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00:02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过程
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中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1.自我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和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3.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A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4.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  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1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1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6岁左右  D.9岁左右
18.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方式
19.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0.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二、填空题
l.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______和______。
2.个体的自我从发展的角度经历历了从生理自我到______再到______的过程。
3.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______。
4.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其______和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______和______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6.个体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______、水平差异、______的差异。
7.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8.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______、年龄差异、______等。
9.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______与______。
10.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______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______。
11.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______和______。
12.个体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称之为______。
1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______和______的分化方面。
14.人格是指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台,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15.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一般认为,自我是由自我认知、______、______等成分有机地组成的。
16.智商(IQ)等于______与______之比乘以100。
17.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______。
18.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______与______。
19.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既包括______,也包括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
20.学习困难学生指感官和______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3.简述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
4.简述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一般趋势。
5.如何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
6.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四、论述题
1.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以及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人的心理发展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分析人发展的各个阶段。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人格。
2.D.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期。
3.D.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青年初期。
4.A.自我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5.D.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过程。
6.B.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7.C.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场独立型。
8.B.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9.C.见学习精要中辐合型认知方式的定义。
10.D.见学习精要中发散型认知方式的定义。
l1.c.自我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12.B.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经推孟修订的《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13.A.智商(IQ)等于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见智商的定义。
14.D.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而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则属智力差异中的群体差异。
15.C.人格的核心成分是性格,它是个体独特而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16.B.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17.B.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是在3岁左右。
18.D.见学习精要中认知方式的定义。
19.D.见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定义。
20.A.见学习精要中的定义。
二、填空题
1.心理特点主导活动
2.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3.认知过程
4.先天禀赋后天环境5.加工组织
6.类型差异表现早晚
7.性格特征差异性格类型差异
8.性别差异种族差异
9.反应时间精确性
10.稳固的态度行为方式
11.独立型顺从型
12.心理发展
13.感觉动作
14.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15.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16.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17.群体差异
18.外倾型内倾型
19.智力超常儿童
20.智力
三、简答题
1.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
(3)不平衡性。不同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不同,具有不平衡性。
(4)差异性。各种心理机能所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
2.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表现在:
(1)由无记占优势到有记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记占优势。到中年级,有记逐渐赶上和超过无记而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2)由机械识记占优势到意义识记逐渐占有重要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记材料时,多采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表现出较强的机械识记的能力。到中高年级,小学生逐渐学会从材料的意义、逻辑关系方面识记学习材料,意义识记逐渐占有重要地位。
(3)具体形象记忆仍占有主导地位,而词的抽象记忆迅速发展。学生记忆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具体词的记忆,而具体词的记忆效果又高于记忆抽象的词,具体形象记忆仍占有主导地位。
3.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断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优缺点进行评价。
(3)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抽象性评价和内心世界的评价仍然不多。
(4)整个小学时期,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其抽象概括性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在迅速发展。
(5)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此外,小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4.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具有以下趋势:
①从表面到内部;
②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问题;
③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④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⑤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思维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的思维。
5.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性格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两方面。
(1)性格的特征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②性格的理智特征;
③性格的情绪特征;
④性格的意志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性格有不同类型。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和独立顺从说。依据个人
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6.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性格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四、论述题
1.有关人的心理发展的研究,其主要观点综合起来主要有:
(1)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的一生就是生理、认知和社会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
(2)人的心理发展在正常的情况下是有顺序的,遵循着发展的一般规律。
(3)每个个体的心理发展既表现出与他人一致的共同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表现出发展的个别差异。
(4)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其各自发展到成熟所需的时间以及发展的高峰期所出现的年龄阶段也不尽相同。此外,人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
(5)人的心理发展又是分阶段的,不同的阶段具有各自质的规定性和相对一致的年龄区间。各个阶段的质的规定性或各个阶段的特征是由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等
;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6)根据不同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等方面表现出的较为一致的特点,可以把人出生以后的发展分为以下的发展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和幼儿期(3~6岁);学龄初期(7~11岁)又称童年期;学龄中期(1l一15岁)又称少年期;学龄晚期(15~25岁),又称为青年初期;成年期(25~65岁),包括青年期和壮年期;老年期(65岁到死亡)。
2.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从出生到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而且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久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客体永久性是后来认知活动的基础。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其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而且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本阶段儿童的思维还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退的不可逆性;本阶段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即思维具有刻板性;与思维的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相联系,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此外,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人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并且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或违抗师长。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作决定,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改进。
3.特殊儿童的教育教育必须注意内容、技能和环境的变革。特殊教育的内容必须满足各类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并通过特殊教育手段,使学生掌握一些特殊技能。可以采用以下
几种形式进行特殊教育:
(1)随班就读。让需要进行特殊教育的缺陷儿童进入普通学校的课堂中进行全日制或半日制的教育活动。
(2)普通班加巡回辅导。将特殊儿童置于普通班中,由巡回辅导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向特殊儿童提供部分时间的教学,或对普通班教师进行咨询,商讨特殊儿童的辅导策略。
(3)普通班加资源教室。资源教室是为中小学特殊儿童设立的、与普通教室分开的补救教学场所,配有特殊的材料、设备和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其有两种用途:一是对学生作个别辅导或小组教学;二是由受过特殊训练的教师对那些普通教师难以处理的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
(4)设置特殊班。将教育需求相近的特殊儿童集中在一个班级内接受教育。这种特殊班通常附设在普通中小学里,对象为轻度和中度的残疾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