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胡灌顶:中国面临的金融战争和通货膨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23:18

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逐步走向垄断的过程,其最高形态是金融垄断。当前世界已形成若干家族(如罗斯切尔德、摩根、洛克菲勒等)高度垄断的国际金融体系。这些家族基本上控制了美英两国的金融命脉。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德国和日本也曾出现过若干财阀,但由于战争失败,财阀被解散。原因是这些财阀随时威胁到美英金融寡头的切身利益。不过,有一失也往往有一得。德国和日本垄断财阀被拆散后,社会两极趋向缓和,工业竞争力优势明显。
冷战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两大经济趋势是制造业重心不断向德国和日本转移,而金融垄断力量则进一步向美国集中。制造业的崛起也会推动金融力量的强大,德日两国遂成为美国金融垄断势力的眼中钉。制造日本泡沫经济实际是美国垄断金融势力的一个大阴谋。其主要目的不在于打击日本的制造业,而是搞垮日本金融体系,甚至直接控制日本金融体系。这一目的已基本达到。有一个例证可以说明此点。中国拥有高额外汇储备被国际社会反复告诫 “极为不妥”,而日本拥有高额外汇储备却几乎不受任何指责。原因即在于日本金融已被美国金融寡头征服,成为俯首贴耳的奴才。
美国为何允许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答应开放金融业。美国(金融寡头)的目标是,通过各种办法逐渐控制中国金融,从而完成金融领域的“全球一统”。

美国金融寡头已在事实上主导着世界金融。其一两百年来的发迹史,是一个由内向外,不断攫取各国平民利益,吸血肥大的过程。
首先,它通过控制舆论、国会、总统(《货币战争》作者认为,美国总统多次遭暗杀,即是金融寡头与总统斗争的结果)以及其它各类机构,牢牢控制美英两国的各类主导权,使美英两国的国家机构成为其手中的工具。
其次,它联合军火集团,利用各种手段追逐世界金融垄断霸权。必要时发动战争,摧毁它国政权。
换言之,美国已经成为威胁世界的头号邪恶国家。因为这个国家已沦为少数魔鬼控制的工具。今后,这个工具的主要作用将是摧毁敢于对抗美国霸权的任何政府,为金融寡头建立全球金融霸权提供政治军事保障。
美国金融寡头实现金融霸权的主要经济手段是,控制美元的发行权(美联储是私人银行),向世界各国无限输出美元,收取铸币税。发动金融战争,摧毁任何敢于与美元竞争世界通货地位的货币。
美国金融寡头发动金融战争的时间表是:
(1)摧毁或削弱日本的金融主权。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以及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发生,表明这一目标已部分实现。
(2)发动南斯拉夫战争并利用欧盟各国的矛盾,削弱欧元竞争力。
(3)发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战争(规模超过日本泡沫经济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摧毁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
(4)摧毁欧元体系。

二十年来,世界各地爆发的金融危机持续不断,表明已有一只强大的黑手在背后操控。然而,这只黑手却被许多新自由主义者粉饰为“市场力量”。金融危机被轻描淡写为“市场的自发调节”。但这些危机的真正称呼应该是“金融战争”,几乎都是由美英金融寡头发动的。
战争是诡道,知道核心秘密的人越少,战争的胜率越高。金融战争道理完全一样。由于美英金融货币被少数寡头高度垄断,其决策迅速,力量庞大,因而在金融战争中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日本到墨西哥、东南亚、俄罗斯、巴西、阿根廷以及近年来针对中国的世界资源大涨价等等,金融战争硝烟弥漫,尸骨累累。金融战争甚至危及美英自身的利益,例如1992年索罗斯炒作英镑使其暴跌,以及新世纪初美国知识经济泡沫的破裂。
