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是被季风吹垮的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2:40:06

 

大唐盛世是被季风吹垮的吗


 

    2007年1月17日    深圳特区报

大唐盛世是被季风吹垮的吗

德国学者研究表明气候变迁导致唐朝最终走向了衰败,中国学者提出质疑

1月4日,德国科学家豪格的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他们发现的新线索可以证实:冬季少雨、气候干旱导致唐朝后期兵荒马乱,并最终走向了衰败。德国科学家的这篇论文的研究方法是否可靠,遭到中国专家的强烈质疑。

德国学者的新发现:气候变化加速唐朝灭亡

德国研究人员格拉尔德·豪格认为,湖泊沉积岩岩心中钛元素含量和磁性是相应历史时期冬季季风强弱的标志。在正常情况下,冬季季风期和夏季季风期交替,在夏季带来丰沛降雨,冬季则相对少雨,气温也在一定幅度内变化。但在最近1.5万年中,曾3次出现冬季季风过强而夏季季风过弱的异常现象,每次都会导致一段异常寒冷的时期,其中前两次出现在最近一次冰期,最后一次就出现在公元700年至900年,与唐王朝统治时期部分吻合。唐朝统治始于公元618年,结束于907年。豪格领导的研究团队从广东湛江一处湖泊中提取沉积岩岩心,并根据检测结果推断,公元750年前后,唐王朝开始经历一段相对干旱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内,曾不止一次出现以3年为周期的极干旱时期,导致降雨量减少和持续干旱,造成灾荒,进而作为引发农民起义的因素之一,加速唐朝灭亡。豪格还根据从委内瑞拉卡里亚科地区提取的沉积岩岩心样本推断,同一时期在太平洋对岸中美洲出现的玛雅文明最终灭亡,部分也是由于这一因素作祟。

并非最新话题:

气候影响历史并非老外原创,国内类似论文发表已经六年

西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蓝勇表示:“气候对于时代变迁的影响,这个课题众多中国学者很早就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方修琦说:“一个德国人发的文章,仅仅因为提到了中国唐朝,就引起这么大的动静,有点奇怪!”

蓝勇对这个问题就早有涉猎。2001年,他的论文《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发表在当年第一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上。论文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导致唐朝走向衰亡的“安史之乱”和唐中末期突然剧变的气候因素密切相关。

实际上,整体而言,中国历史气候研究的成果都令世界瞩目。历史学家葛剑雄曾经撰文称,“人类用现代科学仪器和方法观测气候并留下完整的资料,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不过几十年、百余年,而在中国历史文献中可以找到的气候记录却可以上溯到三千年前。”

并非无懈可击:分析沉积岩芯未必有效可靠,研究华南季风不能代表全国

豪格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提取广东湖光岩玛珥湖的自然沉积岩样品,分析其中有1.6万年之久的沉积岩芯的磁性和钛含量,追溯当时冬季季风的强弱情况。研究人员据此发现,最后一次冬季季风过强出现在公元700年至900年,这正是中国唐朝统治走向衰亡的时期。

而蓝勇认为:“采取钻孔取岩芯的办法适合时代较早的时期,但是能不能反映近1000年的气候变化,可信度值得怀疑。”

“唐代气候的真正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中纬度地区和黄河流域,还影响到长江流域,但是长江以南,尤其是珠江流域,当时的气候变化并不大。”所以,蓝勇教授认为德国专家选取南端雷州半岛的气候变化做研究切入点,“意义不大”。

方修琦教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玛珥湖的沉积岩很具代表性,可以找到唐中期或者唐后期对应的岩层,这个不会有大错。但是,根据沉积岩再提取的指标,“这个数据曲线,也只是能够反映干湿和冷暖变化及季风的强弱等情况,并不足以对当时的气候变化有所反映。”

方修琦强调说:“通过提取沉积岩的指标来说明气候变化,这个问题世界上还都没有解决!所以我相信德国人还没有更进一步和特别具有突破性的证据。”

并非板上钉钉:气候决定历史理论尚存争议,记者致信豪格尚未得到答复

专家都认为,用气候来研究历史变迁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气候资源的变化必然引起土地资源的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人口因农业产出的区域差异被动或主动改变自己的分布,正是这种分布的变化才引出社会、经济的诸多变化,甚至动荡。”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何顺果说。

在竺可桢先生发表于1972年的著名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曾经有过一个1700年来世界温度波动趋势图。后来经过修订之后,人们发现多数朝代的变迁都对应着一个温度的冷变。

但是这个有趣现象背后的机制性的内容,有些并没有研究透彻。“比如,南北朝冷期,是南北分裂的,但是到了清入关统一中国的时候,仍然也是一个冷期。同是冷期,却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形态。”方修琦说。

1月5日,北京某报记者将中国专家的疑问给豪格发去电子邮件,截至发稿时,还没有得到他的答复。

另据报道,豪格研究小组的另一名成员拉里·彼得森对于该研究成果也持谨慎态度。他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观点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因为从沉积岩芯样本来判断当时的气候变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世界仅存两大玛珥湖:广东湖光岩引人关注

湖光岩位于湛江市西南20公里,是由距今15万年前湖光岩火山爆发后积水而成的湖。喷发堆积物保存十分完整,喷发物的各种流动构造非常明显,成岩后受断裂构造破坏,随处可见,为研究火山成岩作用,新构造运动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湖光岩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较为典型的“玛珥湖”,世界上较为罕见,湖光岩玛珥湖湖底沉积物厚50米,它真实地记录了地球近代十多万年以来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情况,是我国研究玛珥式火山喷发和玛珥湖形成机理极好的场所。所谓玛珥湖有如下特征:湖是平地火山爆炸后冷却下沉形成的;爆炸时,喷出蒸气和碎屑,而不是岩浆,爆炸口低于海平面,湖水永不干涸;水源是地下自然渗透过来的矿泉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并具有神奇的自我净化功能。这种特征的火山湖,首先在德国玛珥地区发现,故取名“玛珥湖”。现在世界上只发现两个,除了德国的玛珥湖,就是中国的湖光岩。(杨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