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钗的薄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54:01
十二钗入的是“薄命司”,她们的薄命结局是不言而喻的,但“薄命”的含义,对于她们每个人来说真的是很不相同的。
黛玉
虽然黛玉的一生离不开眼泪,但并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能代表她的薄命。就好像脂砚斋直到黛玉为砸玉而哭的那一刻,才肯说这是她的第一次还泪。从小失去了母亲、年少的时候又失去了父亲,当然是很悲伤的一件事,但如果她能和宝玉,这个知他、解她、爱她的人相守一生,她能看到如她一样飘零的众姐妹都有个好的归宿,她能躲开日日的风刀霜剑,她能找到她梦中的“香丘”,那么谁又能说她是薄命的呢?但是,这所有的“能”对她来说,都是永远的“不能”了,她带着无限的遗憾与眷恋离开了这个世界!
宝钗
或许有人觉得她的最大不幸,是嫁给了一个不爱她的丈夫。这当然是女人的不幸,然而,宝钗是一个不仅仅为“情”活着的女人,总觉得她的作为人的不幸要远远的多于作为女人。
因为她的豆蔻年华,因为她的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因为她听到“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后的怔愣,因为她扶弄衣角的羞涩,我们总是想窥探她那颗隐藏着的女儿的心。但或许是一颗心被压抑得太久了,就失去了它本来的颜色,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个理智的宝钗,一个以安分随时、罕言寡语为荣的宝钗。
虽然,她鲜艳妩媚,但就象她的不喜脂粉一样,她并没有把这些作为女儿的骄傲放在心上。她原是要待选才人赞善之职的,不知什么原因让她滞留在了贾家,但这并没有泯灭她的好胜之心,她“成色奉承”贾母,乖巧安慰王夫人,甚而连姐妹们都“挑不出她的毛病”。总是不相信,这一切是因为她的“沉静淡泊”,因为我们看到,在宝琴得了裘衣之后,她曾半含酸的说“我就不信我哪儿不如你”,在黛玉湘云二人斟酒,齐贺宝琴的时候,宝钗却笑道:“三首各有各好。你们两个天天捉弄厌了我,如今捉弄他来了。”,在柳絮词中她第一次流露了自己不淡泊的一面:“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个好风,似乎就是贾府了。我不知道,在她的内心深处,是不是有些喜欢宝玉,喜欢这个注定是不能蟾宫折桂的人。以她的聪慧,她一定能看到宝玉的种种精神上的善良,她也知道这个善良的难得。但这和她的追求差得太远!这样的宝玉是让她登不上琼楼玉宇的。所以,她苦口婆心地规劝宝玉去学些经济学问(以她特有的坚韧,永不言败),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带给她雍容的生活。
最终,她嫁给了宝玉,在付出了那末多努力之后。但就在这个时候,贾家衰败了,玉堂倒塌了,不再有金马、不再有玉床,这意味着她要远离荣耀与高贵,远离她所追求的一切,身边却没有一个可以抚慰她的人!或许她可以忍受“齐眉举案”的冷漠(这是她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她所信奉的),但她却不可以忍受离开她的阶级,她所尊崇的阶级!这才是她的悲哀,被信仰抛弃的悲哀!
元春
元春贵为众春之首,作者却着墨不多,或许就是因为她在宫闱深处,空间上虽近在咫尺,感觉上却象是“路远山高”!而元春最大的悲哀就是她在深宫中“二十年来辨是非”!她在用她一生的时间,分辨是是与非非,但她真的辨得清楚吗?
在众姊妹中,元春的地位是高贵的,高贵得连她的亲生父亲都要跪着向她称臣。她的生活是奢华的,奢华到一次回娘家,就“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然而,我们看到的却只有她的眼泪。她含泪对她的父亲说“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她搀着贾母、王夫人无语凝咽;她携手揽宝玉于怀内,抚其头颈,泪如雨下;她最终还是无奈皇家规范,满眼滚泪,抛却家园,回到那“见不得人的地方”。这些真挚的眼泪清楚地写着她此时感觉的是非!
然而,也是这个受着权利禁锢的人,却在用权利剥夺着她的姐妹的自由。她知道黛玉的才华,知道宝玉的心思,但她更知道宝钗的富贵,更知道在皇权下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于是,她不动声色地设计着宝玉的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她的弟弟!这个时候,她毫不犹豫地否定了她曾经认为的“是”!
但是,和宝钗一样,她的苦心,被“无常”打得粉碎。她只能“眼睁睁,把万事全抛”。只能在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终于辨到了是非,但又有谁知,如果她重新来过,是不是要经历同样的历程?
