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针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02:26
第一节        打线结
在学习刺绣之前要先学会打线结。当能够打一个漂亮的线结后,就可以学绣具体的针法了。打线结时应注意线头不宜留太长。
第一步,线尾压在针下,左手往针上绕线,绕两下即可。
第二步,右手拇指和食指把线套捏紧,左手拔针,把针从线套中轻轻拔出,这样打出的结不易散扣,线结小而秀气。此外还有一种方法叫藏线法,其作用和打线结一样,但没有线疙瘩,布的反面也很平整。具体做法是:先在图案的起针部位出针,再从紧挨出针部为进针,布的反面留有1厘米的线头,再从布的反面出针并压住线头,这样一边绣一边把反正的线头压完。这种方法比较麻烦,也有一定难度,初学者最好还是用打线结法起针绣。
第二节   齐针
齐针是我国传统针法中嘴古老的一种,最早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铺绒绣上,也是各种针法的基础。这种针法的起落针都要在纹样的外缘,线条排列要均匀,不能重叠,不能露底,力求齐整。凡是学刺绣的人都必须线从绣花卉入手,使用齐针,务必要按照墨笔勾勒出的轮廓来绣,一丝一毫都不能产生偏离的痕迹。平面的线一定要绣得平整均匀,均匀便不会有疏有密,没有疏密的问题,也就自然会平整了。
第三节抢针
抢针,又叫戗针,是用短针直顺着形态,以后针继前针,一批一批地抢上去的针法。可以说,这种针法是直针的发展。其配色是把深浅分成批数,一批一批地逐渐使其匀接,按照配色的难易来看,这种针法可能产生在套针之前。它要求批批匀净,针口齐整。抢针有反抢和正抢(又叫顺抢)之分。反抢是由内向外绣,绣一批压一条线在里面,使得批批齐整。正抢是由外向内绣,不加压线。抢针遇有花瓣重叠,叶片交错,枝茎分歧时,在显出的地方留一线距离以露出绣底,分清界限。但因其线条组织有一定规律,成品比较结实,色彩浓郁,绣带有图案意味的图样最为适宜。绣粗的花木枝干,也可以用短线条的抢针。凡是花卉的画和叶,不论花的颜色是与枝茎相连处浅,而花瓣边缘处深,还是花瓣边缘处深,而与枝茎相连处浅,:叶子的颜色,不论它的姿态是正的、侧的、还是卷的,都一定是背面色浅而正面色深。要让这些又深到浅的颜色分批衔接起来,就要用这种针法,抢的意思,就是用后针衔接前针,使颜色逐渐晕染开来。
第四节   单套针
单套又名平套。套,就是指前批和后批如鱼鳞一般层层覆盖,又像犬牙一样互相错开。其绣法是:第一批从边上起针,边口齐整;第二批在第一批之中落针,第一批需留一线空隙,以容第二批之针;第三批需转入第一批尾一厘许,尔后留第四批针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一里许······· ;其后,以此类推。先批后批,鳞次相覆,犬牙交错,绣到边尽处,针口仍需齐整,在分界的地方留一水路.也有的在轮廓边缘滚一圈叠住,不留水路。
第五节           双套针
