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团锦簇的悲惨故事- 洁尘 - 新浪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35:42
我们一般所习惯的悲剧电影,如果总结的话似乎找不到什么固定的元素,但似乎应该没有这样的元素:轻快的音乐、绚丽的画面、仆地之后立马雀跃这种令人骇异的视觉转换。但这些元素在2006年的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都有,而且,它还的确是一部悲剧电影。
可以这样说,《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悲剧电影中的一个异数,可谓花团锦簇的悲惨故事。
这是一个普通的“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女人为爱而生且亡的故事。结尾处也没有所谓主人公重获新生这类廉价的主题提升,就故事本身来说,它就老老实实地讲述一个叫松子的女人,是怎么从一个普通的中学女教师一步步走向灭亡的过程。
这个故事其实包含着两个元素,一是性格,一是命运。而这两个元素是糅合在一起的,性格既是命运,命运说明性格。
如果说松子的性格不是那么冲动莽撞的话,一开头,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女教师,她不会贸然犯下替偷窃的学生顶罪以及偷拿同事的钱这种低级错误;如果她的性格不是那么一味逞强赌气的话,她不会离家出走,从而走向走投无路的起点。
另外一方面,命运在其中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命运在松子身上,呈现出非常残忍的一面,一次次将她可能获得转机的可能性扼杀掉。先是第一个男人,一个默默无闻穷困潦倒的作家,他不仅使用暴力,而且以自杀的结局让松子面对第一次惨痛。其后,第二个男人,一次婚外情,对象是作家的同行,松子在他身上重燃生活的热情,甚至有结婚的念想,却不想,这个男人绝不会为松子破坏掉自己的婚姻并以钱结束掉与松子的关系。之后,松子除了生活上一落千丈(当土耳其浴室的妓女)之外,又遇到了一个真正的恶魔,这个恶魔不仅背叛松子的感情,还骗取了她的积蓄,逼得松子因杀人罪入狱8年。出狱之后,本来还有一个追求安稳生活的希望,去寻找犯案逃亡时间遭遇的那个理发师,却不想8年之后看到的却是理发师挟妇挈乳其乐融融的全家福。再之后,当年那个松子为他顶罪的问题学生,以一个黑社会小混混的身份出现松子的生活里时,她已经无心抵挡所有坠落的趋势了,就如她自己所说,“挨打也好,怎么样也好,都好过自己一个人的孤单。”她在这种依赖和爱怜混合的情感中任凭着自己一点点跌下去,直至跌无可跌,直至最后成为一个臃肿的肮脏的跛脚的老妇人,在53岁时由一顿问题少年的殴打结束了一生。
从一般的角度看出去,对松子这样的女人,正确的看法应该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但事实上,我是很难对这样的女人产生好感的,同情是有的,但说实话,更多的是反感。她那所谓一次又一次献身于爱的举动,说起来都是对欲望的追逐,这种欲望就是希望他人能填补自己内心那个虚空的大洞,而他人总是会挣脱而去的。没有可以依靠的他人,没有他人“施舍”出的情感,这个人就要倒下去。这样的人其实内心没有自我,没有支撑点,跟所有那些必须依赖于一种外物(比如金钱、权力、某个人群的认同度等等)才能自欺自人地立起来的人没什么两样。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生活如同大风,个人如同草芥,很多时候,所有的坚持和努力都会被大风给连根拔掉,松子的故事也在很大程度上讲述着生而为人渺小无助的生存事实,从这一点来说,“哀其不幸”是远远大于“怒其不争”的。
