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当水果卖 年赚三百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35:14
来源:CCTV7《致富经》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2-d1007364008.html?td=%D6%D6%CD%C1%B6%B9%D6%C2%B8%BB
1/10

图解: 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高彪的神通是远近有名的,他做了十几年的土豆经纪人,实力雄厚,同时也是一个杀价高手。这里的农户没人不对他敬畏三分。
早晨7点,他就早早地来到地头。今天他要购买40吨土豆,即使是平常一次买下这么多也是不多见的。单凭他40吨的数量,足以让任何人在价格上退让不少。可是今天有点怪,不仅没有降,还比计划每公斤高出4分钱。
客商:排队,不好买,客商要的人多,现在有十几户要她的土豆,原计划是0.56元。
记者:那你今天收购价是多少?
客商:0.58元。
记者:她的土豆怎么好?
客商:形状好,颜色好,个头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只有一个,因为他今天买的是王喜莲的土豆。
王喜莲:你0.58元要是能接受了,咱们就这么走,要接受不了了不行,你等等看看市场咋样,好点了你再过来装。
客商:对,对,对,那也行。
在王喜莲面前,高彪只有点头的份,没有还价的余地。高彪这次买下的40吨土豆,价格每斤高两分钱就意味着他多花了1600元钱,但真正吸引高彪的是王喜莲的这种包装土豆,这也是王喜莲最赚钱的东西,如果要买这种包装后的土豆,价格就更高了。

图解:客商:价格是多少钱?
王喜莲:这个价格咱们现在是一件20元钱。
客商:讲价人家现在就这个价钱,刚才不是说了,反正这是5公斤,20元钱。
虽然外表看起来都差不多,但王喜莲的土豆却能卖到4元钱一公斤,比别人的土豆整整高出了近4倍。当初因为她要给这种土豆做包装的举动,曾在村头引起了一阵轰动。
村民:咱们土豆大面积种,谁那么精致的包?不跟咱们吃苹果一样,苹果用小纸箱,纸来包的,土豆根本就没有这样子装箱子的。
村民:她因为是个拿锄头的,她就跟外面接触的很少。
王喜莲:也有好多人不理解,说你一个土豆,10斤嘛,你卖到这么贵?这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事,在王喜莲的身上经常发生。自从她和土豆打交道后,各种离奇的故事就一直陪伴着这个女人。她在4年时间内,从贫困潦倒、家徒四壁到掌控5000亩的有机土豆基地,她把土豆卖出苹果的价钱,年销售额达到数百万。
一个平凡的土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造就了一段在整个武川县家喻户晓的财富佳话。

图解: 王喜莲的传奇首先是从一块13亩的盐碱地开始的。
她的家住在武川县哈勒镇的哈勒村。这张照片是王喜莲在1990年的一张照片,丈夫蔚壮童是民办教师,每月收入只有28元钱,刚够维持温饱,就连孩子买一根冰棍都是一种奢望。
王喜莲:我儿子在外边我听见喊卖冰棍的声音,我妈没有钱,你就给我吃一根吧,我当时听见确实是心里面相当难受的。
如果再这么穷下去,将永远没有出头之日。1996年,王喜莲发狠租下村里谁都不看好的13亩盐碱地,靠肩挑背扛,在2年的时间里,把13亩荒芜的盐碱地变成了绿油油的菜园。这件事也让她成了改造盐碱地的典型,在当年被评为县里的十杰青年标兵。2005年,又被推选为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王喜莲第一次走出了武川县城,走进了城市。
然而,这一次进城,带给了她终生难忘的尴尬,也让她从此打开了一扇财富大门。
在这次人代会上,同去的一个女性代表无意之中,指着自己的鞋问王喜莲,猜猜什么价格。王喜莲壮着胆子说:最多100多元,而别人的回答却让她惊诧不已。
王喜莲:我说你这双鞋多少钱,他说1000多,我当时非常吃惊,因为我当时穿去的是三五十块钱的,后来我说为什么这么贵呀,他说这是名牌呀。
看着自己脚上30多块钱的鞋,王喜莲心里很不是滋味。同样是一双鞋,是不是名牌,价格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名牌”的概念第一次在这个刚刚走出农村的女人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王喜莲回家后,那双鞋带来的刺激久久无法散去。思来想去,她看上了土豆。
王喜莲:我们当地别的没有啥资源,就是这个土豆还比较知名点。咱们农产品能不能打品牌?咱们能不能把咱们这个土豆也注册成商标包装起来能卖个好价钱。

图解:2005年9月,在别人还把土豆留在地里等行情的时候,王喜莲却把自家的20多亩土豆全都挖了出来。
村民:这是一片土豆地,当时王喜莲起出来以后拿纸包,我们觉得挺惊奇,这个土豆还拿纸包的?苹果拿纸包,没见过拿纸包装了箱子。
村民:那就土豆就装了箱子了,我们也闹不清楚装箱是什么意思。
村里人不明白,王喜莲为什么这样做,即便是这样包起来能卖个什么价呢?忍不住好奇的村民一打听,差点被王喜莲的话笑掉大牙。
王喜莲:我就想叫它卖个不便宜的价格。
村民:你们包起来以后,能卖过苹果价钱?你们抬来抬去这纯粹是胡闹。
记者:那当时你们村里有这种想法的人多吗?
村民:多,90%的就是这种想法。
武川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当地70%的农民靠种土豆维持生活,全县土豆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但由于长期干旱,一亩地一年只有1500斤到2000斤的产量,收入300多元钱。人们纳闷,土豆就是土豆,能卖出多高的价钱?
正当大家疑惑不解,等着看她笑话的时候,王喜莲一意孤行地实施起了她的包装计划。2005年10月,王喜莲拿出1万多元积蓄,首先注册了商标,成立了公司,她从呼和浩特市特别定制了5000个包装盒,把土豆按形状、大小、颜色进行精选,5公斤装成一箱。
王喜莲:第一步精选就是咱们从地里面选那个三两以上的,没有青头的,皮坏了,有毛病的不能用,我们又分出两个级别,三两到六两之间是一个级别,六两到一斤这又是一个标准。

