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第一大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28:13
补阳第一大法.艾灸
补阳三大法:
艾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
阳气若足千年寿,灸法扶阳第一方
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
。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说
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
其中的灼艾之法还有一个小故事:
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他年轻时曾经遇到
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
腴润。……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
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父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
用艾条施灸千炷。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一团火那样
温暖。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
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施灸用艾火灸出来的。
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
血的功效。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
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
之元气等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灸关元穴可治许多疑难杂症,无病者可养生,让你正气常存,邪
气不犯。
关元在下腹部,身体的正中线上,脐下3寸。采用仰卧的姿势,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手
小指的下缘处即是该穴。
关元穴的温和灸法就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灸。艾条距离皮肤约二到三厘米,使局
部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交,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
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学医之初,我老师有位病人,患有性功能障碍。老师没给他开药,就让他用艾条灸关元穴,每天一次
,每次灸15至30分钟。一个月过后,患者的病就痊愈了。老师嘱咐他最好每年夏秋之际,都用艾条灸一灸
关元穴。如今他已近古稀之年,依然身体健康,无尿频、阳痿等症状。
道家还有一个小秘法:每晚睡觉前,将双手搓热,把手掌的劳宫穴对准关元,意守此处,慢慢入睡即
可。劳宫是心包经的大穴,属火,关元是小肠经的募穴,小肠经也属火,用心经与小肠经的火来温补任脉
之阴,收到水火既济之功。
灼艾之法除了灸关元以外,还可以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多气多血
,增加胃肠蠕动,强壮脾胃。一个礼拜熏一次,一次二十分钟。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相交汇的一个聚
合点,艾灸此穴有从阴引阳之意,补益阴精,长期灸这个穴位对肝脾肾都有补益固摄的作用。可祛湿浊,
降血脂,还可以用来辅助治疗脂肪肝。女人腰膝酸软、白带增多、月经不调,都可以通过这穴位来治疗。
方便的话还可以请别人帮忙灸一下肾俞穴,此穴可以缓解疲劳,温补肾阳,对肾虚的病人很有帮助。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艾灸是一种神奇的疗法,艾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有温阳补
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
病等有特效。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
抗癌的作用。
================
自我保健三法:
一、延年益寿保健灸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
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
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
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
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
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
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
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
二、艾灸治冻疮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
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
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
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三、艾灸治胃痛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
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
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
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
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
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艾灸的特点、禁忌及注意事项: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
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
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
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
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
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
,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
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
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
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
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
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
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
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
施灸取穴参考表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36114983.aspx
人体穴位全图: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407/15/679019_21951895.shtml
科名
病名
主穴
配穴
用法
内科
高血压
涌泉、百会、曲池、足三里、悬钟
头痛头晕:风池、大椎;
健忘失眠:神门、肾俞;
肢麻:外关。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1-2次,15次1疗程。
脑动脉硬化
足三里、悬钟
头痛头晕:风池、大椎;
肢麻:外关。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1次,15次1疗程。
中风后遗症
1.百会、天窗、肩与、曲池、足三里;
2.百会、承灵、曲鬓、悬钟、阳陵泉
软瘫:气海、肝俞、脾俞
硬瘫:中脘、巨阙、肝俞
口角歪斜:地仓、颊车
肢麻: 隐白、神庭
温和灸:每灸15-20分钟,每日1次,15次1疗程。两组主穴交替使用.
头痛
通天、悬钟、太冲、痛点
合谷、太阴、阳陵泉、涌泉.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每日1次,15次一疗程.
冠心病
主穴:内关、心俞、膻中、厥阴俞、曲泽
次穴:天突、中脘、神堂、鸠尾.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2次,10次1疗程。
低血压
百会、足三里
心慌: 心俞、内关.
头晕易疲劳: 关元、气诲;
直立性低血压: 中脘、脾俞、肝俞
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次,10-15次1疗程。
感冒
大椎、肺病、风门、足三里
鼻塞: 迎香
发热: 曲池
头痛: 太阳、印堂
咳嗽: 天突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每日1次,3-6次一疗程
支气管炎
大椎、肺俞、膻中、天突
急性: 风门、身柱
慢性: 膏肓、脾俞、肾俞、足三里
痰多: 丰隆、
喘息: 定喘
发热: 曲池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每日1-2次,10次1疗程.