美英金融寡头力量之强大,掌控资源之雄厚,令人难以想象。以2007年2月27日的全球股灾为例,表明其已可在全球股市同时动手,制造灾难。有一种报道说,2•27股灾是日本央行制造的。这显然是个烟幕弹。没有美国金融寡头的参与,全球 性股灾是不可想象的。这个报道虽然有意误导舆论,但也捅出了一个内幕,即日本金融势力已经同美国金融寡头同流合污,或者说已被其控制。美英日三国金融力量联手,预示着今后世界范围的金融战争将愈演愈烈,残酷无比。

金融寡头对中国的金融战争有五条进攻路线:收购骨干装备产业、房产投机、汇市、股市、期市。股指期货推出后即成为第六条路线。
两种战略:
(1)疯狂推高各类资本品价格,获利回吐,制造金融危机。
(2)收购骨干产业,使中国成为国际金融巨头控制下的加工工厂。
由于中国大力强调自主创新,准备抑制国际巨头对骨干装备产业的恶意并购,使金融巨头控制中国产业的阴谋难以全部得逞。预计今后这个领域将展开反复的拉锯战。虽然中国局部利益仍有可能受损,但只要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不动摇,国际金融巨头在此领域将难以掀起太大风浪。
中国已制定了限制外国人炒作房产的法规,只要认真加以贯彻,将使金融巨头掀起房产投机恶浪的阴谋破产。(但小损失仍不可避免。)
因此,国际金融巨头的进攻路线将只剩下四条:汇市、股市、期市、股指期货,总起来就是金融市场。

近年来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并居高不下,这是国际金融寡头针对中国的一场巨大阴谋。其目的是,通过原材料涨价,加剧中国企业的经营困难,造成中国骨干产业的大面积破产,以便利用中国的产业私有化(政策性破产)政策,大肆收购,全面控制中国的骨干产业。
必须充分注意,日本金融势力也深深参与了这一巨大阴谋。正是由于日本钢铁企业的大幅提价,导致国际铁矿石原料价格的大幅飚升。
这同时表明,国际实业巨头也已成为国际金融巨头的直接或间接控制对象。正是在金融巨头的支持下,实业巨头才敢于放胆收购中国骨干装备企业。到目前,中国已有多个产业被外资控制或渗透,表明国际金融寡头的收购战略已获得相当的成功。
但是,金融寡头们也有失算之处。由于大规模通货膨胀( 这首先是由金融寡头的战略引起的),使世界各国居民购买力相对下降,从而使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大规模涌向世界市场。中国外贸出口连年高速增长。金融寡头打压中国经济的目标落空。
其次,随着中国新政的实施,金融寡头的收购战略日益受到抑制。
第三,由于中国实施经营非洲战略及其它相关战略,金融寡头抬高原材料价格扼制中国经济发展的企图也已被部分打破。
总的来说,国际金融寡头与中国的原材料期货战、企业购并战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应对的主要策略是:
(1)建立强大的原材料储备体系。
(2)参与国际期货市场应以满足自身需要为标准,不得参与投机。决不允许再出现中航油和国储期铜类似事件。(任何对国际期货的投机性参与都可能被国际金融寡头无情吞没。)
(3)持续大力经营非洲。向世界各地拓展资源渠道。
(4)推进自主创新。
(5)通过国家采购、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措施,扶持民族产业。

由于企业并购战与原材料期货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金融寡头在这两个领域发动金融战争可能伤及自身,因而中国只要掌握正确的策略,因势利导,基本可以确保较长期的安定。
今后金融战争的主战场将移至汇市和股市。而其焦点则聚于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原因是,只有拆解中国的外汇储备,金融巨鳄才能任意做多或做空,将中国的汇市、股市玩于股掌。
近年来,围绕中国的外汇储备,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美国则直接施压:不减少外贸顺差(实际是针对中国的外汇储备)就制裁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随声附和:中国的外汇储备确实太多了,应该赶快花掉。
