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蔡京 书法大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3:00
蔡 京(1047-1126)
字元长,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熙宁进士。徽宗朝,拜尚书左丞、右仆射。大观中,拜太师。二年封鲁国公。是历史有名的权奸。精工书法,尤擅行书,形似米南宫,字势豪健,痛快沉着。或谓“宋四家”苏黄米蔡之蔡,原指蔡京,后人恶其奸邪,易以蔡襄。  传世墨迹有《节夫帖》,《宫使帖》、《鹡鸰颂跋》等。

题听琴图诗(点击放大)
蔡京《听琴图题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听琴图》是宋徽宗赵佶人物画的代表作。左上有瘦金书“听琴图”三字,左下另书“天下一人”押。蔡京深得徽宗宠信,所以在他的绘画作品上多有蔡京的题记,题诗。画面上方,蔡京题七言绝句一首,形容画中情景,颂扬琴声的清越宛妙,书法欹侧姿媚,工力深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

《听琴图》是宋徽宗赵佶的画作,蔡京深得他的宠信,所以在他的绘画作品上多有蔡京的题记,题诗。蔡京书法如《铁围山丛谈》所译:“字势豪健,痛快视着。”但后世恶其为人,往往鄙薄其书法。
《听琴图》在画外将小人政客形象呈露得淋漓尽致。那是宋徽宗作的一幅画,画上端坐在古松树下的弹琴者为宋徽宗本人,两侧毕恭毕敬聆听的,红衣为蔡京,青衣为童贯。这幅图上,蔡京题有一首诗,其为一幅瘦筋草书,字体草而不狂,字圆笔润,且诗意投徽宗所好。有材料表明早在蔡京政治上发迹之前,他已被公认为重要的书法家。

十八学士图跋

蔡京 徽宗十八学士图跋
整体看这幅作品,笔者体会到了王羲之潇散、妍雅的书风。字间起承有度、行脉整齐。观其点画可谓典雅峻爽,出锋犀利果断,骨肉停匀。从细节分析,我们更能清晰地看到蔡京学古功力之深。如“盖”、“唐”、“之”、“所”、“知”等字与怀仁《集王圣教序》和《兰亭序》中相同字相比,用笔、结体莫不肖似。在蔡京很常用的反捺中,“贤”字的反捺明显取法米芾,而像“之”字的反捺中锋重顿,然后从笔画的中间或下侧提笔出锋的笔法,又可在《兰亭序》中找到渊源。另外,“议”字和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仪”字,“股”字和柳公权《玄秘塔》中的“散”字进行对比,都可表明他取法的广泛。
蔡京取法既广,手下的变化自然极为丰富。请看“半古”两个字中三个横画的起笔,分别用了三种方法:“半”字第一横为切锋入笔,第二横为侧锋顺锋入笔;“古”字第一长横为侧锋入入纸后转为中锋行笔,笔锋向上下两侧同时铺开,这也是王羲之的典型笔法,难度很大,在智永《真草千字文》中运用极为频繁,而蔡京亦能运用得如此熟练。再如“元”、“元”、“也”三字末笔的出钩,分转和折两种方法,但两个“元”字虽同用折法,节奏也不相同。这一切统一在一起,十分协调自然,让笔者不得不佩服作者学古功力之深及变通能力之强。
蔡京书法的结体内敛外放,俊逸修长,是用欧阳询法。这体现在竖向用笔喜长、习惯放纵下部,结构呈上紧下展的姿态,重心一般比较高。一些单字结体的处理可谓匠心独具。如“君”字,夸张了第一横的斜势,字头三横便形成了向左的辐射状,避免了笔画的平行。“叹”字左右两部分的分别向左右两侧倾倒,而通过字底两个支点的平衡使得这个字平中见稳。两个“于”字,一个上部打开下部闭合,另一个则正好相反。还有两个“乐”字,一个平淡无奇,另一个缩短横画,夸张下面两点的宽度,这个字顿时体势跳跃,神采飞扬。这种处理方法应是受王羲之《得示帖》中“示”字的启发。这种变化运用得熟练自然,似随手拈来,毫不造作,真可谓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同蔡京的尺牍作品相比,此作在章法上整体显疏,不仅因为字距行距较大,而且用笔也较细劲,提按反差不大。这因为使此作整体上呈现出二王潇散妍润的面貌,与其尺牍作品稍有不同。其子蔡絛有蔡京喜用长锋羊毫的记载,也许此作即为蔡京用长锋羊毫所书。
启功先生曾说:“北宋书风,蔡襄、欧阳询、刘敞诸家为一宗,有继承而无发展;苏、黄为一宗,不肯受旧格牢笼,大出新意而不违古法;‘二蔡'、米芾为一宗,体势在开张中有聚散,用笔在遒劲中见姿媚。以法备态足而言,此一宗在宋人中实称巨擘。”可见启功对蔡京书法的赞赏。现在争论宋四家中之“蔡”为京为襄已无实际意义,但仅以书艺论,蔡京不逊与宋诸名家恐是事实。蔡京的大量作品已遭毁弃,是值得惋惜的。然一脔知味,我们在其仅存的数篇跋语和尺牍中足见其学书功力之深,对于“书如其人”之类的观点似乎也应该重新作一番思考了。

