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辨伪十二例(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8:37:52

元青花瓷辨伪十二例(组图)

-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波普从一对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象耳云龙纹瓶入手,提出元代青花器分期及其特征理论,世人从此开始了对元青花的系统研究,并掀起元青花热。近几十年来,从窖藏与墓葬中出土了数批元青花瓷器,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有关学者以及古陶瓷爱好者对元青花器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青花瓷的烧造渊源、青花原料及烧制成熟的工艺与条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为真伪品的鉴别提供了重要依据。

  青花器是一种釉下彩白釉蓝花瓷器,它是以含钻矿物颜料在瓷胎上绘画,上釉后经1200℃高温烧制而成。青花器的烧制成熟期应是元代晚期,它是中国陶瓷烧制史上的一次飞跃。元青器的胎为瓷石与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料。一般大型器胎质疏松并有细小气孔,不够洁白,瓷化程度略差,底部露胎不施釉。采用垫砂支烧,有的底有“火石红”色,有的砂底涂刷铁红色,色较浓重,瓶与罐类体部有几道接痕。而小型器胎质细腻洁白,釉面一般厚而温润,有的达到玉质效果。釉色有两种,一种为青白色,青色较浓,也有淡青色和白色的;另一种为卵白色,不透亮,釉厚光润。这两种釉与元代的青白瓷釉与枢府瓷釉有联系。青花料也有两种,一种是进口钻料,靛青中泛紫或青翠色,绘画纹饰呈色浓艳,整个画面浓淡不一,有的带有黑褐色的斑点,有的斑点上还呈现“锡光”;另一种为国产钻料,其青花呈色灰蓝,有的蓝中略略泛点紫,而黑褐色的斑点较少。

  元青花器造型种类较多,有胎体厚重的大器,如罐、瓶、盘、碗等,也有胎体轻薄的精细作品,如高足碗、盘、碗等。瓶有梅瓶、玉壶春瓶、象耳大瓶、四系扁瓶、葫芦式瓶等;壶有执壶、梨式壶等;碗盘大者口径在30厘米以上。还有匝、鼎、觚、塔式瓶、军持、器座等。罐、瓶、壶各品种还有八棱形,较有特点。元青花中罐、瓶之类的大器较多,有的是两节或多节分段制胎,底部也是用胎泥另接,粘接处器表常常留有凸弦痕。底部无釉,多带粘砂痕,有的中心部位带有支烧痕。器足修整随意,常见足端外墙斜削一周,挖足底部有旋痕,说明修胎不讲究,工艺较粗糙。而小件器制作较规整,但有的碗底中心往往有乳钉状突起。高足杯的体与足为胎泥粘接,足的修整也常不规整。

  元青花的装饰构图有两种,即饱满型与疏朗型。饱满型器表绘满青花纹饰,采用多层次技法与锦底开光技法,层次多的可达8至9层,繁缉细密;疏朗型装饰画面疏朗开阔,主要画面由单个纹样构成,多留空白。元青花器常见纹饰有龙纹、凤纹、麒麟纹、鱼藻纹、鸳鸯纹等动物纹,牡丹、莲花、菊花、松竹梅等植物纹,还有人物纹。其纹样有各自的特征:凤鸟分凤与凰,即雄凤与雌凤,常见嬉戏飞翔的凤鸟纹,自然活泼。麒麟纹在元青花中多见,形态像鹿;游鱼、鸳鸯戏水、孔雀、兔等纹饰均绘画精细,神态如生。植物纹中,牡丹纹较常见,以缠枝形式表现,花大叶大,花朵肥胰,花瓣层叠,外轮廓为小花瓣,而留白边,叶为尖瓣葫芦形片,莲花似麦穗状,色不填满,留白,叶也呈葫芦形,但带双翅;菊花纹单瓣和重瓣均有,而瓣较宽留白边,花芯多画成网格,叶片分叉。以上的花卉纹有的作为主题纹饰,也有的作为边饰或辅助纹饰。常见作为边饰或辅助纹饰的还有变形莲瓣纹、蕉叶纹、卷草纹、海浪纹等,在鉴别时不能忽视。如海浪纹是由浪与水波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装饰,一般以一道粗曲线画浪,以细线绘水波纹,水波线短而细密,较为工细。

  元代青花瓷器以典雅优美著称,在拍卖场上常以惊人的价格成交。正因如此,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质品,让很多人上当受骗,这都是对元青花器了解太少的缘故。现选12件复仿制品与真品对照分析,或有助于提高大家的识别能力。

  一、青花牡丹龙纹兽耳罐(图1)属大件器,直口,短颈,鼓腹,溜肩,圈足,颈部有一道凸弦纹,肩部两侧附兽头衔环耳,无环。其造型、纹饰与1980年江西省高安出土元青花龙纹兽耳盖罐(图2)相似而略显饱满。真品龙纹身形瘦长,龙首小而扁长,唇长上卷,龇牙张口,吐舌,双眼圆睁,双角后抿,颈细长,身有鳞纹四肢强劲有力,肘毛飘舞如火焰,爪有三指或四指,尾鼠多呈火焰纹。而仿品龙纹头和上唇较短,线条生硬,腿上的肘毛不自然四肢显得无力,给人的感觉凶而不猛,云朵也显得呆滞.缠枝牡丹花在元代青花中是流行纹饰,一般为花朵等距离布满一周。以枝叶缠绕娇艳盛开的花朵,枝自如弯曲连接花朵,肥硕鲜叶为尖瓣葫芦状生满其间,花边留有小花瓣空白,即花大叶大,形态活泼,欣欣向荣。而仿品的花叶形状呆板,枝条连线处多,涂抹间看不出起笔收笔的自然感,生动不足。另外,仿品器底处理不自然,属有意为之。青花发色浓,层次色阶变化不强,虽是繁密的7层纹饰,但是龙纹与缠枝牡丹纹没有表现出元代风格,线条生硬,运笔较乱,釉面也薄,玻璃光较强。

