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电校轶事(六)——放寒暑假回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30:05
江西电校轶事(六)——放寒暑假回家 [ 夕阳之汉 ] 于2010-07-09 16:09:17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江西电校的轶事(五)——放寒暑假回家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在电校读书时,不但不要所有的学习费用,而且吃住也不要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每个学生,每个月还有一元五角钱的津贴。当然这些优惠,除了公家出钱之外,还有一小部分,是靠我们学生的半工半续而来的。

所以,每年的寒暑假回家的路费,我们每个学生,基本上都是靠自己在学校里发的津贴而用来作路费的。我至所以今天要写上这一篇,那是因为通过这一篇,你们可以看到我们那时的艰难和困苦。

我记得放第一个暑假时,那是六0年的夏天,我们已经半工半续劳动了一个月。剩余的时间学校发给每个学生一个月的全国粮票,并告诉我们可以各自回家,只要在下学期开学之前回到学校就可以了。我们一听到这个好消息,真是喜从天降。从老家出来 已有半年了,谁不想回家去一趟呢!?再说我们老家粮食还是很紧张的,父亲来信告诉我:他每天吃的还是红薯和野菜等杂粮。学校发给我的一个月的全国粮票,那可是宝中之宝了!父亲如果看到这三十六斤(一个月的定量)的全国粮票,那不知会多么的高兴啊!

所以,当学校宣布可以回家的那一天,我们大家就忙着准备回家了。说是准备,其实是没有什么准备的:我也就是从家里出来时,用来装东西的一个网袋,里面放了几本学校学习的书本和几件破衣服;我还特地把校长给我的一双球鞋也放进了网袋,为的是要我的父亲也看一看这双球鞋,也好让他高兴一下。

晚餐开饭时(下午三点半左右),我们把定量的四两饭票的饭吃完了之后,各自把这个月的机动饭票(大家早就有准备,平时舍不得吃,留着回家时而用的),全都打了米饭。为的是在路上可以吃,也可以带回家和家里人共同分享。

而我还有三斤的机动饭票,我也全部打了饭。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装得下这么多的米饭,但我早就准备了一件白布做的破衣服,把它洗干净用来包这三斤饭票的米饭。吃了晚饭之后,大家提起各自的东西,说一声:大家出发吧!我把包有三斤饭票米饭的破衣服包,往网袋里一放,然后又放了一双破布鞋(晚上洗了脚之后才穿的)。也就赤着脚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我们一行十几个同学,有的和我一样赤着脚;有的穿了一双破布鞋;有的穿有一双球鞋(那是家境较好的)。大家一路说说笑笑的往火车站赶。随着晚风的阵阵拂面,拂去了我们一个月劳动的辛苦和劳累!

也不知是走了多少时间,待我们到达火车站时,一看火车站的大时钟已是下午七点快到了。我们一行接着就是去排队买火车票:到我老家县城的火车票学生票是三元二角钱(当然是慢车),这等于是去了我二个多月的津贴费,着实让我心疼。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从这个省城到我老家的县城,有将近四百来里的路程。走路回去是不太现实了,不比当初刚出来的时候,没有目标也没有时间上的限制。火车票上写明是明天早上六点发车。我们大家都买好了火车票之后,又一起到候车室去找空位子,无须说的,那就是在候车室坐等天亮了。

第二天,我们各自地按不同的时间告别大家,上了各自的火车。而我坐的这一趟列车,我们这批老乡同学之中,就我一个人上了这趟列车。因为,他们的路程都比我要远得多,而我坐的这趟列车的终点站,还到不了他们家乡的县城。

上了车之后,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我们是起点站,所以,可以对号入座),把自己网袋里的那一包米饭和书拿出来,然后把网袋放到行李架上。书拿出来,是为了开车之后可以学习;而那包米饭拿出来,是为了防止米饭馊了。因为,那个时期的列车是没有空调的,而车厢也是那种老式车厢,车窗玻璃是往下放的。所以,旅客们为了车上不是很热,一般都是把车窗玻璃放下去的,这样当列车在运行之中,车厢里的风就很大。这样既凉爽而空气又好。而我就把那包米饭打开,放在座位的茶几上。这样就不怕米饭会馊了!

