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母亲”是一剂毒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0 22:22:14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家长会对孩子如此严苛,但也不可否认,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培养孩子,在学龄前就给孩子布置多项学习任务,在当代白领妈妈身上甚为普遍。
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小文便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确实有不少家长,以母亲为多,说是要来咨询,但一开口就喋喋不休,这样的孩子怎么错怎么错,该怎么管怎么管,咨询师根本插不进话。
陈小文认为,这一类“强势母亲”多半自己文化程度较高,而把孩子看作自己的“影子”,总是冀望孩子能超越自己,至少也要有和自己一样的学习成绩。一旦孩子达不到期望,她们就会倍感失落,迁怒于小孩。“其实,孩子的个性和条件是千差万别的,家长首先要尊重他们,而不是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培养’他们。”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吴国宏博士则用“焦虑”这个词来形容“70、80后”白领家长的普遍心理状态。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白领“小爸小妈”存在着两大特征:一是所感受到的竞争压力巨大,于是下定决心要好好培养孩子,以增强下一代的竞争力;但另一方面,白领家长在有了小孩后依然会把重心放在职场上,使自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主要照料者”,大部分时间都把孩子扔给长辈或保姆,这样一来,回到家后反而会对孩子的一举一动过度“过敏”。焦虑情绪由此而来。
“国际上的研究表明,当妈妈生到第三胎时,便不会再焦虑了。或者说,没有精力再焦虑了。”吴国宏对记者说,“所谓的‘完美母亲’,多半出现在一胎母亲身上。中国的特殊国情,也造成‘完美母亲’出现较多。”
学龄前孩子最需要什么?
“完美母亲”或者说“包办家长”的一个普遍特征是,在学龄前就给孩子学很多东西。专家对此的意见是:大可不必多学,即使学,也要对路地学。
吴国宏认为,对待6岁以内学龄前的孩子,与其教技能,不如教一些习惯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研究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因为理解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准,“智力学习”的效率很低,打个比方,同样学算术,4岁的孩子要比7岁的孩子多花三倍时间,这种事倍功半的学法不是等于在浪费时间吗?
吴国宏建议,白领家长因为忙于事业,接触孩子的时间已经很少了,双休日如果再上午送去读个班,下午送去练个琴,陪孩子的时间被如此挤压,很不利于学龄前孩子的心理成长。“学龄前最佳的教育就是‘爱’,是‘言传身教’。爸妈陪孩子购物、逛公园、讲故事,这才是最宝贵的。”
陈默则认为,孩子的气质类型是天生的,所谓“早教”,应该重于“纠偏”,而不是拔苗助长。例如觉得孩子语言能力很强,对数字却一点没概念,那么可以适当让孩子学学下棋;反之,如果孩子具有绘画天赋,对色彩很敏感,爸妈就忙不迭地付钱报班,逼孩子“一天要画3幅”,反而会造成孩子的反感,伤害他对绘画的兴趣。
真正的“完美母亲”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曾奇峰在他的博客中表示,在他的临床工作中,遇到过很多青少年案例,这些青少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不幸地都有一个近乎“完美”的母亲。
“她们替孩子生活,为孩子操办一切,与孩子在心理上合二为一。在爱的名义下,她们这样做可以满足她们用其他方式不可能得到满足的需求。但这样做可能留下无穷的后患,并且伤害到几个人。”
既然“完美母亲”是一剂毒药,那么,该怎样做一个真正好的母亲呢?
“六个字——大气、自然、轻松。”这是陈默眼中的“完美”母亲标准,“大气,是指要有眼界,与孩子谈话要大气,不要局限在零零碎碎的家庭琐事上;自然是对孩子发展顺其自然,不要提出诸如‘要考前5名’之类的过分要求;轻松则是自己要能控制情绪,乐观而不焦虑,天天让孩子感到轻风拂面。”
曾奇峰则强调母亲要与她的孩子建立一种没有过度控制的关系,让孩子的自我慢慢成长。“真正的完美应该是再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为了孩子,同时也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