沟沟坎坎,多的是黄土地乱石滩,独独缺乏温情。那里的孩子与田野上的花花草草,与满地跑的小猫小狗没有两样,都是望天收的自然生命。大人们忙大人的事,孩子们玩自己的,即使有时被指使干点儿大人的活,也没有手把手教这回事。也有被母亲拉了手扯回家的,但大抵是挨打的前奏,与牵手的柔情毫不相干。
在那些母亲中,我的母亲又是个性最刚的一个。她幼年失父,战乱年代携一弟一妹颠沛流离,稍稍大些就开始帮我的外婆撑起家门。在长辈之命、媒妁之言下,她嫁的是连看也不愿多看一眼的人,只能忍受着外人的嘲谑勉强度日。国家提倡婚姻自主后,她顶着依然保守的乡民们的诋毁,冒着族中长辈们的谩骂,毅然决然与我的父亲重组家庭。父亲长年在外,她独自应付生产队的活儿,抚养我们姐弟五个,还得照应外婆一家人。白天干强壮男劳力的工作,晚上在油灯下纺棉、织布、缝衣服、做鞋子……再苦再难也要让家人体体面面地立于人前。长期的生活磨砺,特殊的人生经历,使母亲有了刚强的性格,也有了自己的一套处世方式。她克己,律己,做事力求完满,绝对不给人挑出错来。对自家孩子要求尤其严格,甚至于苛刻的地步,只要与人发生争端,千错万错都是自家孩子的错,不问缘由先打骂一番。所以,我们都很怕她。
我是老小,据说挨打最少。尽管如此,即便是跟了母亲去谁家吃酒席,我也是小心地跟在她后面,亦步亦趋,诚惶诚恐,生怕一不小心出了差错。对于母亲的手,我只能远远观望,暗暗揣想;牵手,那是梦里也不敢企及的,不招来一顿责打就已经很是满足了。
那时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一切似乎理该如此。今天我却有些伤感了。母亲已经七十,我也不再是那个跟在母亲身后的小女孩了,岁月把一切掩埋在一个叫做七里坪的地方。
也许有些事已经改变了,在我所看不见的地方?譬如,父亲去世后,母亲偶尔流露的脆弱?譬如,这两年母亲渐渐显出的温情?老一辈的感情表达是典型中国式的,花落不闻,水流不动,深潭一般波澜不惊。
母亲的手就在眼前,青筋暴露,皴皱瘦削,老人斑星星点点或隐或现地昭示着苍老。这样的手,今生我还能再牵几次啊?还迟疑什么呢?我伸手过去,两寸,一寸……将要触到时,我的女儿喊了她外婆一声,母亲回过头来看向人行道。我的手偏离了方向,便就势搀住母亲的胳膊,心里同时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咋了?咋了?母亲一边问我的女儿,一边使劲甩开我的手,用惯有的语气说:咳呀,干啥哩?有事儿,我有事儿!
母亲还是那个刚强的母亲,我怅然若失。
想起朋友介绍我看的一篇文章来,题目好像就叫“牵手”,大概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写的吧!也是过马路,也是牵手,原本是自幼与母亲牵手走惯了的,这一天却突然不肯再那样,因为孩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母亲的失落溢于言表,孩子尽收眼底,回顾十几年在爱中成长的点点滴滴,经过一番中国孩子常用的思想斗争后,孩子重与母亲牵手过马路,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
溪流永远急着奔向大海,浪潮却总想重回陆地。那个不知珍惜的孩子呵,那个柔情无限的母亲呵,那个可爱得令人神往的故事呵……想着这些,我笑了,笑自己已过而立却突然作小儿女状,矫情了些呵。
再注意母亲时,我看见她终于要过了。她小心地探出一只脚,像春汛时过村前那条翻水桥先试深浅一样,保持重心靠后,以便随时撤回。过了许久,没有发现什么危险,母亲便试着伸出另一只脚……一辆雪铁龙正好疾驶而过,那刺耳的尖叫声明显带着警告,把母亲吓得连连后退。我被母亲的神态吓得紧赶过去,忙乱中不觉伸出了双手,母亲一把抓住,立定身体,大大地喘了几口气。女儿在一边笑起来,大约是笑外婆会被汽车吓着。母亲也笑了,脸上讪讪的,还强自镇静着,但并没有松开我的手。
现在,母亲的手就在我手中了,并没有文学作品里描述过无数次的那种柔滑——母亲老了——那手只是一味的干燥粗糙,刺剌的,但是很温暖,是血肉相连的那种暖,一直暖到心底最深处。
现在,我要过马路了,牵着我的母亲的手走我们的路了。真希望这马路再宽些再远些,让我牵着母亲长长久久地走下去,走到海枯石烂地老天荒,走出她艰辛粗砺的人生,走出段细腻温情的晚年。
现在,我的右手牵着年迈的母亲,她的身体半倚着我,脚下亦步亦趋,正如一个需要扶持的孩子一般。我的左手牵着年幼的女儿,那是母亲和我血脉流向的又一个,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牵手的幸福却已满满的了。
现在,现在……我说不下去了!秋日暖阳里,我突然想流泪:可是……母亲呵,我情愿你不牵我的手,情愿依旧随在你身后,只要你依旧是那个倔强有力从容前行决不后顾的年轻的母亲!