其实,一万亿外汇储备根本算不得多,因为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投机资本。这种投机资本就象左冷禅输送给任我行的寒冰真气,越多越危险。如果说一定要减少外汇储备,首先应当抑制投机资本的涌入。实际上,近期兴起的关于金融战争的热话题,本来是没有必要讨论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坚持最强硬的金融保护体制。但是,由于要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金融领域不得不放开,加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不断鼓噪,使讨论这个话题不仅必要,而且非常严峻和迫切。
中国应对金融战争的关键在于保持高额的外汇储备。因此,必须坚决驳斥各种关于应减少外汇储备的错误思想言论。例如外汇储备过多易引发通货膨胀、易贬值受损、易导致“人民币流动性过剩”、易引发国际贸易摩擦等。由于经济现象本身的复杂性,此类理由可以举出千万条,但却盖不住一个最大的道理:中国建设需要长期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这必须依靠高额的外汇储备才能支撑。

当前的国际金融环境危机四伏。金融战争已成为常态,并且愈演愈烈,甚至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程度。中美之间的金融战争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早已刀光剑影,寒气森森。这是悬崖绝顶上的搏斗,退让就是死亡。如果中国获胜,凭着仁义之心,美国尚可保全躯体。如果中国战败,信奉丛林法则的美国将毫不留情。中国必坠入万丈深渊。
中国人民极其热爱和平,但这和平却乞求不来,只有依靠斗争与反抗。面对美国金融寡头紧锣密鼓的战争部署与外围摩擦战,中国必须实施积极防御战略。
中国十年内的根本目标应是击破美元霸权体系,推动建立以欧元为第一流通货币的国际金融新体系。操作办法很简单:使美元币值每年均匀地下跌3%左右,十年达到30%左右。这样,全世界对美元的信心就会逐渐崩溃,美元将成为人人争相抛售的垃圾。一旦日本央行也抵挡不住这股抛售狂潮,加入抛售一族,美日关系将急剧降温。美日反华联盟就会破裂。
由于美元泛滥,币值必然下跌。如果暴涨暴跌,美国金融寡头会从中寻求套利机会,并制造金融危机顺势反击他国。因此,最符合中国和欧盟利益的是让美元缓慢下跌。只要中欧联手,这个战略不难实现。原因是:
(1)中国对美国拥有大量外贸顺差。如果美元汇率上涨,中国可抛出美元,抑制其涨幅。
(2)如果美元(对欧元)汇率下跌,中国可停止抛售美元。如果美元汇率下跌过深,欧盟自会通过抛售欧元稳定汇率。

中欧联手,必能击破美元霸权。但美国必不甘心失败,可能不惜疯狂发动战争。出现2•27股灾的一种可能是,美国准备对伊朗动手,金融寡头获利回吐,提前退出股市。还有一个迹象可证实此点。目前国际油价在60美元附近徘徊,而且美国石油储备在减少,表明国际炒家可能正在吸货。一旦伊朗战争爆发,即可大幅拉高油价,从中赚取暴利。
中国必须密切注意这些迹象,为防备万一,必须事先制定一整套应对策略。例如在交通干线周围增加石油储备,制定石油临时配给制度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美国发动伊朗战争,其意绝不仅仅针对伊朗,更主要的是针对中国和欧盟,企图扼住中国与欧盟发展的咽喉。但如果中国和欧盟提前有了准备,美国将竹篮打水一场空。美国已陷入伊拉克泥潭不能自拔,如果再把手伸向伊朗,国力可能加速衰落。这是美国统治集团不能不认真考虑的。
因此,世界未来的形势发展扑朔迷离,难以逆料。但无论如何,中国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最坏局面。

近日美国财长保尔森访华,已不再提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这不是美国大发善心,而是美国发现人民币升值对美元很不利。一方面不可能让人民币在短期内大幅升值,从中套利;另一方面人民币小幅升值将导致美元人气日益衰落。
保尔森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敦促中国更加开放金融业。保尔森明确表示:“我们的政策分歧点不在于改革的方向,而在于改革的步伐。”换言之,美国希望中国尽快实行金融自由化,让美国金融大鳄进来圈钱,大搞金融危机,把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搞乱搞垮。