松子这样的女人,抱持着一种芸芸众生的本能在生活。这样的本能化的东西放到电影里就相当好看。可以这样说,生活中的挣扎跌扑甚至不齿难堪,移植到另外那个跟生活平行的文学艺术世界中,就元气十足煞是可观。生活和文艺之间的价值观恰好是相反的,这就是所谓橘生淮北则为枳吧。生活和文艺互为对岸,却如同镜子般呈现出相反的影像。这一点,也可以挪用来理解导演中岛哲也在这部影片那种奇特的反悲剧常识的讲述方式。
影片的画面是绚丽好看的,所有的镜头似乎都糅了光,以金色色调为主,味道甜俗。随着故事的推进,写实场景、魔幻场景以及歌舞场景交替出现;另外,中岛哲也又采用了同一事件的多角度叙事方式,让影片有着一种繁复重叠的感觉,跟画面的绚丽甜俗相匹配。
要紧的是,导演所采用的技巧并没有遮盖反而是衬托出这个故事的质感。当一个故事没什么新意的时候,讲述方式就非常重要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一部讲述得相当有意思的电影。每当松子落到趴不起来的地步时,镜头马上转换成浅易甜蜜的卡通风格,或者是如音乐MV那样的载歌载舞的场景。这中间,那些童话世界的道具,比如花瓣雨、星光、雪花儿什么的,就开始美妙地在画面里飘舞起来。影片很特别的一点是采用大量的花朵,那些悲惨的情节发生时,比如离家出走、杀人、自杀未遂、逃亡,等等,画面的前景都置有美丽的花朵。这些花朵,一方面可以视为场景道具,另一方面更像是一种反讽的符号。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把超现实的那些元素,把想象世界的古怪、艳丽,普通人情中的伤感和温暖以及犹如社会纪实似的悲惨和痛苦融在一起。这样的同类型的影片让我想起《黑暗中的舞者》。我认为,中岛哲也甚至可以说采了阿莫多瓦的气。我尤其觉得他采了弗里达·卡洛的气。应该说,在我的观感中,这部影片与弗里达·卡洛之间的联想要更畅通一些。弗里达这个最鲜艳最痛苦的女人,一生华丽无比(她的妆容、服饰、气质以及她的色彩感),痛苦万分(她的残疾、由车祸带来的折磨了她一辈子的脊柱和脚、还有她的爱情)。一切都在她那些难以言说的画里。我想起了她的一段“超现实”的日记片断:“他来了,我的手,我的红色梦幻。更大。更多你的。玻璃的殉道者。伟大的非理性。柱子和山谷。风之手指。流血的孩子。云母微粒。我不知道我的好笑的梦在想什么。墨水、斑点。形式。色彩。我是一只鸟。我是一切,没有更多的慌乱。全部的钟。规则。大地。大树林。最大的温柔。汹涌的海浪。垃圾。浴缸。明信片。骰子,手指演奏那渺茫的希望。布。国王。如此愚蠢。我的指甲。线和发。我自由自在的思想。消失的时间。你被从我心里偷走了,我只有哭泣。”
妓女、杀人犯、自杀未遂者以至最后的凶杀案受害者,松子这个女人,在导演的阐释中因为全身心的投入爱之中而成为了“神”,并在结尾处走上了“天堂”的阶梯。如果说导演没有做廉价的“重获新生”般的主题提升的话,这个结尾则是导演所做的一次矫情的道德提升。我同意有些评论所说的,最后那个冗长的上“天堂”的结尾实属败笔。其实,在此之前那个飞行的主观镜头,沿着河流两岸回忆松子一生,那一组画面就相当精彩了,在这个以松子的侄子笙、笙的父亲,松子的女友泽村以及松子最后的情人龙洋一串起来的倒叙故事中,用这样一个梦幻般的飞行画面回顾这个女人的一生,应该是这个故事恰到好处的结束方式。
世界和生活,它们的正面如同这部电影的那些画面那样美丽动人,而反面则哀鸿遍地。鲜花和鲜血并置,爱慕和背叛同行,最初的希望和最终的结局却无法重合,就像电影中的一位角色泽村所说,“每一个女孩子,都憧憬着白雪公主或者是灰姑娘,这样可爱的童话,可是不知道那里出了问题,明明希望变成天鹅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浑身漆黑的乌鸦。”
我觉得这部电影里最动人的一句台词是松子写在板壁上的话,“活在这个世上,对不起。”这句话本来是松子早年那位自杀的作家男友的遗言,最后也成了她的遗言。意味深长的是,这个“对不起”的主语和宾语是缺失的,是“我对不起谁”,还是“谁对不起我”?而“谁”又是什么呢?是爱人?家人?命运?还是这么美丽鲜艳的世界?
中岛哲也说:“这是一部人们从未看过的电影。”这话说得有点牛,但,基本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