肺结核
肺俞、膻中、膏肓
潮热盗汗: 阴郄、太溪
喀血: 孔最
遗精: 肾俞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7-10次1疗程
胃痛
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
上腹饱胀: 上脘、梁门
恶心呕吐: 内关
大便稀溏: 神阙、天枢
消疫乏力: 关元
发热    : 曲池
大便潜血: 隐白、肝俞
胃酸过多: 阳陵泉、公孙、太冲、肝俞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7-10次1疗程
内科
胃下垂
1.中脘、胃上、神阙
2.脾俞、胃俞、气海、足三里
胃溃疡: 左侧华佗夹背压痛点(胸6-12棘突旁)
十二指肠溃疡: 右侧华佗夹背压痛点(胸6-12棘突旁)
温和灸或回旋灸:每次15-30分钟,每日1次,15次1疗程
溃疡性结肠炎
1.关元、神阙、足三里
2.脾俞、肾俞、命门
食欲差: 中脘、胃俞
腹痛: 天枢、大肠俞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每日2次,15次1疗程
痢疾
神阙、天枢、上巨虚、气海或关元
发热: 曲池、合谷
脓血便: 命门、三阴交
便次多、水样便: 阴陵泉
慢性: 关元、中脘、足三里、脾俞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每日2次5次1疗程,慢性者,每日1次,15次1疗程
肝炎
足三里、太冲、阳陵泉、肝俞
慢性肝炎: 脾俞、三阴交
乙肝: 脾俞、大椎、至阳、期门、中脘、气海、大椎
黄疸: 胆俞
便溏: 关元、阴陵泉
温和灸:每穴灸10分,隔1日1次,7次1疗程
阳痿
中极、次寥、三阴交、命门、肾俞
失眠心悸: 心俞、脾俞、神门
惊悸失眠: 气海、
早泄: 次寥、大敦
不射精: 曲泉、大敦、太冲、曲骨
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泌尿系感染
中极、三阴交、肾俞、膀胱俞
尿道炎: 太冲、照海、次寥
膀胱炎: 三阴交、神阙
肾盂肾炎: 三焦俞、次寥、足三里
反复发作: 气海
发热: 外关、合谷
温和灸:每穴15-20分,急性期每日2-3次;
慢性期每日1次,7次1疗程.
白血病
大椎、膏育、四花、神阙、关元
食欲差: 中脘、足三里
脾大: 阿是穴
贫血: 心俞、悬钟、血海
出血: 天枢、三阴交、八寥、腰阳关
隔姜灸:每穴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糖尿病
关元、气海、胰俞(既胃管下俞)、三焦俞、阳池、足三里、三阴交
多饮: 肺俞
多食消疫: 中脘、足三里、胃俞
多尿: 命门、肾俞、中极
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2次,10次1疗程.
失眠症
百会、神门、安眠、三阴交
头晕脑胀: 风池、印堂
心烦多梦: 心俞、肾俞
急燥焦虑: 太冲、阳陵泉
顽固失眠: 涌泉、华佗夹背
体质虚弱: 关元
易惊醒: 足窍阳
温和灸:每穴15-20分,每日1次,睡前施灸,5-7次1疗程.
风湿性关节炎
大椎、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
血沉快: 隔俞、阳陵泉
急性期: 至阳、灵台、督脉上压痛点
肩关节痛: 肩禺、肩寥
肘关节痛: 曲池、手三里、少海
腕关节痛:阳池、合谷、外关
髋关节痛: 环跳、风市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主穴:大杼、曲池、血海、大椎至腰俞段
次穴:可参照风湿性关节炎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外科
冻疮
局部阿是穴为主、气海、膈俞、血海
腰膝酸软: 肾俞、腰阳关、大肠俞
少食乏力: 脾俞、胃俞、足三里
大蒜捣烂,敷患处,隔蒜灸,每穴反复5次.
前列腺炎
中极、关元、会阴、气海
急性: 三阴交、阳陵泉、复溜
慢性: 肾俞、足三里、太溪、大敦
遗精: 精宫、命门
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欠,10次1疗程
痔疮
主穴:长强、承山、二白、陶道、患处
次穴:合谷、太阴、阳陵泉、涌泉
温和灸:每穴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风疹
曲池、血海
奇痒: 风池、膈俞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6次1疗程.
湿疹
1.大椎、曲池、血海、患部
2.膈俞、委中、三阴交(两组换用)
剧烈刺痒: 风池、阴陵泉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神经性皮炎
曲池、血海、患部
痒甚: 阴陵泉、三阴交
血虚: 隔俞、足三里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痤疮
合谷、曲池、内庭、阳白、四白
生疮、便秘: 阴陵泉、天枢
支向月经不调生疮:血海、三阴交
雀啄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妇科
月经不调
关元、血海、三阴交
月经先期: 归来、中极
月经后期: 气海、足三里
月经先后不定期: 行间
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5次1疗程.
