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的德军军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38:34
二战时期德军的军衔(一)
和讯上的一位好友让我写一写二战中德国国防军的军衔,我就勉为其难地胡侃几句,抛砖引玉。因为资料来源的关系,肯定有谬误之处,希望有识之士提出批评和指正。
二战中的德军军衔及标示非常繁杂,花样特别多,而且德国是一个崇尚权威的国家,德国人特别注重纪律和执行。这么说吧,只要你穿上一套制服,在纷乱的人群中马上就处于权威地位,尽管许多人并不知道你这套制服代表着什么。
1945年柏林战役后期,孟克少将带着元首地堡里的人逃亡,在地铁里遇到一扇关闭着的铁门。孟克要求门后的地铁工作人员立即打开铁门让他们过去,结果被两名工作人员拒绝,理由是:1923年的一条规定明确指出,每天晚上最后一列火车通过以后,这扇门必须关闭。孟克等人无可奈何,因为他们认为“有命令就得服从,虽然这命令只是来自柏林运输公司,但也得服从”。
德国人遵纪守法几乎到了死板的地步,某学者曾说过:德国人民是不会开展游击战的,如果几名德国游击队员决定去炸毁火车,很可能因为买不到站台票而取消行动。
这样的民族个性决定了德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更看重权威,权威的体现很大程度上来自制服。德国在二战中可谓制服满天飞,不仅是军人、党卫队、警察,几乎各个行业都推出了自己的制服。而今天,我们只是谈一谈国防军的军衔和标示,篇幅原因,暂时不涉及党卫队。
我们自上而下,先从将级开始,然后到校级,这次只谈这两个级别,文中除特别指出外,均指陆军而言。
(一)   元帅
德文中,元帅一词是Generalfeldmarschall。1940年之前这个级别是德国陆军及空军的最高军衔,直到戈林获得了“帝国元帅”的头衔。帝国元帅高于元帅,但戈林这种军衔仅仅是个特例,德军中也只有他一人拥有这一军衔。

(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他的级别比普通元帅高一级,按照美军的标准大约属于六星上将。戈林的领口带着三枚勋章,分别是:骑士铁十字勋章、蓝色麦克斯、大铁十字勋章——这种勋章的唯一获得者就是戈林。)
(赫尔曼·戈林元帅的肩章,与其他元帅相比,他的肩章金光闪闪,应该是纯金制作,而且多添加了帝国之鹰的标记。)
(赫尔曼·戈林元帅的领章,代表元帅等级的交叉权杖,外围一圈月桂树叶。)
海军也有元帅,但不叫Generalfeldmarschall,因为德文feld的意思是野地、战场、空地的意思,用于陆军很恰当,用到海军上似乎就不太合适。海军元帅的名称是:Großadmiral。这个军衔实际是来自英国皇家海军,使用历史相当悠久,德国海军沿袭了这一惯例。按照字面意思理解,Großadmiral是“高级上将、超级上将”,可是这样直白的翻译不合适,西方国家又没有相应的对等军衔,直接套用五星上将或大将似乎都不够准确。而Großadmiral确实是海军中的最高级别,我们按照对等原则,统一称之为“元帅”。德国海军的雷德尔与邓尼茨都是这一级别,称其为元帅是合适的。
德军的元帅与将级军官一样,衣领上的领章是红色,上面的图案是德国国花“矢车菊”。请各位注意,1930年——1941年,元帅与将军的领章完全一样,两片(这个词不恰当)矢车菊,从1942年4月开始,元帅的红色领章开始更换,添加了一片矢车菊,成为三片,图片如下。自此以后,从领章上可以轻易分辨出元帅与将军的不同。但有一点需要指出,某些德军元帅,例如伦斯德,因为在一战时曾担任过某步兵团团长,而且终生引以为傲,所以他经常并不佩戴象征元帅的红色矢车菊领章,而是炫耀性地带着一战时的校级军官领章,这和希特勒终生佩带着一战时获得的一级铁十字勋章如出一辙。

(注意上图:这是42年之前的德军陆军元帅领章,与将军级别的领章完全一样,红色衬底,金线编织,两片矢车菊)

(请看上图:42年之后的陆军元帅领章,依旧是红色衬底,金线编织,但矢车菊已经增添为三片,这样就很明显区分出元帅与将军的区别。这幅领章来自包克元帅。)
再看看元帅级别的肩章,德军的军服和军衔更换过几次,每一次都有一些小变化,这很让人头昏,尤其是一些德军将领制服混穿,不一定循规蹈矩,这给我们看图识字带来更大的麻烦。简单地说,德军元帅的肩章在40年之前是金属做成,是不是真金白银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肩章上元帅的象征——“权杖”是纯银的,800标准;40年换装,肩章改为金线与银线三股编织而成;41年款,又全部换成了金线编织。

(请看上图:这是1936-1939年使用的陆军元帅肩章,上面交叉的元帅权杖比较大,金银线各三股编织而成。)

(上图是1940年的陆军元帅肩章,最重要的区别是上面的交叉权杖缩小了,而且权杖上的图案更加详细,添加了帝国之鹰和反万字标记。这幅肩章来自曼施坦因元帅,因为时间的关系,银质权杖已经变色。)

(上图是1941年版本的陆军元帅肩章,请看,肩章上的编织线已经改为全部金线。)

(这是德国海军元帅的肩章,依旧是两根交叉的权杖,请注意,权杖上除了反万字标记外,不再有帝国之鹰,而是改为海锚标记,颜色似乎与陆军版有些差别,但不敢肯定,可能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导致金色线褪色的缘故。)

(上图是德国空军元帅的肩章,几乎与陆军元帅版本差不多,但注意看的话,空军权杖上的标记与陆军还是有些区别的,使用的是空军的标记。)

(40年版本的陆军元帅肩章细节)

(这是陆军元帅伦斯德的一副肩章,这是很奇特的一副肩章,陆军肩章上使用了一幅空军的权杖。)
元帅级别的识别,对肩章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交叉的两根“元帅权杖”,这是元帅级别的军衔所独有的。德国海军制服有些特殊,衣袖上表明元帅等级的是一条很粗的箍加上四条细箍,但肩章上依旧是交叉的两根元帅权杖。

(德国海军元帅的肩章,注意上面的纽扣上有海军的标记——锚。)
(这是海军元帅的衣袖标记,一个很粗的箍外加四条细箍。)
元帅这一级别在德军中是最高级别,整个二战过程中,德国陆军出现了19位陆军元帅,6位空军元帅,2位海军元帅,我们看图说话,逐一介绍。

(勃洛姆堡领口佩带着一战时获得的蓝色麦克斯勋章)
1:Werner von Blomberg—— 瓦尔纳·冯·勃洛姆堡,1936年4月20日晋升为陆军元帅,他是希特勒提升的第一位陆军元帅,也是第一个被希特勒免职的元帅。勃洛姆堡元帅被免职的原因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曾做过“不体面的职业”(妓女),这使希特勒大为光火,认为自己被欺骗了。希特勒解除勃洛姆堡的职务时曾许诺“一旦发生战争将再次委任他为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但希特勒没有兑现诺言。整个战争期间,勃洛姆堡一直住在巴伐利亚无所事事,1945年3月13日,勃洛姆堡元帅作为证人死于纽伦堡监狱。

2:Walter von Brauschitsch—— 瓦尔特·冯·勃劳希契,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陆军元帅,勃劳希契元帅于1938年至1941年间担任第三帝国陆军总司令。1941年冬季的莫斯科会战,德军筋疲力尽,第一次大踏步后退。这次后退导致一大批高级将领退休或被免职,其中包括伦斯德、包克、古德里安等。心力交瘁的勃劳希契在12月7日和17日两次提出辞呈,终被希特勒批准。希特勒私下认为勃劳希契是“爱好虚荣、懦弱无能的可怜虫,笨蛋一个”。战后,勃劳希契因为战争罪被捕,1948年死于汉堡。

(这是一张凯特尔的亲笔签名照,送给谁不得而知。)
3:Wilhelm Keitel—— 威廉·凯特尔,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陆军元帅。凯特尔的荣升在军队里产生了不少议论,很多人的看法是这种晋升使“元帅”这一军衔大大贬值,曼施坦因就持这种看法。凯特尔长期担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长”,这个机构的设立给德军的指挥系统带来许多问题,这里不再详述。凯特尔善于揣摩希特勒的心思,处处刻意奉承,在陆军中有“走狗”的称号。1945年10月10日,凯特尔陆军元帅在纽伦堡被绞死,他是因为战争罪被绞死的唯一的元帅。

(伦斯德元帅的彩照,大衣的红色翻领表明了他的将帅级军衔,注意他的领章却是校级军官的标记,前文我已作详介。伦斯德的领口佩带着一枚骑士铁十字勋章。)
4:Gerd von Rundstedt—— 格尔德·冯·伦斯德(又译龙德施泰德),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陆军元帅。伦斯德是一个老派正直的军人,出身军人世家,他的正直、忠诚及敢言使希特勒都为之敬重。他反对希特勒的军事冒险,但德国发动战争后,伦斯德军人的使命感又让他挺身而出接受重任。伦斯德元帅在西线和东线的表现均让人叹服,希特勒几次罢免又几次起用他,最后一次是在西线总司令任上。战后,伦斯德元帅是为数不多的未被起诉的陆军元帅,英国人开庭审问他过去的参谋长曼施坦因时,伦斯德要求与他的朋友一起站上法庭并愿意承担主要责任,英国人予以拒绝。1945年5月,伦斯德元帅获释,1953年因心脏病去世。

(注意,包克元帅的红色领章,很明显的三片矢车菊。领口的骑士铁十字勋章,该勋章下面似乎还有一枚蓝色麦克斯。)
5:Fedor von Bock—— 费多尔·冯·包克,1940年7月19日晋升陆军元帅。包克元帅可能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德军元帅,因为苏联拍摄的一系列卫国战争影片里经常可以看见他的影子。闪击波兰、进攻法国、突袭苏联,包克总是个急先锋,战功赫赫,他的“中央集团军”名气极大,在俄罗斯的土地上横冲直撞。包克元帅并不喜欢纳粹,对于他部队里的密谋分子并不揭发举报,但包克也从未就党卫军在苏联滥杀无辜提出过任何抗议。1945年5月4日,在德国,赋闲已久的包克元帅在汽车上死于英国空军的空袭,同时遇难的还有他的妻子与女儿,而这时距离战争结束仅仅还有一个星期时间。包克元帅是第三帝国死于敌方炮火的唯一一个元帅。

