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公寓的前世今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0:52:20
 上海老公寓的前世今生   

       一、河滨大楼——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   

          苏州河四川路桥西北侧,有一排壮观的建筑,虽然略显陈旧,但是依然夺人眼球。这就是当年被称为“亚洲第一公寓”的河滨大楼。
        大楼占地面积为7000m2。建筑总面积达到54000m2,8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共有居室194套。底层庭院还有一座水深2.1m2的游泳池。整个大楼可入住900户,约2000人。除了令人咋舌的体积外,这幢大楼妙就妙在,它主立面临苏州河,可以称得上最早的利用水景概念的前卫设计。当时的苏州河没有污染,在外白渡桥西侧还有划船总会,在四川路桥边辟有河滨公园。苏州河边有水有桥有绿荫,把环境和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天衣无缝。建筑师更因地制宜将建筑平面作成了“s”型。不仅容积率高,建筑通风朝向都很好。这种形状的建筑平面在上海也是绝无仅有。有这么多独一无二,想不是第一也难了。


      二、自由公寓——小巧雅致的袖珍公寓         自由公寓,五原路258号,1937年建成,高九层。与上海众多公寓建筑相比,自由公寓可谓袖珍。占地仅仅1220m2,高9层。是少见的不临街公寓,闹中取静,幽静雅致。
        南入口由通道引入,设三个踏步进入电梯厅,电梯门被安排在公寓入口的背后,为了避免电梯等候区与进入门厅的人流相撞而形成拥挤的情况。公寓入口通道两侧安置了两个朝南一室户,朝北布置了一间锅炉室,一间公寓管理房。建筑面积被充分的利用起来。
        标准层设两个三室户。从大客厅,大卧室,大卫生间到日光室一应俱全。北边两翼设小楼梯,供佣人进出,紧急时作为消防楼梯。
        建筑外表风格现代,简洁雅致,外墙镶嵌和褐色面砖,在中央和转角阳台以及客厅窗框处用淡色调,打破深色沉闷感觉。在建筑立面顶部利用跌落处理手法,丰富建筑整体立面。本来由犹太人建造的公寓在二战时落入了德国人的手里。现在,还经常有德国人来此寻亲念旧。
        三、凯文公寓——欧洲风情再现  

         衡山路525号的凯文公寓,始建于1933年,由法国人建造。当时叫做开文公寓。解放后边改建成运动员宿舍,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成为全上海最早被改建成的酒店式公寓。比如加建了电梯,还在楼房对面设了健身房和淋浴间等等。虽然房子的结构有所破坏,但是大概的轮廓基本上还保持着。标准层的格局基本是这样,从电梯为中,两边各有一条小走廊,每条小走廊上分布左右和前部三扇门,即是三间套房。房间里视野开阔,采光很好。就是因为装修年代比较早的关系,里面的家具略显式样陈旧。最近凯文酒店正准备停业装潢,旧貌换新颜的凯文值得期待。
         说到凯文公寓,就不能不提到它楼下那家凯文咖啡馆。是市内少见的露天转角式样,堪称全城最火暴的咖啡馆之一。店面不大但风情万种,充满了浓郁的欧陆街头风情。周末的brunch堪称地道,自制的“凯文咖啡”颇具特色。常见老外们在这里聚会闲聊,配上衡山路独有的法国梧桐风景。恍惚之间以为真的是在法国街头喝咖啡。咖啡馆旁还有一家百合书屋,也是小资钟爱的类型。在书香和咖啡香熏陶下,凯文公寓的香艳程度也立马三级跳了。