痛经
地机、关元、三阴交
疼痛按拒按: 合谷、中极
乳房胀痛: 归来、太冲
腹痛喜按: 肾俞、气海
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5次1疗程.
闭经
关元、归来、三阴交
腰膝酸软: 脾俞、肾俞、足三里
情志抑郁、易怒: 太冲、肝俞
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5次1疗程.
崩漏
隐白、大敦、关元、三阴交
血紫有块:血海、太冲
身倦无力: 百会、气海
血虚:膈俞、脾俞
腰膝腿软: 肾俞、太溪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带下病
隐白、气海、带脉、次
白带清稀: 脾俞、命门、足三里
带下黄稠: 阴陵泉、行间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产后少乳
乳根、膻中、少泽
乳房肿痛: 期门、太冲
体质虚弱: 气海、足三里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5次1疗程.
妇科
不孕症
关元、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月经量少、色淡: 气海、膈俞
经前乳房胀痛: 内关、太冲
形体肥胖: 丰隆、阴陵泉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疗程.
胎位不正
至阴、隐白、三阴交
每穴温和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灸至胎位转正为止.
绝经前后
肾俞、心俞、三阴交、脾俞
五心烦热: 太溪、然谷
浮肿便溏肢冷: 关元、命门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疗程.
====================
艾灸的现代应用:
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加人体抗病能力,以抵制病邪的侵袭。
中老年人多阳气衰退,应宜施艾灸起到补火助阳,振奋精神的作用。
灸三里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衰弱现象。由此可见,艾灸确为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的好
方法。
艾灸足三里可增强人体脾胃消化功能、常灸肺俞和增强肺的功能,并可预防感冒和肺结核。常灸气海
,可以补气。常灸大椎、管元、命门可以壮阳等。常灸膏盲,则可防百病,甚至具有抗癌、防癌作用。
冬春季用艾条熏屋,能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预防感冒,且杀菌无死角;夏秋季熏屋,能抑制虫
卵滋生。(使用方法:15M2的房屋,封闭门窗,点燃3支艾条施熏,2小时后再开窗通风换气)
=====================
长寿百岁灸关元
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
令人长生不老
========================
温肾阳,提性欲,补虚劳——关元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然后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
,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取穴。
常用于元气虚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证,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等;
男科病症,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
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阴瘙痒,各种妇科炎
症等;
下焦病症;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有一患者年轻的时候患过性功能障碍,一年夏天,在一位老中医的指导下,三伏天灸关元穴,每次灸
15至30分钟,那年伏天过后,该患者的病就痊愈了。从此每年伏天该患者都坚持每天用艾条灸1次关元穴
。虽至古稀之年依然身体健康,无尿频、阳痿、早泄等症状。
那么关元穴如何灸比较好?
1.比较简单又容易操作的是用艾条实施温和灸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烤。艾条距
离皮肤约2~3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而不灼痛,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隔日灸
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2.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用艾炷隔姜灸法:将生姜切成2~3毫米的小片,用针散刺数孔,放在关元穴上
,然后将约花生大小的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灸3~7个艾炷,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如果嫌灸麻烦,还有一种方法也不错,每晚睡觉前,将一手掌的劳宫穴对准关元,然后将意念集中在
此处,想象着有火从劳宫穴出来,温暖着关元穴,然后慢慢入睡即可.该法宜每天坚持。意念配合非常重
要。
=================
温灸可以补阳气(图)
灸法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一大法宝。什么叫灸?你看这个“灸”字的写法,上边像一个人站立着,斜靠
着背后的就是一堆火,它很形象地表现出一个人在烤火的过程。所以说,灸法的核心就是以火助阳。
宋朝医学家窦材先生写了本《扁鹊心书》,书中认为:任何疾病或者衰老的状态,都是一个人身体阳
气不断消耗、亏损的过程。如果忽视了整体培补阳气的治疗方法,那都只是隔靴搔痒,难以从根本上彻底
治愈疾病。
窦材先生通过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并得到一位民间中医的点拨之后,总结出了补阳的三大方法:艾灸