(这张照片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见勒布元帅肩膀上的元帅肩章,上面的交叉权杖非常清晰,但勒布元帅与伦斯德一样,很个性地佩戴了校级军官的领章。左胸的一级铁十字勋章,领口的骑士铁十字勋章,展示出勒布的战功。)
6:Wilhelm Ritter von Leeb—— 威廉·利特·冯·勒布,1940年7月19日晋升陆军元帅。勒布可能是德国元帅里唯一来过中国的一个,早年作为巴伐利亚军团的中尉随八国联军在中国对抗过义和团。二战开始,勒布率领C集团军群突破马其诺防线,随后升至元帅。入侵苏联时,勒布元帅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战绩斐然,但他没能攻占列宁格勒,随后被解职。勒布是一个极度反感纳粹的老派军人,但他和伦斯德一样,不愿意采取违反军人原则的行动推翻希特勒。战后,勒布元帅被纽伦堡军事法庭判处三年徒刑,宣判后即获释。勒布元帅1956年去世。

(李斯特元帅的彩照,注意他的肩章与领章,标准的元帅等级。)
7:Wilhelm List—— 威廉·李斯特,1940年7月19日晋升陆军元帅。李斯特与我们前面看见的几位陆军元帅不同之处在于,他更多地卷入了巴尔干战火,希腊、南斯拉夫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当然,入侵法国与苏联也有他的份儿。高加索,李斯特奉命指挥A集团军群,德军的兵力过于分散,导致两头不讨好,A集团军群也无力回天,李斯特随即被解职。战后,李斯特元帅被军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罪名除了“战争罪”外还有“反人类罪”,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他在巴尔干的一系列反游击作战:大家知道,游击与反游击作战都是极其残酷的。1952年12月,李斯特因病获释,1971年8月17日去世。

8:Gunther von Kluge—— 京特·冯·克鲁格,1940年7月19日晋升陆军元帅。实际上,苏联电影里对他的翻译更加准确:克留格元帅。不过我在这里就使用约定俗成的翻译法吧。入侵波兰、入侵法国、入侵苏联,克鲁格战功赫赫。在德军中,克鲁格一向以“聪明”著称,包克元帅解职后,克鲁格接替他担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克鲁格回到西线接替伦斯德和隆美尔,很不幸的是他卷入了7.20事件,实际上克鲁格是知道密谋分子的行动的,但他得知希特勒还活着后,拒绝继续采取行动。得知希特勒招他回柏林后,克鲁格随即服毒自杀于凡尔登附近的树林里,死前写了一封信交给希特勒,希特勒看完信后说:如果他不自杀,肯定会被逮捕。

(维茨勒本元帅,汤姆克鲁斯的《刺杀希特勒》里应该可以看见他。)
9:Werner von Witzleben—— 维尔纳·冯·维茨勒本,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陆军元帅。维茨勒本可能是第三帝国十九位元帅里最没什么可写的一位了,除了他参与的7.20事件。实际上7.20事件本身充满了德国陆军军官们的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乏善可陈,现在把它当作陆军反抗希特勒的英雄事迹到处宣扬,实际上是很不恰当的。但我们要看到,维茨勒本毕竟是一名陆军元帅,他的荣升是西线战事结束后跟随着众多将领一起晋级的。维茨勒本在1941年时担任过西线总司令,可是时间并不很长,大约仅仅一年后,他因病退出现役。退隐中的维茨勒本与陆军中的密谋分子来往一直很密切,密谋分子们认为拉住陆军元帅这杆大旗会带来相应的便利。7.20之后,维茨勒本元帅被判处死刑,1944年8月7日被绞死于监狱中。

(赖歇瑙元帅的彩照,领口的骑士铁十字勋章,衣领上的红色元帅领章十分明显。)
10:Walther von Reichenau——瓦尔特·冯·莱歇瑙,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陆军元帅。莱歇瑙元帅与其他很多元帅不同之处在于:他在1932年左右就已经是一个纳粹党员,是个狂热的纳粹拥护者。入侵波兰、法国、比利时、苏联,莱歇瑙战功显赫,大家熟知的第六集团军就几乎一直在他的麾下,直到莱歇瑙接替伦斯德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才由保卢斯接替他担任第六集团军司令。勃劳希契被解职后,希特勒曾想让莱歇瑙接替陆军总司令,但国防军内反对声较大,因为莱歇瑙太“政治化”了。1942年一月,莱歇瑙因脑溢血坐飞机转回后方,在俄国境内飞机失事身亡(另一说法是,飞机坠毁前,莱歇瑙已经死亡)。这里要不厌其烦地指出,莱歇瑙是一个十足的恶棍,他对执行屠杀犹太人及苏军战俘的命令非常积极,多次下令第六集团军的官兵配合党卫队特别行动组干那些脏活。可以想象,如果莱歇瑙活到战后,估计难逃一死。

(注意这张隆美尔的照片,他的肩章上带有元帅权杖,而领章上只有两片矢车菊,照理说42年6月他被提升为陆军元帅,领章应该是新版的,可这张照片显示,他们的军衔标记并不那么严谨。领口佩戴蓝色麦克斯勋章和一枚骑士铁十字勋章。请注意,隆美尔的骑士铁十字勋章上已经加了橡叶和宝剑。)
11:Erwin Rommel—— 埃尔文·隆美尔,1942年6月22日晋升为元帅。隆美尔可能是第三帝国元帅里最出名的一个,号称沙漠之狐。对于他,我在此不做介绍,因为关于他的故事太多了。隆美尔元帅被7.20事件牵连,1944年10月14日被迫自杀。

(屈希勒尔元帅的彩照,能看清的仅仅是他领口佩戴的骑士铁十字勋章。)
12:Georg von Kuchler——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德文的U上有两点,嘿嘿,这里可能会乱码,只得······),1942年6月30日晋升为元帅。屈希勒尔在二战爆发后表现积极,入侵波兰、比利时、荷兰、法国,他的部队所向披靡,这使他获得了上将军衔(别人都升了元帅)。1942年1月17日在俄国,屈希勒尔接替勒布元帅担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从希特勒的角度说,他更喜欢亲纳粹的屈希勒尔而不是老派的勒布元帅。随即屈希勒尔带着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开展了大规模的进攻,尽管最终无功而返,但并不影响他42年夏天被升为元帅。面对困境,屈希勒尔元帅要求撤退,这使得希特勒解除了他的指挥权。回家后,屈希勒尔拒绝了密谋分子的拉拢,他不愿意反对希特勒,尤其是在战时。战后,屈希勒尔元帅被判处20年徒刑,原因是他在苏联境内的反游击战。1953年屈希勒尔因病获释,1968年5月25日去世。

(曼施坦因元帅,他悬挂的骑士铁十字勋章上添加了橡叶与宝剑,战功赫赫。曼施坦因的问题在于他是个很优秀的战术天才,但他经常误以为自己同时也是战略天才。)
13:Erich von Manstein—— 埃利希·冯·曼施坦因,1942年7月1日晋升为元帅。曼施坦因与隆美尔、古德里安三个可能是二战中德军将领里最负盛名的,在东线,曼施坦因所统辖的部队曾多达60个师,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对统辖大兵团作战的能力。曼施坦因名气很大,更重要的是他的战略思想对德军影响极大。进攻法国之所以取得极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曼施坦因计划,如果实施原定的施利芬计划,西线战事的结果难以预料。入侵俄国后,曼施坦因的指挥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库尔斯克、第聂伯河等等,曼施坦因打得有声有色,在我看来,曼施坦因的天才在于他总能在不利之时为自己的部队找到某个平衡点,绝不致使部队溃散,并恰当地寻找到敌人的弱点与空隙,一刀下去,往往会转败为胜。这一点也导致了他与希特勒的严重冲突,他始终强调弹性防御,主张大踏步后退,让苏军进攻,等苏军的前进过于前伸失去平衡之时,就是德军反击之时。希特勒反对退却,这使得曼施坦因被解职。战后,曼施坦因被判处18年徒刑,后被减刑至12年,1953年获释后担任西德国防部顾问。PS一下,战后德军许多将领都著有回忆录,众口一词对希特勒的指挥提出严重批评,并认为如果按照自己的方式可能会更好,曼施坦因也是一样,《失去的胜利》是个很好的例子。但我要指出,曼施坦因在战时并不像他回忆录所描写的那样刚直不阿,和其他许多将领一样,曼施坦因也是个趋炎附势之徒,虽然这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点上,他与古德里安似乎差别极大。

(保卢斯元帅,实际上他现在穿着的制服是陆军上将肩章,而不是元帅。)
14:Friedrich Paulus—— 弗里德里希·保卢斯,1943年1月31日晋升为元帅。保卢斯可能是第三帝国元帅里最不幸的一个,也是战时被俘的唯一一个陆军元帅,尽管希特勒授予他元帅军衔是想让他不被俘。保卢斯的升迁几乎可以说是“坐火箭”,莱歇瑙元帅取代伦斯德元帅担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后,认为自己同时兼任第六集团军司令不合适,忙不过来,于是提议由他的前任参谋长保卢斯接任第六集团军司令。而在此之前,保卢斯并未担任过任何兵团级的指挥官,这让后来的研究者认定保卢斯根本不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其实,保卢斯是个优秀的参谋人才,他的个人才华在作战计划的拟定上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批评他的人似乎忘记了保卢斯刚刚接管第六集团军时与克莱斯特装甲集团军打出的漂亮配合,一举歼灭苏军二三十万。保卢斯的问题在于他的优柔寡断,斯大林格勒被围后,他似乎失去了主张,一味听命于希特勒的电文,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近在咫尺,他却拿不出“将在外,军令可有所不受”的勇气与决断,这最终葬送了第六集团军这支王牌。实际上,曼施坦因元帅在组织救援第六集团军时,始终不肯下一个明确的指令给保卢斯——突围!曼施坦因也害怕承担责任,他作为上司,应该勇于承担起责任,但曼施坦因没有,从《失去的胜利》里可以看出战后曼施坦因良心上的自责。第六集团军被牺牲掉,应该还有其战略上的意义,这里不再一一详述。保卢斯被俘后与苏军的合作并没有使他少坐几年牢,1953年获释,定居东德,死于1957年2月1日。保卢斯与赛德里茨的结局很像,在德国人眼中,他们就是叛徒,唯一差的就是一张苏联身份证,他们与7.20密谋者有本质的区别。每次提及保卢斯,总让我想到黄维。

