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100年度施政方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43:32

 行政院100年度施政方針

99年3月25日行政院第3188次會議通過

目  次 

前  言
壹、內  政.         貳、外  交.         參、國  防.          肆、財政金融.        伍、教  育.         陸、法  務. 柒、經濟發展.         捌、交通及建設.      玖、災後重建.         拾、蒙  藏.        拾壹、僑  務.     拾貳、勞  工. 拾參、農  業.    拾肆、衛生醫療.      拾伍、社會福利.      拾陸、環境資源.    拾柒、文化建設.     拾捌、科技發展. 拾玖、兩岸關係.    貳拾、海洋事務.     貳拾壹、原住民族.   貳拾貳、客  家. 貳拾參、婦 女.    貳拾肆、青 年. 貳拾伍、其他政務. 行政院100年度施政方針中華民國肇建於1912年,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歷經一個世紀之發展,不僅在臺灣締造了舉世讚譽的經濟與政治奇蹟,成為「亞洲與世界的民主燈塔」,更發展出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此乃政府與全民共同努力之成果。欣逢建國100年,政府特以「民國一百年,民主新臺灣」為主軸,融合中央、地方與民間力量與創意,籌辦系列慶祝活動,回顧與珍視百年來之歷史與變遷,彰顯臺灣精神並呈現多元文化價值,展現國家整體實力與文化活力,進而凝聚海內外同胞之向心力與認同感,同時讓世界看見臺灣、讓臺灣看見未來。過去二年,我國與世界各國同樣遭逢金融風暴嚴峻挑戰,惟全球經濟已於2009年下半年起轉趨復甦,根據環球透視機構(Global Insight Inc.)評估,2010年起已逐步回復長期成長水準,2011年世界經濟成長率將達3.3%,展望未來世界經濟將邁入後金融風暴復原重建階段,另隨著新興經濟體積極開展全球策略布局、亞洲經貿結盟網絡逐步成形,以及兩岸關係和緩,外在環境朝有利方向發展,有助我國經濟發展。行政團隊過去一年在「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理念下,執行兩岸交流政策,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及四項新興智慧型產業,落實節能減碳,提振景氣,增加就業機會,已有初步成效。同時,為了國家永續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積極推動政府組織改造工程,總統於99年2月3日公布組織改造四法後,陸續展開作業,預定於100年完成組織及作用法規、預決算、辦公廳舍、員工權益及轉換訓練、資訊改造及檔案移轉等相關工作,並於101年起以新的組織架構展現行政效能;至於縣市改制直轄市則建構北、中、南三大生活圈整體發展,平衡區域發展,加強照顧東部及離島建設,縮小城鄉差距,強化行政效能。除上述努力外,行政院團隊秉持一貫廉能、專業、永續、均富的原則,擬定未來施政策略與工作重點,展望100年,將全方位推動各項施政,展現高度行動力與執行力,積極落實「多元策略,振興經濟景氣」、「完善重建工作,強化治山防洪」、「兩岸和平發展,務實拓展外交」及「全面興利除弊,完善社會安全」等四大施政方向,全力為國家建設打拼,期盼再創臺灣榮景。首先,多元策略,振興經濟景氣:政府將透過整體國家建設計畫由「促投資、調結構、樂民生、廣節能」等面向著手,提升能源使用與生產效率,以使能源效率每年提高2%以上,另促進經濟繁榮,增加就業機會,落實經濟成果全民共享,充分展現庶民經濟施政目標;同時,加速推動六大新興產業,並強化極具發展潛力的雲端運算、發明專利、智慧電動車、智慧綠建築等產業,落實產業創新,強化國家軟實力。其次,完善重建工作,強化治山防洪:政府將加速推動各項重建工作,全力推動產業重建,輔導災區民眾就業,打造安全優質新家園,與環境共生,並儘速擬定一套健全的防災機制與治山防洪政策,以因應未來全球氣候異常可能產生重大災變;同時,將建構更臻完善的國土計畫體系,促進國土資源合理配置,確保國土永續利用。第三,兩岸和平發展,務實拓展外交:政府將依「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原則,賡續推動兩岸制度化協商,以「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先急後緩」的順序,優先處理攸關民生及經濟發展的議題,積極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促進整體經濟發展,讓我國實質GDP增加1.65%至1.72%,總就業人數則可增加25.7萬至26.3萬人;同時,續採活路外交政策,加強拓展國際空間,讓臺灣展現出來的能量能為世界各國所分享,以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第四,全面興利除弊,完善社會安全:政府將充分掌握民眾需求,納入施政計畫推動,以達興利除弊兼籌並顧,在「啟動大革新,重塑效能政府」方面,推動行政院組織改造作業,強化政府治理能力與行政效能,提升國家競爭力;在「多元照顧,鞏固社會安全」上,將推動長期照護保險、二代國民年金及二代健保等社會保險制度,以完備社會安全網絡。行政院將以上述四大施政方向,逐步引領臺灣於景氣回溫的同時,再造國家繁榮,建構兩岸和平發展雙贏局面,持續發展臺灣精神,創造兼容並蓄、族群和諧、多元尊重的價值,並豐富中華文化深層內涵,增強臺灣能量,開創產業新境界,讓臺灣精神發揚光大,為下一個百年盛世打造堅實基礎。