当列车准点发车时,我站起来看了一下,我们车厢还有很多空位子。我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声:这个车真空啊!坐在我旁边一位年龄很大的大伯告诉我:这个年月,江西是很少有人往外跑的,都是江浙一带的人往江西跑。你知道为什么吗?我虽然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我为了尊重他;也不扫他的兴致。所以,假装说:不知道……。他叹了一口气说:唉!小伙子,我告诉你,因为江西有饭吃。农民到了江西就有饭吃,而且,还有田可以种;年青人还可以进厂做工人;要想读书的还可以进学校读书呢!?也不知什么原因,我们那里就这么苦呢……?他这么一说,也勾起了我们同座位几个人的痛苦回忆。因为,他们几个都是在江西落了脚之后,这次是回老家去办理有关事项的。所以,大家一时都处在沉默之中……!

那个年代的列车上,服务态度是相当好的。每节车厢上一名列车员,不管是男列车员还是女列车员,他们都是忙个不定的:当列车开动了,他们不是扫地就是给旅客送水到各个座位上(不收钱的);每当快到一个车站时(慢车,所以每个小站都要仃靠的),他们都是从车厢这一头喊到另一头:告诉旅客们,什么什么车站要到了,到这个站下车的旅客请提前作好准备……。

而那时还有一个很好的风气,那就是为了搞好车厢的服务,当列车从起点站一开动时,车厢的列车员就和这节车厢的旅客们商量:要大家选派一位车厢的旅客代表。而车厢的旅客代表也是有条件的:先决条件就是最好是到终点站的旅客,这样就不至于半途而废了。然后,就是要热心于为公众服务的人。当然,还要是他自愿的。当列车员一提出这个事的时候,往往报名的人都很多。因为,在那个年代,大家都觉得能够做点为公众服务的事,那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而最后,列车员就在这些报名的旅客中间挑选一位,并替他戴上旅客代表的胸章。

而旅客代表,就是为了协助列车员搞好本节车厢的服务的。例如:扫地.替旅客送水.特别是每到一个站时,那些行李较多的旅客,那么就由旅客代表和列车员共同替他们拿行李,并送他们下火车。旅客代表做这个车厢的服务时,那也是其乐融融的。而且,很受这节车厢的旅客们的尊敬!

我在列车上一般都是看书,看书累了,就会看一看车窗外面的风景;或者是和同座的旅客聊聊天。那个年代的列车上,是很安全的。从没有听说有小偷什么的(也许是我的孤陋寡闻),也没有看到如现在到处都有的:请保管好自己的财物;谨防小偷之类的提示。所以,车厢里的旅客不管是他上厕所,还是到其它车厢里去打扑克。他们都是很放心走开的,根本不必请人替他看守行李什么的。细心的旅客最多也是走之前,和同座位的旅客打一声招呼就行了。我想,也许是那个年代大家都太穷了吧?没有什么可供小偷下手的东西……!?是否有其他什么原因呢?我一个小老百姓不敢乱加评说。

那个年代由于粮食紧张,所以,列车上供应中.晚餐时,都是有路途限止的:一定要是远程的旅客才可以购买到列车上的餐饭。一般都是一角五分钱一盒(是用火柴盒的材料做的饭盒)。而我是舍不得买车上的餐饭吃的,并不是没有一角五分钱,而是要把剩余的几元钱(前面说过,我们电校每月是一元五角钱的津贴),交给我父亲作为其他更重要的用途。但饭还是要吃的,所以,就等到那位旅客吃完了车上的盒饭时,我再把他用过的餐盒要过来,洗干净之后,把我从学校里带来的米饭放进餐盒里,再用开水冲一冲,那就是我的中餐了。如果觉得吃得还不过瘾的话,还可以再装一次米饭,再用开水冲一冲再吃。而我在电校读书的这几年中,每次放寒暑假回去,在火车上的中餐(下午四点不到就到我老家的县城了)就是这样解决的。