(克莱斯特元帅,此时的制服似乎并不是元帅制服,隐约看去似乎是上将。)
(这个大大的K字,是克莱斯特所率的第一装甲军——后更名为克莱斯特装甲集群的标记。)
15:Ewald von Kleist—— 艾沃尔德·冯·克莱斯特,1943年1月30日晋升为元帅。克莱斯特是第一个荣升装甲兵将军的,他的名字永远与闪电战联系在一起。入侵波兰他所率的22装甲军所向披靡;入侵法国,克莱斯特坦克集团军犹如猛虎下山,为西线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随即,克莱斯特率领第一装甲集团军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东线,最著名的基辅会战,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团军犹如一把尖刀,狠狠地分割开包围圈中苏军与援军的联系,为合围基辅苏军创造了可能。随后的一系列攻防战充分体现了克莱斯特作为战地指挥官的超强能力,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克莱斯特做得都十分出色,他的部队在东线几乎就是救火队,总是出现在德军最虚弱的地方。克莱斯特元帅在东线的一系列战役没办法一一细说,只能请你完整地看整个东线的战史。遗憾的是,出于同样的理由,包括曼施坦因、克莱斯特在内的一大批优秀将领,都被希特勒撤了职。战后,克莱斯特元帅被军事法庭交给南斯拉夫,46年南斯拉夫判处他15年徒刑,随后又将克莱斯特交给苏联。1952在苏联,克莱斯特被判10年徒刑,1954年死于苏联监狱。克莱斯特元帅是死于苏军监狱的最高德军将领。

(魏克斯元帅的彩照,肩章上的元帅权杖标记清晰可见,领口的骑士铁十字勋章和二级铁十字勋带。)
16:Maximilian Freiherr von Weichs—— 马西密兰·弗莱赫·冯·魏克斯,1943年1月30日晋升为元帅。魏克斯与许多德军将领一样,通过波兰及法国战役迅速得以提升,法国投降后,魏克斯的第二军团挥师南斯拉夫,一路所向披靡。转入东线后,魏克斯曾配属于包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后来魏克斯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在东线,魏克斯的指挥与作战能力,战略及战术与曼施坦因相比似乎相去甚远,B集团军群最后并入曼施坦因的指挥序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东西。魏克斯是一名天主教徒,这使希特勒始终不很放心,几次撤销他的职务又几次启用他,最后一次是1945年德军组织维斯杜拉集团军,古德里安提议魏克斯元帅出任司令官,被希特勒拒绝,改任希姆莱,滑稽!战后,盟军军事法庭审判魏克斯,因为在南斯拉夫的反游击战比较血腥,但魏克斯身患重病,被法庭免于起诉。1954年9月27日,魏克斯元帅去世。

(布施元帅,他的领口上悬挂着蓝色麦克斯勋章和一枚骑士铁十字勋章。)
17:Ernst Busch—— 恩斯特·布施,1943年1月30日晋升为陆军元帅。布施作为一名军人,与我们前面介绍的赖歇瑙元帅有很多相似之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布施是一个坚决支持军队纳粹化的军人。其实我们稍稍了解一下布施晋升的轨迹就可以明白,他的发迹与纳粹主义的上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布施一无背景二无出身,他之所以能从一个少校快速升至中将,就是与他支持纳粹的坚决态度有关。希特勒为了掌控陆军,1938年起清洗了一批“不听话”的陆军将领,而空缺出的职务则由“听话”的将领担任,布施显然是一个沾光者。知道了这一点,就会明白在侵略捷克之前的军事会议上,为何其他陆军将领都大唱反调而只有赖歇瑙与布施两人坚决赞成希特勒的计划。许多人认为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布施“没有政治头脑”,实际上在我看,布施就是押宝,他把赌注一股脑押在了希特勒身上:政治是不能脚踩两条船的。波兰战役——布施指挥第八军,法国战役——布施指挥第16集团军,苏联战场上,布施成功地在叠米扬斯克解救了被围的第2军和第10军,这一战彻底展示了德军的顽强和不屈。等布施荣升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后,他盲目服从希特勒遥控的缺陷带来了致命的危害,苏军的“巴格拉季昂”攻势把死守阵地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打得四分五裂,直到莫德尔赶来重新统帅中央集团军群······。战后,布施元帅被英军俘虏,1945年7月17日因心脏病发作死于战俘营。

(莫德尔元帅,这张照片拍摄时,显然他还没有晋升为陆军元帅,注意他肩章上的星。不过此时他的骑士铁十字勋章上已经附加了橡叶和宝剑。)
18:Walter Model—— 瓦尔特·莫德尔,1944年3月31日晋升为陆军元帅。1943年1月希特勒晋升了四位陆军元帅,其中包括保卢斯,随即保卢斯元帅被俘,这使得希特勒大为光火,他认为一名德军元帅战败后不是自杀殉国而是采取了苟且偷生的被俘,这是及其耻辱的事情,于是希特勒宣布战争结束之前他不会再提升任何人为元帅。实际上希特勒违背了自己的诺言,因为后来空军的里希特霍芬、格里姆,陆军的莫德尔、舒埃纳尔,都是在保卢斯之后提升为元帅。莫德尔是一个狂热的纳粹支持者,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中莫德尔都有不错的表现。入侵苏联之后,莫德尔的才华得以充分体现,基辅会战、莫斯科战役,莫德尔干得都不错,尤其是莫斯科会战后的勒热夫突出部战役,当时朱可夫调集近200万军队想消灭莫德尔的第九集团军并一举歼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勒热夫突出部战役在整个东线战事里非常残酷,几乎有点像一战时的凡尔登。莫德尔率领第九集团军顽强抵抗,与优势苏军反复冲杀,并抓住时机反扑,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下合围苏军。勒热夫一战,苏军被俘+伤亡人数超过70万以上。我经常拿“勒热夫突出部战役”“叠米扬斯克包围战”与中国的淮海战役相比较,感叹万千:同样是被围,同样是救援与突围,差别实在太大!莫德尔功成名就,后来又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1944年1月屈希勒尔元帅被解职后,莫德尔担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3月曼施坦因元帅被解职后,莫德尔又转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6月苏军发动巴格拉季昂攻势,中央集团军群形式岌岌可危,莫德尔又接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同时担任两个集团军群司令这在德军元帅中绝无仅有,一方面是因为德军大批将领被解职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莫德尔自身的优秀。每一次莫德尔上任,都顽强地稳固住德军脆弱的防线,非常厉害。8月,莫德尔接任克鲁格元帅担任西线总司令。1945年4月,莫德尔的部队被盟军包围在鲁尔区,这一次莫德尔彻底丧失了信心,再也不进行积极防御,他认为德国大势已去,4月21日莫德尔自杀身亡,他坚信一名元帅是不能做俘虏的。莫德尔是一个亲纳粹的将领,在苏联执行焦土政策非常积极,但同时他也是一名非常优异的战将。

(舒埃纳尔元帅似乎在签署什么,他的领章使用了校级军官的标记,这是一种荣誉,从他领口的蓝色马克思勋章上就可以看出他的一战资历,这一点和伦斯德的做派异曲同工。)
19:Ferdinand Schorner—— 费迪南德·舒埃纳尔(又译舍尔纳),1945年4月5日晋升为陆军元帅。曼施坦因元帅在纽伦堡谈到陆军元帅时说“17名元帅······”,实际上他漏掉了莫德尔和舒埃纳尔两位,舒埃纳尔是最后一名被提升的陆军元帅。舒埃纳尔支持纳粹的态度使他的晋升非常快,1942年他还仅仅是一名少将,1945年已经成为陆军元帅,并在希特勒的遗嘱里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舒埃纳尔长期带领山地师,进入东线后,他担任过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顽强不已的库尔兰集团军群就是原先的北方集团军群,也正是在舒埃纳尔的率领之下。战后,舒埃纳尔被苏联判处25年徒刑,1954年底被移交给东德,1958年准许他去西德。在西德,舒埃纳尔被判4年半徒刑,罪名是非法处决开小差的士兵。1963年舒埃纳尔获释,1973年默默无闻地去世了,当时是德军元帅中最后一名活着的元帅。
二战时期德军的军衔(二):元帅权杖
这一文和大家聊聊二战时期德军元帅们的权杖。

(这是一根放置于包装盒内的第三帝国元帅权杖,镶金带银非常华丽,全部手工完成。)
第三帝国元帅的权杖作为身份和级别的象征,在当初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或杂志网络上看见的那种珠光宝气的权杖,这种被称为正式权杖(Marschallstab),也就是元帅们出席正式场合(例如阅兵等)时手持的;另一种是日常使用的替代品,被称为临时权杖(Interimstab),平日外出时携带,比较方便。我们经常在电影里看见德军元帅们手里拿着个小棍子,一边视察部队一边指指点点,经常就是这一种临时权杖啦。

(这是一根临时元帅权杖,主体似乎是木制,头上包裹了金属,同样刻了字。)
德军的元帅权杖分为三种:陆军版、空军版和海军版(如果加上戈林的帝国元帅版就是四种)。陆军版元帅权杖为红色,空军是蔚蓝色,海军为深蓝色,这三种权杖的区别除了颜色,就是镶嵌在权杖上的各兵种标记有所不同,当然,陆海空军各兵种的标记还体现在权杖的顶端。另外,篆刻的元帅姓名不同。