爰本此旨,訂定100年度施政方針如次:

壹、內  政

一、健全地方制度,提升城市競爭力,均衡區域發展,縮小縣(市)與直轄市差距,充實地方自主財源,強化地方自治機能;推動地方政府共同辦理跨區域自治事務,促進資源整合共享。
二、完備選舉法制,保障選舉權之行使;落實廉能政治,健全政黨政治發展;強化監督機制,確保遊說活動公開透明;籌辦第8屆立法委員及第13任總統副總統選舉。三、完備宗教團體法制,保障宗教信仰自由與宗教平等,協助宗教團體健全發展;加強殯葬服務管理,提升殯葬設施及殯葬服務品質;賡續推動紀念日及節日法制化;推廣合時儀節,促進社會祥和。四、強化戶籍管理制度,創新戶政作為;提升戶役政資訊系統效能,加強資安管理與服務;落實前瞻性人口政策,營造有利婚、育、生、養、安老優質環境。五、積極整備保安警力,確保建國百年慶典安全;持續執行掃蕩勤務,全面打擊不法活動;加強查贓肅竊作為,有效遏阻竊盜犯罪;強化反詐騙專線功能,全力防制詐欺犯罪;嚴格取締重大交通違規,維護交通安全與順暢;精進受理報案流程,提升為民服務效能。六、健全災害防救體制,強化災害防救效能;推動住宅防火措施,落實火災預防制度;加強公共危險物品、爆竹煙火及液化石油氣安全管理,精進火災原因調查鑑定技術;提升緊急救護服務品質;增進飛機性能,提升空中勤務能量。七、尊重多元文化價值,保障移民基本人權,強化移民照顧與輔導;提升國境安全管理及便民服務效能,有效防制人口販運犯罪,落實起訴、保護及預防之整體防制策略;完備移民政策,吸引各國專業人才來臺。八、精進徵兵處理,貫徹兵役公平;落實替代役役男服勤管理,強化役男及其家屬服務與照顧;賡續辦理研發替代役,提升產業研發能量;建制優質服役環境,鼓勵海外役男返國服替代役;推動替代役役男轉型從事公益服務,協助弱勢族群。九、掌握周邊海域情勢,提升海洋巡護量能;規劃公海執法,確保我國漁業權益;強力取締非法越界及破壞海洋、海岸資源行為,維護海洋生態環境;積極推動國際海域執法合作,促進國際互動交流。十、以海事預警及海難救助為重點,擴大辦理海上綜合演習,強化整體災害整備及應變,精進機關協同合作,防治海洋污染,確保安全、純淨的海洋環境。