图解: 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的近200万亩耕地以栗钙土为主,土质偏沙,利于土豆生长,种出来的土豆个头大、表皮光滑,口感软滑,却一直都是以大麻袋包装,从来没有人把土豆包起来卖。
在当地人眼中,只有苹果才这么精挑细选,而在当地,一公斤苹果要4元钱,土豆最多一公斤8毛钱。因为消费水平低,土豆在当地卖不上什么价,如果再加一层包装,恐怕更没有人理睬。可王喜莲偏偏选中在家门口卖、从本地市场下手。这样的包装土豆,在家门口真的卖得出去吗?在人们的不解中,王喜莲拉着400箱包装土豆,往各个单位送、她想通过这种免费品尝的办法,让大家认识这种包装土豆,而她这么做更让村民觉得这事做不成。
村民:就做不成,认为她就做不成,你说这个苹果包出来值多少钱?这个土豆包起来,这要卖出去,这不是胡闹?
村民:怎么能想起来那么包呢,包纸假如要卖不了,你看一旦要是卖不了返回来,这就花钱雇人,买箱子,买纸张什么的整个你就都要赔进去。
就在村民的怀疑当中,真有生意找上门来。王立中是呼和浩特市农资公司的销售经理,常年在乡下,当听说王喜莲有包装土豆的消息后他第一个找上门来,想看个门道。
顾客王立中:因为我是第一次听说,马铃薯还有像卖苹果一样的卖,因为当时接触的都是整麻袋,整麻袋的那样卖,价格也不行,再一个就是说吃的口感也很一般,当时我就说听说这个以后要来看一看,见识见识。
王立中成了王喜莲的第一个大客户,一次就拉走了100箱。回去后他送给亲戚朋友品尝。
顾客王立中:它一个是她精选出来的,再一个就是说它有一个包装,也方便了,还有一个就是说,它虽然贵,但是作为现在的这个消费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我觉得。
顾客:回去自己吃一部分,也送朋友点,朋友就稀罕的,就说见过苹果包纸的,没见过马铃薯包纸的,稀罕的吃一次以后就还要。

图解:免费送了400箱后,很多人纷纷找上门来,正是因为经过精选,土豆保证了口感。2005年12月,包装土豆销售的3个月后,王喜莲把5000箱包装土豆全部卖出,赚了2万多元。
村民:从人家卖出去以后我就佩服人家了,说这个人确实胆大。
5000箱土豆的顺利销售坚定了王喜莲的信心,也让王喜莲以敢想敢干出了名。但2006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再次让人们对王喜莲的胆量刮目相看。
王喜莲在包装土豆上首战告捷,到了第二年4月,她壮着胆子和农户一下签订了1000亩共计1000吨土豆的收购合同,这数量相当于2005年的400倍,放在一起相当于几座小山。为了即保证存储质量又能延长土豆的销售时间,当务之急就是马上找到合适存储的地窖。
因为所在的村子离县城很远,交通运输条件不太好。要是把土豆收储地设在县城就好了。几天下来,王喜莲相中了一块风水宝地,就是这个位于武川县中心地带的土豆交易市场,并不是因为这里人气旺,非常重要的是这下面是有一个可以储藏3660吨土豆的地窖。王喜莲七弯八拐终于找到了这里的主人夏国乡,要求转让。
夏国乡:我领她到处看了一下,我告诉她我的总造价是178万,你如果要接手的话那你考虑你的资金吧。
王喜莲:当时我就头大了,170、180万对我来说那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呀,我一年,前几年一年挣个三两万,这多长时间能卖出这个窖?
夏国乡的话让王喜莲惊出了一身冷汗。面对这么高的报价,王喜莲感慨囊中羞涩。可时任县金三角开发区主任闫勇的一句话让王喜莲决定赌一口气大干一场。
闫勇:对于这个农产品,搞这些商贸流通的,国家在这个方面有一定的产业扶持基金,就是说想着一方面争取一下专项资金,另一方面就是协调这些金融部门,融一块资金。

图解: 王喜莲:一定要拿下它,因为拿不下它,我们的下一步的路,我们跟农户签的那个合同你就不能兑现。
但王喜莲心里清楚,凭她仅有的10万元钱家当,是无法拿下178万的市场的。于是她向夏国乡提出预付10万元定金先把市场过户到她的名下,再拿市场的土地到银行办理抵押贷款,付款给夏国乡,不料当场遭到了拒绝。
夏国乡:她说我有这个信心,愿意接你这个产业,我说你有信心就得拿钱,你没有那么多钱,我怎么让给你呀。
王喜莲:如果我可以拿我的人格,人品给你做个保证,如果说你能信任我,再一个信任闫主任的话,我觉得你应该考虑考虑。
王喜莲所不知道的是,夏国乡虽然口头上拒绝,其实早已有把市场转让出去的想法,因为年事已高,经营已力不从心。自从和王喜莲第一次见面后,他就私下向人打听,王喜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夏国乡:他说这个人很能干的,作为一个妇女,可以拚搏,可以大胆的去实干。
2个月后,在闫勇的担保下,夏国乡终于同意王喜莲预付10万元定金,在三年内分3次还清所有欠款,并且最终以130万元的价格成交。
王喜莲:是不是做梦了,有那么种感觉,不是说是那一会儿,可以说是从他手里面接到钥匙,我们住里来,我还是恍恍惚惚,好像是不是真的那种感觉。
王喜莲没有想到她会这么容易就谈成合同,然而更让她没想到的是这次大胆的尝试会让她险些一败涂地。