双套针,依旧延续单套针的针法,只是比单套套得深,批数短。它以第四批和第一批相接,即第二批接入第一批四份之三处,第三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二处,第四批接入第一批四分之一处。单套针的针脚长,丝理难于圆转,晕染颜色不容易和顺,用针比较简单,绣线也比较粗;双套针则针脚短,丝理及晕色都容易达到圆转和顺的效果,用针比较密集,绣线比较细。单套针只适用绣一般绣品中的花卉,然而一般的绣品中的翎毛表现,最好还是用双套针。单套针在转折的地方因为针脚长,针迹容易外露,而色线的光泽也微弱;双套针在转折的地方针脚短,不容易露出针迹,色线的光泽也就饱满厚实。凡是转折越多,针脚就必须越短,花卉、翎毛都是如此。若是绣大面积的树干、树枝,针脚可略微长些。禽鸟、走兽的翅膀和尾巴,一般绣品也可以用套针来绣。
第六节           散套针
散套针是以套针形式为基础,综合套针、擞和针、接针、施针、散套针五种针法的长处。套针一批一批地套搭,前批后批鳞次相覆,边浅和批批相覆的方法。擞和针长短参差互用,散套针其长短参差的原则,而不用长短的线条。接针是后针紧挨前针尾的里面,散套针就取其接搭的方法以代替套覆物方法。施针是用疏虚参差的线条加于它针的方法,而且以稀施、点施为多。散套针就取其长处,灵活运用并扩大应用范围。凡是要求色彩和顺、形态生动的地方,都可以加施,而助理方法灵活。可以根据所绣景物的需要,或先铺后施,或先施后套,也可以套施并用。
第七节  接针
接针有容易藏去针脚又可随意拉长线条的优点。直针线条可以拉长,但因太长线松而会抛起。切针可以延长线条,但会露出针脚。它之所以产生,就是由于它既容易藏去针脚,又可以随意接长。它是以第二针紧接第一针尾的里面接连着绣的,针迹长短相等匀称。它的用途是绣线条也是适宜的。在绣行书、草书的转折处,最适宜用这种针法。
第八节   滚针
滚针也叫曲针,针针逼紧而绣。第二针插入第一针中偏前些,紧逼其线,把针脚藏在线下,第三针接第一针尾偏前些,下面以此类推。除第一针外,其余的起落针全要在绷子上面,一手拉起原来的线条,藏去起落针脚。绣成后,犹如一笔写成,不露针迹,并且粗细如一整齐。粗的用全根线,细的用劈线。
第九节  切针
切针也叫“刺针”。针与针相连而刺,第二针需接第一针的原眼起针,针迹要细如鱼籽,所谓“一芝麻三针”,就在于此。这种针法在缝纫中是常用的。它可以绣曲线。过去开脸多用这种方法。由于它不能藏去针脚,多作辅助针法。
第十节  锁针
是古代一种刺绣针法,由于绣线环圈锁套而成,绣纹效果像一根锁链,而因此得名。在河南安阳殷墟、湖北马山一号楚墓以及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楚墓出土的各种绣品,都是锁绣针法。锁绣较结实、均匀。一般的针法组织为:以并列的等长线条,针针扣套而成。其绣法为:第一针在纹样的根端起针,落针于起针近旁,落针时将线兜成圈形。第二针在线圈中间起针,两针之间距离约半市分,随即将第一个圈拉紧,以后类推。锁针绣现在适宜于绣制枕头、围嘴和拖鞋等。
第十一节    打籽针
打籽针法被认为是古老的锁绣法的发展,最早见于蒙古诺因乌拉东汉墓出土的绣品上。打籽针法适宜绣装饰性较强的图案,优点是坚固耐用。这种针法要配合十一号或十号的针,以及整根的线。其绣法是,在针出底面后,随即以一手拉住线,用针芒在近底处的一二根纱的地方下针,再收紧圈线,便成一籽。线必须捻匀,起针、落针的力道也必须一致,否则力道重的,子就会大,而力道轻的,子就小。针上下指改进了排列方法;即顺着花鸟等物的生长规例和纹路依次排列,随势变化,不在圈圈,从而创造了和色条件。同时,又采用合线调色的方法,套色而作,而不是成圈的并色。这样一来,就能绣制真的景物和大副屏条等艺术欣赏品了。若要用打籽针绣完整的花卉、翎毛、石头、树木,须先从墨构的轮廓线绣起,并按照顺序逐渐向内,打出来的子一定要均匀、紧密,而且不能暴露出绣地。