探春
探春是一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女孩,她顾盼神飞,让人见之忘俗,但是她的一生都没有摆脱“世俗”的束缚!
探春是一个生于俗世,也安于“俗世”的人,她的才华与志远都是属于俗世的。
她细致乖巧,知道在“用着女孩的时候”,挺身为王夫人说句话;在众姐妹都耐不住凄清的中秋夜,她独自熬在贾母的身边。而她的苦心没有白费,南安太妃来的时候,她终于可以和黛玉、宝钗、宝琴、湘云一起去觐见。她干练果敢,兴利除宿弊,“擒贼先擒王”,让难缠的老呙遣桓颐髂吭齑危凰淙弧八龈鼋慷驳萌盟欢帧保⒉蛔魍鞲#煊穸家渌豢涞摹
然而她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她的地位和她的这个“家”!她知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道理,知道“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她的清醒让多少贾家的男人汗颜!然而她却是从骨子里维护让她的家败落的那个社会的,她的“不觉流下”的眼泪,仅仅在感伤繁华的不再。她的心里是维护她的社会以及它所给予她的一切的,所以,在王善保家的翻了她的衣服后,她大怒:“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
但也就是这个她崇尚的“世俗”,给了她最卑微的出身DD“庶出”!她是如此的想洗刷掉这个耻辱,以至于连舅舅都可以不认,连母亲都可以鄙夷(嘴里只叫她“姨娘”),连弟弟都可以不管,就象她自己说的“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但是她还是摆脱不了它给她带来的自卑。它让她那末的敏感,宝玉只说了句“他心里自然又有个想头了”,她就益发动了气,将头一扭,愤然道:“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赵姨娘提到她的亲舅舅,正触动了她的痛处,她无助的喊“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
她的心思是宏大的,“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但就因为她是个女人,她“没托生在太太肚里”,她注定是在自尊与自卑间过活,不论是在她的家,还是在三千里外的异域他乡!只是想知道,她的“恐哭损残年”的娘亲,是不是她曾经鄙夷过的女人?
湘云
湘云娇憨可爱、爽直快乐,她自然得象一滴露水----纯洁晶莹,又象一缕阳光----温暖闪耀。
虽然,襁褓间父母双亡,她也会在背人的地方悄悄地红了眼圈,但她还是会劝黛玉不要“心窄”;虽然,她知道人心的险恶,知道许多人“都是要害咱们”的,但就像她无心地说出这句话一样,仍然不设防地活着;虽然,她也为宝玉的喜欢黛玉含酸,但她会直白地说出她的感觉:“好哥哥,你不必说话教我恶心。只会在我们跟前说话,见了你林妹妹,又不知怎么了”;虽然,她也因着少女的羞涩,小心地掩盖着对宝玉的好感,但她“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不肯把她的聪慧用到笼络人心上去。
湘云同时也是逆来顺受,安分随时的,她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求,只是那末随意地活着。
虽然,她“英豪阔大宽宏量”,她喜穿男孩子的衣服,但她并没有“立一番事业”的伟志,“雄为阳,雌为阴”的思想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她的心里。虽然,她也劝宝玉“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但她不象宝钗那样,为着自己小小的野心,可以违心地做许多事,她只是想让她喜欢的人在现实中生存!
黛玉的美丽在于她是一个活在梦里的人,她可以忽略现实而存在。但湘云的美好却是因为她就活在现实中,固执地迎着许多不幸而快乐着!她本应该是属于生命与幸福的女孩子,本应该“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地久天长”!一个温暖的家,一个疼爱她的丈夫,这就是她所要求的一切。但,上苍连这小小的愿望也不能够满足她,我们想象不出“水涸湘江”是什末样的结局,只是知道,这世间又多了一个悒郁、困苦的魂灵,只是希望,贫困的她笑容依旧!
妙玉
从来都不喜欢妙玉,不喜欢她的“欲洁”与“云空”,也不喜欢她的渴望与希冀。
一个贫家的女孩子,智能,因为贫困被迫剃去了满头的秀发,但这挡不住她渴望自由的心,她勇敢地去追求她的幸福,即使为它付出了代价。黛玉也可以为了生命的平安,不去见一个外人,但她选择了一生的眼泪!然而,妙玉却选择了“代发修行”!这注定了她的悲哀,不知道在古佛旁梳理秀发的时候,她的心是属于那如云的青丝,还是苦冷的青灯?