20.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倔强(   )   粗糙(   )  谩骂(   )  譬如(   )
21.文章第四段,描写了作者要与母亲的第一次牵手,当时母亲的神态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态呢?(4分)
22.文中有两处直接描写母亲手的样子的语句:
(1)母亲的手就在眼前,青筋暴露,皴皱瘦削,老人斑星星点点或隐或现地昭示着苍老。
(2)现在,母亲的手就在我手中了,并没有文学作品里描述过无数次的那种柔滑——母亲老了——那手只是一味的干燥粗糙,剌剌的,但是很温暖,是血肉相连的那种暖,一直暖到心底最深处。
试比较这两次描写的异同。(4分)
23.作者在文中回忆朋友介绍给自己看的关于“牵手”的文章,有什么目的?(3分)
24.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写到“真希望这马路再宽些再远些,让我牵着母亲长长久久地走下去,走到海枯石烂地老天荒,走出她艰辛粗砺的人生,走出段细腻温情的晚年。”你怎样理解作者的这种想法?(4分)
25.母亲在年少时的“我”的眼中,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她们之间的情感?(4分)
26.牵手,一个简单但又饱含真情的动作,融入了多少母女的浓浓情愫,请你回忆一下与母亲牵手的情景或者一次亲昵的举动,用真挚的语言表达出当时的感受。(不少于50字)(4分)
五、名著阅读(5分)
28.阅读下面的语段,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
两个壮士各使方天画戟,斗到三十余合,不分胜败。花荣和宋江两个在马上看了喝采。花荣一步步趱马向前看时,只见那两个壮士斗到深涧里。这两枝戟上,一枝是金钱豹子尾,一枝是金钱五色幡,却搅做一团,上面绒绦结住了,那里分拆得开。花荣在马上看见了,便把马带住,左手去飞鱼袋内取弓,右手向走兽壶中拔箭,搭上箭,拽满弓,觑着豹尾绒绦较亲处,“飕”的一箭,恰好正把绒绦射断。只见两枝画戟分开做两下,那二百余人一齐喝声采。
①以上语段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2分)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1分)
③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花荣的特点,并再举出一个能反映花荣此特点的情节。(2分)
六、作文(50分)
29.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我的另一片天地
作文(2)题目: 我又想起了           那句话 (横线处可以填写“爸爸、老师、同学、朋友……)
作文要求:
(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600字左右。
东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年级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一、字词(10分)
1.chuò  yū  bèng  chéng liàng  záo   hè   sè (4分)
2.惑  溺  至  怡   黝  倘  益  茅  密  腾  屑  虬(6分)
二、古诗词默写(15分)
3.长命无绝衰
4.老大徒伤悲
5.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6.莫道不销魂  人比黄花瘦
7.弓如霹雳弦惊
8.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1.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一)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10分)
12.柳河东集  柳宗元(1分)
13.①清凉②呆呆的样子③映④跟随 (2分)
14.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分)
15.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2分)
16.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5分)
17. ① 浸泡②求取(1分)
18.因为鲁人没有得到酿酒良方,却把糟液当做中山之酒(2分)
19.我们学习时要真正掌握知识的精华,不可像鲁国人那样落入末流,仅得糟粕。(2分)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20、jué  cāo   màn   pì(2分)
21、(4分)
淡漠、倔强。(2分)淡漠是因为母亲过去生活的地方多是黄土地乱石滩,独独缺乏温情。(1分)倔强是因为长期生活磨砺,特殊的人生经历,有了刚强的性格。 (1分)
22、(4分)
相同处是都在描写母亲的手时写出了母亲手的苍老。(2分)不同是第一处是作者刚要牵母亲手但没有牵上,此时作者为岁月在母亲手上留下的痕迹而伤心。(1分)而第二处是已经牵到手,母亲的手虽然仍是苍老干瘪的,但却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温暖,体现出了心与心的交融,在作者眼中,这手,粗糙而美丽。(1分)
23、(3分)
与我的经历形成对比,突出我对那种温柔母爱的向往,为下文我牵母亲的手做铺垫。
24、(4分)
作者以前很少体会到与母亲牵手的温情,而现在正是一个机会,母亲已经老了,牵手的机会不多,作者想长久地牵着母亲的手,体会亲情的温暖,也让母亲在辛苦半生后安度晚年。
25、(4分)
这是一位刚强、严厉、律己、克己的母亲。(写出两点即可)(2分)孩子从小就很少体会到母爱的温柔,于是渴望借牵手体会母爱的温暖,母亲年岁已高,渐渐显出了她的温柔,作者在希望与母亲牵手的同时,也为母亲的衰老而遗憾。(2分)
26、言之有理即可(4分)
五、名著阅读(5分)
27.①(2分)水浒传 施耐庵
②(1分)小李广一箭分双戟。
③(2分)箭术高超。(1分) 例如:三打祝家庄时射落祝家庄指挥灯;小李广梁山射雁;清风寨吓退刘高时用箭射左边门神的骨朵头;清风寨吓退刘高时用箭射右边门神头盔上的朱缨。(1分)
六、作文(5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