第二十节  盘金针
盘金针称“钉金绣”,源于“钉线绣”,这种技法早在唐宋时期便已流行。钉线绣是将丝线或某种纤维盘组成图形,再用绣线将起钉固于面料上的针法。钉线方法又有明线、暗线之分,明线针迹外露,暗线针迹隐藏。如果用金、银线盘组图形,再用绣线将其钉固于面料上,则称之为“盘金秀”或“盘金银”。
第十三节   鸡毛针
鸡毛针是用来绣制日用品上的图案的针法。绣长形的花卉叶或长形羽毛都可采用这种针法。绣长形叶时,以总叶筋为轴心,第一针由总叶筋尖处做上,第二针由向叶内约二分长的总叶筋处做下,第三针由叶尖第一针的一旁做上,在叶尖的另一旁做下,线留在上面。然后针再在第二针叶内总筋处的原眼里穿上,扣在上面的线圈内,离一线左右再做下,依次排列,直至绣成叶形。这样做,很省工。
第十四节   编针
编针是苏绣针法之一,是编绣的一种。形状像竹编花纹,有三角、六角和菱形等多种。绣制时注意单位的“形”要相等。适宜绣制竹篮、竹笠、竹蓬以及日用绣上作装饰用。它的刺绣步骤为:用横、直、斜条编穿而成。以六角形为例,先把两种线条搭成一个个菱形小单位,再把另一根线在菱形二角把第一道线挑起来,压过第二道线,这样连续编穿,绣面即成连续性六角形。
第十五节   铺针
铺针就是让绣线平铺与绣面,作为扎针与刻鳞针的底层,有两种铺法:一种是直铺(一针一针平铺绣满);另一种是依据纹样转折,用接针铺满绣地。绣凤凰、孔雀、仙鹤、鸳鸯、锦鸡、鲤鱼等动物的背部,要先用铺针打底。所谓铺针,就是用长直针顺着背部的方向,只绣正面,或者连着反面一起绣,如平铺一般将背部绣满,因此称为铺针。用粗线而且只绣正面的大概多为普通品,精品必须要兼顾反面。若绣腹部,普通品用双套针绣,精品则在双套针之上再绣施针。而双套针用浅色线,施针用深色线。
第十六节   刻鳞针
绣有羽鳞的对象,或蝴蝶的头部、腹部,要按照墨构的轮廓线条,依序地把羽鳞绣出,接着在外缘处,用细线绣短扎针,以表现羽鳞前端的质感,而鳞线内呈现出铺针打过的底,使得色彩分明且色泽饱满。如果背部是绿色,那么就用深绿色的铺针打底,靠近边缘的地方用浅绿色。绣羽鳞时,接近脖子的地方必须绣得细密,往下,则因鳞片渐大而要慢慢展开。因此是用针刻画出层层的鳞纹,所以就叫刻鳞针。
第十七节   扎针
这是已经学会绣花卉而进步到绣翎毛的人,可以使用的针法。适用来绣鸟脚的全部。扎,就像包扎。鸟脚的绣法:先绣直针,再用横针加在直针之上,犹如包扎东西。扎针可以制造出鸟脚纹路的效果,所以也叫仿真。特定就鸟脚而言,扎针之上,还可以加短直针,以近似于脚胫上的凸出的部分:正面站立的鸟,凸出的部分在脚的中间;面向左方的,凸出的部分在左边;面向右方的,凸出的部分便在右方。尤其应当要注意鸟儿栖息在树枝上、站立在地面上。或是互相打架、抓取东西时鸟爪的表现。鸟爪在使力时,关节曲折的部分,用短针表现,才能栩栩如生。而长在脚上接近屁股的鸟毛,因为连在脚上,所以必须用长针和短针一起表现。绣线的颜色要浅,而且必须捻紧。此外,适合用扎针的鸟类有鹤、鹭、鹰、鸡、乌鸦、喜鹊等。翡翠、瓦雀、芙蓉、十姊妹等小体形的鸟类,就不必用扎针。
第十八节   乱针
乱针是杨守玉先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创造的绣法。这种针法是不规则地用针用线,用长短色线交叉重叠成形,先以混合色线为底,再叉叠其它色线,根据底色来调和,叉叠次数不拘,直到形似为止。乱针虽是不规则的针法,但所有错综搀和的线条组织需直斜横斜地交叉,不用垂直或水平的线条交叉,以免形成方块的感觉。乱针与虚实针不同的地方是虚实针用纵横参差的短针,是局部应用,而乱针则是用错综搀和的长短针,是全部施用。因为它边缘不齐整,空间需要配合绣满,针脚又粗松,所以只适宜于绣素描、照片、油画等图像。