  二、青花象耳大瓶整体青花纹饰分5层。在肩部有“大元国至正三年(1343年)”款(图3),与英国戴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元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图4)仅仅形似。至正十一年大瓶是元代青花器中的标准器,所绘龙、蕉叶、海涛、缠枝花等线条流畅,运笔起收笔皆自如,把龙在海空云间行走的姿态表现得真切、有力、凶猛,势不可挡。而该仿品显得丰短粗拙,缺少挺拔感,一对象耳也不自然,足部也不是台足内空,铁浸是人为作旧;其青花纹饰与真品差异明显,特别是主题云龙纹,绘画水平有限。龙首虽是张口、龇牙、伸舌,但是上下嘴唇生硬,造型的缺陷使龙显得不威猛,其爪与肘毛也缺乏力度与飘动感,云纹更是呆板。颈部的蕉叶纹细部也与真品不同,真品蕉叶以粗线绘边线,再用较粗实线画主脉,用细线描绘两侧较繁的叶脉;而仿品的蕉叶主脉与两侧的叶脉粗细差别不大,很生硬。此外,仿品的纪年款书法水平不高。

 

  三、青花釉里红开光花卉纹大罐整体纹饰以青花为主,仅开光内的花卉纹为釉里红。足底内施釉,有纪年款:“大元成吉思汗纪国器上内府公用至正元年九月”(图5)。此仿品与1964年保定窖藏出土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现藏河北省博物馆)(图6)虽相似,但差异还是明显的。云肩纹是元代青花瓷器中极具特色的装饰,其内填以波涛水纹,并有几朵荷花,仿品所绘极不细致此外,真品连珠连成线,开光内镂花繁缛,而仿品的连珠是由大颗单珠排列而成,内部花朵松散粗糙。仿品盖上狮钮过大,与罐体不和谐,狮型也不准,表现不出狮子的力感。真品底部无釉砂底,有一种自然旧感,而仿品为了迷惑人,特意书有元代纪年款并多绘一枝花,款字明显生硬呆滞,多绘的花枝则画蛇添足,仿品通体青花色调略发灰,与真品区别较大。

  四、青花凤鸟纹瓷罐 通体青花纹饰分为4层,腹部为飞凤纹(图7)。凤穿花卉是元代青花中常见的装饰纹样,它继承宋代飞凤纹。这类纹样的元青花器如广东省博物馆藏元青花凤穿花菱花口盘(图8),1973年河北省定兴县窖藏出土元青花凤纹高足碗(图9)日本松冈美术馆藏元青花双凤草虫八棱梅瓶。从这几件器物可以看出元代凤鸟纹的特征:一般都绘一对,凤与凰皆细长颈,鳞身,尾部绚丽,尾部分叉一至五条不等。凤头有高冠,为鸡首状,鹰嘴,喙的上部长于下部。此仿品绘画水平较差,整体比例失调,颈短,双翼小,体过长,尾也显得过长,鳞形羽毛画得呆滞。元青花缠枝莲纹的花与叶固定,花朵不填满色而留白边,叶子是带双翅的葫芦形,而仿品与之有差异,特别是花朵相去甚远,看不出线条的变化,交代不清,显得凌乱,青花色调也不对。再者釉面过白,较薄,玻璃光也较强,足底处理不自然。

 

    五、青花花卉草虫纹八棱葫芦形瓶通体青花八层(图10)。与土耳其托布卡比博物馆所藏同类型瓶(图11)相似。此类瓶制作烧造较难,属大器。该仿制品腰粗、底大,有臃肿感,棱面转折较圆滑,缺少挺拔感。真品纹饰繁褥却大气,青花发色深沉,非常典型,其上下腹部的变形莲瓣纹内绘花卉、杂宝、火焰纹等,有四层变形莲瓣纹,又称“八大码”,是元代青花器中常见的辅助纹饰每片均是以等距离一粗一细线条绘出,之间不相连(相连的极少或时代晚)。而此仿品绘画虽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却显拘谨,用色缺乏自然的层次,有滞笔出现,上下莲瓣纹生硬,线条节奏变化不强,且釉面较薄,玻璃光较强,足底处理生硬。

      六、青花缠枝莲纹大碗(图12)与叶佩兰著《元代瓷器》第79页图135的元青花莲池水禽纹碗(图13))51958年南京中华门外郎宅山西麓宋晟和叶叶氏墓出土的一件元青花鸳鸯莲池大碗外腹纹饰相似。这类青花大碗真器是特殊产品,形体大,厚重,圈足内无釉,多用进口料绘纹饰。该仿品缠枝莲纹线条不流畅,莲花造型呆滞,每一尖瓣不自然,叶片生硬。变形莲瓣纹笔同样带有滞涩感,线条转折不自然。另外,其釉面光滑,显得紧密不温润,釉色白中泛青不含蓄,底足处理光滑,不施削纹,显得生硬。

 

      七、青花龙凤纹四系扁瓶(图14)此类型真器具有金元时代特征,磁州窑、龙泉窑都有烧造,在伊朗、土耳其、日本、英国等国均有收藏。此仿品与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元青花龙凤纹双系扁瓶(图15)相似,仿制基本到位,但还是有“硬伤”:颈长,四系龙纹显得略矮,上部肩丰而下部比真品略显内收,青花色变化不多,显得略平,不如真品青花色泽青翠,纹样用笔缺乏沉稳感,显得飘浮;釉面薄,温润感比真品差,足底呈现的“火石红”也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