 
       四、西湖公寓——名字最传统的摩登公寓          西湖公寓,衡山路303-307号,高安路48号,建于1928年,原名华盛顿公寓,如何改名,为何改名不得而知。但是这幢有着最传统中国味道名字的公寓,可以算是当时概念最超前的公寓了。
       初建时,公寓为9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公寓。标准层有三个单元拼接而成,每个单元都设有主楼梯和辅楼梯。除了楼梯外,还设电梯一部。是上海公寓建筑中最早使用电梯的公寓之一。在那个很多人家还把电灯当作稀罕物的时代,用电梯实在是太时髦的事情。而且该公寓完全摒弃了当时在上海流行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风格,接受了西方现代建筑的历年,十分简洁。外墙为黄色水泥拉毛,但是出入口门框及上方的窗肚墙上特意作装饰艺术风格的处理,图案用白水泥制作,有很强的抽象派风格。
  西湖公寓的装饰艺术风格,是当时世界最流行的。可见当时上海的建筑十分紧跟世界的建筑思潮。
       上海城市历史专家薛理勇谈起老公寓时认为:上海公寓的出现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体现。当时上海经济兴盛程度空前,外来流动人口相当多,其中有农村到城市来打工的劳动力,有国外冒险家和投资者,有全国各地涌来的各种人才。人口剧增,土地资源紧缺,也不得不让居民改变传统居住的观念。当时在国外公寓住房的概念已经发展完善,成为改变住房条件最好的选择。
       当时的公寓房分很多种,最上档次的公寓应该就是现在的锦江饭店和衡山宾馆。除了以上两幢顶级公寓之外,上海著名的老公寓还有毕卡地公寓,诺曼底公寓,盖朱康公寓等。当时住在这种公寓里,就是有身价的表示。后来许多保留完好的大楼,都被改建成宾馆,酒店,大使馆等。
        最普通的应该就是教会的青年会公寓。专门解决外地到上海,无经济基础年轻人的住房问题。这些年轻人很多是逃婚或者逃学来到上海。这样的公寓结构都比较简朴,价格相对便宜。
        公寓的概念介与民宅和旅社之间。最早入住公寓的是要暂住上海一段时间的外国人,因为比起酒店,公寓更舒适也更便宜。逐渐上海人也开始接受公寓这一当时很前卫的住房概念。从社会名流开始,上海的中产阶级也开始搬了进去。
        老上海的公寓一般配套设施齐全。从大堂,公共电梯,公共楼梯,消防通道(这一般作为佣人通道),垃圾管道,锅炉间到地下车库一应俱全。高级的公寓每个层面都有服务生,还有固定的大厅可以用做开舞会,晚宴,举行派对等等。更有开阔的公共空间和宽敞的走道。
        公寓房间一般都很开阔,层高超过三米,开间阔5米以上甚至六米。就算在高楼之上也不会感到压抑,大的套间的面积甚至可以达到300平方米,这基本上等同于别墅的面积了。
  现在的老公寓除了保存完好的,被列入保护建筑名单上的,大多数没有被足够的重视和保养,其实是相当可惜的事情。在动乱时期,很多老公寓的外表已经被破坏,内在也被72家房客的勾心斗角弄得支离破碎。更多的是在城市改造的进程中灰飞湮灭,为马路的拓宽和新楼的建造让道。每一栋老公寓都记载了一段历史,消失的那些也只有让那些如烟的岁月来铭记了。    五、集雅公寓——大师的杰作           集雅公寓,衡山路311-331号,原名惠斯乐公寓,一度又称乔治公寓,1942年建成。当时设计按照业主的要求,专供简单家庭和单身独居住户,类似今天的酒店式公寓。
        建筑平面根据不规则地形设计成“t”字型,恰到好处留出进出口车道。公寓中间单元为七层,东西尽端单元为四层,各有专门出入口。中间单元除设门厅及电梯厅外,设两个四室户和六个一室半户,采用套间和凹室布置形式,突出起居室活动空间,开间达到5m,相当宽敞。每户都有阳台,卧室均设壁橱。公寓设备齐全但精简,垃圾管道设在楼梯半平台处,隐蔽且使用方便。楼层立面明朗简洁,中部垂直的水泥装饰线与黄色外墙搭配,是现代建筑风格的出色体现。
  公寓虽然并不起眼,但是来头不小。是我国著名建筑师范文照继1941年完成美琪大戏院后的第一个项目。这个时期,范文照游遍欧洲列国,悟出不少心得,比如:“一座房屋应该从内部做到外部来,切不可从外部做到内部去”,“首先科学化而后美术化”,倡导“全然推新”等思路,其设计水平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仔细品位之间,一定能感受到大师的非同一般。    六、高安公寓——弧形的美丽 