当列车到达我的老家县城时,一般都是下午四点不到。而夏天白天的时间长,所以,我放暑假时,一般都是从县城走路回去的。从县城到我们老家的镇上是有班车的,票价也只有四角八分钱。但我只有在放寒假回家时,才坐班车回去。从县城到我老家的镇上走小路(古代的老路)是四十里;而公路是二十六公里。我们镇上的农民都是走小路来回的,所以,我也是走小路回去。那个时候也没有听说有半路抡劫的,所以,也不用害怕走夜路。

而县城是有我的亲戚的,但为了早点往家赶,所以,我每次都是一下了火车,就直接往家赶了。也只有回学校时,由于火车时刻的原因,才有可能到亲戚家中去仃留一下。晚上,走在田间小路上,随着晚风习习,自己感到离家越来越近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欢快!仿佛自己的脚步也是快如飞了!

因为,我家租住的地方刚好是在镇汽车站的边上。所以,我每次走路到家时,都可以从汽车站大门的气窗上看到里面的挂钟,一般都是晚上九点不到。而这时,我的父亲也已睡觉了(那时是没有电视的)。当我拍响大门时(里面住了三家人),都是住在靠近大门口的老二口为我开门。

父亲从睡梦中醒来看到我站在他面前时,真是喜从天降一样!而我立即把学校发给我的三十六斤全国粮票和剩余的几元钱交给他时,他的一双手竞颤抖得很利害,并语无论次地叫着我的小名说:有这么好的学校?回来还发给你全国粮票,还有工资发给你(尽管我以前的信上告诉过他,每月有一元五角钱的津贴)?好!好!好!我们明天可以去买点米回来,总算可以饱吃几餐白米饭了……!我听父亲这么一说,我的眼睛也润湿了。

那个年代,全国粮票是很珍贵的,它不但可以买到米。而且,按当时的规定:每10斤全国粮票还可以供应二两食油。所以,全国粮票在当时来说,是有钱也难买得到的宝贝。尽管父亲说可以吃几餐饱饭了,但那是当时说说而已。后来还是买来米,和其它的菜和杂粮拌起来吃的。

假期里我的任务就是上山砍柴,每天也只能砍到一担柴。因为,路途较远。所以,每次砍柴回来时,也就下午二.三点钟了。当然是和儿时的伙伴们去的。其它的时间则用在学习和做家务上,也就不在此多言了。

一个假期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要回学校时,我不能象学校那样带米饭在路上吃了。那尽有的几斤米要留给父亲吃的。所以,父亲想尽了办法,给我买来几斤红薯,煮熟了要我带在路上吃。

因为,从我们老家县城到我们电校所在地的城市,火车是早上九点半开的。所以,我要提前一天走路去县城。如果,我是吃过中饭就出发走路到县城的话,那我一般都会在我的姨娘家住一个晚上;如果是晚饭以后走路去的话,那到了县城之后,就直接到县城火车站了。

因为我们那个县城,不是这班列车的起点站。所以,第二天上了火车之后,是比较难找到座位的,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那个年代,我们老家到江西去的人太多了!这个情况一直到上个世纪的六二年才开始好转。

这班列车到我们电校所在地的城市,是下午六点多到。如果是夏天,我们会晚上走路回学校的;如果是冬天,那只有在火车站过一夜了,等到第二天早上再走路回学校。但有一件事特别值得一提:那就是在那几年当中,远程的旅客在这个火车站下了车之后,可以在车站对面的商店里,凭远程火车票买到半斤金黄色的萝卜丝干。我记得是三角钱一斤,而半斤只要一角五分钱。当旅客买了之后,营业员会在火车票上写上“已购”二个字。那个萝卜丝干是用萝卜丝和糖精放在一起,煮熟再晒干的。在当时,对于我们来说那是美味佳肴了。所以,不管是连夜回学校,还是在火车站坐等天亮,都不怕饿肚子了。 我们在电校的每年寒暑假,就是这样来回走的。尽管现在看起来,似乎是很艰苦,但那个时期我们并不觉得有什么苦,反而觉得很开心。因为,大家心中都充满了希望;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