妙玉的心是狭小、冷淡、充满着怀疑的!她不可以包容和她不一样的人!她不可以理解,一个贫困的人,也有着她自己的可贵的灵魂!也是应该让人来尊重的!她努力追寻的纯洁,只是由梅花上的雪、院落的清洁维系着的!但更为不幸的是,她的心底还藏着热情。她却从来也不敢向自己承认,生命的可贵,在于它的投入,而不是退缩,即使,拂了一身的伤痕!她那末渴望着被人爱,但又是那样怯懦着退缩,因为她不敢、或许是不愿用自己的心去换回真诚!她苦苦的保护自己,为自己筑就了一个门槛,想把自己隔离在世界之外,然而她不知道,她正在扼杀自己,在冷漠与孤寂中!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就是她一生的写照。禁锢妙玉的不是拢翠庵,不是那个社会,而是她自己的心!妙玉不需要一个薄命的结局,因为她的一生都在上演一个悲剧,一个由她自己导演的悲剧!
迎春
迎春是懦弱的,她的懦弱让她心如止水,也决定了她的一生的遭济。
因为懦弱,让她温柔沉静,观之可亲;因为懦弱,她可以不象探春一样,耿耿于庶出的耻辱;因为懦弱,她可以不问累金凤,而自看她的《太上感应篇》,当探春物伤其类的时候,她却并不以为意;因为懦弱,她从不奢望得到贾母的宠爱,因此也没有了一份失宠的不安;因为懦弱,她并不因司棋的事感觉没脸,只是含泪不舍这多年的女伴,但还是能回到“亦无可如何”的平静。
或许,她的童年也曾经有过梦想,向往着被宠爱的快乐?但我们谁也说不清,那样的日子是不是能给她带来更大的幸福?我们只是看到,心如止水的她,也不仅仅是不幸。如果她的一生是在这里划上句号,那末对她来说,应该是圆满的!可是,她的生命在延续,而且是在不幸中!
同样是因为懦弱,她不敢违背贾赦的愚拙,被迫嫁给了她的丈夫;还是因为懦弱,她不敢反抗她的丈夫,在顺从中被那只中山狼作践至死。可怜她侯门艳质,留给我们的只是荡悠悠的芳魂艳魄!
惜春
总觉得惜春是十二钗中最幸运的一个,虽然要与青灯古佛为伴,但那是她的心的选择,她与妙玉不同,她是“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她的热情或许早在她童年的时候就已经泯灭了,并不仅仅因为“勘破三春”?
我们是很少看到惜春笑的,似乎只是在她年幼的时候,看到她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她当时的年龄,是不足以让她看破红尘的,但她的性格却冥冥中让她被姑子所吸引。
而“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中,我们更看到她的冰冷的心,看到她“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的坚定!或许命运真的是残酷的,让许多人一点点地懂得了“好了”二字的含义,让他们踏上了“寡欲淡泊”的无为之路。但他们的心里终究还是含着善良的,还是含着对亲人的眷恋的。可是,这些,我们在惜春这里是找不到的,或许“西方婆娑宝树上的长生果”对她真的是很重要的?这是她的悲哀,也是她的幸运!
凤姐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就是凤姐,那个巾帼队里的英雄。
当我们看到那个颐指气使、不可一世的“协办宁国府”的凤姐的时候,常常忘了她是一个女人。但她确实有着女人的魅力,这魅力,让贾瑞命丧黄泉;有着女人的脆弱,让她在可卿面前红了眼圈;有着女人的敏感,可以捂着嘴说:“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有着女人的细致,让她没有忘记给她远行的丈夫带去换季的衣服;有着女人的矫情,让她在听到“婶子身子生的单弱,事情又多,亏婶子好大精神,竟料理的周周全全”后,“不由的便止了步”,她像所有的女人一样,是喜欢被别人称之为“单薄”,喜欢被人宠爱的。
但命运没有格外垂青这个聪颖美丽的女人,它没有给她读书的机会,没有让她嫁给一个体贴能干的丈夫,没有给她一个轻松的生活环境!她不得不以她的聪明作武器,去捍卫她作妻子的权利,去争夺她作媳妇的利益,去维护她作主子的尊严。
在她为了自己而奋斗的时候,渐渐地离开了那个曾经流泪的凤姐,她的心变得冰冷了,变得可以残害与她一样希望得到幸福的女人了。但,我们还是看到了她那未泯的善良,在她女儿生病的时候,在刘姥姥需要救济的时候,在她同情岫烟的时候,在她忙按住黛玉不许起来的时候。
尽管,她的聪明让她得到了老太太的宠爱,但毕竟,这是一个男权的世界,她最终还是被她的丈夫休掉了,远离了往日的威严与奢华,她失去了为之奋斗的一切,甚而连自己的女儿都无力保护。她意悬悬的半世心,就这样粉碎在尘埃中,留下的只有给女儿的余庆!