(注意这根蓝色的元帅权杖,蓝色主体以及权杖上的锚标记表示这属于海军元帅。如果这根权杖顶端上的浮雕是潜艇,则意味着这属于邓尼茨元帅。雷德尔元帅的权杖是什么浮雕则不详。)
(这就是仿制的德国空军凯瑟琳元帅的权杖,空军版本是蔚蓝色。我们可以看见,所谓的仿制品一样非常精美。)
权杖这东西很有意思,首先它是个军衔地位的象征,其他级别都不会拥有这个,只有元帅才有,由此可以看出权杖的珍贵和重要。其次,这东西看起来份量不会太轻,拿着打人估计也可以,你别笑,真的有人试着这么干过。
1944年7.20事件刚刚发生,邓尼茨赶至腊斯登堡拜访惊魂未定的希特勒。他一到就大骂陆军的叛逆行为,戈林代表空军表示支持,想不到邓尼茨继而责骂戈林的指挥无能。戈林为自己辩护了几句后转而大骂里宾特洛甫,说他把外交搞得一团糟,说到激动处,戈林威胁他要用自己的元帅权杖打爆里宾特洛甫的头,并骂他是“无耻下流的香槟酒小掮客”(里宾特洛甫干过酒类推销员)。里宾特洛甫气道:谁也不能侮辱我,哪怕是帝国元帅。我现在还是外交部长,我的名字是里宾特洛甫。
这场闹剧证明了“元帅权杖”是可以用来打人的,但戈林仅仅是威胁里宾特洛甫,而没有真的抡起棍子猛打,会议期间帝国元帅与帝国外交部长倘若扭打起来,似乎不够体面。下面我就再说个关于“元帅权杖打人”的例子。
战后,德国空军元帅米尔希被俘后落到了英国人手里,一名英国准将大骂道:“所有的德国将领都是罪犯、凶手,集中营里那些暴行都有你们的份儿。”米尔希元帅不服气,解释道:“我是空军,集中营跟我没有丝毫的关系。”
这名英军准将怒火中烧,一把抓起米尔希的临时权杖对着他的头部一顿猛打,把米尔希打得满面鲜血,头骨骨折,直到这根临时权杖断为两截。米尔希捂着头叫道:“将军,我是个军官,我是个元帅,你不感到羞耻吗?……将军,你算好汉,你去死吧!”旁边的英军士兵端着枪防止米尔希自杀。
那名英国准将余怒未消,一把抓起米尔希的军帽扔到地上,命令道:“捡起来!”,米尔希正在犹豫时,英军准将抢过桌上的酒瓶,对准米尔希的头就砸。米尔希挥臂挡住了这一击,但他的臂膀被砸的青一块紫一块贩贩贩。
被自己的元帅权杖打得鼻青脸肿,米尔希是第一个可能也是唯一的一个。
以上故事绝非虚构,这来自米尔希元帅的私人日记:1945年5月4日。这段场景还被英军军队摄影师拍摄下来。米尔希第二天的日记里气愤地写道:他的金质元帅正式权杖、金烟盒、几块金表几块银表,甚至包括一些女装,都被这些英国人偷走了。遗憾的是,米尔希不知道这位英军准将是谁。
主持公道的人出来了,他就是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戴维·欧文。1986年伦敦某拍卖行公开拍卖这根偷来的元帅权杖,并向戴维·欧文询问关于此的背景材料。戴维·欧文提供了上述情况,并提出有人曾看过那段秘密影片(彼得·乌斯蒂诺夫),同时还气愤地指出:这名英军准将就是德里克·米尔斯·罗伯茨,一个骗子加小偷。他不仅把他的俘虏打的失去知觉,还无耻地盗窃属于俘虏的财物,这些都违反了海牙及日内瓦条约。现在罗伯茨的女儿因为缺钱而想把这个偷窃来的权杖出售,而不是在米尔希元帅去世前归还他本人(米尔希1972年去世),这只会给英国军队添加更大的耻辱。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三点,①关键时刻英国人也是靠不住的,希特勒自杀前告诉女秘书的并不那么可靠。②元帅权杖确实可以用来打人。③元帅权杖可以卖钱。
一根第三帝国的元帅权杖能卖多少钱?相信很多人会关心。到目前为止,除了几根元帅权杖被收藏于博物馆,其他大多数都下落不明,偶尔现身的几根元帅权杖大多出现于各个拍卖行,拍卖价格不等。例如龙德施泰德元帅的临时权杖拍卖价格为30000美元(早些年的价格,是否拍出不得而知),但据看见的人说,那根临时权杖顶端的鹰没了。而凯特尔元帅的权杖居然卖到了50万美元的天价。冯·包克陆军元帅的权杖目前似乎还在卖(私人拥有),价格面议。目前,一根仿制的元帅权杖大致价格为6000——12000欧元(不同的元帅有不同的价格)。说到仿制,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就是假冒的赝品,是某些不良商人为了牟利做的“高仿版”。所谓的仿制权杖,目前被私人收藏的都是质量非常好,做工特别优秀,而且是已经做出来很多年的制品,单纯从做工来说已经与原版没有太大差别,甚至一些仿制品就是原先的生产厂商为了某些原因额外做出的,都是采用了与1940年版元帅权杖相同的制作工艺与水准。一般说来,即便是仿制品,好像也没有什么重复:好比克莱斯特元帅的权杖,原版收藏在德国的博物馆里,而仿制品被私人收藏,但也仅此一根,并非世上还有若干同样的仿制品在流通。
战争结束了,在欧洲战场上叱咤风云的那些德军元帅均已作古,那些代表着他们指挥能力和权威的象征物——元帅权杖,到哪里去了呢?随着战火消逝而消失了?
在这里纠正一个错误,因为涉及到这些历史,使我不得不查阅许多资料,包括国内与国外对此相关的说法。关于凯特尔陆军元帅的权杖,国内一些爱好者的说法是“凯特尔元帅拿着权杖签字投降,死后他的元帅权杖被美国军事博物馆收藏”。而按照我查阅到的资料则表明,凯特尔元帅的权杖一直被他的儿子海因茨?凯特尔收藏着,这一点有英国二战专家戴维?欧文的回忆作证。当时德国出版了凯特尔元帅的回忆录,欧文负责英译本,他发现许多内容在出版时被删减了。于是他到科隆探访了海因茨?凯特尔,后者向他提供了相关资料,并拿出了父亲凯特尔元帅的权杖展示给欧文——他表示,当初要在占领军眼皮下现在要在警察眼皮下(隐藏这根元帅权杖)。

(凯特尔元帅的临时权杖,目前似乎被私人收藏,凯特尔的正式权杖没有丝毫消息。)
到目前为止,一些第三帝国的正式元帅权杖被收藏在各个博物馆,而临时权杖很多落入私人手中。
布劳希契元帅、龙德施泰德元帅、隆美尔元帅的权杖现在收藏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拉施塔特的军事历史博物馆。
关于布劳希契元帅的权杖,在1960年曾经引起过一起诉讼案。曾担任过德国陆军总司令的布劳希契1948年死于战俘营,他的元帅权杖被一名英军士兵在搜查时盗走(时间无法确定),后来被埃及收藏于开罗(原因不详)。布劳希契元帅的遗孀提起诉讼,要求政府补偿600马克,但这一诉讼被驳回。因为这一事件发生在1960年,具体情况已经无法详查,至于该权杖到底是元帅权杖还是临时权杖,是否后来埃及政府又将此权杖归还德国,抱歉,不得而知。
我们再看看隆美尔的权杖。隆美尔元帅1944年10月14日因为涉嫌7-20密谋集团被迫自杀。当时布格道夫将军与梅塞尔将军赶至隆美尔家中,让隆美尔自己选择:要么体面地自杀,这样他可以得到国葬而他的家人也可以得到公正的对待;要么就去面对人民法庭。目前所有的说法都是:隆美尔带着他的元帅权杖上了布格道夫的欧宝车。十分钟后,司机多斯回忆说:他看见隆美尔元帅已经死去,权杖从他手里滑落······。隆美尔的元帅权杖作为私人财产,后来被他的儿子保存,战后赠送给博物馆收藏。

(隆美尔陆军元帅的红色陆军权杖,大家注意陆军的铁十字标记与空军是不同的。)

(隆美尔元帅手持他的权杖所摄照片。)
此后的若干年,所谓的“隆美尔元帅权杖”多次出现,甚至在EBAY上也有销售,请大家注意,这些应该都是假冒的,为此,隆美尔元帅的儿子曾多次出来辟谣。
冯·克鲁格元帅的权杖现在收藏于德国默斯特的装甲坦克博物馆。
克莱斯特元帅的权杖现收藏于柏林德国历史博物馆。
魏克斯元帅的权杖现收藏于美国佐治亚州本宁堡的国家步兵博物馆。

(魏克斯元帅的权杖,大家注意看顶端的鹰标,这是典型的陆军式鹰标,与空军明显不同。)

(请注意魏克斯元帅的陆军权杖,底端是一个陆军的铁十字标记,与空军完全不同。)
莫德尔元帅、舒埃纳尔元帅的权杖现收藏于德国英戈尔施塔特(奥迪总部所在地)的巴伐利亚军队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德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军事历史博物馆。
莫德尔元帅的权杖在战后下落不明,1976年10月底慕尼黑某拍卖行突然拿出了这位元帅的权杖进行拍卖,最终这根莫德尔元帅的权杖被德国政府收购,具体价格不明。
帝国元帅戈林的权杖有两根,一根是德国空军元帅权杖,另一根是帝国元帅权杖。前者为蓝色,现收藏在美国佐治亚州本宁堡的国家步兵博物馆;后者为白色,现收藏于美国西点军校。


(这是戈林作为空军元帅的权杖,请看顶端的鹰标,飞翔的鹰是德国空军的符号。现收藏于国家步兵博物馆。)
(空军元帅戈林的权杖:请注意底端的铁十字,这是标准的空军铁十字,请与陆军元帅魏克斯的比较一下。)
(戈林的空军元帅权杖,大家请看黑色的那个铁十字,这是典型的空军十字)
戈林元帅的权杖,普遍的说法是1945年德国战败,在贝希特斯加登戈林的别墅里发现了他的权杖(谁发现??),1948年时转交到美国政府手里(更加莫名其妙),当然这些都是含含糊糊的说法。戈林的元帅权杖有两根,一根落在了美军亚历山大·派屈将军手里,很多人说派屈将军把它带回了位于弗吉尼亚的家,一直放在桌上,直到他去世后才由他的遗孀赠送给西点军校。这就奇怪了,因为我发现了一张照片和一篇报道与上述说法完全不同:

