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同的前世今生】鼓楼东宏恩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05:06

本篇是 鼓楼老胡同中的一个改造项目 会所"妙" 原来的一个老庙“东宏恩观”。

北京老胡同胡同大面积的被拆除,究竟我们还会剩下些什么?
老北京的影子还会留下多少?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1.只是由一个破旧的古庙改造成的一个会所,这是入口处的茶馆...

2.大堂的内部

3.这是这里VIP的接待厅 墙上挂着的得是来自各家媒体的报道

4.周边胡同中的小孩子们是这里的常客。带给了这里很多欢乐的感觉。

5.这里的主人开着一家小小的设计工作室。

6.里面的一家清幽的小茶馆“妙”。

7.茶馆的入口

8.小小的茶室。


9.入口

 

其实按理说这还是一个不错的改造,但看着这周边触目惊心的大面积拆除,我也对这里胡同的未来产生了一丝担忧。20年后这里还会留下些什么呢?

 

豆腐池胡同山门宝殿已颓领袖浪漫仍传  

重修清净宏恩观地铁中的我_

宏恩观小考

 

    上世纪80年代,鲁迅文学院的王彬先生出版了一本《北京街巷指南》,历数了北京胡同风貌。20多年过去了,我们在变,北京也在变,本报的“胡同百相”就是以北京街巷、胡同为载体,在探寻其演变的基础上,发现胡同里的老故事、新故事,发现胡同里的奇人或从胡同里走出的名人,梳理出人文历史与当下情况、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纽带,把 “胡同百相”做成一本全面的北京街巷故事会。

 

胡同简介
    豆腐池胡同,西起旧鼓楼大街,东至宝钞胡同,全程步行约5分钟,现有住户512家。明朝时称“豆腐陈胡同”,疑是陈姓做豆腐者居此,清时“陈”字讹传为“池”,遂为豆腐池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将西段娘娘庙胡同并入,文革时曾改名为“朝红胡同”。
    胡同有古刹“重修清净宏恩观”一座,山门、帝君殿尚存,内仅余石碑一座,碑阳额书“万古长青”,碑阴额书“因果不昧”。   现为标准件二厂车间,已转租民用。
    胡同15号为杨昌济故居,毛泽东早年曾在此借住。传为毛泽东故居,乃误。

 

宏恩观既是中轴龙脉的风水宝地,又是宫中大太监的居所,按说该有不少宝贝,不过经过百年风云变幻,早已风物无存。
    解放初宏恩观被国家分给了北京标准件二厂做厂房车间,彻底和文物局脱了干系,后来工厂迁走之后这里就成了住着200多人的职工大杂院,改为菜市场、台球城也是工厂为了效益不得已而为之。
    2004年,一位痴迷北京四合院、民间古宅的文莱华裔建筑师看中了这间古刹,斥资数千万获得了宏恩观的土地使用权,准备真正重修一番这清净之地。周围居民都知道“娘娘庙”已经租给了老外,而且一致承认新租客把这片古迹保护得挺好。不过胡同里老百姓都说外国人在庙里开“床吧”,不禁让人联想到抽大烟……后来我从豆腐池胡同北边的张旺胡同进入了宏恩观,看到了正在装修的庙房和大殿,也找到了所谓“床吧”。原来那只是一家意大利公司装修的花哨设计——不要椅子,全是床榻。
    令人稍觉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宏恩观也没有被记入任何文物保护的名册,倒是文莱建筑师表示他一直在为此奔走呼吁,据说明年文物局会来立牌。

 