有一些人害怕美国人施压,害怕遭到美国人的制裁。因而尽管美国人在胡说八道,也不敢据理力争、顶住压力。每次都要作出若干让步。这种让步如果属于非原则性的应付策略还说得过去,但若涉及到重大国家利益问题,则无异于卖国。在当前形势下,若在金融上继续向美国让步,将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灾难。
中国和美国的战略利益有重大冲突。中美之争绝非枝节之争,而是由谁主导未来国际秩序的根本之争。中国并不谋求象美国那样的霸权利益,但“和谐世界”的提出,本身就是对美国霸权的一种反击,必然不会被美国接受。因而,中美之间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中国绝不能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否则将遭受巨大伤害。中国是大国,而且正在向强国迈进。凭着强大的国力,中国也没有必要屈服于美国的压力。美国在中国有大量投资,绝不敢悍然全面制裁中国。中国根本没有必要因顾及美国的感受而出让自己的利益。
中美保持多渠道的联络通道,在美国而言是试图影响中国决策;而在中国则是保持一定的对话空间,尽可能多地申述自己的立场和愿望,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因此,保持这些通道确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必须明确,这些通道的对话基本上都是空的,不要指望它在平时真有什么用途。一般而言,在各类对话通道中,今后中国不应再做任何牵涉重大国家利益的让步。这些通道真正发挥作用的时间,是在双方利益剧烈碰撞之后,可以起到类似于朝鲜战争谈判中板门店的作用。当然,要使美国在对中关系中有所克制、知难而退,还必须给予美国必要的教训。因此,中国应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审时度势、拿捏好分寸,既取得胜利又不使双方关系破裂。
预计今后中美在世贸组织、APEC等组织中都将难以达成实质性共识。中国今后所要做的是以我为主,构建多个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合作组织,如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等。构建起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就有可能逐渐消解美国霸权,使其降为普通国家,从根本上解除美国对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胁。

新自由主义者忽悠了中国二十多年,至今仍在台上大事吆喝。虽然大多数骗术已被揭穿,但仍有几个魔咒危害极大。例如“越开放越安全”、“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等。
民国时代,袁大总统开放“二十一条”,蒋委员长开放东北,向日本人礼让领土,那是真正彻底完全的开放。现在的新自由主义者想必是极为向往的。东南亚全面开放金融业,1997年引来一场金融大风暴,对国际投机资本的安全进出确实有极大益处。新自由主义者必是极为欣赏的。所以,“越开放越安全”这句话绝对正确,前提是看问题的角度要规范。
开放银行业、实行QFII已被看作有关部门的重大政绩,正如减员下岗和“剥离不良资产”曾被看作重大政绩一样。未来如果实行资本项目的可自由竞换,那必定将成为空前的伟绩,比彻底打破国企垄断还要伟大。到那时,国家可能分成几个小国,就象前苏联一样。但那也是丰功伟绩,因为分成几个国家可以促进竞争,使经济更具活力。至于说爆发战争,那更是创造了伟大历史。人类在核战争时代血肉相搏,将创造人类数千年战争史以来的最大奇迹。
不知道“越开放越安全”究竟是从哪国引进的歪理邪说。即使经常用导弹飞机为后盾逼迫别人开放的美国,在服务贸易领域也只开放了101个,比中国仅多一个。发展中成员一般是54个。中国已经如此开放,新自由主义者竟然还不够满足,还要和金融帝国主义者一唱一和。那边厢美国却急着紧缩开放政策,2007年3月1日美国众议院全票通过了一项法律草案,将严格审查外资并购,实际是一项严格限制外资并购的措施。而中国的新自由主义者却宣扬“中国企业应积极让外资并购”,以便“更好地溶入国际经济体系”!
