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性格-中华网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39:45
史密斯在《中国人的性格》里将中国人的性格总结归纳为:保全面子、节俭持家、勤劳刻苦、 讲究礼貌、 漠视时间、 漠视精确、 易于误解、 拐弯抹角、 顺而不从、 思绪含混、 不紧不慢、 轻视外族、 缺乏公心、 因循守旧、 随遇而安、 顽强生存、 能忍且韧、 知足常乐、 孝悌为先、 仁爱之心、 缺乏同情、 社会风波、 株连守法、 相互猜疑、 缺乏诚信、 多元信仰等26个特点。应该说这26点基本上把所有中国人的性格特点概括了个全面,就是放在今天依然有很强的适用性。中华文明存活几千年而没有消亡,这让国外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学者感到很惊讶,四大文明古国,在今天也只剩下中国,并且开始重新发光。但是我们也不能的一味沾沾自喜,毕竟在我们看来,中国人的有些缺点往往比起我们的优点来影响性更大。
就拿我们的能忍且韧来说,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忍耐性的民族。就是清朝时期的八国联军,后来的日本侵华,中国人起初也只是忍耐,等到什么都没有了反正自己也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站出来跟你拼命。所以别人说中国这个民族说治理也不是很难,难就只能说这个民族的复杂性。只要保证中国人的吃饭穿衣有工作可做,那就成功了一大半。
近年来,日本首相屡次拜鬼,中国人只说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对小泉的做法感到遗憾并表示强烈谴责,然后就没了音信。其实作为中国人谁都知道,这样的话真正的是不痛不痒,说了跟没说有什么两样。好比中日是两个人,明明日本人做了有损中国人的事情,然后中国人转过身对日本人说:“我知道了。”像中国人谴责日本首相拜鬼也就是这样。因为那样做对中国人来说似乎一点损失都没有,当然也就不会在乎。但毕竟在自家的土地上栽了一棵树,中国人不能不说一下,当然不就是栽棵树吗?有没什么关系,反正我还是占有大部分的土地。等到树长大了,危机的中国人不能在这里居住了,中国人才会感觉到事态的严重。这就是中国人忍耐的结果,应该确切一点说,中国人的忍耐其实是一种麻木。
如果从历史学的角度来分析,就会发现中国人的性格很大一部分是受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的影响的。由于中华文明,是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兴旺起来的。而农业文明的主要特点就是传承性、温和性。这就决定了中国人的大脑里一开始就存在了农耕文明的痕迹。从而造就了中国人解决问题的手段跟外国不同。
农耕文明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儒家思想。总的看来是提倡守旧和服从,反对创新、反对标新立异。其创立者孔子本人就是一个守旧的人。事实上孔子是把农耕文明的主要东西加以总结,他的门人弟子再把这种学说贴上儒学的标签。孔子不屑学种地、不屑学种菜,也不学商贸。在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一统天下后,天下读书人全是儒家弟子,农、工、商职业成为读书人不屑为的职业。农耕文明本身就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游牧民族需要与农耕社会进行必要的交换,才能改善生活和生存环境。交换是游牧文明的特点。
农耕文明自给自足的特点决定了中华民族其他性格,比如说随遇而安、顽强生存、知足常乐等性格特点。而这些性格特点已经完全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农耕文明有悠久的优待俘虏的传统。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战争中“不能杀害敌国的非战斗人员和平民”便成为重要军纪。《尚书:费誓》里,记载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到封地齐国去就任,遇到了当时徐国之戎不服而发生的叛乱,伯禽率军讨伐,在宣布军纪时就明确了“不许抢劫平民财物,不许骚扰杀害平民”的纪律。武王伐纣,在牧野的誓师动员大会上,就强调了不许杀害投降的人和平民的军纪。《尚书:仲虺(音:挥。笔者注)之诰》里,记载了成汤放逐了夏桀,而不是将他杀掉了事。而游牧民族发动的战争之残忍,则令人发指;西方人的殖民历史的血腥更是瞩目惊心。
中华农耕文明进入春秋晚期,就有了“争天下就是争民心”的主流说法。在近代,优待俘虏成为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一个重要政策。在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带给东南亚人的是友善还有大批的中国珍宝,而随后到来的西方人带给中国人的却是抢劫和杀戮。
农耕文明的温和性的第二个表现是“和平相处”和依靠“集体的力量”。《吕氏春秋:恃君》篇说:“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肌肤不足以干寒暑,筋骨不足以从利辟害,勇猛不足以却猛禁悍。然且犹裁万物,制禽兽,服狡虫,寒暑燥湿不能害,不唯先有其备,而以群聚邪!”意思是说人类以群居形成的集体力量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依靠“集体”力量的观念,是在进化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而得到强化。在国家制度形成后,这种观念成为一个国家内,人与人之间、部族与部族之间相处的准则。为什么当年中国人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强不能理解?因为在他们游牧文明的词典里只有“丛林法则”,没有“和平共处”这样的概念。为什么中国人信奉的集体原则,被西方认为是人权不能保障的主要因素?因为在游牧文明中,个人主义至上,只有强调个人自由,人权才能得到保障的思维定势起作用。
这种温和性的第三表现是协商解决纷争。今天中国主张政治解决国际纷争,实际上是农耕文明的惯性思维的表现,而美国则偏好使用武力。这是以游牧文明的思维方式推理出来的结论。也是两种文明下的性格差异。几千年来,我们还是受着我们的民族潜意识来待人接物,这种潜意识说白了就是农耕文明的结果。我们的民族性格在农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就形成了。当然我们相信这种性格将继续影响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势我命运。我们也相信中华民族性格的复杂性,就具有极大的文化包容性,毕竟中华文化太博大了,它有力量融合其他文化。只是我们的接受与融合太过被动。我们需要积极的吸取外来文化里的健壮性、激动性、表露自己、支配、改变、攻击、竞争等动的一面,因为我们静的一面太多了。
近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集团看到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就急了,就一直在大声嚷嚷中国威胁论。事实上美国人还是不的了解中国人,美国人是以自己的惯性思维来看待中国即游牧民族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发展。而中国却仍然以惯有的思维来解决问题,这就避免了冲突,但实际上冲突的风险从没改变,只能推迟防止爆发而不能根除。看了《狼图腾》感觉中华民族还真有必要吸收狼性思想与理念,把狼性融进民族性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