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赛马会行政总裁黄至刚:让马会由神秘变神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15:12
http://www.szlottery.com 2007年1月10日

(图片来源:台湾《远见》杂志)
马会是香港最大的纳税户,每年缴税500多亿台币,十年内缴纳的税额足够盖一条台湾高铁。
马会是香港三大慈善公益团体之一,每年捐助慈善公益40多亿台币,规模与知名的洛克菲勒基金相当。
没有马会,香港不会是今天的面貌。
但由于马会高层自殖民地时期开始,就是极少的贵族、社会精英组成,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印象,以致香港一般平民普遍不了解马会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然而,一个与马会文化格格不入的人,改变了这一切。
走进香港马会博物馆,百年前斑黄的老照片诉说着,马会会员与一般香港民众“一国两制”的情景。1884年成立的香港马会,长达100多年的时间,在香港人心中是“高高在上”的组织。
最早的骑师清一色是英国军官。要成为会员必须先由一位遴选委员推荐,遴选委员约有200人,每人每年只能推荐一人。至于马会的决策机构董事局成员12人,也是由遴选委员推选,任期三年。香港许多重要企业家、法官、高官都曾经担任过马会董事,马会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直到1996年,一切才有了转机。马会邀请当时担任台湾地区福特六和总经理已13年的黄至刚,回香港接下马会,成为马会首位华人行政总裁。
上任后黄至刚即发现,尽管马会是香港最大的慈善机构,一般民众却不太了解它。
不只慈善,马会与香港民众的日常生活更是息息相关。近700万香港人中,就有200万人次会到马场看赛马。所有香港人从小到大的生活,也都和马会脱不了关系:香港最大的维多利亚公园、香港所有中小学的冷气机,都是马会捐的;2005年被《泰晤士报》评为两岸三地第一研究型大学的香港科技大学,建校资金20亿港币,也是马会捐的。
许多香港人及访港旅客必游的海洋公园,也是由马会兴建,经营成功后交给政府。即使有香港迪斯尼乐园的竞争,但海洋公园2006年的入场人数及获利仍创下历史新高。
障碍第1跳:扭转员工“脏脏的”自我认知
黄至刚改革马会的作法,一方面讲究营利部分的经营绩效,另一方面让慈善业务更专业化。
过去,马会独家经营香港赛马、足球、六合彩的博彩事业,虽然盈余都用做社会公益,但“赌”的形象让马会职员“为善不敢为人所知”。甚至,搭出租车到跑马地上班的马会职员,还会骗司机说,“我是去领六合彩奖金。”仿佛连职员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有点脏”。
因此,黄至刚想到的是,要改变马会,得先改变马会职工的自我认知。
首先,黄至刚调查民众对马会的观感。发现许多受访者认为:“马会有实力,有力量,有权力。但很神秘,不知道它在干什么。”还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马会是营利组织,“盈余一小部分捐出,大部分放在马会自己的口袋里。”
这份民调结果送到高阶主管手上,个个都大表震憾。
对此,黄至刚总以一则故事,说明“换个角度,苦工也能变乐活”:
一个十岁的小孩(搞不好,就是黄至刚自己)某年暑假在图书馆打工,工作是把别人乱丢的书,一一归位。
馆长告诉这个孩子:“你就像一个侦探,在馆内四处侦查,把乱堆放的书,放回原来位置。”
一段话把沉闷的工作变得有趣,第二年暑假,这个孩子又来找馆长,希望再做那件“有趣的工作”。
故事是真?是假?总之,黄至刚上电台讲,在内部也讲,就是要大家转个角度看马会。
障碍第2跳:馄饨面老饕为顾客揭竿革命
过去,拥有2万4000名专兼职员工的马会,是香港唯一的博彩公司,加上从来不裁员,职员难免都有老大心态;对待赌客,往往是以不太客气的PUNT(马迷)、 BETTER(赌客)来称呼他们。
因此,上任第二周,黄至刚就召集300多位经理,开头第一句就是:“我无法保证你的工作,政府无法保证你的工作,只有顾客能保证你的工作。”
改革马场餐饮服务,就是黄至刚落实“以客为尊”的第一击。
喜欢吃各地小吃、快餐的黄至刚,特别偏爱馄饨面,自然地,他也经常以馄饨面来评价当地的饮食水准。试吃过马场附设餐厅的面后,他发现那简直是香港最难吃的馄饨面。
黄至刚找饮食部经理询问,没想到经理的心态是:“别担心,一天赛事长达四、五个小时,马迷不吃马场的菜,要到哪里找吃的?”