图解:按照和夏国乡签定的合同,王喜莲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拿出首付款60万元,她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争取100万元的抵押贷款上,可当她拿着土地证和房本找到当地的一家银行时事情却发生了变化。
王喜莲:他一看咱们这些手续说这个,这一道基本是申请是能申请了,但是说这个申请过程的话呢,需要最快三个月,哎呀,当时就把我头大了,三个月?
3个月的贷款时间对王喜莲来说意味着一切将成为泡影。原来打算得好好的,以为一个月内就能把贷款办下来,王喜莲却忽略了时间上的一个细节。如果不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付款给夏国乡,预付的10万元定金将作为违约金概不退回,而眼看又到了履行土豆回收合同的时候,没有运作资金,又将是一笔巨大的违约金。
王喜莲:当时就懵了,一下我就控制不了,当时就哭了,如果说这个钱到不了,我确实真的我就没法走下去了。
从县里的银行到乡下的家,王喜莲足足步行了3个小时,一路上,这个从不在困难面前低头的坚强女人泪如雨下。
王喜莲:边哭边走的时候,我想,我到底该咋走下一步。不行的话我当时最后想到,我说我跟我爱人离了婚,他也不要受牵连。
王喜莲的丈夫: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你遇到困难了不能说是我跟你分手。这个你一个人怎么偿还呢?我们共同打计划,我们只要有信心,勇敢的对待,什么沟坎儿都能过去。
抱着决不放弃的信念,他们找到了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在了解了王喜莲的情况后,他们最终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向王喜莲发放了100万的贷款。
农村信用社:因为我们这个农村信用社就是为当地农村农民还有农业发展服务的,所以说王喜莲这个项目也是解决农民卖土豆难这
个问题,就考虑这么一个情况,我们所以说是,经我们联社研究很快的给她把100万贷款,当时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发下去了。

图解: 2006年10月,王喜莲如约履行了合同,她把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500吨土豆最终精选出100吨精包装出售,包装土豆的销售额达到40万元。
包装土豆一举成名,带来天赐良机,谁料良机中又添变数,险些功亏一篑。
直到2007年4月,这片被群山环绕的土豆基地突然间变得神秘起来。
王喜莲:当时这个警察隔三差五地就在我们那个基地周围巡逻着,看着。
武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郝秀钢:大约是200块地,这200块地我也不告诉任何人,只有我知道这是奥运会的地。
令王喜莲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份神秘与她这个卖土豆的小老板产生了联系,这一天,一个天赐好事砸在了她的头上。
就在北京奥运会召开的前一年,武川县土豆被列为北京奥运会特供食品,经过筛选,王喜莲的公司幸运地成为给奥运会送土豆的企业。
武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郝秀钢:它这个公司是武川县一直从事有机种植和销售的,它这个信誉度也很好,操作的也很好,质量能够保证,所以我们选了这个公司作为代理公司。
王喜莲:既兴奋又紧张,敢干,我说只要有我们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我绝对敢承担这个任务。
2007年8月,王喜莲顺利从奥组委接到80吨的订单。2008年4月,从播下第一粒种子起,王喜莲的心就一刻都不敢马虎。防冻、施肥、浇水等等关于土豆的一切都成了大事。随着2008年7月25日,28日的两次顺利采收,王喜莲的心稍稍放松了下来。而2008年8月7日,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

图解:倾盆大雨在毫无征兆中不期而至,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王喜莲:这个地方土比较黏,如果说一下雨那个地里面就没法进去,根本不可能说采收了。
雨中采收土豆,会在运输途中导致土豆迅速腐烂。即使搭起棚子采收,也找不到这么多愿意的人手。第2天就是约定必须交货的时间,如果不能按时完成,这份光荣的使命将变成一份一生无法忘怀的愧对。王喜莲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王喜莲:心里面也挺着急,农业局相关的技术人员也沟通说怎么办?后来我说第二天看看行不行,第二天还是下。
难道一年来的期待和付出,真的要被这一场大雨化为泡影吗?王喜莲整日期盼着老天能够放晴起来,可结果却让她的心一沉再沉。
就在离采收还有十几个小时的时候雨停了。王喜莲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完成任务,紧急关头她向县政府求救,县里给予了全力援助。
武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郝秀钢:我用了100多人,一颗一颗的选,一颗一颗的挑,一颗一颗的捡出来的。
农户:拿鸡蛋一样,就轻拿轻放。
记者:轻拿轻放。
农户:不能把皮弄坏了。
王喜莲:连夜干到差不多凌晨四点钟,基本这就起出来了,起出来我们就第二天包装,就是第二天的凌晨可以到北京了,基本是没误事。
2008年的8月,王喜莲终生难忘。她顺利完成了这次供应奥运土豆的任务,将80吨土豆平安地送到了北京。这一年,王喜莲和她的土豆名声更响了,300吨的包装土豆被一抢而空,王喜莲本人也被选为奥运火炬手,成为奥运圣火在呼和浩特市传递的第69号传递者。
2009年,王喜莲又承包了5000亩土地种植土豆,土豆总产量将达到3000吨,预计能给她带来300万元的收入。今昔对比,谁又能想到,4年前,她还是一个从未走出过县城,肩扛锄头,与日月风沙为伍的农家女呢?
土豆卖高价 全因海拔高
来源:CCTV7《致富经》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2-d1007248227.html?td=%D6%D6%CD%C1%B6%B9%D6%C2%B8%BB
1/6

