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田:电子商务2.0?新版蚂蚁的几点体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26:18
蚂蚁新版内测第一天,评论如潮,许多看法令人深感启发。我猜麦田并不在乎现有的用户,而更在乎产品获得的反馈,从某个角度,他是把这个新蚂蚁当作一个新站来运作。我也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新版蚂蚁。
一.电子商务2.0?
新版蚂蚁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商城”。
蚂蚁的商城频道引到社区的一个版块。以论坛形式展现网店,是目前许多生活社区的做法,典型如十九楼的跳蚤市场(http://www.19floor.net/map_index.php?gid=29)。我觉得,论坛形态与网民的接触面积十分有限,似乎更适合少量卖家的情况,很可能是社区与电子商务结合的过渡形态。麦田要在社区的羊头下,卖电子商务的狗肉,肯定不会是一个论坛那么简单。
人们对宝贝的关注,如何引向电子商务呢?想必以后有一个跟随宝贝的购买入口。这个入口,跟随宝贝的所有出现,捕捉用户的冲动消费。
这一点,和douban的引向当当、卓越有什么本质不同呢?我想象的最大的不同,是“融合”。购买,在这个社区里,是一个自然、融合的组成部分。社区的信任传递到购买行为,人们如街坊商店般习惯和信任。
蚂蚁的电子商务也许也不象taobao,taobao如集市,大声吆喝着,努力证明着。蚂蚁是更可能是社区生意,生意融入生活之中,平常、随时。商家的数量和品质将被严格控制着,并且,用各种手段使商家融入社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久违的街坊口碑,一如那些老牌的名店。
也许这只是何田的想象。我希望不要又出现一个乱糟糟竞价的商城。
二.宝贝动力学?
宝贝很强势地贯穿在新版蚂蚁中。社区研究有人在问,用户真的会买帐吗?谁会添加宝贝?
我们可以看到,蚂蚁并非重在收集用户对物品的评论,而是重在用户分享他们自己在乎的宝贝。用户为什么要分享?也许我们可以先看看,用户分享后,谁会关注,分享的用户在乎谁的关注?
关注宝贝的人,目前想得出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熟人分享
熟人之间八卦一下购物信息与乐趣,是现实中的常态,是mm们很享受的一件事情。
顺便联想,蚂蚁如果能够起到 “状态式推荐”的作用(状态式推荐,有点类似那个很火的twitter,通过低干扰的简单示意方式传递互动),说不定能够通过人带人的方式快速传播?
2.交友话题
“泡”是需要话题的,蚂蚁通过私人物爱的展现,为泡提供了话题。从这个角度来看,蚂蚁可能会成为互动效率最高的交友网站之一?
3. 寻求意见
为了购买某样东西而获取他人意见,或者找到可问之人(新版蚂蚁特色),也是一种常见的需要。在寻求意见方面,蚂蚁轻产品评论而重人际互动,这恰是口碑网之类“数据库”生活网站的弱项。
由上述推论,有以下需要的用户,具有分享宝贝的可能性:
1. 被关注,其目的或者在交友,或者在心理满足(例如专家获得认可满足、女生秀自己……)
2. 与熟悉的朋友交换购物信息与乐趣
3. 商业目的
具有分享可能性的用户,最终会不会突破懒性(记得胡扯对此有精辟讨论),有足够动力真的动一动手呢?
上传宝贝或者确认分享宝贝,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用户成本不可谓不大,动力门槛不可谓不高,就上述3种添加宝贝的利益来看,利益是否远大于成本呢?