黄至刚不动声色找来顾问公司,请他们拍摄访谈马迷的情形。受访的马迷普遍反应,马场的快餐难吃,连汽水也没有味道。当顾问公司追问,“马场东西不好吃,你们会吃吗?”马迷笑说,“我们那有那么笨,不会吃饱,再到马场?”
黄至刚把这段录像直接放给饮食部经理看。
当黄至刚决定找麦当劳到马场设点时,接到电话的麦当劳主管还以为黄至刚在开玩笑,因为当时全球马场都是自设餐饮部,以免肥水外流。
马会内部也传出反弹声浪,但最终,麦当劳还是进驻。
障碍第3跳:寺里当神像,不如出巡济民
除了经营事业绩效,黄至刚也改革马会的慈善事业,更讲究专业与效益。
最新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Muhammed Yunus)创办的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贷款对象超过650万人,每笔贷款只有50~100美元,但是还款率却高达98.85%,征信能力胜过世界所有银行。
美国人德雷顿(Bill Dravton)所创办的非营利组织——阿育王(Ashoka),则是在64国扮演“义工的义工”,有效支助1400多名志工企业家。
乡村银行和阿育王的经验显示,行善也应该像做生意,讲求“投资报酬率”。
黄至刚于1999年聘请美国银行亚太区财务长饶恩培,担任马会慈善事业执行总监,就是希望以银行家要求“投资报酬率”的态度,让马会每一分捐款都花在刀口上。
现在马会推动社会公益活动,已不再只是坐在家里,等别人上门。而会主动去寻找需要协助的案子。
像当年SARS疫情缓和后,各级学校等不到学生来上课,马会主动调查后发现,家长担心孩子回学校后会染病,因此主动出资派人到各校进行环境消毒工作,并派专人到各校,监督学生在进入校门前先洗手。
难以抹灭的新纪录:登高一呼,亿万热血追随
11年过去了,不一样的黄至刚把马会变得不一样,而不一样的马会又把香港变得不一样。
2006年年中民调显示,有63%的居民认为马会为香港慈善及社福机构;60%的居民认为马会对香港人十分重要;60%的居民知道马会对香港税收的贡献;35%的居民及他们的家人,曾使用过马会捐助的慈善及社会服务。
与黄至刚11年前所做的民调相比,香港人已经不再认为马会:“神秘”“把大部分钱放进自己口袋”,而是体会或接受到马会的贡献。
2004年南亚海啸的捐款活动,则是反映一般香港人信任马会的公信力。
当时,马会在所有投注站放置捐款箱,并且喊出:“你捐1块,马会也替你捐1块!”结果募得1亿港币。在捐款箱中还发现金链子、中奖但未领奖的彩票。
在马会的11年中,黄至刚每天日上5点起床,运动后,8点半就进办公室,然后就忙到晚上12点。也因此,计划2007年初退休的他表示,不会立即由“一部快车跳到另一部快车。”
从小就想当书店老板的黄至刚,想在香港开一间像台北诚品一样的书店。
黄至刚小档案
经历:1993年担任台湾福特六和汽车公司行政总裁。1996年出任香港赛马会首位华人行政总裁。
学历: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理学士、美国托莱多大学机械工程理学硕士、密西根州立大学机械工程博士。
作者:宋秉忠
来源:台湾《远见》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