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新《红楼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04:44
我看《红楼梦》
魏黎明分享
13:122010-07-14共有0条评论订阅大 中 小经济观察网 魏黎明/文 此《红楼梦》非彼《红楼梦》。我看的是曹雪芹的原著,不是李少红的翻版。
李少红重拍《红楼梦》,勇气可嘉,然而注定板砖无数。作为明清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是无数人心目中的经典,容不得半点曲解和亵渎。
关于《红楼梦》,解读者众多,以致形成红学。前有考证派、索隐派、阶级分析论、政治阴谋论,等等。在李少红之前,刘心武解读《红楼》也曾轰动一时,就是典型的政治阴谋论。
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林黛玉,对于《红楼梦》的解读,本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这是就理想状态而言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对于这部经典的解读,但并不代表这些解读都一样地高明,事实上还是有境界和格局的高下之分的。
譬如李少红版《红楼梦》以大团员结局,与原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大相径庭,意境相去甚远。曹雪芹的这一悲剧设计,其实正是《红楼》之所以成其为经典的地方。
与李少红不同,刘心武显然是认同《红楼梦》的悲剧色彩的。他将《红楼梦》解读为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而红楼中人则是这场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说法契合晚清史实,联系曹雪芹家世,也甚为合理,似乎为《红楼梦》的悲剧性结局找到了根由。
然而,曹雪芹在穷困潦倒之际,穷尽心血所成的这一纸“荒唐言”,难道真的就仅仅是以文讽政吗?文中那一干风流人物,难道仅仅就是晚清肮脏政治斗争的祭品吗?这么理解,大大贬损了《红楼》的深意,也大大降低了曹雪芹的心境格局。
依我看,曹著《红楼梦》无非讲两个字:聚、散,这在文中有多处明白的提示。
如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有一段:“那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喜欢,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感伤,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话儿开的时候儿叫人爱,到谢的时候儿便增了许多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欢喜时,他反以为悲恸。那宝玉的性情只愿人常聚不散,花常开不谢;及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没奈何了。”
黛玉自幼身世凋零,自然诸事看得悲些。宝玉生在侯门,打小便前呼后拥,又禀赋了风流多情品格,自然愿长乐不衰。然而,两人对于聚散的不同看法,实则表明两人都看重聚散,都是有情之人。
相比之下,薛宝钗对于聚散的态度就相对超然和现实。她在柳絮词中咏道:“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宝钗是个聪明人,也是极为现实的人,过于现实则往往薄情。这也就是宝玉喜欢黛玉多于宝钗的原因。
看《红楼梦》,聚散的主题贯穿始终,大观园即是一大象征物。园未起之时,黛玉、宝钗、湘云乃至香菱等渐聚贾府。大观园起后,又添了妙玉、宝琴、邢岫烟等风流人物。直至一干人等奉谕入园居住,起诗社,赏月咏菊,酣畅盛极。其时,菊、聚谐音,也寓意着聚时的喜庆意味。然而,聚愈盛,散愈快,也愈显悲凉。
黛玉葬花即先发悲音。“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其后,先有金钏含愤投井,继有尤三姐刚烈自刎,尤二姐糊涂吞金,再有晴雯忍辱去生,再至迎春远嫁、宝钗离园,等等。《红楼梦》至此,悲音大盛,落英缤纷,凄凉之境前所未有,令人不忍卒读。
此一后果,当然可以用政治阴谋论观之。然而人事间聚散流离亘古不变,却是更为深刻的人生哲理,向来不因个人时乖运歹而稍有变化。
有聚必有散,散则散矣,却因聚而生情,而生恨,散因此却更痛。园中诸人本即禀赋非常之人,于是痛苦尤甚。黛玉喜散不喜聚,即因明晓此理。宝黛的悲剧,正是因多情,多情则又注定往往遭遇人生聚散不定的悲剧。
当然,封建社会的种种牵绊和枷锁,是这一切聚散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有不少红学大家将宝黛的悲剧归结于此。如周汝昌将宝黛悲剧,归结于赵姨娘、贾环等“恶势力”的陷害,这一说法实在有些荒唐。赵、贾二人当时当地亦处处受制,心虽歹毒些,到底也成不了气候。而前述种种所谓封建残害论,贾母、王夫人等也被当作封建凶残势力的代表,竟至扮演了刽子手的角色,此说同样浅薄。
道理是一样的,与人生聚散的遭际恒力相比,一切人为在事后看来皆属可笑、可悲亦复可叹。无论是封建还是资本还是社会主义,人世间的聚散离合都是常情。事由或许因人各异,但内在的悲欢实质却是一样的。那么,真正的刽子手是谁呢?时间?世事?抑或人生于世即已经注定了这个结局?
这就是《红楼梦》的经典之处,我们每个人似乎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说都能从文中人身上找到自己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态度,并且感慨系之。
都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那么曹雪芹于此遭际,是否有怨?有的,曹雪芹有怨,但正因看透聚散离合非人力所及,于是竟至“有缘无怒”(俞平伯语)。明白这个道理,就应当明白曹雪芹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含义了。
当然了,这一切在李少红版《红楼梦》里恐怕是看不到的。或许李少红也不是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是既然投资方号称投资超亿元拍摄这部新戏,那当然要从选角、剧本制作以及结局安排等各个方面进行人为干涉。
至于《红楼梦》的原汁原味,至于红楼梦中人的悲欢离合,却不是资本所有者真正关心的。如果非要说关心的话,那也是要通过这些做做表面文章,以达到收回投资甚而大赚一笔的目的。
以这样的动机去拍《红楼梦》,去体悟人世间的聚散离合,你能指望他能明了曹雪芹的“其中味”吗?
【经济观察网】本文网址:http://www.eeo.com.cn/Business_lifes...4/1754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