第一,丹药第二,附子只能排在第三了。他将灸法运用于患者身上,功效倍增,被当时的人们视为“扁鹊
重生”。而我在临床实践中,也深深感到灸法特别适用于现代人普遍的阳虚体质,是快速调理阳气、补足
阳气的最好方法。
灸法现在很多人都在用,但用得好的可不多。传统的灸法,大多是把艾条直接作用在皮肤上,这就有
几大缺陷:
一个是你可能无法接受,艾条在皮肤上烧,会有灼痛感,一不小心还会烫到,容易起水泡、留疤;二
是传统灸法只注重于灸某一个穴位,这就会造成每次的灸量不够,效果不是很明显;三是在整个灸法的操
作过程中,选穴部位复杂多变,艾条配方不统一,操作时间很长,一般人很难把握。
后来,我在临床上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独创了一套三关九窍温灸法。这套方法改良了温灸的器具,简
单易行,舒适安全。
我的温灸方法结合了灸盒温灸和艾条悬灸的双重优势。用灸盒来做温灸,它离皮肤六七厘米,这样人
体就不会感到疼痛或是起泡,顶多皮肤有点儿发红。再一个,我使用的灸盒,必须是10厘米×10厘米的大
号。因为要想灸法效果好,你就得大块儿大块儿地去灸。记住,我所说的灸,作用的部位不是一个点,而
是一个面!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在一些小穴位上去下工夫。一个穴代表的是人体一个独特的功能感受区
,不是像一根针尖那么细的点。所以,你根本不需要这么精确地去灸,治病的效果反而更好。
对于脖子、脸上、腿脚、膝盖等不太好灸的地方,我就用艾条悬灸。两种方式相辅相成,更加灵活便
捷。
更重要的是,我的温灸法是在三关九窍上做的。打通大小周天是传统道家养生的必修方法,但正常情
况下,这个过程要逐节培养元气,集气冲关,耗时巨大。现在的人都那么忙碌,压力又那么大,有几个人
能静下心来修炼呢?所以,我把灸法直接作用在任督二脉的关键部位——三关九窍,一做上去,相当于一
次性激活了整个大小周天的内气循环,平衡阴阳,达到百病不治而治的神奇效果。
我在天津有一个患者,这位女士五十几岁,患关节炎已经有十五六年了,非常痛苦。当时,我看到她
整个人脸色苍白,全身浮肿,行动僵硬,手足关节都变形了,稍微一动就叫疼。我断定她就是一个非常典
型的阳虚体质,全身经脉都不畅通。
我先让她躺下,然后由下至上,依次在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上灸盒,同时还放在两膝后侧(委中
、委阳)。正面我摆的是上腹部(中脘、建里),下腹部(神阙、气海、关元),同时还不忘两膝前侧(
血海、阳陵泉、足三里)。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1个小时做下来,她躺的那张床上,两层的被褥都被汗水湿透掉了,这意味着她
体内大量的寒气被排了出来。 (本文来源:山东商报 )
================
保健灸法补肾延年
保健灸常用的补肾穴位
足三里  ①定位: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位于膝关节外膝眼下 3寸,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处。②功效
:健脾益胃、补益气血。③主治: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疲劳、早衰。④施灸方法:
用艾条温和灸或着肤灸5~20分钟。张杲的《医说》强调“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意指反复灸足三里,
可起到保健作用。
三阴交  ①定位: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②功效:温肾健脾、祛湿利水、调
经止痛。③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④施
灸方法:用着肤灸或间接灸7~15壮,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⑤注意:孕妇忌用。
神阙  ①定位:为腹部肚脐正中,属任脉。②功效:温阳益气、补肾健脾。③主治:脾肾阳虚,症见
畏寒肢冷、面色淡白、神疲乏力、泄泻甚至下利清谷,及命门火衰导致的阳痿、早泄、遗精等。④施灸方
法:隔姜灸3~5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亦可用隔盐灸法。⑤注意:每壮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灼伤

关元  ①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②功效:温肾健脾、补益固脱、散寒止痛、调经养血、保
健延年。③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
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④施灸方法:着肤灸或间接灸(以生姜
、蒜相隔)7~15壮,或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⑤配穴:关元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
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气海  ①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②功效: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回阳益阴、调和营卫
、延年益寿、抗衰防疾。③主治:凡身体衰弱、阴阳两虚、营卫不调、下元虚惫、陈寒痼冷、体弱羸瘦、
四肢逆冷、脾胃虚弱、精血亏损、五劳七伤、诸般虚损等。④施灸方法:温和灸、隔姜灸或附子灸。⑤注
意:阴虚者慎用,孕妇禁用。一般在春季灸气海,《内经》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气海为生气之海,此时灸之,应其春生之时序,以助升发之气,逐陈阴,奠下元之基,以适夏令之长
也。(龚游)D3
==================
人体穴位全图: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407/15/679019_219518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