图解: 这里是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草海货运站,夜幕降临,四十多辆装载着20吨的土豆的卡车聚集在这里等着装车。
记者:“为什么晚上这么着急赶着要运土豆?”
经销商马贤云:“为了抢这个市场,就必须在晚上装,为了把货早点运出去,给农民增收,卖个好价钱。”
记者:“咱们现在的价格高不高?”
经销商马贤云:今年还是高,今年比去年高,去年300多元一吨,今年到现在600多元一吨。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马铃薯合作社负责人马永军:“现在主要的目的是赶市场,大家都赶着把这个土豆运到市场上卖个好价钱,这是我们最要紧的一点。”
马永军是这里最忙的一个人,全县60%的土豆都要经过他的调配运往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上海等省市,每年从这个火车站运出的土豆有10亿多斤。土豆在当地已经有近300种植历史,从来没有人想过土豆能坐上火车卖到外地去,当地的土豆产业因为马永军的出现销量翻了5倍,每年让当地种植户多收入7000多万元。

图解: 威宁地处贵州省西北部,全县平均海拔2200米,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个县。这里的土豆种植面积达到160万亩,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土豆生产基地,虽然种植面积大,但是村民们发现,他们在价格上并不占优势,尤其是每年入冬以后,是当地土豆价格最低的时候。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双龙乡江林村村民刘稳群:“价格上稍微低一点。”
记者:“你知不知道什么原因?”
村民:“按经销商讲的就是像北方这个土豆已经上市了,大量上市了,在我们这个地方,个头没有那个地方的大,在市场上竞争不过。”
这段时间也是马永军最低谷的时候,马永军是威宁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农户把土豆卖给马永军,再由他组织运输、销售。马永军在南方的很多省市都有经销点,他发现,只要西北的土豆主产区,像内蒙古、宁夏、甘肃的土豆上市的进入高峰期,他们的土豆就会受到很大冲击。

图解: 马永军:“因为我们南方土豆果型和个头没那么好,所以只要他们上市就没有我们的市场,我们南方土豆平均个头只能达到这个标准,总体一句话,形状赶不上他们,这是我们的弱点,经销商基本上喜欢这个大的,如果这两个土豆拿到市场上卖的话,价格相差每斤在一毛钱以上。”
马永军告诉记者,当地的土豆个头普遍比北方土豆小,大土豆数量非常少。
我们去拍摄的时候,正是9月的中下旬,这个时候,当地农户都在赶着采收土豆,当地的土豆从6月底就陆续上市,马永军把提早上市卖高价的消息传达给农户,让他们抓紧采收,赶在10月中旬北方土豆大量上市之前卖到市场上去,这样每斤土豆就能多卖几分钱。
威宁的土豆基本都种在山区,运输困难,当天采收的土豆因为运输问题并不能运出大山,几家采收的土豆凑在一起才能装车运输。

图解: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双龙乡江林村村民:“现在忙不过来,要先运到附近的储藏室,等装袋以后再运出去。”
记者:“多少钱一斤?”
村民:“三角钱一斤。”
土豆在威宁已经近300年的种植历史了,是当地最主要的农产品之一,也是当地人常吃的主食,老百姓本来对它本已司空见惯,然而几年前,一些家住高海拔山区的农户却发现了蕴藏在土豆中一个不被人所察觉的秘密,陈财玉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当地的一个种植大户,家里种了100亩的土豆,记者去采访的时候,正是土豆的采摘期,当地家家户户都用土豆作主食,烤土豆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食用方式。

图解: 记者:要烤多长时间才能烤成这样?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镇寒洞村村民陈财玉:要烤个把小时。
记者:咱们当地人都爱吃这个?
陈财玉:都爱吃,都爱吃。烤起来和油炸起来差不多。
记者:什么味呢?
陈财玉:香味,清香味,好吃。
陈财玉家住2800米高海拔的山上,本来土豆运输困难一直是他头疼的问题,但是,有一年春天,陈财玉惊奇的发现,一些上一年10月份采收的土豆,放在屋里不用任何的保管,竟然能存放到第二年4、5月。
陈财玉:“发一点白芽,其他都没什么变化。”
记者:“还能吃吗?”
陈财玉:“好吃,有没什么变化,基本上都是好的,没有坏。味道还比以前鲜采的土豆还好吃,经过冬眠,水分已经走掉了,粉质保存下来,保存的反而好吃点。
陈财玉把家里剩下的十几吨土豆卖给了经销商,价格比上一年10月上市的新鲜土豆还要高。
陈财玉:“欢迎,那段时间缺货,比如说这两天能卖到800多元一吨,那两天可以卖到一千一百元一吨。”
陈财玉发现,自己住在高海拔山区的劣势反而成了储存土豆的优势,我国西北的土豆主产区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的土豆在每年3月以后,市场上的土豆就很少了,但是,这个时候正好是威宁高海拔地区储存的土豆的上市时间。
经销商王玉芳:“高兴,希望他多弄几车,越多越好,全国各地都几乎没什么货了,只有我们这个地方有货,这个时间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这个是独一无二,价钱就高了。”

图解: 威宁地处北纬27度,平均海拔22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当地的农户利用海拔和气候的优势储存土豆,他们发现海拔越高,储存时间越长。很多家住高海拔地区的农户都像陈财玉一样,如果当年10月之前土豆的的价格不高,他们就储存到第二年春节以后再上市,在市场的淡季卖个好价钱。
因为土豆真正的储存要从11月以后才开始,马永军在现场给记者做起了示范。
记者:“什么时候真正开始像这样储存土豆?”
马永军:“11月份以后就开始这样储存土豆了。会堆的漫过这个沟,高过这个坎,堆满之后,就会把这个土慢慢盖起来。反正盖得三厘米厚就好了,就冻不烂。”
记者:“能储存多长时间呢?”
马永军:“储存到明年三月份再开始卖,到时候可以卖到5月份,最迟可以到5月中旬,到那个时候拿出来卖,不会坏,照样新鲜。”
当地人长期试验,发现在22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越冬储存就容易长芽,但是,在高海拔的地方,只要在土沟和土屋里,在土豆上盖薄薄的一层土就能让土豆推迟到第二年4、5月上市。
低海拔地区的农户往前赶,赶在北方土豆上市之前销售,高海拔地区的农户往后错,储存到第二年春节以后的淡季上市,前赶后错在市场上卖出高价,当地的土豆有80%都按这个规律销售,每年多收入7000多万元。
反季节土豆 富了黄家村
来源:CCTV7《致富经》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2-d1002135531.html?td=%D6%D6%CD%C1%B6%B9%D6%C2%B8%BB
1/7