我们注意一下这张照片,这是1945年6月15日在白宫草坪上拍摄的一张照片,我们看见杜鲁门总统接受了几位将军的礼物——戈林元帅的权杖,这个意味着美军彻底击败了德国。左起第二人就是亚历山大·派屈将军。所以说派屈将军自己保留了戈林的权杖纯属无稽之谈。
戈林元帅的第二根权杖被美国的艾克伯格中尉找到(可能就是在贝希特斯加登的戈林别墅),他把这根权杖连同其他的一些纪念品一起邮寄回芝加哥他妈妈的家里,艾克伯格中尉继续留在德国服役。没过多久,他的母亲把他寄回家里的一枚戈林的金质纪念章出售给珠宝商,还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说“有元帅权杖出售”,这引起了美国海关的注意,他们出面没收了艾克伯格中尉寄回家的所有战利品,包括戈林的另一根权杖。这一说法在戴维·欧文的《戈林传》里稍微提了一句。

(注意,这跟白色的权杖是戈林作为“帝国元帅”的权杖,这是第三帝国的最高军衔,只有戈林一人)

(注意这个权杖上的黑色铁十字,这种铁十字是德国空军的标记,与陆军的铁十字有些不同。权杖下端能看到戈林的字样以及权杖授予的时间,似乎是1940年。)
注意:西点军校与国际步兵博物馆保存的不同的戈林权杖,大略可以看出彼此的不同来历。另外,戈林的“帝国元帅权杖”是所有元帅权杖里唯一镶嵌钻石的。
海军元帅邓尼茨的权杖现收藏于英国什罗普郡的军团博物馆。

(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的权杖,他也是继希特勒之后第三帝国的第二位元首。)
(邓尼茨元帅的权杖:请看顶端,这是一个潜艇的标记,表明了邓尼茨的独特出身。)
(邓尼茨元帅权杖的底端。让人不解的是,最传统最骑士风度的海军,却使用了最富纳粹化的Swastic标记,呵呵。请大家注意这一标记与空军和陆军的区别。)
卡尔·邓尼茨元帅的权杖被发现及收藏也很有些故事。一般的说法是,英军少将丘其斯带领他的步兵旅抓获了邓尼茨及其政府成员,自然也缴获了他的元帅权杖,后来丘其斯少将把这一权杖赠送给了军团博物馆。
有趣的是,有一个人跑出来说了一个故事,对英国什罗普郡军团博物馆陈列的邓尼茨元帅权杖提出了质疑:他的父亲威廉?利雷在战争末期是一名炮兵中尉的司机,在鹰巢——贝希特斯加登被美军占领的第二天,他们赶到了这里。三个人(利雷、中尉、另一个士兵)在一个房间内找到了三只盒子,盒子上标写着①②③的序号,三个人简单商量后每人取了一个各自打开。中尉和那个士兵拿到的盒子里空空如也,利雷的盒子打开后,里面有许多勋章和一个黑色的长条盒子。再打开这个黑盒子,出现了一根元帅权杖,仔细看权杖上的铭文才发现这是卡尔·邓尼茨元帅的权杖。当时这跟权杖两端都被拧松,里面有一张邓尼茨的签名相片。
这时候,那名中尉为自己一无所获而生气了,他命令利雷把权杖和那些勋章都交给他,利雷无奈听从。回到总部后,心怀不忿的利雷立刻向上级作了报告,上级主持公道,命令那名中尉,必须把权杖和勋章还给利雷,最终利雷拿到了他的战利品。

(这张照片是利雷如愿拿到了自己的战利品,正兴高采烈给上级观看。注意这根权杖上的海锚标记。)
1945年年底,利雷回到了美国,随后在佐治亚州的萨凡纳继续服役,当时他还在基地附近的一家酒吧打打工。1946年的一个晚上,有人在他的车里盗窃了那根元帅权杖以及那个装权杖的黑长盒子,幸运的是那些勋章得以保留。1976年利雷去世。
利雷的家人寻找这根失窃的邓尼茨元帅权杖超过50年了,他们认为存放于英国什罗普郡军团博物馆的那根邓尼茨权杖要么是赝品,要么就是来历不明(当然不能直说是偷来的)。
面对利雷家人的质疑,什罗普郡军团博物馆的馆长Peter Duckers回复说:他们所收藏的邓尼茨元帅的权杖是英军少将丘其斯在弗伦斯堡逮捕邓尼茨及其他纳粹德国政府成员时缴获的,丘其斯少将一直保留着这根权杖,直到1964年才将这一权杖赠送给什罗普郡军团博物馆。
馆长同时指出,海军元帅的权杖与其他兵种的元帅权杖不太一样,即使同是海军也有不同之处,因为海军元帅权杖只发出两根,一个是雷德尔元帅一个是邓尼茨元帅,而邓尼茨的比较特殊,他的标记采用了潜艇,这是非常独特的。雷德尔元帅的权杖据说目前收藏于美国。另外,邓尼茨元帅的权杖不太可能被放于鹰巢——贝希特斯加登,而应该是在弗伦斯堡。
本来这件怪事可能成为无头疑案就此无法查清了,什罗普郡军团博物馆的馆长Peter Duckers对此非常有兴趣。他经过研究,做出了另一个答复:利雷在贝希特斯加登发现的“邓尼茨权杖”应该是一件原型,也就是设计师的一个样品,这个样品需要希特勒亲自确认,而且,这个样品上应该没有潜艇的标记。而这种原型还不止一件,因为曾有过邓尼茨的权杖“原型”在东欧出现过,后被英国收藏家购得。
这一解释合情合理,应该可以解决我们心中的好奇和疑问了。

(海军元帅雷德尔手持权杖的标准照,遗憾的是,不是每个德军将领都有这么清晰的个人标准照的。)

(注意这跟权杖上除了鹰标和铁十字,就是海军的标记——锚。雷德尔元帅的权杖据说收藏于美国,其他一概不详。)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放出了一张照片:德军元帅勃洛姆堡的权杖。但没有进一步说明该权杖是否收藏于该博物馆内(应该是)。另外蹊跷的是,这根权杖是蓝色,而不是我们所知的红色,但权杖顶端采用了陆军的鹰标而不是空军的鹰标,但雄鹰脚下踩着的反万字却没有花圈围绕,这太奇怪了。是不是赝品我不敢断定,如果它是真的,恐怕这个版本也非常特殊,很可能因为勃洛姆堡是第三帝国提升的第一位元帅,权杖的制作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之故。

(顶端的陆军鹰标以及权杖上的铁十字标记都对,但权杖为何是蓝色,奇怪。)
莱歇瑙元帅的权杖肯定是没有了,安东尼·比弗的《斯大林格勒》一书里提到过一句,在莱歇瑙所乘的飞机坠毁时,“连元帅权杖也摔碎了······”
包克陆军元帅的权杖目前被私人拥有,如果你有意购买,可以联系snyderstr@aol.com ,价格面议,呵呵。

(大名鼎鼎的冯·包克元帅的权杖,不知道价格几许。)

(篆刻的字体可以看出是给冯·包克。)
(可以清楚地看见授予时间:1940年7月19日。)
有几位元帅虽然被提升到了这一军衔,但他们没有拿到属于自己的权杖,有的就拿临时权杖代替,这几位是保卢斯陆军元帅、舒埃纳尔陆军元帅和格莱姆空军元帅。保卢斯被提升为陆军元帅主要是希特勒想让他抵抗到底,最终能杀身成仁而不是当俘虏,保卢斯的权杖没有拿到就被俘了。
后二位元帅纯属“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原先希特勒在1943年2月1日中午的形式讨论会上谈到了保卢斯的被俘,他说“在这场战争中,谁也不会再成为元帅了,一切都要等到战争结束后再说。不要过早地称赞一个人。”过了一会,希特勒又谈到“他(保卢斯)是我在这场战争中提拔的最后一位元帅。”
舒埃纳尔是个顽强的纳粹狂热分子,他在战争快结束时被提升为陆军元帅;而格莱姆则是在希特勒最后几天的时候赶至柏林暗堡,希特勒正在为戈林的“背叛”大发雷霆,看见格莱姆就把他提升为空军元帅并让他替代戈林空军总司令的职务。当时柏林兵荒马乱沦陷在即,谁也没有心思讨要这个元帅的象征物,这就是后两位没有元帅权杖的原因。
二战时期德军的军衔(三):将军(国防军)
这一次要和大家聊一下第三帝国的将军军衔。
上次咱们说到元帅是军队里的最高军衔,而元帅之下就是将军了。第三帝国将军这一级别是比较容易引起分歧和误会的,我们在这里详细说说。
我们看的一系列二战书籍,经常会提到古德里安、约德尔、贝克、哈尔德、霍特、莱因哈特、蔡茨勒尔等将领,有的书称呼他们为“大将”,有的书又称呼他们为“上将”,有时候又含含糊糊称之为“将军”。这就给许多爱好者带来了不少困惑:德军军衔里,到底有没有“大将”?象古德里安这种级别,到底是“大将”还是“上将”?
二战时期的德军将官军衔分成四级,从高到低分别是:Generaloberst、General der、Generalleutnant、Generalmajor。好,下面就按照我们习惯的方法来翻译这个军衔。

我们注意一下上面这张图片,德军的将官级军衔——由左至右逐级升高。
假设一:最右边肩章上三颗星是Generaloberst,我们称之为上将,那么右边第二个两颗星是General,我们当然把它称为中将,于是,左起第二个肩章,一颗星的Generalleutnant,我们称之为少将,最左边一个肩章,上面没有星的Generalmajor,是将军级别里最低的一种,这个叫什么呢?只好称它为准将了。可是,第三帝国国防军的军级里是没有准将这一称呼的。所以,假设一不成立。