苏绣其他 的一些针法
第一节   直绣
直绣是指用直线条从一边到另一边直接绣成形体的绣法。不论是竖直、斜直或者是横直都属于直绣。这种绣法可以认为是最先产生的绣法。直绣包括直针、缠针两种。其做法很简单。后起的许多针法都是根源于此。
1、  直针  完全用垂直线绣成形体,线路起落针全在边缘,全是平行排比,边口齐整。配色是一个单位一种颜色,没有和色。针脚太长的地方就加线钉住,后来就演变成铺针加刻的针法了。
2、  缠针  是用斜针的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由这边起针到那边落针,方向是一致的。针迹要匀密,边口要齐整,如果线纹乱,针口毛,则不足取。这种针法绣小型花枝和枝干可以采用,但只宜于单一色的形体,如一瓣花,一片叶有色调深浅的就不大适用。绣细花瓣色彩不复杂,如菊花之类以及绣字是适宜的。初学刺绣以及普通绣鞋面花之类的多用此法。在手上、手绷上都可以绣,所以会绣的人也最多。
第一节        盘针
盘针是表现弯曲形体的针法。它包括切针、接针、滚针、旋针四种。其中,切针产生最早,以后发展到旋针。
1、  切针  切针也叫“刺针”。针与针相连,第二针须接第一针的原眼起针,针迹要细如鱼籽,所谓“一芝麻散针”,就在于此。这种针法在缝纫中是常见的。它可以绣曲线。过去开脸多用这种方法。由于它不能藏去针脚,多作辅助针法。
2、  接针  直针线条可以拉长,但因为太长线松而会抛起。切针可以延长线条,但会露出针脚。他之所以产生,就是由于它既容易藏去针脚,又可以随意接长。它是以第二针紧接第一针尾的里面接连着绣的,针脚长短相等匀称。它的用途是绣线条,绣马鬃、松针、水草、花须和绣字等。用短针接绣曲线也是适宜的。
3、  滚针  滚针也叫曲针,针针逼紧而绣。第二针插入第一针中偏前些,紧逼其线,把针脚藏在线下,第三针接第一针针尾偏前些,下面以此类推。出第一针外,其余的起落针全要在绷子上面,一手拉起原来的线条,藏去起落针脚。绣成后,犹如一笔写成,不露针迹,并且粗细如一整齐。粗的用全根线,细的用劈线。还有一种针,它不拉起前针线条,靠底平,并不像滚针那样高圆。这种针法用于绣花叶的茎和鸟的眼眶、昆虫的须等各种线条图案。总之,凡需要用强劲显露的线条之处,都可适用。
4、  旋针  旋针是用接针或者滚针的方法盘旋而绣的一种针法。绣的时候,顺着形体旋的纹路用短针盘针,匀密而不露针脚。如果绣仕女的发髻、卷曲的树木、蜿蜒的龙蛇、涡旋的波浪和蓬松卷曲的毛发,都可用这种针法。沈寿刻绣用散整针作为旋针的内容,并且运用它绣人像。这是对旋针这一针法的充实。
第二节        其他套针
1、  木梳套  木梳套的绣法和单套相同,但比单套松稀,它是在第一批出边后,第二批在第一批一半处落针的,每隔一线套一针,第二批接入第一批尾的一里许,在第二批留下的空隙中夹入。每批的长短相等。用这种针法绣的东西比较粗,是套针中最差的一种,为绣日用品、花卉所用。
2、  集套  集套的绣法也是如单套,但外口的第一批针多,绣一批少一批针数,批批藏短针。绣到最后,周围的线路全集中在一个眼中,一批一批相覆,犹如单套。这种绣法多用来绣日用品花瓣和圆形物体。