图解:
2008年5月4日,陕西省华县召开无公害蔬菜展示推介会,前来参会的西安客商汪汉军趁着休会的空档,火急火燎地赶往黄家村,找到与他们合作了好几年的经纪人王余仓后,便直奔村里的土豆地。
西安客商 汪汉军:“这有多少时间。”
经纪人 王余仓:“现在就是说25、26天的时间。”
西安客商 汪汉军:“关键咋回事。”
西安客商 马进刚:“现在陕北没有了,甘肃也没有了。”
王卫平:“10来天吗,15、16天。”
西安客商 汪汉军:“关键现在就是,现在就是云南土豆下来了,土豆下来价钱高,现在发1.2、1.3元。”
每年这个时候,华县的土豆开始陆续上市。今年因为受2008年雪灾的影响,华县土豆的上市时间推迟了半个月。汪汉军很是着急,因为每年五到七月,各地的土豆都还没下来,这几个月也正是土豆价格最高的时候。汪汉军要求王余仓在土豆上市时,第一时间通知他来收购。
记者:“你们是不是也有点着急?”

图解:
西安客商 汪汉军:“哦,有些急。一下来以后就给我打电话。打电话我就直接来。”
记者:“这个地方的土豆好卖吗?”
西安客商 汪汉军:“这个地方的土豆是一上市以后,别的土豆卖不动了,这个土豆是市场最好卖的。货卖一张皮,颜色好就好卖,就是那样子。”
华县的土豆除了品质好以外,上市时间也比其他地方早两到三个月,反季节的优势使得华县土豆的卖价比其他地方都要高。1997年,华县发动农民种植反季节土豆,采用地膜种植方法,把上市时间提前到了六月初;1998年5月中旬,黄家村农民王治平的一次外出,再次改变了华县土豆上市的时间。
种植户 王治平:“一次我到渭南去的时候,就突然发现,渭南市场上就有洋芋,我说我们的洋芋没有上市,渭南市场的洋芋哪里的。”
为了让土豆提前上市,王治平已经采用了地膜种植方法,在当地也算是早的了,可自己种的土豆还在膨胀期,而市场上已经有了新鲜的土豆,并且每斤价格在一元以上,王治平一打听,才知道这些新鲜土豆是陕西洋县生产的,看着别人的土豆卖价不错,王治平琢磨着把自家的土豆也提前到5月中旬。

图解:
种植户 王治平:“当时在家里睡觉我就想了,想了我说人冬天睡觉,农村人吗,就是晚上冷的时候,就加一层被子,加一层被子就暖和,从这个念头上想,给洋芋铺一层膜,铺一层膜的话,肯定能提高它的地温,它能早出苗,早出苗,早生长,就能早上市。”
王治平决定拿两亩地来做试验,第二年,他在加了一层地膜的基础上再加盖了一层膜,他发现,多加了一层地膜后,地表的温度提高了2度左右,就是这两度的温差,使他的两亩土豆收获期提前了十多天。这年5月中旬,王治平的土豆开始上市了。
种植户 王治平:“市场咱们是头份货吗,在咱们的本地,就是咱一家,再没有洋芋了,结果来了四家客商就抢购,你要他也要,最后是轮流的把那个价格哄抬上去了,我就卖了个1.05元。”
王治平提前卖土豆,并且卖出了好价钱的事情在村里传开了,同村的黄忠建也想早点挖自己家的土豆,可他刨开地里一看,顿时泄了气。
种植户 黄忠建:“一扒不行,一扒,赶不上人家的,你急着想卖卖不出去,人家卖1.05元,咱们就没办法。”

图解:
因为自己的土豆还不到上市时间,黄忠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治平把钱赚进口袋。而卖完土豆后的王治平更是乐坏了,因为采用双膜种植后,效益几乎翻了两倍。
种植户 王治平:“二膜以前,我们这效益,一亩地就是1000元钱左右,突破不了1000元,二膜以后就达到1700、1800元,2000元了。”
仅两年的时间,华县普遍都采用了王治平的这种双膜种植方法,全县的土豆集中提前上市,加上种植户基本都在渭南市场销售,很少外销,使得土豆很快出现了卖难。2002年,华县组织当地的农民经纪人到外地召开推介会。一直做着土豆收购生意的西安客商汪汉军,就是在这次推介会上知道华县土豆的。
西安客商 汪汉军:“我就发现这个土豆颜色好,皮白,型好,个儿大,所以我就问当地的农民,这啥地方的土豆,他就说华县黄家的。”
得到这个消息的汪汉军暗自高兴,华县距离西安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运输成本低,而华县土豆的上市时间正好赶上市场的空白,他很庆幸自己在这么近的地方找到货源。第二天,汪汉军就赶到了华县黄家村,并在那里找到了一位合适的经纪人。

图解:
西安客商 汪汉军:“他是家里开的是批发部,商店,我到他家去买烟,买酒的时候就碰见他,就认识他了,我说能不能你给我代收土豆。”
经纪人 王余仓:“不用我拿钱,他自己带钱的吗,我给提供场地,提供一些服务。”
汪汉军每收购100斤付就给王余仓2角钱的服务费,这一年,王余仓赚到了不少的代办费。看到王余仓帮人收购土豆赚了钱,同村的王卫平也跟着搞起了代办。2005年6月,王卫平帮一位客商收购土豆时,发现土豆的价格掉得厉害,王卫平找到和他关系比较好的黄忠建,叫他赶紧把手上的土豆卖掉,可黄忠建一听价格就回绝了。
种植户 黄忠建:“0.58元,头一天的时候0.65元呢,这个东西差别就是一二分钱,二三分钱,差那么大,差那么高,一二分钱就差价很大了,对吧,不卖。”
仅两天的时间,土豆的价格一个劲地往下掉,没有一点回升的迹象,黄忠建急了,他主动找到王卫平。
种植户 黄忠建:“从0.58元降到0.45元,我一下几千斤,你说我少卖多少钱呢。”