貳、外  交

一、秉持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原則,賡續推動活路外交政策,全力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及臺灣主體性,為國家安全繁榮及永續發展,營造良好外在環境。
二、推動爭取主要國家予我國人免簽證待遇,方便國人旅外,提升國際地位。三、在務實、靈活基礎上,賡續鞏固及強化我已參與之國際組織,爭取參與有利我國整體發展及人民利益之功能性及專業性國際組織。四、爭取參與區域整合機制,善用我為「政府採購協定」 之正式成員,掌握區域發展契機與商機,提升我國競爭力,並推動與主要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或貿易合作協定等,協助開展我與無邦交國家關係。五、信守對友邦承諾,以專業化、透明化原則推動有利於友邦國計民生之合作,以「目的正當、過程合法、執行有效」三項原則進行我國援外計畫,在互惠互利及共榮發展基礎上,鞏固我與邦交國之關係。六、結合國內外民間豐沛實力,參與國際間重要非政府組織活動;擴大國際人道救援,重視氣候變遷及節能減碳等關鍵議題,爭取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及國際民航組織(ICAO),並履行相關國際公約,善盡國際公民義務。七、加強國際學術、文化外交,以軟性國力繼續提升我國國際形象,並配合建國百年活動,積極宣揚我政策目標,爭取國際輿論支持。

參、國  防

一、恪遵憲法,謹守分際,貫徹軍隊國家化,嚴守政治中立,堅定國家、責任、榮譽信念,傳承國軍優良傳統,強化武德信念,建構完備軍事督察政風體系,樹立廉能軍風。
二、堅實國防武力,建構有效嚇阻防衛戰力,務實推動兩岸互信,加強區域國家智庫交流合作,確保國家永續發展,人民安居樂業。三、前瞻國防財力資源管理,靈活運用軍商售管道,籌獲所需武器裝備;持續推動中科院組織轉型,提升國防科技研發能力,有效運用技術移轉與工業互惠,建構自主國防。四、執行國軍兵力結構調整,推動募兵制,持續國防法制化工程,加速國軍現代化轉型,提升國防整體戰力,打造專業優質新銳國軍。五、賡續軍事教育改革,建構軍文交流平臺,廣拓多元招訓管道,完善退輔配套機制,引進優質人力;落實人才培育,鼓勵終身學習;健全人事制度化,拔擢領導菁英,蔚為國用。六、加強戰備整備,嚴格演訓督考,精進聯合作戰效能;強化後備動員,提升總體防衛力量;完備緊急應變制變機制,提升災害防救整體量能。七、辦理國防資源釋商,檢討釋出閒置營地,協助防災復育,執行外島排雷,落實國防與民生合一政策。八、持續整建老舊營區設施,加速推動眷村改建工作;推動軍人福利法制化,建立軍民醫療資源策略聯盟,保障官兵眷屬權益。九、推動軍事交流,爭取軍事戰略合作,廣拓情報預警來源,精進情報研析品質,穩定區域形勢,確保國家安全。十、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源,加強退除役官兵就學、就業及職技訓練輔導;賡續榮民醫療體系整合,精進高齡醫學發展,全面提升醫護品質;持續改善安養設施及生活環境,調整榮家走向具災害緊急安置功能之安養機構,並結合地方社福政策,照顧弱勢。