3、  扁毛套   扁毛套是绣鸟毛的套法,也就是绣片毛的套法。其方法是:根据片毛的纹路进行套绣,套法和双套相同,只是线条略有长短。因此,也有人称它为“长短套”。
4、  活毛套   活毛套是绣在兽用的针法。其套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平绣三针,然后在第三针上加上一针交叉针。这种绣法有一定规律,都是一组一组绣上去的。第二种是里面紧,外面带有放射形,由外向内绣,第二批套上的线覆在前一批的一半处落针,按照动物的形状转势。也有用两种绣法一起绣的。边缘用第一种,里面用第二种。活毛套也可用来绣鸟的绒毛。
第三节        擞和针
擞和针,又称长短针。沈寿的《雪宦绣谱》称之谓“羼针”。这种针法是长短针参错互用的,后针从前针的中间羼出,边口不齐,有调色和顺的长处,可用来绣仿真形象。由内向外绣,带有放射形象,色彩比较调和,形象活泼,绣大幅颇为富丽。丁佩的《绣谱》中曾经说,瓜果若色有深浅可用长短针,与绣花方法相同。又说,遇有圆折之处当以针脚长短由渐而转,实际上,这就是擞和针。
第五节  平金
1、平金   平金是用金银线代替的绣法。其方法:先用金线或银线平铺在绣地上面,再以丝线短针扎上,每针距离一分到一分半,依所绣纹样而填满,有二、三排的,也有多排的。扎的线要对花如十字纹,如同扎鞋底花纹。还有一种锁金,它是扎线上的变化,第一到第二扎线的扎法与平金不同,它留在上同套一针再落针,如同纽扣一样。这样,两排金线中间就夹了一道色线,色彩因此而增多。
2、钉线  钉线是一种特制的细色线代替金线的绣法。这种色线叫包根线。其绣法和平金相仿,因为它的线色多,能绣出的物体也比平金广得多。日用品常用这种方法绣制。
第六节  散错针
散错针以多种针法变化运用,达到阴阳浓淡适度,力求所绣的形体逼真。有如散整针、虚实针之类。其中虚实针,据沈寿《雪宦绣谱》上说是她从日本考察回来以后创造的。还有乱针,因其线路交错重叠,所以也归入此类。
1、  散整针  散整针是套针,施针、接针、长短针兼用的混合针法。绣时,需视实际需要而采用,如绣云烟,浓处用套针细线,是整针;淡处曲处用接针,长短针和施针;极淡处用稀针;用更细的线,则是散针。
2、  虚实针  虚实针是虚、实并用、以实形虚的针法。例如,绣铅笔画的人面,按光线明暗的部位,用旋针及纵横参错的短针绣,针眼不覆,针迹不露。印堂颔下(颏下、颈上),耳孔、背光的阴暗面,纵横参错的实针,以显示光线的阴暗面。面额、眉睫中间,眼珠、颧、加固、鼻梁、鼻端、耳边、耳垂、唇、颏(颊下)、颔等背光的阳面,用短针、稀针渐至于虚,以显阳光的明亮。针愈稀,线愈细,色愈淡,乃至于不绣的地方与绣地相同。这就是虚针。又如,绣笃笔画的山水,也可以用这种绣法。即顺着画意及其笔意而绣,如荷叶皴的山水,象斧劈的石,平远的水,在着墨处皆用密针深色,不着墨处则用虚针淡色。虚实针里面有两种针法:一种是参差针,一种是虚针。沈寿的《雪宦绣谱》上所说的虚实针,实际上应该是参差针。明代露香园顾绣中的云霞飘渺之色,不作写实,淡染轻勾;丁佩的《绣谱》中所谓“云色不拘,霞不满绣”,这都说明,散针和虚针在沈寿之前就已经有了。
第七节   绕绣
这是一种针线相绕、扣结成绣的针法。打籽、拉锁子、扣绣、辫子股和鸡毛针,都属于这一类。
(一)   打籽
打籽是苏绣传统针法之一。可以用它绣花蕊,也可以独立的绣图案画。由于每个籽粒细小,组织方便,所以在刺绣中也是一种常用的针法。