豆腐池胡同的居民大多是本地人,在门口搬个小凳坐着看光景的,准是老北京没错。这些人多是上了点岁数,纵谈不上富有,可衣食无忧,也不往远了走,就在家种种花,养养鸟,看看屋檐上的这片天。
    在宏恩观大门正对面,就住着这么一位北京大爷。大爷姓芦,今年55岁,出生在这条胡同,后来在这里成家,生子,如今因为身体不好从工厂退休。芦大爷听说我想了解豆腐池胡同的情况,马上就把我让进了屋里。
    芦大爷是“老三界”,上山下乡时去了东北。显然“知青”说话很有分寸和条理,见过就是见过,听说就是听说,不了解的绝不乱讲。说到家门口这“娘娘庙”,芦大爷回忆说小时候门口还有面大照壁,听说是全国最大的照壁,不过30年前被拆掉了,连个遗迹都没有。我正觉得惋惜,芦大爷却说没什么好遗憾的:“所有的土地都是国家的,人也是国家的,国家需要咱干什么,咱老百姓都支持。”
    芦大爷的儿女都在美国读博士,对芦大爷来说,供孩子读书的任务胜利完成,再没啥好操心的了。芦大爷养了五只小白鸽,每天一开院门,振振翅膀,便飞到对面的宏恩观顶上,神气地晒太阳,过一会儿芦大爷摇摇手里的铃铛,鸽子就听话地排着队飞回“家”,这景观不知道被多少游客的相机捕捉过。芦大爷家的客厅明显不是为客人准备的,改叫花厅还比较恰当。满眼的绿色植物,配着许多叫得上名或者叫不上名的老物件,把小厅占得满满堂堂,一直码到小院里的假山旁。
    芦大爷说,不论养花养鸟都为图个乐,想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只有自己能给自己好心情。去年天暖和的时候,芦大爷把家里的花全搬到门口来了,居委会说他这是影响市容的行为,芦大爷很无奈。他觉得自己养这么多花就是想让别人也看看:“咱也没摆马路上,自己家门口摆摆花,这是为国争光啊!”


 鼓楼东宏恩观于张旺胡同4号(原娘娘庙2号)。
  全观坐北朝南,据上世纪50年代调查,有观门、垂花门、帝君殿、大殿、东西配殿及三个跨院。观门前有照壁一座,宽3.8米,厚1.2米,硬山调大脊筒瓦顶,红垩墙身岔角雕花。山门面阔五间,17.6米,进深7.9米,额书“重修清净宏恩观”。山门两侧垣墙辟有东、西角门。山门后为垂花门,面阔2.9米,进深3.9米。前殿名帝君殿,殿式作法,檐下五踩斗拱,歇山调大脊筒瓦顶,周围廊带雀替,和玺彩画,面阔五间22.18米,进深13.2米。东西配殿各五间,大式作法,硬山筒瓦顶。后为大殿,面阔五间18.2米,进深9.8米,大式作法,硬山大脊筒瓦顶,两侧带耳房各三间。东西配殿面阔三间16米,进深6.7米,大式硬山过垄脊筒瓦顶,前带廊,苏式彩画。另有东西配房,均面阔七间20米,带前廊,硬山顶筒瓦过垄脊。观东路有两座跨院,第一院有大门、垂花门、殿宇两层及东西配殿,第二院有大门及正殿。西路跨院内有大门及正殿,三座跨院内的殿宇均为筒瓦顶。
  帝君殿前东西各有一座碑亭,均为砖券大式硬山箍头脊筒瓦顶:西碑亭内有石碑一通,方座,螭首中雕宝珠,额书“万古流芳”,首题《宏恩观碑记》,为光绪十九年(1893年)九月九日刻,碑高3.3米,宽1.5米,厚0.43米。东碑亭内的石碑同西碑,碑阳额书“万古长青”,碑文记载宏恩观创建沿革。碑阴额书“因果不昧”,碑文为宏恩观第一代开山黄冠羽士素云刘诚印重修立。殿前有一座炉亭,重檐四角攒尖顶,檐垂角铃,亭内有方铁炉,宽1米.厚7.5米,高1.58米,兽面蹄足,炉身铸八卦纹和“清静宏恩观”等字样,亦为光绪年造。大雄宝殿内有一碑,螭首方座,高2.98米,宽1.5米,厚0.4米,额书“万古长青”,碑阳刻:“宏恩观者,刘素云方丈之所建也,观为千佛寺故址,地势辽抒,远于龙华柏林诸寺……光绪十九年九月九日”。

现为钟楼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