图解:
经纪人 王卫平:“掉到0.45元,他又找我来了,找我来了,他问说,老王,能不能帮个忙,把咱的东西收了,你看早起一个价,晚上一个价,这两天以后的价格,两天前的价,就差的这么大了。”
从王卫平那里,黄忠建了解到,华县土豆只有两个半月的空档期,要想卖个好价钱,必须赶在别的地方新土豆上市前卖掉,否则,时间优势就没了。而这两个半月内,华县的土豆价格也是从高往下降。注意到这个规律后,第二年,黄忠建早早就把土豆卖了。
种植户 黄忠建:“有经验了,有种植经验,也有销售经验了,明明越搁越赔的事情,搁那儿干嘛,所以说,能提早卖都不能迟卖。”
随着华县土豆知名度的提高,来这里收购的外地客商一年比一年多,现在,全县为外地客商代办的经纪人已达到了1000多户,通过他们与外地客商的联系,每年到土豆收购的季节,华县的田间地头格外热闹。
种植户 宋纪昌:“到处都是山西的,河南的,宁夏的,西安的,都到这儿来拉洋芋,害怕拉不上。”

图解:
黄家村村支书 王利社:“从最早是我们拉出去卖,现在是到我们不出门,在自家门口卖,经济效益,整个也比以前好多了。”
通过这些客商和经纪人的信息反馈,华县农民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掌握得更加精准,在短短两个半月的销售时间里抢到了市场的头份货,不仅让销售淡季的土豆卖出了好价钱,也使得反季节土豆种植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陕西省华县人民政府县长 杨森明:“我们华县的这个地膜洋芋这个,目前这个情况,已经和外地的客商建立了一种稳定的一种关系,所以说,这个土豆现在,尽管我们现在种植是7万亩,但是不存在销售难,或者是销售渠道不畅的这个问题。”
编导:周勇藻 摄像:刘 杰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土豆将代替粮食 由救命薯成为致富薯

图解:
图片01:粮食涨价了,替代食品炙手可热,马铃薯位居小麦和水稻之后,是世界第三大重要农作物,在粮食短缺时,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许多国家也在倡导用马铃薯替代粮食,在国际粮食市场的这种变化下,在深处内陆的甘肃定西却掀起了一场商业热潮。
潘基文:土豆代替粮食将是全球趋势
眼下,全球经济被两样东西搅乱了神经,一个是石油,一个就是粮食,石油上周终于突破了每桶140美元大关,粮食涨价的速度也不落后,仅2007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联合国预计,到今年年末,世界谷物库存将下降到25年来的最低水平,难怪联合国把这场粮荒比作一场无声的海啸,如何面对这次全球性粮食危机,全世界的人都在寻找答案。
全球性粮食危机掀起国内马铃薯商业热潮
联合国不惜大动干戈在罗马召开世界粮食高级别会议,而且一开就是三天。
记者:“与会代表在经过了艰难的磋商和争论之后,最终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宣言。”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会议上表示,面对目前的高粮价,全球每年需要再投入150亿到200亿美元,以扩大粮食生产,这笔资金的来源以缺粮国家自身出资为主,同时,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提供相应支持。
拿钱出来到国际市场上去买粮食是一个办法,但缺粮国家大多是贫穷国,拿出这笔钱来并不容易,所以更多地要依靠这些国家在自己国内想办法,比如能否健全粮食市场,能否增加粮食投资,能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通过这些办法来提高自己的粮食产量。
有预测说此轮粮食危机将持续到2010年,一场“无声的饥荒”正在全球蔓延,怎么办?各个国家都在想不同的办法。孟加拉也深受高粮价的困扰,米价一年上涨一倍,政府目前开始倡导民众要多吃马铃薯,用马铃薯来代替主食,这一倡议引起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兴趣,似乎解决粮食问题多了一条道路,在本次世界粮食峰会上,记者也采访到了孟加拉国农业与水利部顾问Karim,是他在国内首先提出用马铃薯代替主食的倡议的。
孟加拉国农业与水利部顾问Karim:“我们现在鼓励全民食用马铃薯,我们计划在未来60天内到全国不同的地区去做宣传推广工作,告诉人们食用马铃薯的益处,也让人们更多的了解马铃薯可以成为大米的替代食品,在那个过程中,我们也会把发展中的信息告诉不同地方的人们。”
记者:“孟加拉政府是如何想到用马铃薯代替稻米?”
Karim:“因为人们的饮食习惯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因为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和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购买力,和人民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希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人民收入的增加,马铃薯能够慢慢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食物。”
石油涨价了,替代能源成了热点,粮食涨价了,替代食品也炙手可热,马铃薯位居小麦和水稻之后,是世界第三大重要农作物,过去它一直其貌不扬,身价很低,可是,在粮食短缺的时候,马铃薯廉价、高产的优点就显现出来了,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许多国家也在倡导用马铃薯替代粮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国际粮食市场的这种变化,却在深处内陆的甘肃定西,掀起了一场商业热潮。
在定西市安定区的内官营镇,记者见到了从事马铃薯出口贸易的定西石羊倍里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璓灵,她告诉记者,随着国际粮价的不断走高,国际上对马铃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现在她已经把马铃薯出口的生意做到了阿联酋的迪拜。
张璓灵告诉记者,她原本是做地毯出口生意,由于粮价从2006年开始大幅上涨,于是公司在2006年3月启动了马铃薯出口销售的业务,当年出口了马铃薯860吨,出口额度达到了21.7万美元,而在 2007年9月中国马铃薯大会期间,他们迪拜的客户还专程过来参加了大会,并带来了迪拜市场最大的销售合作伙伴萨达特先生一同考察,以及当场签定出口销售合同16000吨,2007年完成26000吨。
在张璓灵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他们在安定区培植的三千多亩的鲜薯种植基地,张璓灵告诉记者,在国际粮价持续走高的时候,他们意识到扩大种植面积并开发优质品种是当务之急,目前他们公司的新大坪、夏波蒂这两个品种颇受外商欢迎。
定西石羊倍里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璓灵:“今年还是把迪拜的市场继续做好,做成熟,因为客户想把周边的比如阿曼、苏丹、埃及这几个市场开拓一下。”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另外一家出口马铃薯的公司,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粮食短缺导致国际上对马铃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他们的出口业务也在快速发展。
定西市新丝路农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徐志专:“当时出口的是马来西亚和科威特,后来还有俄罗斯和阿联酋。”
徐志专告诉记者,食品短缺和粮价上涨等食品危机问题,正困扰着中东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粮食代理商通过客户之间的相互介绍,找到了他们,除了出口鲜薯以外,记者在甘肃超兴淀粉制品有限公司,还看到了马铃薯全粉、精淀粉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生产,库房里整整齐齐堆放着一排排新产品。
甘肃超兴淀粉制品有限公司人事部部长韩洲泽:“我们是从2007年4月取得出口权的,从4月份到去年年底,总共出口2300吨淀粉,其中马铃薯精淀粉是800吨,全粉是1500吨,出口的国家主要有亚洲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非洲孟加拉国,欧洲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