普通人很难理解金融自由化的不良后果,至少认为与个人生活没有什么直接关联,因此,人们往往对此漠不关心。而贸易摩擦却能够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影响就业和地方官的政绩。一旦西方国家挥起反倾销大棒,各方便倾向于满足西方国家的要求,以金融自由化换取对方取消反倾销。因此,尽管“越开放越安全”的说法荒谬绝伦,但仍有不少人为其捧场,以便随时祭出这个宝物,向国家施压。一旦发生严重金融震荡,责任却须中央来负。那时,政治自由化舆论又将甚嚣尘上。
这些年来,国家给予自由主义者的言论空间实在太宽了!当务之急,必须全力击破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神话,打掉其伪道义嘴脸,尤其要坚决驳斥它的几个新咒语。这是抑制金融自由化浪潮、防范金融危机成本最低、代价最小的一环。
十一
当前中国经济泡沫化越来越严重。为此,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发明了一个欺骗性术语,叫做“人民币流动性过剩”。这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发明的最荒谬的术语之一,比“减员增效”、“靓女先嫁”有过之而无不及。
市场经济之下,需要的就是商品货币流动,怎么会有流动过剩呢?所谓“流动性过剩”其实就是“过度投机”的代名词。放着好好的名词不用,尽用些晦涩的词汇蒙人,这就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大特点。
表面上是术语表达问题,但得出的结论却有天壤之别。投机过度需要全力打击投机活动。而“流动性过剩”却需要抑制流动性,紧缩银根。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泡沫经济时期,日本也希望通过紧缩银根抑制泡沫,但却导致泡沫破裂,经历了一场雪崩式衰退。新世纪初,日本经济渐渐恢复元气,依靠的是零利率政策、出口高速增长和高额的外汇储备。而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却信口雌黄,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外汇储备过多导致人民币流动性过剩,必须紧缩银根,抑制人民币流动性过剩。换言之,中国必须象日本一样经历一次泡沫破裂的过程。舍此别无治理“流动性过剩”的良法。
一位著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政协会议上联名提案要求取消利息税,原因是“利息税没有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请注意,这位经济学家承认“中国消费率严重不足”。如此可以看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竟然认为“消费不足”与“流动性过剩”(过度消费)并无矛盾。换言之,黑可以叫做白,鹿可以指为马;原罪是历史必然,掠夺非常光荣,抢劫完全有理。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那里,一切都可以颠倒过来,一切都应当反着理解。
因此,真正的情况应当是:中国不但不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而且恰恰相反,储蓄率过高,人民币流动性严重不足。
治理的方案也应当与新自由主义者开的药方相反:
(1)不但不应取消利息税,而且应当在控制货币流通总量(抑制投机)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利率,扩大人们的消费意愿。
(2)坚决反对经济过度自由化方案,扭转过度市场化的倾向,加强国家控制,更多地使用行政和法律手段(而非仅限于市场手段)调控经济,大力抑制金融投机活动(而非放任自流)。
十二
凯恩斯认为,随着经济发展,货币的流动性一般会越来越慢。因而,凯恩斯主义者总是认为总需求不足,需要增发货币,搞扩张政策。自由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自动创造需求,市场自动调节供需,因而无所谓过剩不过剩。换言之,主流经济学本来根本不会提出“货币流动性过剩”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有难言之隐的情况下,为忽悠社会而创造的。
如果在1980年代出现争相抢购住房这样的现象,主流经济学家必定会开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短缺型经济”的诊断证明,并开出“大量增加供给”的药方。但在21世纪,由于存在严重的产品销售困难现象,供需理论忽悠效果明显下降,因此不得不改头换面,变成“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继续忽悠人们。
其实,无论是“短缺经济”还是“货币流动性过剩”,都属于通货膨胀的范畴,其差别在于居民收入结构(贫富差异)情况不同,导致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不同。在收入结构较为均衡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基本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较少发展为奔马式膨胀。在两极高度分化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稀缺的投资资本品价格大幅上涨,并带动基本民生用品轮番上涨,容易发展为奔马式通胀。
中国目前是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当前出现的所谓“货币流动性过剩”(实质是过度投机)问题,一旦政策出现失误,就很可能演变为奔马式通货膨胀。其前提是“彻底打破国企垄断”,向私人资本完全放开各类民生行业。值得注意的是,非公36条已为此提供了可能。
国际金融与工业巨头早已对中国的基础民生行业虎视耽耽。如今“反垄断”的声音在各大媒体甚嚣尘上,背后是有国际背景的。其目的是打破民生行业的国家垄断体制,由国际巨头接手。这是国际巨头控制中国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已开始实施。国际巨头曾经试图挤垮中国国有民生行业,例如利用石油走私等办法,但未能成功。赖昌星至今能够滞留加拿大不归,表明其背景绝不仅仅限于国内,而是有着国际背景,很可能受到国际金融与工业巨头的庇护,以至于加拿大高等法院的判决都不能奈何赖昌星。
一般的通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奔马式通胀。现在中国对奔马式通胀有亲身体验并有深刻印象的人已经很少了。难道在二十一世纪需要对中国人来一次奔马式通胀实践教育?
