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鏡頭測試:Tamron SP 11-18mm F4.5-5.6 Di II LD(更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5:29:00
發表於:2006-07-03 18時 std, 瀏覽人次: 259834
本篇測試更新於2006.07.04
最輕量的數位專用超超廣角鏡

List Price: ¥ 78,000
Street Price: NT 19,000
操作與性能 ★★★☆
數位解像力 ★★★★★
價格功能比 ★★★★
總體推薦度 ★★★★★

左起:Tokina AT-X DX 12-24mm F4、Tamron A13、Canon EF-S 10-22mm F3.5-4.5USM
對於APS-C D-SLR用家,最高興的莫過於除了原廠超廣角鏡頭之外,又有一支優質副廠鏡頭上市。尤其是Nikon/Pentax的用家,能比自家的12-24mm鏡頭來得更廣的Tamron型號A13的11-18mm,造成的討論熱度最高。
外觀操作:Tamron SP 11-18mm F4.5-5.6Di II,使用在Canon D-SLR焦距為17.6-28.8mm,Nikon/Pentax則實際焦距為16.5-28mm,可說在風景寫真的應用如虎添翼。Tamron充分運用片幅縮小以及過人的設計功力,令它成為同級鏡頭中最輕量最袖珍的一支。Sigma 10-20mm F4-5.6DC重量為470克,而A13僅有345克。也許光圈稍小令人考慮再三,但在旅遊風景攝影則因為縮光圈拍攝並無差別,反而獲得輕量的好處。
變焦環在近端、對焦環在遠端,AF/MF切換要由機身控制。對焦速度與Nikkor AF-S DX 12-24mm相差無幾。最近對焦距離25公分,超廣角運用時可製造十分誇張的效果。濾鏡口徑為77mm,附有蓮花型遮光罩實用性高。

寫實性能:12群15枚鏡片內包含1枚LD特殊低色散鏡片、1枚大口徑非球面鏡片和2枚複合型非球面鏡片,有效降低廣角鏡容易出現的球面像差或彗星像差,提升描寫性能。
超廣角端拍攝可見到桶狀變形,不過周邊暗角相當輕微,大約縮一級光圈可幾乎消除。 數位解像力測試表現一等一,全焦段在光圈全開下,都是中央部優異、周邊極好之水準,縮光圈至F8更達到全焦段、全畫面優異反差表現,挺進到頂級質素,總得分贏得五顆星的最高榮譽,也讓Nikkor AF-S DX 12-24mm甘拜下風。
拍攝示範:搭配D2X/D200

Nikon D2X,焦距11mm,光圈先決,F9,1/125秒,ISO200,自動白平衡,Large Fine JPEG檔,攝影:Staryuan

Nikon D200,焦距15mm,手動曝光,F16,1/3秒,ISO 100,使用半面減光鏡,螢光燈白平衡,攝於壇腰

Nikon D200,焦距15mm,光圈先決,F11,ISO 100,Large Fine JPEG檔
Tamron 11-18mm vs. Nikkor DX 12-24mm
感謝「自然顏色」兄提供Nikkor AF-S DX 12-24mm F4G,我們在相同條件下面對太陽直接拍攝,同樣一部D200機身、沒有安裝濾鏡、焦距約在17mm,採用同樣的曝光條件。會員請下載原始圖檔比較光斑的差異。

Tamron 11-18mm Di II

Nikkor AF-S DX 12-24mm
結語
Tamron在D-SLR世代的卡位戰可說無役不與,相繼以11-18mm和18-200mm 兩支Di II(APS-C片幅專用)鏡頭引爆話題,其用意在將常用焦段一網打盡,訴求十分明確。值得一提的是,在Konica Minolta品牌的最後兩年,多支數位專用鏡頭都與Tamron進行策略合作,顯見Tamron光學設計的成就已達到極至水準。
上市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口碑,反映出Tamron 11-18mm Di II的畫質不錯,可惜光圈值較競爭者來的小,也許在價格功能比這個項目不能脫穎而出,我們在此篇更新測試評比中,倒是清楚的看出Tamron和Nikon原廠數位專用超廣角鏡在大逆光下的表現優劣。
規格Spec
對應焦距:16.5-28mm
鏡頭結構:12群15枚
光圈葉片:7枚
最小光圈:22-29
最近對焦距離:0.25 m
濾鏡口徑:77 mm
直徑x長度:83x78.6 mm
重 量:345 克
蓮花型遮光罩︰內附
發表日: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