肆、財政金融

一、創新財務管理,強化施政計畫成本效益觀念;減少不經濟支出,提升政府財務效能。
二、精進債務管理制度,強化對各級政府債務之管理效能;有效運用財政調整及輔導機制,健全地方財政。三、賡續推動稅制改革,建構增效率、廣稅基及簡稅政之賦稅環境;提升稅務行政效能,增進徵納雙方和諧;加強打擊不法逃漏稅,維護租稅公平;強化國際財政合作,擴展國際活動空間。四、建構優質經貿網絡,增進通關安全與便捷;強化國際關務合作,建立實質多邊及雙邊關係;適時調整關稅政策,發揮關稅經濟功能。五、強化公股股權管理,確保公股權益,提升經營綜效;健全國家資產管理,增進運用效益;活化資產運用,增裕永續財源。六、營造優質金融發展環境,建構與國際接軌之金融法制;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組織及相關活動,拓展我國國際金融領域及合作關係;循序推動兩岸金融往來與合作,擴大我國金融業服務之範疇。七、強化金融消費者及投資人權益保護,持續推動金融知識普及與金融消費爭議解決機制;加強資訊揭露,並強化公司治理;落實證券、期貨市場監視,維持市場秩序。八、促進金融市場發展,推動海內外優良企業上市(櫃)與發展高科技及創新產業籌資平臺;提升商業年金及保障型保險商品之普及率,加強國人經濟安全保障。九、健全金融業經營,強化金融業資本監理與風險管理機制,提升資產品質;整合金融監理資訊,落實差異化管理。十、盱衡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採行妥適貨幣政策,維持物價與金融穩定。十一、維持外匯市場秩序,促進匯市健全發展;強化外資及陸資進出控管機制,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審慎開放新種外匯產品,放寬銀行以外業者辦理外匯業務。

伍、教  育

一、發展世界級水準的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獎勵大學教學卓越;推動大專校院評鑑及輔導轉型機制,提升大學教學研究品質與國際競爭力;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育與產業需求連結,促進科技創新及產業發展;逐步開放大陸學生來臺研修與就讀,漸進推動兩岸學術交流。
二、推動技職教育優質化與專業化發展,落實推動技職教育再造,強化產學緊密連結,縮短學用落差提升技職學生就業能力;推展技職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建立技專教師雙軌制度,輔導學校建立特色。三、落實教師待遇公私逐步齊一,推動教師待遇法制化;強化師資職前教育與在職進修,改善偏鄉地區師資;擴大辦理高中職優質化,促進各地區高中職均衡發展;加速中小學老舊校舍補強改建,研議規劃推動12年國民基本教育;改進升學制度,落實簡單、公平、多元適性選才機制。四、逐步降低國中小班級學生人數,提升國民教育品質;建構國中小優質環境,加強辦理學童課後照顧;推動幼稚園與托兒所整合,確保幼兒教育品質。五、推動普及化運動,提高學生游泳能力檢測合格率,強化水域活動安全認知及自救能力;整合區域培育資源,強化運動選手培訓與輔導;提升學校午餐供餐品質,落實校園飲食管理。六、完備就學安全網,加強補助弱勢學生就學費用,維護弱勢學生受教權益;營造無障礙學習環境,提升特殊教育學生入學機會;分階段推動5歲幼兒免學費就學,達成教育機會均等之理想。七、因應人口高齡化,建構在地化老人學習體系;落實家庭教育,加強新移民教育;強化公共圖書館服務,提升國人閱讀風氣;推展藝術與語言教育,促進多元文化發展。八、落實性別平等、生命、人權法治及品德教育,並強化中輟學生輔導及校園管教措施;活化校園閒置空間,推動節能減碳教育,落實永續發展之環境教育。九、促進數位機會均等,提升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應用及學生善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之能力,建構優質教育與研究之網路基礎環境。十、積極參與國際教育活動,拓展全球華語文教育,鼓勵國外留學及研習,增進國際參與及志工服務,健全海外臺灣學校發展,培育具全球視野學生,提升國家競爭力。十一、策辦臺灣教育發展相關展覽,呈現與時俱進之百年教育風華;發展重點科技領域、人文社會科學及跨學門科學人才培育,建構與國際接軌之優質學習環境。十二、積極推展全民運動,打造樂活運動島;激勵國人運動健身,提升全民游泳能力,強化國民健康體能;健全運動彩券發行管理制度,推動發展運動產業。十三、充分運用國家運動設施,爭取主辦大型國際賽會;保存與推廣固有優良體育運動,舉辦精緻之全國性賽會。十四、加強優秀運動人才培訓,提升競技運動實力;興(整)建國民運動中心及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建構自行車道區域路網,提供優質運動、訓練及休閒環境。十五、推動百年運動史籍與人物誌編纂計畫,深化體育文化底蘊;以「運動樂活」為主軸,推動路跑、登山、自行車等多元旗艦活動與競賽,讓全民享受各種運動之樂趣。