(这是一张实物图,金银线三股缠绕——与元帅肩章一样,上附三颗将星,这表明该级别为上将/大将/一级上将,正式名称为Generaloberst。)
假设二:最右边肩章上三颗星是Generaloberst,我们称之为大将,那么右边第二个两颗星是General,我们当然把它称为上将,左起第二个肩章,一颗星的,我们称之为中将,最左边一个肩章,上面没有星,我们称呼它为少将。这样的假设应该是成立的,但也有它不太合理的地方。

(这张实物图上,只有两颗将星,它的正式名称是:General der Infanterie,步兵将军。按照我们习惯的翻译,可以把它译为上将/二级上将。)
假设二的合理之处在于:德军的肩章标记总是“少一颗”,我这样说不够科学,通俗地说就是:肩膀上一颗星,在我们这儿是少尉、少校或者少将,而德军的一颗星代表中尉、中校、中将(比我们一般所知的高一级);两颗星在我们这儿意味着中尉、中校、中将,而德军则是高了一级,代表着上尉、上校、上将;三颗星在德军的尉官及校官里没有体现,只有将军级别才有(大将),而我们这里,三颗星是上尉、上校或者上将。从这一点来看,假设二是“比较”合理的。

(一颗星,这可不是少将,它的正式名称是Generalleutnant,按照我们的翻译就是中将。)
但假设二的问题在于德语的“oberst”,这个词除了特指“校”外,还表示“最高、最主要”“上、最上”(the upper or the uppermost)这个意思。按照国际公认的说法,Generaloberst意味着Colonel General:上将。而且,oberst在校级里是“上校”,为何到了将级就变成“大将”了呢?

(三股金银线缠绕编制,没有将星,正式名称是Generalmajor,我们把它译为少将还是比较准确的。)
实际上,对于Generalleutnant(中将)和Generalmajo(少将)的翻译基本不会有什么异议,这两个不能再变,如果再有改变,从将级到校级都会有许多问题出现。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中将之上还有两个等级,Generaloberst和General der,不可能有两个上将吧,所以出现了上将和大将,Generaloberst被称为大将,而General der略低半级,称其为上将。
当然,这样的划分法许多人是不满意的,尤其是“大将”这个称谓颇具东欧风格,动辄让人联想到苏军,我国不也取消了大将这一级别么。所以,又有人采取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这样的区分法,这种说法在一些书籍里也经常看见。这一说法的来历我个人认为是来自台湾的钮先钟,他翻译的一系列德军书籍里始终采用这一译法,主要原因大概是台湾军衔等级里有这两级吧。
在“大将/上将”或者“一级上将/二级上将”这两种说法之间,我个人是持中立态度,其实这两种译法都不能算错,其目的都是为了把Generaloberst和General der区分开。象前面我们提到的法尔肯豪森将军,他的军衔是General der Infanterie z.V.——步兵上将,关于zV我已经在“法尔肯豪森”一文里详细说明了,General der既然已经是上将,Generaloberst必然是大将或者一级上将,或者就把General der调整为二级上将。总之,“大将”这一称呼不能与“一级二级上将”并存,否则就矛盾了。
General der这个级别是德军所特有的一个军衔,严格地说它叫做“兵种将军”,因为这一级别里包括“General der infanterie步兵将军”“General der Artillerie炮兵将军”“General der Kavallerie骑兵将军”,还有“装甲兵将军”“通讯兵将军”“山地兵将军“等等,这一级别你可以认为它是上将(那么再上一级就是大将),你也可以认为它是二级上将(那么再上一级就是一级上将)。但它不是中将,它比中将高。或者还可以理解为这一级别是某种荣誉,一个指挥官因为资历及战功应该提升,但又不能提到上将(否则上将就遍地都是了),保留在中将又偏低,于是提升为兵种将军作为某种过渡。所以,德军将军体系的等级是:
少将
中将
兵种将军
上将
这样一来,大家应该很清楚了,兵种将军和上将到底如何翻译如何称呼,您自己看着办,都可以。其实,这样的困惑只是出现在“你拿德军军衔与其他国家相应军衔作对比”时才会出现,因为你没办法把Generaloberst这个名词往“合适的、相对应的其他国家军衔上套”,对德国人自己而言,Generaloberst就是Generaloberst,什么上将大将,和他们无关,他们知道的只是:元帅最高,往下就是Generaloberst,你认为他是大将或上将那是你的事情。再例如,我们老说德军里没有准将,其实德军的Generalmajor是将官里最低一级,德国人自己明白这代表着什么,他们不会那么费力地在心里默默转换“少将还是准将”,所以你说他们有或者没有准将,这仅仅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推测罢了。这就好比我叫冰人,外国人可能会想:应该是ICE MAN呢,还是BINGREN呢,或者是RENBING?这些想法与我无关,他们爱咋翻译就咋翻译,我自己还是叫做冰人。

(这是另外一种德国陆军将军的肩章,两颗将星表示这是General der Infanterie,步兵上将。有趣的是两颗星之间添加了一个12的标记,这个标记是指陆军第12团的,这种标记大多是一种荣誉,意味着这名上将在一战时率领过该团。)
啰里啰嗦写了这些,主要是因为现在各类书籍里错误比较多(按上述,实际也不能说为错误),引起了许多人的误解。包括著名翻译家董乐山老先生似乎也犯下这个“错误”,他的翻译以精准著称,包括《第三帝国的兴亡》和《巴黎烧了吗?》。在《巴黎烧了吗?》一书里,约德尔一会是上将,过了一会儿又是大将,如果出现了大将,那么就不该再有“一级二级上将”,遗憾的是书里同样存在一二级上将。当然,瑕不掩瑜,董老的翻译还是非常好的,这些细节的研究仅仅是我这等钻牛角尖者的爱好而已。
1936年,德军还设立了一个特殊的级别“陆军元帅级上将”,这个级别比上将(或大将)高半级,但达不到元帅,属于“代理陆军元帅”。这个级别的特征是:肩章上有四颗星。1940年,这一级别被取消。
德军将军的识别,从他们的领章上是没办法区分出“上将、中将、少将”的,因为将军级别的红领章完全一样,两片矢车菊,如果是三片则是元帅(详见前文关于元帅的介绍),所以,辨认将军军衔只能通过他们的肩章。

(从少将至上将统一的领章,红色衬底上用金线刺绣的两片矢车菊。)
党卫军的将军级军衔这里不作介绍,因为它比国防军更加复杂。党卫军有普通党卫军与武装党卫军的区分,军衔的标记相同时名称却完全不同,而且他们所采用的标记与名称与国防军完全不同,以后有机会给大家做详细介绍。

(上面这张图片上没有将星,表示这是少将军衔,上面的既像剑又像十字架的标记表明,该军官隶属军队司法机构。)

(再看看上面这张,肩章上没有将星——少将,但多了一个鹰标,这就意味着该少将隶属于外交部的司法机构。)

(上面这张图很有趣,一颗将星代表着中将,旁边添加了一个标记:似乎是被宝剑或棍棒刺穿的蛇。这个标记表明该军官是陆军医疗机构,中将军医。)

(这幅肩章依旧没有将星,所以是少将军衔,上面的标记是两条蛇被一把宝剑刺杀,最上面是鹰标。这个标记很有趣,它代表的是军队行政人员或者特别服务部队。注意,这个蛇与上面代表军医的蛇标记不可混淆。)
二战时期德军军衔(四):我的荣誉来自忠诚——党卫军

谈二战时期的德军,总是避不开党卫军这个话题,只要有第三帝国的旗帜飘扬就一定有党卫军的身影。党卫军是纳粹德国最令人恐怖,也是滔天罪恶的直接实行者,战后的纽伦堡法庭宣判党卫军为犯罪组织,使得党卫军这一名称永远为人唾弃。
党卫军拥有严格的纪律,钢铁般的意志,顽强的战斗精神,冷酷无情的风格以及一丝神秘主义色彩,这使得很多人对这支队伍充满了好奇。例如第三帝国的空军在初期非常优秀,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与一战时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除了科技的进步外。而研究第三帝国的战争,除去脱胎换骨的陆军外,最富特色的恐怕就是党卫军。
党卫军是一支充满了矛盾的混合体,这个组织里,既有阿道夫·艾希曼这样的屠夫,也有保尔·豪赛尔那样的职业军人;既有“迭尔旺格师”这样臭名昭著的败类,也有比特里希所率的党卫军第二装甲军这样充满骑士风度的部队;同样在西线,还出现了“希特勒青年师”这种作风顽强但同时屡犯军规滥杀战俘的“双突出、两头冒尖”党卫军部队。
如何理解第三帝国群体里的特殊机构——党卫军?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党卫队、集中营、奥斯维辛、萨克森豪森、武装党卫军······,哪一个才是他们真正的面目?