巧姐
巧姐的出生没有给她的母亲带来任何的荣耀,她应该在叹息中来到了这个世界。她注定是不受重视的,因此在懂事以后,她才得了一个名字,而全书中有她的章节也只是寥寥数语将她带过。
她的父亲浅薄粗俗,她的母亲威严泼辣,我们除了在她出疹子的时候看到她的父亲为她移居别室,看到她生病时她母亲的一份焦虑,便再也看不到他们对她的关切。他们更多的是在叹息无后的遗憾,是在关心自己的享乐与权利。
巧姐的一生,都离不开她母亲的影子。我们从来不知道她的性格是什末样子,只是从那幅纺绩的图画里,想象她或许是个温柔的女孩子?但那只是她母亲留给她别无选择的归宿,或许,她的血液里也流动着她母亲的那一份聪慧与干练?
因为她的母亲只记得“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给她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衰败,并且让她在衰败的时候不可能“回家读书务农”。也因为她的母亲,让她遇到了刘姥姥,一个善良的村妇,让她可以在“荒村野店”中了度残生,或许,她可以找到“牛衣古柳”的乐趣,但最后,变得和刘姥姥一样粗浅,毕竟不是她曾经希望的!
巧姐,那个曾经的淑女,后来的板儿的妻,只是苍穹乘除加减的一个零余者罢了!
李纨
李纨的一生是中国古代妇女典型的薄命一生,就象那裹着的小脚一样,她们的生活、精神都被封建的伦理道德层层地裹成了畸形!
李纨的父亲是国子监祭酒,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官,他代表着那坚不可摧的封建思想,他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李纨便不得不以针黹井臼为要,而书只能读些《列女传》、《女四书》。如果不读这些书,李纨或许只是一块未雕的璞玉,但正是它们将李纨变得如同槁木死灰,只知侍亲养子,真的可以称之为列女来教育后人了。
李纨应在还不懂得什末是爱的时候,嫁给了贾珠,我们不知道她是否能得到贾珠的宠爱,只知道她虽然为贾珠生了一子,但仍贤惠地包容着贾珠的妾。或许她当时的生活,对她来说应该是平静、安逸的。但贾珠死了,留给她无尽的寂寞岁月,她悲伤过后,将自由给了他的妾,却把自己全部的青春给了她的儿子,她生命中最后一个男人。
她的儿子是出色的,他让她头带朱冠,身披凤袄。但李纨注定是不会有贾母一样的福气的,即使在她盛怒的时候,她也不会对她的儿子说:“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她只会将委屈隐忍在心里。她也没有贾母的长寿命,但或许,岁月本身对她来说就没有太多的意义,在她出生的时候,它就注定不属于她自己了。
书中,从没有描写过李纨的容貌,但判词的扉页上却有着她美丽的身影,那是一个“凤冠霞帔的美人”;书中,也没有描写过她的年龄,但如果他的儿子成人的时候,她的容颜还没有衰老,那末她应该是年轻的;书中,更没有直白地说过她的聪慧,但我们还是知道她是擅长于欣赏诗词的,知道她把稻香村管理得井井有条,知道她受着众姊妹的尊重,在老太太心中也是“可疼的”。
然而,命运没有让她发现自己的这许多美好,它们被封杀在她生命中三个男人的手里,而这三个人从来没有正面的出现在书里,包括她的儿子。但我们深深的感到他们势力的强大,感到李纨在无形的他们面前的脆弱与不幸!
可卿
可卿擅风情、秉月貌,是十二钗中的“首罪”,但如果幻境中那个“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的人儿是她的话,那末她曾经是离恨天上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而在人间的她,幼年坎坷,被父母遗弃在养生堂,虽然后来被人收养,但那时的她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世,知道自己是寄人篱下的孤女。卑微的身世,教会了她乖巧地为人行事,养成了她温柔和平的性格。然而,温柔下面掩藏着一颗脆弱、易感的心。所以她虽然“见了人有说有笑”,但“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并五夜才罢。”
生活对于她来说是沉重的,让她从小就被人否定了、遗弃了,让她从来不知道什末叫作父母真正的爱,她多末渴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这个平常的幸福,多末渴望公公婆婆能当自已女孩儿似的待、多末渴望能得到丈夫的爱。
于是,她忍耐着贾蓉的无知与粗俗,和他“没有红过脸儿”。她谨慎妥当地作着人家的媳妇,让每一个贾家的人都喜欢她,成为贾母“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但一个柔弱的女子,怎末可以在一个狰狞的社会中不被欺辱?她的纯洁,她的努力,最终还是被她的公公,那个社会的代言人所玷污了。
在病榻上,她终于知道“任赁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要强的她,再也“挣扎不上来”,去逢迎那个可怕的宿孽,于是,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忍辱卑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