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应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28:58
酒文化应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王延才
近日,在第六届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就我国酒企如何找准方向,更好地向前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现代酒企应注重丰富和发展中国酒文化,深度挖掘“酒礼”、“酒德”,并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向。
企业发展需要文化
我国是一个产酒大国,2005年饮料酒总产量为3800余万千升,其中,啤酒3061.56万千升,白酒349.34万千升,葡萄酒43.43万千升,黄酒200余万千升,果露酒25余万千升,人均饮料酒消费量不足30升。同时,我国又是一个酿酒历史悠久,酒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文化大国。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生产风格各异、美味香醇的美酒同时,也创造了无数关于酒的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精典的营销范例、科学饮酒的规范等。中国酒文化,如同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一直延伸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和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文化活动中,形成了任何一种物质媒介都无法比拟的文化力量,推动着酒类生产和酒类消费的发展。
王延才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取向的变化,广大酒类生产企业积极开展文化营销,在发掘酒文化、丰富酒文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杏花村,水井坊、泸州老窖等老名牌企业,金六福、道光廿五等新品牌企业,都通过加强酒文化的建设,提高了产品的内涵,加快了品牌建设的步伐,拓展了市场,提高了经济效益,使老名牌更加成熟,新品牌迅速成长。加强酒文化建设,促进品牌建设,促进酒业健康发展己成为广大酒类生产企业的共识。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西太平洋地区减少酒精危害计划》的报告和今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亚太地区酒类行业自律会议形成的‘东京宣言’,其中心议题都是在呼吁减少酒精危害,限制或规范酒精饮料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这对酿酒企业无疑是一个考验。因此,酒类企业要改变经营思路,不仅要会产好酒,而且要通过酒文化的宣传,引导消费者会喝酒,喝好酒,为酒类的生产销售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王延才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改变,人们对酒的消费已经更多地倾向精神需求和文化的需要。因此,酒企要充分发挥我国酒文化的优势,培养和营造新的消费文化,用文化来开拓市场,用文化来培育和影响消费者。在产品的命名、口感设计、包装装潢、广告促销等方面,要突出酒类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把酒文化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
酒文化应注重“酒礼”、“酒德”
酒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如何能挖掘与发扬酒文化,使酒文化更好地为现代酒类生产经营和现代酒类产品消费服务,己经成为摆在酒企面前的重大课题。
王延才指出,研究中国酒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准确把握中国酒文化的精髓,为现代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服务。在宣传完善悠久历史、美丽传说的同时,要对我国古代的“酒礼”、“酒德”进行深入研究和发掘。
我国古代倡导“饮酒有类,酒表有仪,酒杯有艺,上酒有序,开瓶有本,倒酒有方,配菜有别”等饮酒礼仪规范,以及孔子提出“唯酒无量,不及乱”的酒德标准,固然有许多必须扬弃的东西,如等级尊卑观念、酒仪中的繁文缛节,以及形形色色的封建迷信色彩等,但客观地剖析,古代的酒礼和酒德仍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精华,和现今提倡的科学饮酒、文明消费并不相悖。
酒德还反映在酒的酿造和经营行为上。酒的酿造,要严格按照工艺程度和质量标准去做,不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卖酒必须货真价实,不缺斤少两。我国许多传统名酒之所以盛誉不衰,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保持重质量、重信誉的高尚酒德。
研究酒文化,要研究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古代由于缺医少药,医疗条件落后,古人在长期与病魔的斗争中积累了不少用酒疗伤养病的方法。
首先,古人在创造文字的时候就把酒和医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医源于酒”的认识。祖国医学经典无不记载酒的药用功能,如在《本草拾遗》和《本草撮要》中分别写到:酒具有“通血脉,厚肠胃,散湿气,卸寒气,行药势等作用,对酒的“酒为药用”作了基本概括。在屈原的《离骚》中多次展现出椒酒、桂酒和菊花酒等医学认为独道疗效的酒名,说明当时“酒为药用”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现在,一些酒类企业提出喝出健康来的口号,有的企业对不同人群对酒类产品的耐受进行调查研究,寻求降低酒精对人体伤害的几率,对酒和健康的关系已经开始研究。
加强酒文化的建设,要坚持洋为中用,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外国的酒文化。目前,我国的啤酒和葡萄酒的产量占总产量的85%%以上,啤酒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葡萄酒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但我们对啤酒文化、葡萄酒文化的了解并不十分深入,普及程度也差,这都制约着我国葡萄酒、啤酒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产品质量的继续提高。因此,酒企要认真学习吸收外国先进的酒文化,了解世界各国的酒文化,提高和改进我国的白酒文化,提高中国白酒出口能力,让中国白酒和中国酒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啤酒文化、葡萄酒文化进一步普及。
要端正审美情趣,提高酒文化的品位。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携带着时代和阶级的烙印,因此对历史的文化遗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大力宣传积极、健康、正面、阳光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理念,反对消极颓废、下流粗俗的剥削阶级没落文化。当前,要反对那些弄虚作假、牵强附会、亵渎文化的“伪文化”现象,维护中国酒文化的正确方向。
王延才最后总结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酿酒行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新高峰,去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饮料酒产量达到3800余万千升,利税总额突破400亿元大关,占到食品行业的十分之一。今年上半年,经济效益指标同比增长超过20%%。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广大职工努力的结果,也得益于中国酒文化的滋润和促进。“在此大好前景下,酒类企业应放远眼光,把酒文化的发展提上日程,深度挖掘产品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应将酒文化视为企业品牌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促进我国酒行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王延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