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麟:大时代的中国软实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34:19
杨锦麟:大时代的中国软实力http://news.QQ.com  2008年10月23日10:05   南方网    我要评论(0)

在我们积极探讨对中国软实力的构成过程中,往往会忽略香港和台湾的存在,而香港中国人和台湾中国人现在所进行的一切,其实应该被纳入到中国软实力的一个范畴,他们所发生的一切也应该纳入所有中国人关注这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视野。

乞力马扎罗雪顶可能10年内融化,“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成都醉驾案疑犯被改判为无期
[孙伟铭父亲称判决不公拟上诉][更多] ·新疆发布公告依法打击针刺犯罪活动
·加拿大部长称希望赖昌星能考虑自愿返华
·印媒再次宣称中国士兵"入侵印度领土"
·山西致277人死溃坝事故现场将建警示广场
·河南平顶山矿难已造成44人死35人失踪
·推广 | 注意!资金正在流向以下板块!
独家:历史学家眼中60年中国 [日军国主义不会复活][中国民族自信心重建] ·深度 | “快女”粉丝江湖的“无间道”
·军事 | 美军将解放军列为假想敌
·博客 | “砖家”点评快女 赌城结婚的明星
·互动 | 真实记录一个农民工的北漂生活
·推广 | 中信信用卡免费申请 即获QQ会员

我非常高兴一年之后,又再次来到公众论坛,跟大家有一个心灵的交流,而这个交流又赶上了一个大时代的开始,这个开始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基础上再次出发,中国要走向哪里,中国未来的三十年应该怎么样迈出自己新的步伐。这就是我们的大时代。

软实力的概念和传播

软实力的概念是西方移植过来的,约瑟夫·奈伊指的软实力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是通过自身吸引力而不是威慑力来达到目的的能力,软实力靠的是吸引,而不是硬销。比如说麦当劳、可口可乐、好莱坞大片,我们可以想一想,作为中华民族奋进向上的积极形象花木兰是其中的一个,但是花木兰却成为美国好莱坞最著名的动画片形象。还有《功夫熊猫》,功夫和熊猫也都是中国元素。

我们探讨中国软实力想到中国13亿人这个板块,13亿人改革开放的能量。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我们还有香港和台湾,当然,还包括澳门。

我非常同意这样的一个提法———中国软实力的内涵和基本构成,必须和人类文明吻合和接轨,符合人类发展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基本规范,甚至是一致。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不是孤立于世界民族发展过程之外的,它们的表现方式、表达内容,内涵和精神是一致的。中国的崛起和复兴,应该包括了三方面关联的因素,也就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复兴、社会政治进步,以及对中国过去传统文化重新的诠释。

我们对外宣传工作,虽然花了很多钱,但效果还是不理想。我们经常到海外组织演出,但观众多半是华人、华侨,是我们自己关起门来取暖,我们很少有一部像上世纪60年代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现在我们看的电视剧《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拍得很好也很感人,但是这些影视作品是没有办法进入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主流电视频道的。如何塑造和营造一个全新的中国形象,如何采取现代文明社会所认同和接受的方式,赋予国际社会一个全新的中国概念,这是在座所有人必须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我们现在所有对外宣传的平台和载体都不能说很差,但是不能确保一个软实力的展示和传播过程的基本必需,中国文化产品或者不包装,或者包装得很差劲,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的文化传播,现在还存在着不同社会制度并存的政治板块,还存在着政治分裂的现实,大陆、香港、台湾等不同政治区块的软实力,长期以来没有办法有效整合,我们的优势没有办法互补,各自为政,甚至在传播过程中出现抵消、互相排斥的现象。我们有简体字、繁体字,我们有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我们没有办法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获得一个有效的拳头产品。

举一个例子,2007年中国电影票房33亿元人民币,比前一年增长27%.同年,美国电影票房237亿美元,海外进账占2/3,增长4.7%.影视内容制作是可以渗透到全球每个角落的软实力,但是我们这方面很弱,我们多元化的文化没有办法在影视作品中得到展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仅为美国的六十分之一,中国元素传播出去的视野、视线是有限的。我们做得还很不够。

和平发展的战略

尽管发生一些零星的边境冲突,尽管出现1995、1996年的台海危机,但是,中国本身长达30年时间没有发生战争,没有发生整个社会不可逆转的政治动荡,我们有一个相对平稳的和平环境。

我们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氛围,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日益重要和不可或缺的角色。今天的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任何一个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介入,基本上找不到妥善的解决办法。

我们的综合国力和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就不用说了,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足以让自己保持独善其身,虽然有一定的风险。全社会公民意识和基本质素的初步养成,这一点我觉得是比较弱的,现在稍微好一些。