蔡京《节夫帖》 32.3 X 42.3cm
《节夫帖》,全称《致节夫亲契尺牍》。册页。载宋人法书第三册之第四开。本幅纸本,墨迹。纵32.2厘米,宽42.3厘米。行书。此帖流传有绪,钤有鉴藏印记,有“神奇”、“墨妙”、“安氏仪周书画之章”、“王元美鉴赏”、“薛氏家藏”等。  此帖书法近似北宋四家之一的米芾,笔力雄健,气势亦不同凡响。尽管他的书法似米芾,但从他那姿媚的笔法来看,还是从唐人书法入手,直溯“二王”,即从此帖能清楚地看出其精细的笔意与健丽的体态。用笔挥洒自然,而不放纵的高雅格调;结字方面,字字笔划轻重不同,出自天然;起笔落笔呼应,创造出多样统一的字体;分行布白方面,每字每行,无不经过精心安排,做到左顾右盼之中求得前后呼应,达到了气韵生动的境地。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对蔡京较高的书法造诣应给予一定的地位,决不能因人废字,应客观地来评述他的书法才好。释文:
京再拜。昨日终日远劳
同诣。下情悚感。不可胜言。
大暑。不审
还馆
动静如何。想
不失调护也。京缘热极。不
能自持。疲顿殊甚。未果前
造坐次。悚怍。谨启代
面叙。不宣。京再拜。
节夫亲契坐前。

蔡京尺牍《宫使帖》
释文:
京顿首再拜。晚刻伏惟
钧候。动止万福。久违
墙宇。伏深倾驰。
台光在望。
造请未遑。跂引之情。不胜
胸臆。谨启诇候
动静不宣。京顿首再拜。
宫使观文台坐。

蔡 京《元祐党籍碑》
北宋刻石,亦称《元祐党人碑》、《元祐奸党碑》。宋徽宗即位后,听蔡京之言,将哲宗元祐中任职、曾对王安石《新法》不满的大臣数百人列为“元祐奸党”,并将其名单刻石,颁布全国。这就是有名的《元祐党籍碑》。共有三种:一,崇宁元年(1102)徽宗赵佶正书,刻于内府端礼门。未几即毁。二,崇宁二年(1103)蔡京书,勒令诸州据以刊石,次年亦奉诏毁。三,崇宁三年(1104)刻于朝堂。正书,无书人姓名,已毁。碑文列司马光、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等309人为奸党,亦毁。今传世者,惟广西自治区有两刻石:一在桂林龙隐岩石壁间,为庆元四年(1198)戊午梁律刊,后有吉州饶祖芫跋,字较大,石已剥落,且被镌刻八分书已漫漶三分之一;另一,在融县真仙岩壁间,系嘉定四年(1211)沈重刻,下有跋。沈乃“党籍”中列名的沈千之曾孙,家藏有此碑旧拓。《金石萃编》云:“赵佶、蔡京书法,皆为一代高手,以书法故,此碑自未可以人以事全废也。”




《唐玄宗鹡鸰颂题跋》 行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玄宗鹡鸰颂题跋》 行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蔡京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蔡京题额《大观圣作之碑》
《大观圣作之碑》碑文是宋徽宗赵佶用瘦金体所作,当时的书法博士李时雍摹写上石后,由石工刻成的。额上“大观圣作之碑”六字是蔡京所写。此碑现藏于西安碑林第三室,据调查,河南新乡、河北赵县、山东泰安等地均有此碑出现。
蔡京 大观御笔记




宋蔡京《大观御笔记》(渤海藏真帖明拓本),行书,书于大观4年,刊于崇祯三年(1630)海宁陈元瑞《渤海藏真帖》。为杨鲁安先生藏明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