十三
自由主义经济学喜欢使用函数模型法分析经济问题。凯恩斯则特别喜欢总量分析法。这类抽象分析方法要么失之片面,要么远离现实,搞出来的成果大多数是垃圾甚至毒素。美国推销此类经济学,目的是毒害发展中国家。其基本做法是:扶植一批弱智经济学偶象(包括诺贝尔奖学金得主),以这些经济学模型为工具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工作相关人员洗脑,诱导其实施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政策。
就通货膨胀问题而言,无论凯恩斯主义或新自由主义的分析都极其苍白无力。按其诊断抓药方,必定越医越重。以美国为例,1930年代以后搞了几十年的凯恩斯主义,结果1970年代搞出了滞胀,从此内外债务高速增长,几十年寅吃卯粮,现在必须依靠日本和中国购买债券苟延残喘。其实,美国已经是一个近于破产的国家,政府是一个彻底破产的政府。
让我们看一看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供应学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等对通货膨胀的诊断和开出的药方,看看其荒谬性。(供应学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都属新自由主义流派。)
(1)古典自由主义
观点:根本不存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这些都是市场上的价格信号,市场会“自动矫正”。
悖论:无法解释、无法应对1930年代的大萧条。
(2)凯恩斯主义
观点:通货膨胀意味着经济过热,经济增长过快。
悖论:无法解释、无法应对1970年代的滞胀及以后的各种泡沫经济(滞胀就是泡沫经济)。(3)货币主义
观点:通货膨胀源于货币发行量过大。货币发行增量应只高于经济增长率3%左右。
悖论:1980年美国经济持续不振,尤其金融业经营困难,银行破产倒闭者多。(因美国金融业的生存根本上仰赖于通货膨胀政策。)
(4)供应学派
观点:通货膨胀主要是供应不足,应从增加供应着手治理。具体办法是减税。
悖论:减税后美国双赤字急剧扩大。
(5)理性预期学派
观点:价格具有完全的弹性,个人的决策具有充分的理性。应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评价:在萨伊定律的荒谬之上更加前进一步,几乎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纯粹毒药一剂。
十四
通货膨胀不仅是总量问题,而且是结构性问题,甚至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因此采用总量分析法基本无效,必须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构分析法和历史方法,才能把准脉、治好病。
由于生产扩张,导致物资需求扩张,一部分紧缺基础物资价格开始上涨。为了维持必要的利润(至少保本),下游企业必须跟着涨价,这又反过来推动基础原料物资价格再度上涨。注意:价格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含义是过量发行货币。在物价上涨的过程中,货币发行量如不相应扩大,不能叫通货膨胀,但是会导致古典式经济危机,即某些部分的危机逐渐扩展为整个社会的生产危机。为克服此种危机,金融部门(私人的或国有的)采用增加货币信贷流通量(通货膨胀)的办法,使整个经济保持相对稳定。由此可见,通货膨胀政策的本意是解决古典式经济危机。
不能否认,通货膨胀的政策在一定限度内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例如,凯恩斯的扩张(即通货膨胀)政策被认为拯救了资本主义。但是,这种政策本质上是有利于大资产阶级,特别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如果通货膨胀成为一种常态政策,政府乐此不疲,必将造成两极分化的恶果,最终必将引发反殖民斗争和国民革命。如果将古典经济危机和凯恩斯主义造成的滞胀型危机加以比较,可以认为前者是坠崖,后者是吸毒。