但是,只有上述这些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包括:

第一,所拥有的政治文明程度是否能让大多数国家认同,接受得心悦诚服。

第二,你能不能经受得住成为一个大国之前的各种政治和经济等层面的挑战和考验。

2001年,中国发生了两件足以改变中国未来历史发展轨迹的大事,一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二是中国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承办权。加入世贸后,经济领域中所有的游戏规则,你都必须要按照整个国际社会流行的通则来办事,承办奥运会,我们向国际社会做出很多的承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讲信用的。

第三,你的整体公民素质能否和一个现代化国家所必需的文明程度相适应和相匹配。我只提问题,大家一起找答案。

和平发展是我们的全新战略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和平发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夙愿,1979年之后,中国遭遇到了一个近现代史上难得一见的周边地区和平和稳定的环境,有人说这是南宋以来难得一见的30年。这30年,给中国的和平崛起或和平发展奠定了较为厚实的经济基础,给中国的和平发展理论提供了新的历史思考、理论总结归纳的空间,也提供了一个新的付诸实践的可能。我相信这就是未来30年中国传播软实力的基础。

大时代的中国,是急速变动和转型期的中国,只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严格意义是16年的时间,完成了资本主义社会200年才能达到的经济成长水平。我们没有贩卖黑奴,也没有发动战争,也没有搞圈地运动。但是,中华文化最基本的传统道德伦理,在很多领域是看不到了。我们很多县或者县以下,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苏联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现象———地方酋长化,政府管制能力急剧削弱,政府的公信力荡然无存,虽然不是整体,但是板块化存在。

中国软实力应包括香港和台湾

中国软实力的传播,有大陆、香港、台湾等不同的政治区块,中国软实力和中国文化最主要的就是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求大同存大异,大陆、香港、台湾等目前的政治现状就是这样,求大同存大异的一个真实写照。一般概念上我们讨论中国软实力,不会把香港和台湾考虑在内,但是我主张把香港和台湾收到中国软实力思考的过程中。我同意香港一位教授的看法,中国古典文明传统和中国现代社会主义传统是中国最基本的软实力资源。中国的软实力中必须加上香港和台湾元素,我们对这个软实力的内容理解才能更加全面,也更加饱满。

有人说中国不可以搞法治社会,但是香港的中国人说可以,尽管这个法制制度、行政管理体系是西方殖民者用枪炮强迫带来的,移植在一个南方的小渔村,但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变化,经过香港人的积极勤奋劳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商业地位,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系。

不必刻意回避香港以及台湾曾经和目前正在进行的一切,无论它们发生什么,无论经历了什么,无论出现了什么样的挫败或者是什么样的成就,我们不必要回避它,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理解它、消化它,并且有朝一日学习它、提升它,香港的中国人、台湾的中国人的经验教训都是中国迈向现代化、振兴中华民族的宝贵资产。

回归之前的香港和回归之后的香港,都是中国近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香港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相对完备的法制基础、自由经济政策均属于香港元素的主要构成。香港有区域内最自由的市场经济体系,也有中国人的勤奋和与时俱进,与英国人留下来的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廉洁政务、良好的营商环境、完整的法律配套体系,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结合。

法治社会和契约精神是香港元素的内核。香港有行会制度、工会制度,劳资关系的调整,商人和商人之间关系的配合,行业之间的互动,有很特殊的律师工会、会计工会、工程师工会等等,这些在中国内地也有了一些传播、学习或借鉴。

香港在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承前启后,是中国在整个战略崛起、和平发展棋盘上非常重要的棋子。

台湾元素我们必须要强调。台湾当然是中国不可分裂的一部分,同时台湾是中国最后一个政治分裂的板块。台湾过往一百多年的历史,日本统治了50年,1949年之后两岸绝对的政治隔绝也持续到了1987年,之后开始有历史性的跨越发展,一直到了今天。但是台湾历史发展状况的特殊性,给中国内地历届领导人处理台湾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难题,美国因素的介入,日本的虎视眈眈,给中国的和平带来了复杂多变的挑战和考验。

我们也必须知道,台湾是华人社会尝试政治民主化的先行者。国民党1949年在台湾实施高压白色恐怖统治,屠杀了无数革命群众,换来了第一次相对稳定的年代,也搞了土改,也很成功,成功赎买了台湾地主阶级手中的资本———土地,换取了对败退政权的认同。

台湾政权从一党独大到2000年出现第一次政党更替,这是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通过选举,而不是流血的、暴力的手段,一方逐步获得执政权力,一方逐步交出执政权力。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首次尝试,我们现在还不能下定义是成功还是失败,但这是第一次。台湾民众长期被压抑的当家做主的意愿,获得了初步的满足,政治参与热情和能量空前获得释放。