图解:
图片02:记者来到一家出口马铃薯的公司,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粮食短缺导致国际上对马铃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他们的出口业务也在快速发展,除了出口鲜薯以外,记者看到了还有马铃薯全粉、精淀粉,以及马铃薯休闲食品、蓬化食品和冷冻食品。
韩洲泽还告诉记者,从去年春季过后,当意识到国际粮价的持续走高,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出口定单时,他们就加大了各类马铃薯产品的产量,收购窖藏鲜薯2万吨,生产精淀粉2500吨、全粉2100吨,产值3140万元,今年公司又在石泉、香泉、青岚建立良种扩繁基地1800亩,加工薯基地13000亩,以满足这些粮食紧缺国家的出口需要,而令记者疑惑的是对于地处甘肃这样一个偏远的山区,他们又是如何和这些境外国家取得商贸联系的?
韩洲泽:“我们有一个网站,他们通过看到我们的网站,就自己就找上门来。”
韩洲泽告诉记者,马铃薯精淀粉加工能力由原来的不足2万吨增加到12万吨,消化鲜薯35万吨;安定区马铃薯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占马铃薯产业总产值的32%,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从加工环节来看,超兴淀粉制品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和马铃薯休闲食品为主的马铃薯精深加工体系,而出口的这些国家,对于超兴淀粉的用途也范围广泛。
韩洲泽:“他们大部分都用在食品方面,包括精淀粉和全粉都用在蓬化食品和冷冻食品。”
韩洲泽还详细地帮记者算了一笔账:安定区现有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加工能力15.3万吨,这些项目建成后,加工能力将达到30万吨,产值超过20亿元,供应这些因缺少粮食,而大量依赖他们公司淀粉产品的国家,是不成问题的。
韩洲泽:“最近我们的几位老总都出去专门考察市场,通过考察我们准备把产品的加工各方面,包括卫生质量方面将提高,合乎外商标准。”
马铃薯结束多年“薯贱伤农”的历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马铃薯畅销,给定西打开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虽然定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经济落后,但海拔高、气温低、温差大,雨季降水相对充足,正好适合种植高质量的马铃薯。过去,定西人靠马铃薯填肚子,现在他们又从马铃薯身上,找到了什么新价值呢?
在安定区高峰乡,记者见到了村民陈月兰,她是定西市有名的马铃薯种植专业户,她告诉记者,随着定西的土豆出口量越来越大,她也变成了新的出口型农户,她家去年种植30亩陇薯6号马铃薯新品种,平均亩产4000公斤,总产量120吨,这些马铃薯大部分都通过市里的出口公司带到了严重缺粮的中东地区国家,而通过销售马铃薯,她家今年收入达到8万多元,靠种马铃薯致富,盖起了新瓦房,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对科学种薯,她却有一套理论。
安定区高峰乡贡马村农民陈月兰:“这是用芽栽培育种植,原来大面积种马铃薯很容易烂,用这样芽栽技术不容易烂。”
陈月兰告诉记者,她对种马铃薯有着特殊的感情,她家祖祖辈辈都是种马铃薯的,但是,每一个时代,马铃薯对她们的意义却各有不同。
陈月兰:“原来就是救命薯,到了80年代就是温饱薯,现在就是致富薯。”
随着国际粮食缺口不断扩大,陈月兰还告诉记者,为了种植更多更好符合出口标准的马铃薯,她家今年又租了7亩地,花4500多元买了60多袋化肥,还购置了微型耕作机械,从而可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这样算下来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好,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在安定区,从水川区到山旱区,由西南部向东北部,家家推广普及微型耕作机械,全面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掀起了一场“以机代牛”的革命。
安定区石峡湾乡清水村刘家渠社农民顾海彦:“养芋一年最少也有600元/人均,一般收入有1000元/人均。”
安定区石峡湾乡清水村农民杜守刚:“加上养芋今年计划人均达到3000元,3000斤粮3000元收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2006年,定西农民人均纯收入1762元,而来自马铃薯的收入就达1304元。2007年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将获得1500元收入。不起眼的马铃薯,已经成了定西广大农民增收的“黄金产业”。
对红红火火的马铃薯产业,当地农民编了句顺口溜,马铃薯开花赛牡丹,土豆变成了金蛋蛋。经过10年发展,年产500万吨马铃薯的定西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马铃薯之乡”,可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就在五六年前,定西的不少农民还曾经因为种马铃薯,而伤透了脑筋。
在安定区的鲁家沟镇,记者遇到了运输大户张维汉,他告诉记者在2003年以前虽然全区马铃薯价格长期低迷,农民增产不增收,“薯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挫伤了广大种植户的积极性,当时政府提出来养芋工程,但老百姓种销不出去,销出去了价格也非常低。
张维汉告诉记者,在马铃薯刚刚走向市场的初级阶段,本地贩子甚至为了争夺几分钱的代办费相互激烈竞争,导致他们也难挣到钱,产业链条最低端的农民更难获利。
张维汉:“当时我们的土豆主要靠南方发货的从我们这边收购、采购,价格由他们说的算,刚开始九几年,这么大的小马铃薯才4分钱到6分钱,大的8分钱到1毛2。”
记者了解到,为了避免恶意竞争薯贱伤农的现象,在2003年7月,由安定区政府牵头成立了马铃薯经销协会,选举理事14名,当年发展会员89名,现已发展到468人,下设23个分会,覆盖农户46000多户,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会长、全国人大代表刘大江告诉记者,协会的这支营销队伍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