(党卫军的格言:我的荣誉来自忠诚!)
党卫军的德文名字是:Schutzstaffel  简称:SS   ,而整个党卫军体系是分为Allgemeine-SS(一般党卫军)和Waffen-SS(武装党卫军)两个部分,除了这两个最主要的党卫军构成外,还有一个平行机构Ahnenerbe ss,这个规模并不大的组织主要是从事鲁内文以及其他一些考古的发掘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了从根源上证明雅利安人的优秀。
一般党卫军——这是一个统称,并不是真的有这样一个机构组织。许多党卫军成员,在国防军内从事政治工作、在帝国中央保安局内任职(这个机构相当庞大,以后有机会慢慢介绍)、在集中营内担任看守、在东线从事“特别行动队”、在后方担任治安警察、从事党卫军医疗机构等等,这些都是隶属于党卫军,他们这种就是“一般党卫军”或者“普通党卫军”。
例如大家熟悉的盖世太保头子缪勒,他是帝国中央保安局第四处(俗称盖世太保)的处长,很明显他是一个盖世太保,但他首先是党卫军成员。缪勒不会称自己为“普通党卫军”,没人会用这样的称呼。我们也不会这样称呼他,要么叫他“盖世太保缪勒”,要么称呼他“党卫军地区总队长”。但是,如果把他和威廉·比特里希将军放在一起,如何区分呢?这就必然有“普通党卫军”和“武装党卫军”。
普通党卫军也可以转变为武装党卫军,例如西奥多尔·艾克所指挥的党卫军“骷髅”队,这个组织过去用于集中营管理,大多是集中营看守性质。到了1941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武装党卫军第三装甲师——骷髅师,师长就是艾克。

(黑色衬底上的白色闪电,60多年前在欧洲大陆曾带来巨大的恐怖。)
关于党卫军,有无数的话题可以展开,所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庞大,靠BLOG来蜻蜓点水显然是不够的,而我们这一文,仅仅就党卫军的官职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党卫军的军衔级别在42年之后做了某些更改,与42年之前有一些区别,另外就是武装党卫军与普通党卫军所使用的军衔名称是不一样的,我们这次就来谈一谈。
㈠党卫军全国领袖:Reichsfuhrer SS —— 这一职务是希姆莱专有,这与戈林独享的“帝国元帅”类似,所以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里听到党卫军人员谈论领袖如何如何,请注意,他们所说的“领袖”不是指希特勒,希特勒是元首,领袖是专指希姆莱而言。有趣的是,在党卫军内部是不允许称呼希姆莱为“全国领袖”的——尽管他确实是,希姆莱非常低调,只有海德里希在拍马屁时这样称呼他:“是,全国领袖!”。你知道么,象希姆莱这么高的地位、这么大的权力,买房子的8万马克竟然拿不出,需要向党卫军内部的相关机构借钱。你可以说希姆莱是个魔鬼,没有人性,但最起码的一点是:他不贪污、不受贿、不中饱私囊、工作努力、生性节俭。一个矛盾的混合体。二战结束后,许多部下提及希姆莱,都认为他“和蔼可亲”“性格温和”“对部下很好”,而海德里希的死则无人同情。

(这是全国领袖希姆莱的专用领章,我们可以看见,三片橡叶被一圈花穗环绕,而花穗上还镶嵌着小珠子。这一领章只有希姆莱个人使用。)
(这幅肩章也是希姆莱专用,大家请看,这种肩章与普通肩章相比比较窄,因为普通党卫军都是采用这种窄版肩章,而且是单肩章,只佩戴在右肩上。注意希姆莱肩章上独特的橡叶饰。)

(上一张希姆莱的图,请注意他的领章和右肩上的单肩章。)
(二)SS-Oberst-Gruppenfuhrer —— 武装党卫军一级上将(或大将),在普通党卫军里也称为“党卫军全国总指挥/最高集团领袖”。大家注意,这个职务再一次出现了Oberst这个词,具体解释请查看上一篇“将军”,而Gruppenfuhrer则是党卫军军衔所特有的。这个级别是1942年设立的,之前并没有。而“武装党卫军一级上将/党卫军全国总指挥”这一职务所授予的人极少,在武装党卫军中,只有保罗·豪塞尔和塞普·迪特里希两位获得;普通党卫军中,负责治安警察的库尔特·达吕格尔和主管党内财物的弗兰茨·施瓦茨两位。因此,党卫军全国总指挥只有这四位。

(这就是“武装党卫军一级上将/党卫军全国总指挥”的肩章,与陆军肩章几乎一样,三根金银线编绕而成,上缀三颗将星。上图展示的实物来自武装党卫军上将塞普·迪特里希。)

(这是“武装党卫军一级上将/党卫军全国总指挥”的领章,三片橡叶,旁边点缀着三颗将星,这样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三)SS-Obergruppenfuhrer —— 武装党卫军二级上将(或上将),普通党卫军称为“党卫军全国副总指挥/上级集团领袖”。这个级别获得的人比较多,我大略算了一下(肯定不够完整),可能有100多人。虽说这一级别比“全国总指挥”低,但并不代表权力逊色,希姆莱身边最亲近的“十二骑士”都是全国副总指挥。而全国总指挥那几个人,基本上都不太买希姆莱的帐,甚至敢和希姆莱对着干,因为资格老兼战功卓著,希姆莱拿他们也没辙。在“全国副总指挥”这一级别里,有许多大家熟悉的面孔:马丁·鲍曼、鲁道夫·赫斯、卡尔·沃尔夫(呵呵,糊涂兄你看了《最后一百天》么)、威廉·比特里希(遥远的桥)、卡尔登布隆纳(海德里希的接班人)、里宾特洛甫(外交部长)、莱因哈特·海德里希(帝国保安总局首任局长)等等等。请大家注意,这其中的许多人所挂的“武装党卫军二级上将/党卫军全国副总指挥”往往是一个名誉,并不一定真的指他就是混迹于党卫军中从事具体工作,在当年,参加党卫军是一种立场的表现,被领袖授予名誉职务是很光荣的事情。

(这是武装党卫军二级上将的肩章,两颗将星。普通党卫军不用这种肩章,而是采用上面所说的那种银色的窄肩章。请大家注意,对于普通党卫军,肩章并不体现其军衔,只是区分将校尉,这一点与国防军恰恰相反,普通党卫军的军衔区分体现在他们的领章上。请看下图。)

(这张图很清楚地看出,普通党卫军所有的将官肩章是完全一样的,校官级别也是一样。另外,党卫军的黑色制服配的肯定是单肩章,而后来的原野灰制服开始使用双肩章。)

(这就是武装党卫军二级上将/党卫军全国副总指挥的领章,三片橡树叶,两颗将星。大家要分辨党卫军将军其实也很容易,只要看他的领章,42年之后,有三片橡树叶的肯定是将军级。)
(四)SS-Gruppenfuhrer —— 武装党卫军中将,普通党卫军则称为“党卫军地区总队长/地区总队领袖”。

(请看上图,三片橡树叶,一颗将星,这就是武装党卫军中将/党卫军地区总指挥的领章。我们现在展示的这个领章是1942年后改变的党卫军领章,在42年之前,这个级别只有三片橡叶而没有这颗星。)

(这是一个武装党卫军中将的肩章,金银线的编绕因为年代的关系已然褪色,上面配有一颗将星。这个肩章实物来自党卫军“诺德兰师”师长。)
(五)SS-Brigadefuhrer —— 武装党卫军少将,普通党卫军称为“党卫军旅队长/旅队领袖”。实际上,关于普通党卫军的称呼还有另外一种,象这个旅队长也称为“旅队领袖”,其他级别也称为“地区总队领袖”“最高集团领袖”等等,因为过于复杂繁琐,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这就是武装党卫军少将/党卫军旅队长的领章,黑色衬底,三片银线绣成的橡树叶,没有将星点缀。)

(这就是武装党卫军少将/党卫军旅队长的肩章,三股金银线编绕而成,没有将星,很容易识别。)

(旅队长的肩章,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可以知道,这种肩章不仅仅代表旅队长,也代表地区总指挥、全国副总指挥等,因为党卫军将官的肩章是一样的,直到39年之后,国防军样式的肩章被引入武装党卫军,这一相同才被打破。)
好了,说了半天,象上课一样,让大家巩固一下,我贴一张图上来,请大家鉴定一下他的军衔是什么:

(上面这套亚麻白色夏季制服,来自卡尔·沃尔夫,大家看看他当时的军衔。另外,注意他的单肩章,但左肩上有一颗摁扣,可以上双肩章,原本在党卫军中对这类着装管理就有些乱,那些高级将领更是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喜好来。)

(再看看这套制服,这来自维尔纳·洛伦茨,灰色制服,肩章已经变成双肩章,但依旧是普通党卫军的将官窄肩章。)
(又是一套党卫军白色夏季制服,单肩章,注意它的领章,这是谁的制服呢?目前这套制服被私人收藏。)   
(党卫军戒指,非常精美。)
(六)Oberführer —— 武装党卫军准将,普通党卫军称为“党卫军区队长/区队领袖”。我们以前说到过德国国防军里没有准将这一级别,但党卫军中有,为什么呢?因为党卫军的校级军衔有四级,比一般的三级多了一级,按照少校、中校、上校这样往上排,最高一级(第四级)没办法命名,难道叫“大校”?大校显然是及其滑稽的,苏军都没有这个级别,是朝鲜人搞出来的垃圾军衔,西方一般不予承认这一级别。所以,只能称之为“准将”

(准将,仅仅是我们为了理解这一军衔的自行翻译,德国人不会在意这些,既然不是将级军官,自然不能拥有三片橡树叶。大家可以看见,这个领章上用银线编绣了两片橡树叶。)

(注意他的领章:区队长。但他的肩章让我产生了疑惑,肩章上似乎只有两颗星,是图片不清楚的关系呢,还是我的认识有错误?我知道的党卫军准将应该是三颗星。如下图:)

(依旧是三股线编绕而成,但注意这次是全银线,而不是将官们采用的金银线。如果党卫军准将是两颗星,那么在它下一级的上校会是几颗星呢?国外一些网站认为准将和上校一样,都是两颗星,他们还认为没什么准将,区队长与旗队长一样都是上校,这可真奇怪。我现在采用三颗星的写法,请大家批判性地接受。)
(七)Standartenführer —— 武装党卫军上校,普通党卫军旗队长(旗队领袖)。

(著名的党卫军将领奥托·库姆,身着旗队长制服,注意他的衣领军级标记,只有一片橡树叶,肩章上似乎也是两颗星。军帽上的骷髅标记也表明他隶属党卫军。)

(党卫军上校/旗队长的领章,银线绣成的一片橡树叶。记得《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吗?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希······有DVD的朋友回去看看,迪特里希的领章是否正确。)

(苏联电视剧《春天的17个瞬间》里,施季里茨也是党卫军旗队长。)

(武装党卫军上校的肩章,两颗星。普通党卫军不用这个)
(八)Obersturmbannführer —— 武装党卫军中校,普通党卫军“一级突击队大队长/上级突击队大队领袖”。

(从这个级别开始,他们的领章不再是左右一样了,右领章是SS标记——有些还有部队的符号等,左领章体现自己的军衔。党卫军中校/一级突击队大队长的标记是一条斜杠配四颗星。)

(这是实物图)