陸、法  務

一、落實國家廉政建設,強化肅貪防弊機制;健全陽光法案,倡議財產誠實申報,落實利益衝突迴避,打造廉能政府。
二、建構現代法制,落實人權保障,公開政府資訊,完備個人資料保護機制,強化鄉鎮市調解功能。三、落實司法改革,端正司法風紀,建立檢察官評鑑及懲戒制度,形塑檢察新形象;改進刑事訴訟制度,恪遵正當法律程序,強化檢調專業職能,審慎起訴、上訴,保障人權,維護社會公義。四、落實寬嚴並濟刑事政策,強力掃黑、肅貪及查賄;貫徹反毒作為、防止破壞國土、全力打擊並防制經濟及金融犯罪、婦幼及跨國性人口販運犯罪、詐騙犯罪;積極查扣犯罪所得。五、妥適運用緩起訴制度,鼓勵聲請易科罰金、推動易服社會勞動;落實洗錢防制,推動兩岸刑事司法互助,共同打擊犯罪。六、加速獄政革新,全面研修矯正法規,符合國際人權;端正矯正風紀,提振績效;充實戒護與教化人力,提升矯治效能;改善收容環境與醫療品質,維護收容人人權;強化技能訓練與就業復歸能力,降低再犯。七、深化觀護更生保護效能,落實犯罪被害人保護業務;積極進行犯罪問題研析,推動犯罪預防與法治教育宣導。八、提升行政執行效能,妥適運用執行方法,確保國家債權實現。

柒、經濟發展

一、立足百年經濟根基,掌握發展契機,展現經濟續航力,創造就業新機會;推動產業創新與結構轉型,提升軟實力;拓展對外經貿關係,連結全球市場與商機。
二、形塑優良投資環境,積極招商引資,推動重大投資,提升民間投資動能;協助企業創新加值,強化無形資產投資;推動工業區更新活化,以及加工區升級轉型。三、優化工業結構,透過製造業服務化提高附加價值,推動傳統產業全面升級;加速推動綠色能源,以及雲端運算、智慧電動車、智慧綠建築、發明專利產業化等新興智慧型產業發展;提升產業科技研發、創新應用、產業化及擴散之效果。四、全力推動重點服務業之發展,鼓勵研發創新,促進服務業科技化及國際化;厚實商業發展能量,強化商業競爭優勢;以建國一百年為「設計年」,舉辦「第一屆世界設計大會」,展現創意,促進設計起飛。五、營造優質中小企業成長環境,強化資金融通,鼓勵創新及創業,輔導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提升中小企業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六、強化新興市場出口,推廣優質平價品牌產品,提升臺灣優勢產業形象及競爭力;積極參與國際經貿組織,推動洽簽自由貿易等雙邊經貿協定;推動貨品貿易自由及便捷化,健全貿易救濟安全網。七、掌握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商機與契機;強化臺灣產品在中國大陸及全球市場之競爭優勢;擴大陸商及大陸臺、外商對臺採購,打造臺灣成為營運總部。八、落實國營事業企業化經營管理制度,強化服務品質,善盡公用事業之社會責任;加速設備更新,提升營運及產能效率,確保電力、油氣及自來水之穩定供應。九、健全智慧財產權法制及保護機制;提升專利商標審查品質與服務效能;強化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之運作。十、促進商品驗證制度國際化,加速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調合;建置符合國際規範之認驗證體系及符合性評鑑制度,簽署國際相互承認協議;建立商品事故通報機制,確保商品安全,保護消費權益。十一、建設綠色園區,創造永續發展環境;精進園區投資環境,提供便民效率服務;打造創新、研發、生產一體之高附加價值產業聚落,帶動經濟發展及就業,形塑我國高科技產業創新走廊,建構臺灣成為全球創新中心。

