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的灰姑娘童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3:06:21
2006-11-10 14:49:07 作为最先提出信息社会建设理念的国家之一,芬兰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引起世界关注。本文作者结合对芬兰的参观考察,从家庭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政府信息化三个方面对芬兰信息社会进行了全方位描述,并由此总结分 析出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的成功经验。
芬兰地处北欧,520万人口,国土面积33.7万平方公里,湖泊面积占国土10%,森林覆盖率7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芬兰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此后,芬兰用40年左右时间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又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了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演绎了一出出现代灰姑娘童话。
在联合国发布的全球电子政务准备度排名中,芬兰一直排在前十位以内。世界经济论坛从2002年起开始发布主要经济体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排名,芬兰的网络准备度指数(NRI)在历次排名中都处在前几位,2003年一度上升为世界第一。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在《2006年国际竞争力报告》中,称芬兰打造了世界上最有效率的国家创新体系。
政府力度: 芬兰的信息社会战略
完整有效、与时俱进的国家战略是芬兰信息社会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
1.战略制定
1994年,芬兰财政部推出了国家信息社会战略——《面向信息社会: 国家概要》。这是芬兰的第一个信息社会战略。

 
1998年,芬兰又实施了《生活、知识与竞争质量》战略,被称为芬兰信息社会建设的第二个战略。
2003年,芬兰政府出台《信息社会计划》,并于2005年进行了修正,其目的是“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推进竞争力与生产力,促进社会与地区公平,提高公民生存与生活质量。”这一计划提出了一系列考察指标。
芬兰人认为,影响信息社会进步的政策性因素有: 电信政策、研发基金投入方向、社会政策、教育与文化政策、就业政策等。为推进战略实施,芬兰政府将建成信息化社会作为其首要发展目标,制定和修订了《电信法》、《数据法》、《商务电子通信法》、《电子签名法》和《信息社会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完全开放了电信市场,在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巨资,为信息与通信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2.实施评估
加强统计与评测,是芬兰关注和保障信息社会建设成效的重要手段。
20 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芬兰统计局以正式出版物方式发布信息社会进展情况报告。1996年发布了《芬兰人与未来信息社会》,对芬兰人在信息社会应该接受的技术训练提出了一套数据标准。这项报告在1999、2002、2005年连续发布,并与之配合进行了广泛的入户调查。2002年起,这一调查的问题与结果被欧盟所采用。
2000年秋季起,芬兰每6个月发布一次关于消费者远程购物情况的报告。同时,家庭设备采购情况也开始纳入芬兰统计局消费者调查季度测评。
2003 年出台的《信息社会计划》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便于评估、监测和督查。这些目标包括: 所有公民都有机会享受信息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并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利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芬兰所有公司企业、团体和组织都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改进服务并加强竞争力; 各行业员工都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确保芬兰不断获得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劳动力; 增强电子商务和信息网络安全,提高公民对电子信息服务的信赖程度; 进一步加大在科研和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确保芬兰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继续走在世界前列。以芬兰政府总理马蒂·万哈宁为首的部长小组负责这一规划的实施及协调工作。芬兰政府每年对这一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家庭信息化突飞猛进