(看看这位帅哥,中校/一级突击队大队长,很有前途的样子。对大家识别来说,只要看见党卫军军官右领用了SS标记,就是中校级别及中校以下军衔。)

(著名的刽子手艾希曼——我始终对德文的CH有些疑惑,发音到底是“希”还是“克”,他的军衔也是党卫军一级突击队大队长。)

(上图是武装党卫军中校的肩章,上缀一颗星。)
(九)Sturmbannführer —— 武装党卫军少校,普通党卫军“二级突击队大队长/突击队大队领袖”。这个级别是党卫军校官/大队长这一级中最低的一级,再往下就是尉官/中队长了,我们不再逐一介绍。

(上图就是党卫军少校/二级突击队大队长的领章,右边依旧是SS标记,左边的军衔是四颗星,不再有斜杠。)

(看看这张照片,这名党卫军显然是武装党卫军少校,原野灰的陆军军装式样,双肩章,胸口佩戴近战勋标。)

(著名人物——奥托·斯科尔兹尼,他带队营救了被囚禁的墨索里尼,阿登战役又是他化装成美军······,号称“欧洲最危险的男人”。注意他脸上的刀疤和衣领处的少校军衔以及领口的骑士铁十字勋章,他的肩章显示他是不折不扣的武装党卫军。)

(这是武装党卫军少校的肩章,除了三股银线编绕之外,并没有星,这很合理,少校、少将的肩章上都没有星。)
党卫军——二战中最可耻的一章,却无法翻过。二战结束后,许多当年的党卫军成员对自己的组织被定义为“犯罪组织”极为不满,在他们看来,武装党卫军与普通党卫军是有本质区别的——作为武装党卫军成员,他们更类似于国防军,而不是在后方滥杀无辜的普通党卫军。战后,前党卫军成员组织了HIAG,帮助前党卫军成员,希姆莱的女儿古德隆·希姆莱成了热心参与者。

(这张照片是HIAG在1950年的一次聚会,面对着我们的老人是“武装党卫军之父”保罗·豪塞尔,背对我们握拳高呼的是著名的“装甲迈尔”——库特·迈耶。现在的军迷都喜欢描述装甲迈尔的战绩,他们都忘记了装甲迈尔在俄国为了他的一条狗杀光了一村子人。)
其实,武装党卫军无论在东线还是西线,始终是希姆莱“最终解决”政策的积极参与者,当然,也有一部分国防军受命加入其中,但武装党卫军喜欢“出风头”的风格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责难,这一点是绝对无法否认的。对于二战中德军的详细情况大家都可以研究,但绝不能因为喜欢而使自己丧失了最基本的立场,转而“哈德”“哈纳粹”——德国的一切都好,甚至连屠杀平民也变得“可以理解”了,这是我个人坚决反对的。
党卫军的罪恶众所周知,本文不是声讨文章,在这里不再重复。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党卫军内都是恶贯满盈的混蛋?当然不是,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一部分党卫军成员成了保护犹太人的积极分子,这让帝国保安总局大跌眼镜。下一次就和大家聊聊这一话题。
二战时期德军军衔(五):空军
在前面我写的一系列德军军衔文章里,刻意地回避了空军与海军,主要原因是我对这两个军种兴趣不大,了解的也不够多。但缺乏了这两个军种的军衔介绍总是有些遗憾,所以这次就来谈谈空军的军衔识别。
如果您对陆军的军衔等级划分及识别有了相当的认识和了解,那么空军的军衔也绝对难不住您,非常相近,虽然有那么一点点区别。
德军军衔识别的几个重点在于:(一)肩章上总是少一颗星——这一点您一定要牢记。好比一名德军军官,他的肩章上有一颗星,您千万不要按照咱们军队的常理去认为他是“少将”,一定请您记住往上升一级,中将!因为德军的少将肩章上是没有星的,光板一块。(二)关于常见的General  der这一级别,准确的说它是“兵种将军”,是介乎于中将与上将之间的一个级别。你想想,如果一名中将到时间就升为上将,很可能会导致德军中“上将”满天飞的情况,而不往上升吧又会影响将领们的积极性,而且资历老的中将与资历浅的中将混迹一处似乎也不合适,所以设定General  der这一级别还是很合理的。这个级别比中将高比上将低,您不必刻意去理解“到底是上将还是一级上将?”没这个必要。
当然,我们要指出,General  der这一级别的将领比较多,真正能通过这一级别上升到更高一级“上将”的人不是很多,大部分将领到了这一级别也就到头了。
如果您看到这儿还是很疑惑,可以参考我前面的文章。
好吧,言归正传谈谈二战时的德国空军军衔。空军与陆军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陆军将领的肩章上是有区别的,但领章都是完全一样,都是红色的两片矢车菊,也就是说,如果您光看他们的领章是没办法分别出少将中将上将的;但空军的不同处在于他们的肩章有区别,领章也有区别,这两处随便您注视哪里都能轻易辨别出他的军衔。下面请各位看图片:

(请看,这是空军少将的领章:Generalmajor  金色刺绣的花环里一只翅膀,花环都是一样的,识别的重点在于翅膀的数量,少将嘛,只有一只翅膀了。)
(这是空军少将的肩章,光板一块,除了三股金银线编绕外别无他物,与陆军少将的肩章基本一样,区别在于:陆军肩章的衬底是红色,而空军则为白色。而三根金银线交织编绕则完全一样。注意上图的金银线因为年代的关系导致颜色有些差异。)

(请看上图,花环里出现了两只翅膀,那么这是什么军衔呢?您猜对了,空军中将 Generalleutnant!中将高了一级自然需要两只翅膀。)
(很好的图片,肩章上的金银线色彩很正,上面缀着一颗将星,你还记得前面的少将肩章是光板一块么,这个多了一颗星,自然就是中将了,白色的衬底意味着来自空军。OK,这就是空军中将的肩章。)

(好,我们继续看上面这张领章图,花环还是一样的,里面出现了三只翅膀,这是什么军衔?又高了一级,上将?NO,NO,NO,您忘记了我前面说的:中将与上将之间还有个“兵种将军”?是的,这就是兵种将军:空军将军 General der Flieger !您千万别糊涂:上面介绍的难道不都是空军将军么?对,您说的没错,都是空军将军,但这个三只翅膀的“空军将军”是特指,是一个专用军衔名称,而不是我们本文泛指的“空军将军”。您要是还不明白我也没辙了
(这就是兵种将军的肩章,上面缀有两颗星,白色衬底。您别抬扛“这明明是灰色”,呵呵,年久的缘故嘛。可能有人会问,为啥领章上三个翅膀而肩章上只有两颗星呢?应该统一起来都是三个不是更好么!很有道理,但我无法回答,这又不是我设计的。

(上将上将!某国军将领曾不无抱怨地说:宁挨一枪,不当上将!其实我根本不信,谁不愿意加官晋级呢?前面介绍的那些空军将领领章上都是翅膀,一二三只,这次是上将,应该四只翅膀了吧。偏不,出来一个大翅膀,都快飞出花环了。这就是德国空军上将的领章,Generaloberst )
(上面这个图就是空军上将的肩章,三股金银线编绕配以三颗将星,白色衬底,很容易识别吧。)

(空军元帅隆重登场,大家掌声欢迎。这个领章的特点在于拥有一只巨大的鹰,甚至比环绕的花环还要大,抓着一个反万字标记,更重要的是花环的底端有纯银打制的交叉的元帅权杖标记。Generalfeldmarschall)
(元帅肩章,因为是白色衬底,所以是空军元帅肩章。如果没有衬底如何识别呢?嗯哼,问得好,另外一个识别点是肩章上交叉的元帅权杖,每个军种在权杖上的标记是不同的,空军与陆军的铁十字就不一样,您眼神好自然能分得清。)

(本来就该结束了,但空军有个戈林,他不仅是元帅,还是帝国元帅,这个级别比元帅还要高,而且只有他一个,所以他的领章和肩章都与众不同,因为只有这一个,所以大家记住图就可以了,不再详细介绍。Reichsmarschall)
(这就是帝国元帅戈林的领章,这个倒是很简朴。但我想,戈林其实没必要搞这些,他太容易识别了,那个肚子是别人绝对没有的。
下面就要提一下德国空军的校级军官识别,原本我不想写这段,但没办法,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德军的王牌、超王牌飞行员都是校级军官,不介绍这个总有些说不过去。但声明一下,到校级为止,尉官不再介绍了。)

(这就是德国空军上校的领章,一个花环里有三只翅膀。咦,这不是兵种将军么?怎么又变成了上校?是啊,您和上面介绍的兵种将军对比一下,图案确实是一样的,但您注意看,上校领章的底色是一片金黄,而兵种将军则是白色,明白了吗?)
(上图是空军上校的肩章,虽然也是两颗星,但请注意,三股线编绕可都是银线啊,没有金丝线了。另外,空军上校这一级别的肩章衬底是黄色的绒布,与将军级的白色衬底完全不同。oberst)

(上图是德国空军中校领章及肩章,黄色的底色,领章上有两只翅膀,肩章上一颗星。)
(这张图片很能说明问题,这是空军中校的制服。他的领章上有两只翅膀而且全黄的底色,肩章是三股银线编绕,黄色衬底并带有一颗星。)

(最后一个啦,德国空军少校的肩章和领章。注意都是明黄底色,切记如果是其他颜色就代表空军的其他单位啦。一只鹰和光板肩章,很容易识别。)
好啦,结束之前再放几张照片上来,大家可以温习一下

(这位是空军的鲁德尔,他的领章你能看出是级别么?不过他的领章是红色,这意味着他属于空军中的高炮部门。)
(这就是鲁德尔的领章实物图。)
结束前送几张帅哥照片给几个玫瑰啦,没这个她们就看不下去了。

(非洲之星——约阿希姆·马尔塞尤 ,他可不是非洲人啊,绰号的意思是他在北非打仗很“结棍”,德国空军王牌之一。)

(还是马尔塞尤,一身非洲军团的打扮。)

(艾利希·哈特曼,这是个顶级人物,打下过352架飞机,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麦希米利安·梅耶尔,个人战绩是75架飞机。长得比四大天王还要帅,男人都会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