捌、交通及建設

一、執行運輸部門節能減碳方案,強化公共運輸整體效能,鼓勵使用節能車輛;建構無縫公共運輸服務網絡及人本交通服務,滿足都會通勤旅次以及偏遠地區特定生活旅運需求。
二、完善公路網絡,改善道路瓶頸,推動辦理國道1號五股楊梅段高架拓寬、國道2號拓寬及國道7號新建工程等,提高運輸系統流暢性。三、建構智慧型運輸系統,以強化整體交通路網智慧化管理為基礎,提供即時路況顯示、導航與事故偵測等功能,改造高快速公路與主要省縣道成為先進運輸管理路廊,帶動國內智慧型運輸系統、車載資通訊及個人行動通訊產業發展。四、賡續推動軌道工程建設,辦理臺鐵捷運化計畫及多處鐵路立體化規劃、設計與施工,興建北中南都會區捷運路網及臺灣桃園機場聯外捷運線,推動東部鐵路電氣化暨瓶頸路段雙軌化、花東線整體服務效能,以及提升環島鐵路整體系統安全。五、提升花東與離島地區交通服務品質,推動兼顧環保標準之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補助偏遠地區客運,強化花東走廊公共運輸服務,建構東部自行車遊憩網絡;辦理金門、馬祖及澎湖離島地區相關海運港埠建設,提供離島與本島間便捷安全交通運輸。六、推動航港體制改革,推展航港創新再造,因應兩岸海運直航契機,提升航港營運績效與競爭力;持續推動自由貿易港區政策,活絡各海、空自由貿易港區產業運籌平臺;賡續推動「桃園國際航空城」,使其成為亞太空運重鎮;發展清泉崗機場及臺中港,強化中部地區國際運籌功能。七、配合建國一百年,推動「旅行臺灣.感動100」以百條旅遊路線、創新的活動,吸引國內外旅客體驗;賡續發展國際觀光,提升旅遊品質,建構具國際競爭力的觀光環境。八、健全郵政公平競爭,強化郵政監理制度;統合郵、儲、壽業務資源,擴展物流與電子商務的營運效能;有效提升資金運用效益,支援政府重大及民間投資計畫。九、賡續推動節能減碳生態城市綠建築;辦理城鄉風貌整體規劃及街區風貌整建改善,促進城鄉環境永續發展;加速推動都市更新計畫,提高都市機能;落實整體住宅政策,賡續辦理青年購屋租屋補助;增加合理價位住宅用地供給,優惠弱勢族群租購國宅。十、加速污水下水道建設,提升污水處理率;配合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推動雨水下水道建設;賡續辦理生活圈道路、市區道路景觀綠美化、人行道及無障礙公共設施改善。十一、強化公共建設計畫全生命週期之管理、督導及協調,全面提升工程建設計畫執行效率;推動建置公共工程標案履歷制度,提升公共工程相關產業素質及競爭力;逐步實現符合環境保育、社會公義及經濟發展之永續公共建設。十二、賡續推動政府採購公開化、透明化,強化工程採購履約爭議之督導協處機制;建立符合國際規範的優質政府採購作業環境。十三、賡續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強化促參案件履約管理機制,以結合民間資源,加速公共建設,改善人民生活環境品質,增進就業機會及地方發展繁榮。 