过去20年,每次台湾重大的选举我都在现场,我不仅到一个偏远的小渔村看一个简单投票站里所有渔民的投票行为,我也到都市观察七八十岁老头老太的投票行为,也看到了几次领导人选举的过程中跌宕起伏。

尽管台湾社会转型期的诸多不稳定现象无法获得克服,民粹政治的滥觞以及族群意识、统独意识依然在中南部左右着民众参与政治的情绪,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中产阶级政治参与的成熟度。我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红衫军运动时我在现场,第一天9月9日下大雨,我穿着单薄的雨衣,连内裤、袜子都湿透了,但是在大雨滂沱下没有人做出丧失理智的行为,都在雨中做着同样的手势、呼喊同样的口号,没有发生当年2·28那样的烧杀抢掠。这是告别威权之后的政治能量释放,释放得如此空前,但又是那么有秩序。

两岸关系未来的格局

两岸关系未来的格局,是秉承了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过的,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秉承了江泽民在90年代说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尽管还有极少数的台湾人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但是多数的台湾民众不会完全隔绝中华民族的血脉。台湾中南部是民进党大本营,你会很惊讶地发现,中国人的文化传承,在那一块土地上是从来没有被割裂过的,保留非常完整。我手里有一张碟片,是民进党的一个常委投了200万新台币搞出来的,用闽南话读四书五经。

两岸既然要和平发展,软实力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一定会更加频密,未来文化意识形态,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有了一个新的角度。两岸尽管在政治上曾经有完全的隔绝,但是两岸新的整合其实已经开始,很多史料已经证明,即便是在政治上完全隔绝时两岸还是有互动,还是有默契,这个默契就是一个中国的认定。

从发展趋势来看,两岸逐渐走向“建立互信,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共创双赢”是可以预见的方向。目前台湾对中国大陆经济的依存度是33%以上,长三角、珠三角完整的产业链大多数是由台资企业构成。当一个分裂的板块,经济对母体的依存度如此密切,而且还在增长过程中,是独立不了的。文化就更不用说了,即便是陈水扁执政过程中,两岸的文化交流、体育交流都没有完全隔绝,人民之间的往来就更多了。1979年有45名台商从泰国转飞香港,跑到广州参加广交会,所有的名单都被台湾的警备司令部掌握,回去之后每一个人都被叫去问话。按照当时台湾的法律,是要判刑的,但问完话就全放走了,这是一个迹象。这之后,一直到今天,每年台湾同胞到中国大陆来是1000万以上人次,两地通婚已经达到了数十万对。我今年在高雄县做一个采访,遇到一个女服务员,是广西人,嫁到台湾12年,她对我的第一句话是:“杨先生,我在这里呆了12年,已经拿到身份证了。”紧接着第二句,“我可以投票了。”第三句话是:“我要投马英九。”

两岸关系很长时间像是下象棋,你吃掉我或我吃掉你,而现在应该告别零合,不是下象棋而是下跳棋,跳棋是非零和,胜者可以全部过海,但败者也只是落后几子而已,跳盘不伤对方,原则上没有明显的界限,只要有依托就可以不断地跳到目的地,两个人可以下跳棋,三个人也可以下跳棋。

香港、台湾元素的不可或缺

近现代史上的中国人在不同的地域和政治板块,为了追求平等、公正、自由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法治社会,民主进程和社会公益都有程度不同的努力探索的实践,他们都属于中国最宝贵的精神财产,他们都是中国软实力的主要构成。我相信把香港和台湾纳入到我们软实力的内涵,我们对国际社会有更多的说服力。因为有了香港和台湾,历史的变迁就变得越来越丰富和精彩。

香港和台湾维持法治、探索民主的经验教训,是中国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母体与两个子体之间开始呈现的整合态势不可逆转,彼此之间的互利互补优势开始呈现。中国软实力的传播不可以忽略或者忽视香港与台湾元素的存在,我们对传统文明的敬畏与回归,法治社会的建设和维系,中国人政治民主化道路上的探索与尝试,这样的软实力在传播过程中,获得的正面效益可以想象。

对于中国的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成长经历中得到不同的感受,尽管在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问题还很多,尽管我是一个50岁的“愤青”,但是我对中国的未来有足够理由和耐心给予憧憬和期待,我们不是悲观主义者,中国明天会更好!

杨锦麟简介

年过半百的杨锦麟有着传奇生活与坎坷经历:从命途多舛的幼年、15岁上山下乡到街道临时工、大学教师,继而转赴香港,先后担任报社编辑、主笔、杂志主编、专栏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2003年至今主持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

相关专题: 岭南大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