有人(如益西彭措)可能会反驳通货膨胀有害的观点。为了让读者便于理解这种争论,下面采用辩论式文体。
甲:通货膨胀可以悄无声息地释释富人的财富,因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乙:这基本是一种善良的静态假设。通货膨胀并不意味着收入分配趋向均衡。恰恰相反,这容易造成分配的失调。换言之,从收入分配角度看,通货膨胀是一种再分配手段,但这种手段往往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原因是:增加的流通货币将以利润的形式流进资本家的腰包,而难以回流到贫困群体手中。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物价上涨,大部分贫困群体的困难将进一步加剧。
甲:增发的钞票主要应发到困难群体手中(定向稀释)。
乙:这些年支农惠农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最令中央头疼的就是资金被层层截留。所谓定向稀释,真能做到?搞不好就成了“定向增浓”。
退一步说,即使真能做到“定向稀释”,其效果也是值得怀疑的。从历史上看,通货膨胀往往导致经济运行紊乱,居民购买力相对萎缩(因物价上涨)。因此,历史上很难看到采用通货膨胀政策成功的例子。
甲:美国采用凯恩斯的通货膨胀政策就是成功的。
乙:美国是向全世界输出通货膨胀。它派一些经济杀手到世界各国游说,诱使各国实施对美国有利的经济政策。如果不从,就刺杀该国最高领导人。再行不通,就派兵入侵。这种办法中国能学习吗?
当然,我赞成积极输出人民币,击破美元霸权,但要明白这是有限的,也是有代价的,不可能长期大规模搞下去。
甲: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徐工这样的骨干企业因为资金缺乏、运转失血而被人收购吗?这样的案例,还不足以证明我国货币政策的荒谬吗?再不改变现行货币政策,再不实行货币资源的正确配制,恐怕中国经济要由半殖民地变为纯殖民地了。乙:货币决定经济的观点是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典型看法。但世界经济史已充分证明这种观点  是错误的,至少是有重大缺陷的。
无疑地,货币金融政策可以引导产业发展,但是如果认为只要增发货币,就可以从根本上解除产业困境,那就是天真。的确,中国的骨干产业受到外资并购的重大威胁,不仅是兵临城下,甚至已经遭到轮番攻击。但必须看到,这恰恰是美国黔驴技穷的表现。美国已经成了一个疯狂的赌徒,赌的是美元尚存的一息信用,疯狂印刷美元,到处套购资产,以控制整个世界的实业命脉。但这是一把双刃剑,美元信用下降到一定程度,大量的美元就会回灌美国,美国经济就会因为货币泛滥而决堤崩溃。
继知识经济泡沫破裂以后,美国的房地泡沫正在破裂过程中。美国经济已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美国的政策是万万不可学的!
甲:难道对于外资并购应当视而不见吗?难道应当看着骨干企业因资金失血而一个个破产倒闭吗?
乙:当然要拯救产业。但是在拯救之前必须仔细研究各种对策的利弊得失,采用有效的组合战术,而不是指望某种万能药方。
我认为,增发货币可以作为紧急情况下的特殊措施,起到类似战争役中预备队的作用。但大规模增发货币是断然不行的。那样势必导致物价轮番上涨,以致民怨沸腾、社会秩序紊乱。
目前正确的办法应当是:由国家主导经营,用人民币(而非外汇)向世界各资源国大量购买各类资源,以充储备,并以资源品(而非货币)补助各类困难企业。坚持若干年,直到击退外资并购狂潮。
另外,必须加强对外资恶意并购的审查,从制度上抑制外资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