感觉上说,交友利益和商业利益够大(一个朋友跟我争论时,认为交友的利益不够大,应该是商业第一、熟人分享第二、交友第三),熟人分享在建立了惯性后也能有足够利益,心理满足的利益对于某些有优势的人较大,对于大部分平常人相对较小。(这里顺便说一句,女生秀的利益只局限在少数女生、以及她们的某个阶段,55bbs.com和guaishou.com过于倾斜于“秀”,我认为是对社区长远发展不利的,商业前景也将受到局限)。
如果这个感觉是对的,就可以推论,蚂蚁发展前期,应该强化交友需要、部分有优势人的心理满足需要,并建立机制促使熟人在这里“twitter”商品发现。基于商业利益的分享也许是目前需要淡化的,女生秀的热闹,目前也未必是合适。
用户对成本的感知是相对的,运动的自行车容易维持平衡,社区气氛、用户认知与行为的惯性形成,将影响用户的动力门槛。暂时来看,感觉用户在新版蚂蚁添加宝贝的动力,有潜力而初始能量不足。怎么让自行车运动起来,这在新版蚂蚁在早期运作中,尤为重要。
蚂蚁团队执行力怎么样,不是看界面,不是看程序,关键是看怎么培养第一批示范用户,我想这才是麦田这些年混社区的真功夫所在。在后面的一段时间里,我会仔细观察活跃用户的出现过程,相信这比分析站点功能和界面重要得多。
三.人气动力学?
按何田理解,人气=推广*转化率=money*转化率。转化率至关重要。今日之前的蚂蚁,属于过渡形态,人气、转化率都无所谓。现在初步成形了,转化率就需要重点关注。
通过广告、口碑、seo获得的用户,经过层层漏斗,将丢失很多。新版蚂蚁的漏斗,是怎样的呢?
第一层漏斗:潜在用户基数
接触到蚂蚁的网民,有多少是潜在用户?
何田将潜在用户分两种,一种是基本用户,可以从蚂蚁获得上述的显性满足,目标、动力较明确,他们如产生爱慕之心的青年;一种是背景用户,是建立好感、被吸引基础上更为庞大的一群,如同没事到美女桌子前转悠的男同事,他们是前者的群众基础。
蚂蚁可能满足的是“常态的泛需求”,也就是说大部分比例网民可能存在此需求,或者经过激发引导可以出现此需求。因此其基本用户和背景用户的潜在基数应该比较大。
第二层漏斗:心灵冲击力
心灵冲击力关键是差异性。网民能否清晰感知价值?是否觉得新鲜有趣?能否引起网民兴趣?从漏斗角度,心灵冲击的意义,比网站细节大,先有兴趣才有机会接触第三层的网站细节。
网民跟我们经常研究社区的人不同,接触面很有限,蚂蚁现在虽然只完成了70%框架(麦田语),但我想对于许多网民来说已经足够新鲜有趣。当然这个判断有待验证。
第三层漏斗:互动的粘力
正如大家评论的,现在的首页传递信息不够清晰,产品细节比较粗糙,人机互动和人人互动比较生硬。这个环节貌似洞口很大。
不过我猜想网民是抓主线的,羊肉串好吃,也许他不在意环境有点乱。蚂蚁产品细节的改良,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能否对转化率有根本性提高?这个很值得关注,并希望麦田以后能够分享。
四.总体感受
琢磨了一圈新版蚂蚁,我不太在乎细节的磕磕碰碰——这些时间能够快速磨平,我关心的是麦田的内在逻辑,他在乎什么、自信什么、担心什么。总体的感觉是美女胚子有雀斑。新版蚂蚁背后是用心的创新,他似乎带来一些新的值得注意的动向,电子商务与社区的动向。
光从网站表面,现在很难判断新版蚂蚁的转化率。如果经过内测,转化率一步到位ok,那就是麦田的好运气;如果转化率不太好,建议不要死抠产品细节,更重要是反思验证基本需求问题。
用户需求的把握不是那么容易,大方向确认了,突破点的寻找也许还是要反复折腾,新版蚂蚁这才刚刚上路,在用户需求的把握上,也就是蚂蚁的产品定位上,我觉得再有两三次大调整也属正常。这一点,建议麦田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不要因为业内的关注而失去平常心。
原文/来源链接:http://www.mayi.com/article/114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