玖、災後重建

一、兼顧國土保安與環境資源保育,適當安置災區原住居者,保障其生命財產安全。
二、持續進行災後基礎建設,推動流域綜合治理,落實山、路、橋、河共治,協調河川野溪及水庫疏濬,確保國土永續發展。三、強化颱風暴雨、土石流、洪水等災害預警機制,規劃疏散撤離避災計畫並熟悉演練,保障永續安全生活。四、結合環境景觀、產業發展、社區營造協助災區民眾災後家園重建。五、督導設置生活重建服務中心,結合社會資源提供多元服務,協助災區民眾災後生活重建。六、保存受災原住民族既有文化及生活方式,積極蒐集、活化、利用與創新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七、爭取民間資源投入災後產業重建,並推動具地方特色之產業,協助開創在地就業機會。

拾、蒙  藏

一、善用蒙藏特殊屬性,深化兩岸蒙藏事務交流;加強與蒙藏各界菁英往來,發揮政府整體對外力量。
二、結合政府與民間資源,廣納各界志工能量,提升援外工作績效;辦理蒙藏高階專業人才培訓,增進實質互動關係。三、關懷國內蒙藏同胞,輔導建立在臺自立照顧體系;深耕蒙藏文化,加強臺灣與大陸蒙藏文物交流合作。四、提升蒙藏專業知能,加強蒙藏現況研究,積極推動兩岸及國際蒙藏學術交流。

拾壹、僑  務

一、配合僑務休兵方向,加強僑民聯繫服務,促進僑社團結和諧,營造海外大僑社;結合華人社群資源,匯聚支持中華民國力量,展現創建民國原動力,建構臺灣新僑鄉;發揮僑務軟實力,協助拓展活路外交。
二、掌握全球華文熱潮趨勢,加強運用臺灣優質教學資源,擴大支援海外僑教工作;釐定僑教發展策略,拓展海外僑教市場;活化海外青年聯繫機制,提振華裔青年組織活力;鼓勵華裔子弟回國升學,強化畢業僑生聯繫服務,厚植海外友我力量。三、聯繫服務全球僑商團體,培育華裔青年經貿人才;掌握全球經濟復甦契機,協助僑營企業經營發展,強化僑營企業體質;鼓勵僑胞回國參與國家重大建設。四、配合建國百年慶祝活動,宣揚臺灣多元文化與政經發展現況,增進僑胞對國家發展之瞭解。

拾貳、勞  工

一、整合就業服務及職業訓練體系,深化就業促進功能,協助特定對象就業及創業,落實及改進就業保險制度。
二、健全技能檢定機制,提高技術證照效用,提升勞工就業職能,培養勞工永續就業能力。三、檢討勞動契約法制及工資工時規定,防制就業歧視,營造工作平權環境。四、完善職業安全衛生法制,整合勞動檢查機制,推動部會合作減災,落實職災勞工保障。五、檢討勞工保險及退休金制度,提升基金運用效益,保障勞工退休所得,維護勞工退休權益。六、促進工會團結發展,提升工會協商能力,健全勞資爭議處理機制。七、健全勞動福利法制,推動尊嚴勞動教育,強化勞動志工服務,提升弱勢勞工福祉。八、持續檢討外勞政策,提升產業用人水準,強化外勞聘僱管理機制,保障外勞勞動權益。