        高安公寓,高安路14号,原名阿麦仑公寓,建于1941年,六层混合结构。因为地皮在路口,建筑师因地制宜将平面设计成弧形,反而成了这幢公寓最大的特色。弧形设计平面,正立面宽,背立面小,有利于居室获得良好的条件,公寓各居室面积大,采光通风好。底层是门厅,汽车宿舍和司机宿舍,二到四层均设一个两室户和一个三室户。五六层为跃层户,超大型的房间、阳台和露台尽显非凡气派。六层的扇型大房间和弧型楼梯、圆形小房间组合在一起相应成趣,尽显曲线魅力。
  独有的敞开式弧型大阳台,近270度的视野范围。建筑立面配合弧形平面,以黄色面砖饰面,辅以白色花台、窗套和挑檐线条,呈现明快,流畅的现代建筑风格。门厅有两层高的门框,压抑感降低到最低。还结合地形,设计成三角形平面。地坪用米黄色的水磨石,沉静大气,上面镶嵌a、l两个字母,据说与建筑师夫人的名字有关。说不定里面有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七、华业公寓——迷你贵族小区           在平安电影院南面的花园住宅里弄内(陕西北路175弄),有一组老上海人都知道的公寓。名叫华业公寓,又名华业大楼。1932年开工,1934年建成。
        公寓由一幢十层主楼和两幢四层配楼组合而成。总体布局为三合院形式,主楼居中,坐西朝东,配楼各在其南北方位。主楼和配楼之间又底层廊道相通。公寓楼前有2500m2的草坪绿地,四周种植树木,围有绿篱,中间辟有儿童游乐园,楼后配置锅炉房、配电间、水闸房和汽车库。
        主楼平面呈h型,底层为公共服务层,除了有门厅、访客室,居然还有图书室和儿童游戏室。现在的小区也很难有这么齐备的设施。二至八层为标准居住室。设置三室户和四室户套房各两组。设起居室、卧室、餐厅、厨房、浴厕和佣人房。四室户更有备餐间。所有的户型都有大阳台,佣人房旁边还有佣人卫生间。九、十层为电梯机房和蓄水厢房。
  整个公寓室内装饰精致,门厅采用地砖铺设,楼梯表面为水磨石。各户居室铺设柳桉木地板,安装木门和钢窗,水电煤齐全,还有冷暖设备。建筑立面线条古朴,建筑形式和细节有强烈的西班牙城堡式建筑的风味。公寓建成后,居住大都是达官贵人、富商和外国人。抗战结束后,几位文艺界的知名人士也曾居住过,有的因为租金太贵而陆续搬出。想来也是,这样的公寓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豪华的不能再豪华,齐全的不能再齐全。简直就是一个迷你的贵族小区。      八、陕南村——赌来的公寓 

         陕南村,陕西南路151-187号,原名亚尔培公寓,1930年由法国天主教会投资,比利时商人建造。亚尔培是比利时国王的名字。说起这片公寓的来历,居然和赌徒大有关系。
        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自从1928年兴建起逸园跑狗场后,这里是法租界吃喝玩乐的天堂。每次赛狗都吸引了大批赌徒。1929年回力球场建成后,以回力球输赢又吸引了一大批的赌徒。赌徒的集聚使房地产有了发展的契机,在跑狗场和回力球场中间还有一块不规则狭长的地块,法国人便如获珍宝,在此开发了公寓式里弄住宅。世事总是让人难以预计,本来是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
         这块地皮占地面积为1.66hm2,建筑师结合地形布置了16幢四层公寓。因为规划布置得当,房物间距宽敞,还能在空地上种植花草树木。是用地紧凑,通风采光好,环境优美的典型架构。另外为了保障小区道路畅通,道路宽度都在5m左右。
        公寓为混合结构,转角处设有日光室。进户后有宽阔的走廊连通各个房间,设有箱子间和大壁橱。厨房在北面,附有佣人房和单独出入口。建筑立面采用清水红砖和水泥拉毛墙面镶砌,有浓郁的装饰主义风格。
  公寓建成后,住客大都是外国人。解放之后各界名流迁居到这里,著名电影演员王丹凤就在此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