图解:
图片03:在安定区的鲁家沟镇,记者了解在2003年以前虽然全区马铃薯价格长期低迷,农民增产不增收,“薯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但在2003年7月,由安定区政府牵头成立了马铃薯经销协会,协会成立以后,从农民种植、收购、储藏、销售整体的一体化的服务,改善了农户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为农民搭建了通向市场的平台。
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会长刘大江:“协会成立以后,从农民种植、收购、储藏、销售整体的一体化的服务。”
刘大江也告诉记者,协会是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实现市场化的桥梁和纽带,它的作用是改善了农户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为农民搭建了通向市场的平台,而当他们意识到,在全球粮价持续走高,导致非洲和亚洲等2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短缺现象进一步严重时,协会也在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
刘大江:“出口这块,有一个很好的对比就是我们国内和国际的销售,他们的利润空间差了三至五百元。” aaa
三十年前后,马铃薯由救命薯成为致富薯
三十多年前,曾经有份调研报告,讲得就是定西人吃不饱饭,一年有大半年靠马铃薯度日,三十多年后,同样是马铃薯,反倒成了定西的一个品牌,形成了一条贯穿市场、企业、农户的完整产业链,尤其在国际粮食市场上,马铃薯开始唱主角的时候,定西马铃薯经济又找到了新的空间。
被安定区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洋芋书记”的安定区委书记李旺泽告诉记者,2004年是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当中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定西市安定区区委书记李旺泽:“进入2004年的时候,我们上上下下反复统一思想,我们要倒过来抓,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要和市场主体老百姓首先要分析市场,要研究市场。”
李旺泽告诉记者,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马铃薯产业结束了多年来薯贱伤农的历史。
李旺泽:“我们给这些收购大户贷款,给他优惠政策进行扶持,给他优惠的车皮,鼓励他们直接进入终端市场,同时我们用倒推成本的办法协定给老百姓指导价。”
所谓倒推成本,李旺泽这样告诉记者,比如从定西上站到郑州下站,装卸及运输费用为0.09元/斤—0.10元/斤,如果指导价定为0.21元/斤,则到河南终端市场的成本价为0.30元/斤—0.31元/斤,中间商利润为0.04元/斤—0.05元/斤,这个利润仍是非常可观的,与2004年之前相比,价格上涨了70%。
李旺泽:“这样的话解决了老百姓他在边远山区,他不知道卖个什么价钱到终端市场。”
刚刚结束的世界粮食峰会显示粮食危机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有专家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全球粮价都会持续在较高水平,联合国已经把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当记者问起,对于中国的马铃薯之乡,这是否意味着新的商机和挑战时,李旺泽这样告诉记者。
李旺泽:“再继续依靠科技提高我们的产量,提升我们品质打出品牌的同时,我们把我们鲜薯的销售和精深加工,这两驾马车能够达到并驾齐驱。”
同时李旺泽认为,国际粮食危机正在日益发生,并呈现出蔓延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确保自身粮食安全,是避免受制于人的唯一途径,在谈到全球的粮价持续走高时,李旺泽还满怀憧憬地告诉记者,廉价、高产的马铃薯又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国相关部门将马铃薯称为“隐藏的珍宝”,对于安定区而言,马铃薯早已不仅是“隐藏的珍宝”,而是农民的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李旺泽:“我们感觉现在的机遇是非常好的,为了使我们的产品和国际市场接轨,要依靠科技,要把良种的问题,要把标准化种植的问题,把我们环境的问题,必须 保证绿色无污染。”
半小时观察:危机也能带来机遇
任何一场危机的到来都会有机遇相伴,关键是我们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定西人牢牢地把机遇抓在手中。为了不使机遇从指缝儿里溜走,他们现在不仅努力提高土豆产量,而且还努力提升品质、打造品牌,鲜薯加工和精深加工双管齐下,使“定西土豆”真正地变成了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和品牌。
定西的故事让我们感慨:我们的很多地方在粮食危机的困境中也曾出现过转瞬即逝的机会,但是他们却错过了这个调整农业结构、迎接新商机和新挑战的机遇。这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农民获得前瞻性信息的渠道有限,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另一方面是当地相关部门没有作好规划和服务。
在全球粮食危机和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背景下,农村要发展,农业要稳定、农民要增收,仅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国家政策的帮助和扶持,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搭建与市场对接的桥梁,把危机中的机遇转化成实在的效益,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主编:周人杰
记者:李言
摄像:沈焱 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