其绣法:在针出底面后,随即以一手拉住线,用针芒在近底的线末端在线上向内绕一圈,向离原针处的一二根纱的地方下针,再收紧圈线,便成一籽。线必须捻匀,针上下指改进了排列方法;既顺着花鸟等物的生长规律和纹路依次排列,随势变化,不在圈圈,从而创造了和色条件。同时,又采用合线调色的方法,套色而做,而不是成圈的并色。这样一来,就能绣制象真的景物和大幅屏条等艺术欣赏品了。
(二)   拉锁子
拉锁子又叫打倒籽,用这种方法绣出的绣品精致而又坚固,受小摩擦也不会损坏。用它来绣日用品中的意造纹样、架棚之类的纹样也整齐美观。
其绣法:用大、细两针各穿一线后,先以打针引全线出底面,随后移插不复上下,细针同刺入于一处,由下而上至一半时,引粗线绕针一周成细孔,再拔出细针,随即压住线圈而刺下。复下为第二孔,其回转之针仍回到第一孔的原眼,第三孔再回到第二孔的原眼。后面的做法依次类推。之所以要以原眼刺绣,是为了取其易于匀整的长处。如此逐一刺绣,横直排列,可以随意转回旋。但须紧捻。线色可任意选用,在非纯色线处,两线也可各自为色。
(三)   扣绣
扣绣的针法原来是用来扣边的,所以过去称他为“锁边”。近代流行很广的扣花,就是应用这种方法。它可以扣出各种图案,而且有多种扣法。这种针法的特征在于:线与下一定要连环扣锁,因此称它为“扣绣”。扣绣可以分做结边扣、连锁扣和空心扣三种。
1、  结边扣  结边扣的绣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打底线的扣针。这种方法需要先按照图样钉好底线,再用针从底线里面戳起,由底线的外面戳下,线留上面,再由底线的里面戳上,扣在上面的线内,向外拉紧,一针一针地排比绣制。第二种是不打底线的扣针,用针的方法和上面的方法相同,只是不用底线,里面的绕脚长短不同,可在长短的针脚中组织花纹。
2、  连锁扣  连锁扣是一种扣绣连锁组织纹样的一种针法。未绣以前,要有准确的计划。绣时,线线套搭连锁。一排、二排、三排以至多排可以自由采用。如果有固定纹样,要在其周围分界用滚针。
3、  空心扣  空心扣的绣法是:先打好图样,再在每个纹样的外围处做一经线,在这经线上可以根据需要做出各条支经线,除起落在边上的总经线以外,不可扣住底步。在纹样的外围线上要连布一同扣上。这里可用结边扣法,结边的一面朝里。扣完后,剪去底布,便成空心的扣花纹样。
(四)   辫子股
这是古代最早采用的针法之一。其绣法是;第一针由底向上做起,第二针在第一针那里穿起戳下,把线留在上面,针尖向前约一分的地方穿起,套在线圈内收紧线,就成了一个线圈,然后继续套扣成一辫子股。按这种方法绣制,最后就形成了辫子形状的线条图案绣
第八节    施针
施针是加于他针的针法。这种针法要求疏而不密,歧而不并,活而不滞,参差而不齐。例如用套针绣翎毛和走兽时,就可以施一层在套针上面。精细的则可以先施针为底,尔后重复加之四、五、六层。但是第二层与第一层的底线要相让,不可覆沓。四、五、六层也要这样,使之层层不相掩盖。线色由淡而浓,绣底色最淡,依次而施深。阳光面光强用色淡,阴面光暗用色深,底淡上深。这就是留支配阴阳面的次序。阴面色最深的底层可较阳面的底层深一色,在阴阳面衔接的地方用长短针使色彩和顺,不可露出界限痕迹。在转折的地方用短针使它圆活。施针的方向要随姿势而异,可以直施、横施、斜施。也可以合抱而施,总之,要看纹路而定。但这只能作为施针应用上的变化,不是针法本质上的不同,不能根据应用对象不同而进行不同的施法另立名目。这种针法用于翎毛走兽最多,但也可以用这种针法绣其它物体。
第九节   变体绣
刺绣中,有一些借助于其它工具、材料和工艺法,使常规刺绣发生变化的特殊绣法,就是变体绣,其中包括染绣、补画绣、借色绣、高绣、摘绫和剪绒等。