在建设信息社会理念和战略的推动下,芬兰居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很快,信息基础设施得到迅速普及。1990年,芬兰只有8%的家庭拥有计算机,而到 2005年拥有计算机的家庭已超过2/3,每百人计算机普及率达63%; 互联网普及率达58%。芬兰没有网吧,因为所有学校和图书馆都已上网并提供免费服务,宾馆饭店也提供免费上网服务。
在过去10年里,芬兰居民的家庭设备购置发生了重要变化,新的通信技术在传统家庭普及。其中,移动电话的变化最快,2002年90%的家庭拥有移动电话,而 1990年这一数字只有7%。目前芬兰每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非常高,超过100%。为适应在本国和其他国家使用,许多用户拥有不只一部移动电话,这也是今天每百人移动电话拥有量超过100%(达到102%)的原因所在。芬兰财政部顾问、IT负责人奥里皮卡先生(Olli-Pekka Rissanen)在向我们介绍情况时举例说,他家里4位成员已拥有6部手机。
到2006 年2月,几乎所有芬兰家庭(95%)至少拥有一台彩电,这一比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达到。45%的家庭使用光纤,约1/3家庭拥有宽屏电视, 44%的家庭拥有数字电视或其适配器。同其他一些国家(冰岛、韩国、荷兰等)一样,宽带技术应用也被芬兰确立为电信网络发展的目标。芬兰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数字移动通信网络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实现无线宽带全国覆盖的国家。
2006年2月,62%的家庭联上互联网,其中4/5是宽带连接(120万个家庭)。宽带主要是用xDSL,小部分通过电视适配器连接,只有10%左右的家庭使用传统的电话调制解调器或ISDN。
研究表明,芬兰的宽带网络使用价格下降很快。2005年,芬兰512K和1M速率宽带月均价格排在欧盟最低价格的第4位(分别为21.20欧元/月和 26.30欧元/月),2M速率的价格居中等水平,居第10位(35.07欧元/月)。相比之下,希腊2M速率的价格是芬兰的4倍多,其他速率贵出更多。
利用IT改造传统产业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芬兰建设信息社会的重要内容,企业信息化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到2005 年春季,97%拥有5名以上员工的企业、99%拥有10名以上员工的企业使用了计算机; 98%拥有10名以上员工的企业接入互联网(比1999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企业宽带应用已很普遍,2005年,73%的5名员工以上企业实现了宽带接入,100名员工以上企业宽带接入率达94%。2000年~2005年,企业内网建设比率上升了12个百分点,企业外网建设比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这两方面的建设都与企业规模关系甚大。
国家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芬兰财政部考察访问
1999 年~2005年,企业主页拥有率上升了26个百分点。2005年春季,65%拥有5名以上员工的企业有自己的主页。主页拥有率与企业规模关系甚为密切, 100名员工以上的企业网页拥有率达93%,4~9名员工的企业网页拥有率只有54%。企业使用主页的目的通常是市场营销,38%的企业在主页上提供产品和价格列表,其中1/4左右的企业提供网上销售,但只有5%的企业提供网上支付选择,近1/4的企业还提供网上售后服务。

 

 
在电子商务方面,16%的5名以上员工企业报告称有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的实践,与2001年没有太大变化,但行业间的差距较大。
2004 年,芬兰企业电子销售额达330亿欧元,占营业额的13.3%。其中互联网销售110亿欧元(4.4%),EDI销售220亿欧元(8.9%)。73%的 5名以上员工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过采购,比2001年上升32个百分点,但采购额仍然不大,只有15%的企业网上采购额超过总采购额的1%。
高度共享: 便民的电子政务
在芬兰,如果一个人搬家,给邮政部门打一个电话告诉新的地址,邮政部门会将这一信息告诉其他部门,这样所有相关的地址数据都会相应变化。芬兰电子政务的共享程度非常高,所有数据都有一个惟一的ID,每个公司、个人都有自己的ID,数据更新一次其他地方都可以看到。芬兰电子政务的建设重点是,为公民提供方便的电子服务。
芬兰共有13个部委(包括:总理办公室、外交部、法院、内务部、国防部、财政部、教育部、农业与林业部、交通与通信部、贸工部、社会事务与卫生部、劳工部、环境部),约120家下属机构,政府雇员约 12.2万人。财政部负责整体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工作。由于各部门及432个市政区都拥有很高的自治权,因此芬兰没有统一的中心网络,各部门独立预算,自己决定信息化的投入及人员工资标准。这种情况下,财政部没有多少权力去干涉下边这些部门。他们也意识到分散管理给信息化建设带来的问题(如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等),需要进行一些改变,但从管理理念上看,仍认为各部门按自身需求设计软件的自治权更为重要。
