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下岗自杀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9:51:32
前几年,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棉纺企业纷纷倒闭,创造了一批4050人员。也是在那时侯,下岗自杀的人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惊闻····”到现在的“又是····”,仿佛也要学上星爷来一句:“为什么要用‘又’?”。 (
第一次听说,是在家乡:夫妻两人都是下岗工人,两人加起来每月不过250余元,还有一个正上小学的孩子。孩子尚小,没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只是想吃一点肉。父母无法,只好去市场买了区区2元的肉回来解孩子的馋。无奈,买肉者缺德,大呼2元也来买肉,没钱就不要学人家吃肉,等语。夫妻二人天性软弱。不敢争辩,回家羞愤难当,一气之下,全家三口服毒身往,留遗书封:做人太难,不如做鬼。这件事是1999年的事情。事情发生以后,家乡所有肉铺均贴出告示:本摊买肉,一元也卖。渐成一景。事情发生了,也被隐瞒了。
第二次听说,还是在家乡,父亲的医院里的事情。同样是下岗的工人。不幸的是,下岗的同时,自己也得了癌。父亲说,只要积极治疗,不至于死。可是,那个人,进了医院,并不求活,只求速死,他在医院的时候,把家里的事情一一安排好,甚至于连自己刚上高中的女儿将来要上什么专业,找什么样的男朋友都安排好了。等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以后,在医院自杀了。他怕给医院添麻烦,特意留了遗书给医院,说什么,自己也是要死的人,多拖一天,多浪费家里的钱,他之所以选择住院,是想让自己即将要考试的女儿安心好好考试,现在她考试也结束了,他也要走了,在医院的时候,多亏医生的照顾了,保证自己的家属不会因为这件事情找医院的麻烦等等。时我一直问我爸,他是怎么自杀的,父亲一直没有说,直到去年喝酒的时候,才说,那个人是自己用玻璃片把气管割破的。那年是2002年,我大三的时候。父亲说,这样事情太多了,没什么新闻价值了。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听的多了,心有点麻木了。有时候还会觉得,有早死早超生的解脱感。直到我有一天发现自己面对死亡的时候,心理的那种恐惧,才有一点点明白他们何以去死,是在遇到怎样的境遇以后才会去死。
今天,我又一次听说了。
在四川自贡,有一个工人家庭,夫妻俩人都遭遇到了“下岗”的命运,两人一个月的收入加起来仅有300元,还不到政府规定的“最低保障线”。为了供养孩子,他们什么都尝试过:蹬三轮车、擦皮鞋、摆地摊……由于夫妻俩除了工人的技术以外没有别的特长,所以只能从事这些低收入的事情。每天干得精疲力竭,家里依然入不敷出。每到周末,他们带着孩子到父母家蹭饭吃。父母的手头也不宽裕,日久天长对他们也冷言冷语。后来,连孩子的学费也成了问题,东挪西借也堵不住漏洞了。孩子很懂事,知道父母的难处,很想帮父母。但是,一个刚刚上小学的6岁的孩子能做什么呢?孩子便去商店偷东西,偷的也不过是面包和饼干而已。结果,孩子被店主抓住,狠狠地打得鼻青脸肿、伤痕累累。回到家里,父母追问了半天才得知真相。一家三口抱头痛哭。
又到了周末,父母忍着白眼,把孩子带到爷爷奶奶家,说最近要出门几天。然后,夫妻俩回家双双上吊自尽了。他们没有留下遗书,就那样直截了当地把自己挂在了厕所的梁上。这件事情在地方上引起很大的轰动。工人们感同身受──也许自己的命运也是如此,他们自发地捐款,为死去的夫妻两举行葬礼。而地方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对舆论进行严密的封锁,不让当地的任何媒体进行报道。
后来还是被披露了,中纪委、中组部巡视组组长也说话了,地说:“干部的腐败和不讲真话是现在对党和国家造成威胁的两个大问题”。
可是,我似乎又看到了一个规则:先是地方隐瞒,瞒得住更好,瞒不住的就看上面;上面一看下面没有瞒住,先大声疾呼,再是大声责骂地方官员;地方官员引咎辞职,上面就积极稳妥的处理后事,事情又以喜剧收场。
但是,事情发生的原因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没有人再去关心了,只好看着这样的戏码年复一年的上演,也方便某些电视台给某些人写电视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