1、  染绣  元代绣品中的人物。花鸟多用墨描眉目,以画代绣。染绣的方法,就是从这儿开始的,至今仍在沿用。
2、  借色绣   这是绣、画并行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借绣面画稿的着色以助匀密。明代露香园的“顾绣”就有用笔渲染或半绣半画的。这种借画代绣的办法,已经成为刺绣中的一种风格。另一种是簾绣,即在画好的绣面上,顺着画的笔势,用稀稀的线条绣在上面,以表现光彩。绣山水、石头或乱石的背景,多用这种方法。还有一种借绣底的颜色以减少刺绣工时的方法:绣底色彩取其合于天光水色而借用,每幅所绣的地方只有十分之二、三,凡与绣底色接近的景物,只隐约绣描。
3、  补画绣  这也是一种画、绣并行的方法。但它只绣画面的一小部分形象或者绣其中的主要部分和点缀品。如绣《莲塘乳鸭图》,就只绣乳鸭,莲塘水草都用笔画。又如绣古装仕女,只绣衣服上的花饰,其余用笔画。因为笔画多,线绣少,所以称为“补画绣”。
4、  高绣  高绣的特征是所绣的物体的一部分高起,使所绣形象的立体感增强。过去,人们常用它绣龙睛、开脸和垫鼻等,使其凸出隆起,所以称作“填高绣”。沈寿的《雪宦绣谱》曾经依照日本的名称把它定名为“肉入针”。这种绣法可以绣花鸟、木石、人面。尤以绣梅花、菊花、月季花为好,别具一格。
其绣法:以棉线用铺针在应绣的地方填绣一层,使其高起。如果想再高,可以在上面用长、短针与底的线纹以纵一横绣制(不要上下同势),使其高起入肉。线色依上面的颜色来分:上盖浅色的则用白线,深色则用青线。填厚后,再以所需绣法罩绣在上面。圆高处应有凸起的圆形的,就以棉花或纸线作成一小团,细条的地方,则用线捻或纸捻,用粗线网缚在某一部分里面,然后罩绣在上面。花叶枝干皆一层,如果分阴阳的,阴一层阳一层,如果阳光强的可以加二层、三层或者四层。树石大的可垫入棉花当肉。肉的厚薄:阳面厚,阴面薄,最薄的如绣底。
5、  摘绫  其绣法:以薄绫摘成花朵,而另用线缀在绣片上。如出花一枝,其枝干用平金或他法绣上,用色绫摘或花朵,用线缀上,其花蕊仍用针另行绣出。这和摘棉相似。不过,摘棉是全摘,粘以浆或胶;摘绫则不全摘,而是用线缀上。
6、  剪绒  这种方法原是西洋绣法。因为这种绣法简便,容易学会,所以明间常用来绣儿童的围诞、枕套之类。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绣制艺术品。
其绣法:用手机和机针将色线穿好后,配准长短。主要将手机掀开,向欲绣的方向推进,以另一手压住柄头,然后剪去一层,就成为绒状花纹。掀柄的用力必须轻重一样,剪线时注意平匀。
第十节   两面绣
两面绣,又叫双面绣。这是在一块底料上,一针同时绣出正反色彩一样的图案的一种绣法。它和单面绣不同:单面的绣法只求正面的工整,反面的针脚线路如何则可以不管;而两面绣则要求正反面一样整齐均密。过去,两面绣多用于绣手帕、头巾、窗帘之类,很少绣大幅作品。现在,不仅可以用来绣日用品,而且更多的是用它来绣制艺术欣赏品。
其绣法:下针须竖直了zai 刺,不能有丝毫参差,打间针必须藏起,这样就可以绣得两面如一。前一根线将要做完时,线尾寄好小针,第二根线头也寄好小针,绣第一针必须穿在前一线的后眼内,不使反面露底。绣时要向着一个方向绣,否则反面易乱。所绣的景物复杂,绣时就要用不同的针法和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