数据共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信息社会项目在政府部门都非常成功,但涉及到个人的项目却不一样了,比如电子身份证从1999年推行,到现在只有两万人使用,多数人仍使用原有的身份证,而不使用电子身份证。
1.电子服务。欧盟进行的调查表明,2006年芬兰电子服务综合指数排在第9位。据介绍,2004年芬兰提供的服务项目总数在全欧盟国家中排在第4位,但 2006年却排在了第10位(共有45项),主要的原因是有些服务因应用效果不佳或没人使用,芬兰就放弃了。这也说明这种调查方法主要检测网页服务,只能反映在网上有什么服务,而反映不出来对公民有什么好处。欧盟将会有更多的调查,如增加公民对网络的满意程度调查等。
2.国家共享数据库。建设国家共享数据库,是芬兰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人口、不动产、企业、车辆等。政府、市政当局、私人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数据使用由《数据库法》和《稳私法》进行规范。
3.信息公开。完善的制度和法律是公民相信政府的前提,市民有权力查看政府数据库中有关自己的个人资料信息。信息公开也是政府的一个基本特点,公务员的收入是公开的,任何市民可以问某个公务员的收入情况,这样公民可以将其生活状况与收入进行比较,从而实现较好的廉政监督。
据称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首推冰岛,其次就是芬兰,应该说电子政务及政务公开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电子政务建设的理念上看,芬兰政府坚持向公民提供最便捷的服务就是让公民不需要费太大力,所以政府将所有数据都整理好了,需要公民做的事情并不太多。
4.人口普查。从1985年开始,人口普查可以从现有数据库中直接提取数据,30个相关数据库的信息在年底都要汇总到芬兰统计局。这种做法有三大好处: 一是普查结果只需数月时间而不是数年; 二是信息质量有所提高(如不会因理解不同带来问题); 三是大幅节约成本,传统的人口普查支出为人均6美元,现在只有17美分。
5.电子税务。近几年,所有人都不需要再去银行申报税了。税务部门会发给每个人几张表格,纳税人只需要补充一些额外的证明税收信息正确与否的资料,如果上面的数据正确你就不必再做修改,其余不需做任何事情,税务部门将按相应数据扣交相应税收。
税务部门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主要有以下渠道:
● 雇主: 工资及福利情况信息;
● 保险公司: 养老金、失业救济金等信息;
● 银行: 贷款、利息收付、股票收益等信息;
● 社会安全部门: 医疗支出、退休金、学生补贴等信息;
● 国家数据库: 不动产、自有车船等信息。
6.门户网站。芬兰门户网站(www.suomi.fi)联接了各地政府100多家机构和200多个部门,作为公民统一入口,提供各类生活和组织信息服务。门户网站也是市民获得“一窗式”电子服务的重要窗口。目前主要提供下载服务,下一步将重点发展交互式服务。政府机构和公共部门职员可通过门户网站直接进行联系,企业也可以通过门户网站向有关部门一站式提供各类报告。欧盟曾经就在线服务项目及各国排名做过调查,结果表明芬兰提供了67%的在线服务。
芬兰信息社会启示录
作为典型的斯堪的纳维亚式福利国家,芬兰信息社会建设有其独特的一面,不是所有国家都可以仿效的,但其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却可以给我们借鉴和启示。
1.国家高度重视,战略落到实处。芬兰信息社会建设卓有成效,与其将信息社会上升为国家意志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初芬兰就制定了第一个信息社会战略规划,之后根据实际进展不断制定新的促进战略,步步跟进,不断提高。而且芬兰的信息社会战略与其推进国家的战略转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 世纪90年代初,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和苏联解体的冲击,经济发展曾一度陷入困境: 1991年~1993 年期间,全国近 1/4 的企业倒闭,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14%,失业率攀升至20%。1994年出台的第一个信息社会战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其战略意图是要通过全面推进信息社会建设尽快实现经济转型。为此,芬兰集中精力推进教育、科研、信息产业,每一项计划都落到实处,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做保证,并从政策、法律、标准等方面完善环境,不仅使信息社会建设取得卓越成就,也使芬兰经济实现成功转型,获得了连续7年的高增长。

 

 
耐人寻味的是,本世纪之初受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影响,芬兰经济又一度受到很大冲击,这一次芬兰又对其国家战略进行了新的调整,但信息社会战略仍被坚持了下来。 2006年下半年,轮到芬兰执掌欧盟主席之职,据说这段时间芬兰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整个欧盟推广其信息社会建设理念。
2.大力抓好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信息社会最重要的是提高人的素质,所以芬兰从一开始就对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一方面,抓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科技支撑人才; 另一方面,抓好信息技术普及教育,努力为每一位芬兰公民提供培训机会,使其掌握必要技能以便获得信息服务。
芬兰人口只有520万人,却有21所大学和众多的高等技术学院、国际研究机构。为提高全体国民的教育水平,在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行免费高中和高等教育,向全体国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目前芬兰青年的大学入学率超过2/3。在推动信息化普及方面,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具体的行动计划。据称,芬兰国家研究与发展基金会实施了“全民学习计划”,已使10%的芬兰人通过这个计划掌握了个人电脑和互联网使用技术。
3.增加科技投入,扶持高新产业。芬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提出要振兴高技术产业。1983年成立了国家技术局,在长期计划中提出要将研发费用占GDP的比重从1982年的1.2%提高到1997年的2.7%。近十多年来,芬兰政府在全国研发投入的份额一直保持在30%~40%。值得一提的还有芬兰在科技投入方面的一贯性,即使在本世纪初期互联网泡沫破裂使经济备受打击的那段时间,芬兰的研发投入也没有下降。据介绍,2003年全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5%,在全球仅次于瑞典。
芬兰政府还制定了创新计划,加大了对高新技术的投入。引人注目的是,芬兰在逐年提升科研投入的同时,作为国家的开发战略,特别强调了政府、企业和大学的战略合作。在研发投入指向上,以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为突破口,全国一半的研发经费被用于信息产业,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中有35%接受过信息通信或相关专业的技术教育。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生产商诺基亚就是对芬兰科技创新政策的最有说服力的诠释。
4.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竞争能力。芬兰是靠两条腿起家的,即“木腿”(森林工业)和“铁腿”(金属工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芬兰还利用信息技术重点改造传统的森林工业、金属及机械制造业。芬兰国家技术开发中心先后协调、资助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实施了智能系统应用计划、芬兰中小企业信息化等规划。通过信息技术改造,芬兰森林工业、金属及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得到了加强,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5.强调信息公开,促进廉政建设。芬兰的税收很高,一般公民的赋税都在30%左右,高收入群体的赋税还会更高,但公民对政府的抱怨并不多,主要原因是芬兰政府的廉政建设搞得比较好,国家每一分钱的去向老百姓都能知道,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很高。网络经济条件下,利用网络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更进一步拉近了政府与老百姓的距离,也强化了公民对政府廉政的监督。同时,电子政务建设中突出服务公众、方便公众理念,尽可能提供最有效的服务,从而减低公民负担,这也是电子政务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原因。
链接:芬兰电子政务历程
芬兰政府部门计算机普及率非常高,人均拥有计算机1.3台。政府部门全部上网,所有雇员都使用电子邮件和互联网,大部分政务都通过网络和电子邮件完成。学校也属于政府部门,每个学生都配有计算机。政府部门IT成本占财政预算的1.3%,实际支出约占5%左右。约有4000人在政府IT部门工作,约占政府雇员总数的3.2%。由于软件多采用外购或外包模式,因此政府部门的编程人员很少。电子政务建设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约在15~20万个。
从采用的支撑技术看,虽然芬兰是Linux自由软件的故乡,但Windows仍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占支配地位。2004年的统计显示,服务器Windows占74%,Linux占13%,其他占13%; 工作站Windows占48%,Linux占24%,其他占28%。
● 1990年~1994年,启动全国计划促进电子服务;
● 1995年,制定国家战略《芬兰信息社会之路》;
● 1998年,部务会议确定电子数据交换原则,发展服务和减少数据收集,目标: 人口登记中心成为权威证明; 电子身份证得到发展和普及; 电子服务在管理中得到创新应用;
● 2001年,“新千年公共服务行动计划”;
● 2003年~2007年,启动信息社会计划项目。 (CCW)
(网页编辑: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