拾參、農  業

一、推動「健康、效率、永續經營」之全民農業,照顧消費者健康,加強核心技術與企業化經營,推動農林漁牧節能減碳及因應氣候異常之調適對策,促進農業與環境和諧共生,將傳統農業由生產朝向綠色生態產業與服務業發展。
二、推動健康農業,建構農產品安全無縫管理體系,推動作物健康管理,擴大推廣吉園圃、優良農產品(CAS)、有機及產銷履歷農產品,強化農藥、動物用藥管理與用藥安全控管,以及農產品產銷通路之安全把關。三、發展卓越農業,整合跨領域研究團隊,強化農業科技創新研發,拓展農業生技、蘭花、石斑魚、觀賞魚、種苗及種畜禽產業;提升農業科技園區及創新育成中心營運效能,促進農業科技產業化;結合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之農業科技大展,薈萃臺灣農業百年風華,展現農業科技領航力。四、打造樂活農業,發展農業深度旅遊,興設平地森林遊憩園區、示範級休閒漁港與休閒農業區,建構休閒農業特色地圖;開發特色農業精品,輔導多元運銷體系,建立整合行銷平臺,深耕全球市場,促進農業加值發展。五、實施第三階段農地改革,加速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鼓勵青年從農與老農退休,改善農業經營結構;加速推動農村再生,擴大社區人力培育,建設富麗新農村。六、活化休耕農地,調整稻米產銷結構,確保糧食安全;發展高效高值畜牧生產管理體系,輔導畜牧產業自主產銷調節,並強化動物保護工作。七、推動海岸新生,活化漁港機能,打造兼具觀光休閒之現代化漁業;積極參與國際漁業組織,共同養護管理漁業資源,確保我漁船作業權益;強化沿近海漁業資源管理,促進產業永續經營。八、全面提升農業體系企業化經營能力,建構農業專業人員職能標準與培訓體系,提升農業人力素質;發展農業技術與服務數位化功能,開創農業行動化雙向加值服務。九、建置有害生物危機管理機制與標準作業程序,提升輸出入動植物檢疫技能;強化畜牧場衛生管理,辦理畜禽屠宰衛生檢查,落實豬瘟、口蹄疫、家禽流行性感冒防疫;開發作物整合性防治,防範重大疫病蟲害發生。十、推動國際雙邊與區域互惠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組織與舉辦國際農業活動,爭取我國農業權益,提升臺灣優質農業之國際形象;強化兩岸農業交流與貿易管理,保護農業智慧財產權,並積極拓展大陸市場。十一、健全農漁會組織體制與職能,發展創新事業;加強農漁會信用部輔導及監理,落實全國農業金庫專業經營,建立農業金融資訊共用平臺,提升農業金融機構服務品質。十二、辦理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及農漁民子女就學獎助,推動農村高齡者在地健康生活體系,照顧農漁民生活。

拾肆、衛生醫療

一、制定前瞻性健康政策,建立支持性健康環境,提升民眾健康知能,營造健康主流社會;落實預防保健與防疫之整備,免除疾病威脅。
二、推動二代健保及各項健保改革,擴大資訊公開,確保永續經營,提升醫療品質與支付之效益,減少醫療浪費,協助弱勢排除就醫障礙,保障就醫平等。三、強化醫療服務體系,規劃長期照護保險,培育醫護專業人才;優先照護醫療弱勢,提升特殊照護之量能,加強藥物濫用防治及精神病人之醫療照護。四、加強食品、藥物、新興生技產品、化粧品之管理及其風險評估,確保產品衛生安全,保護消費者權益,強化中藥用藥安全,加速中醫藥之科學化與現代化。五、推動智慧型醫療服務,培植國內研究人才,加速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展醫療服務國際化,積極參與國際衛生事務,促進國際衛生合作及交流。

拾伍、社會福利

一、秉持公義社會、永續福利原則,建構完善社會安全網,積極照顧弱勢,保障民眾基本生活需求。
二、強化國民年金制度,落實監理機制,規劃年金制度改革,發展完整老年經濟安全保障體系。三、發展長期照顧資源,充實各項服務人力,建立照顧服務機制,落實建構長期照顧服務體系。四、落實社會救助,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權益及加強中低收入家庭照顧;建立高風險家庭預警系統,提供馬上關懷緊急救援;辦理急難民眾及時紓困,並加強照顧經濟弱勢族群。五、強化身心障礙者全人照顧服務;推動身心障礙者福利與需求評估新制。六、充實社會工作專業人力,整合社會福利服務窗口,提升社會福利資源運用效能;鼓勵志願服務,有效發揮民間力量,強化公私部門夥伴合作關係,提高服務品質。七、完善家庭暴力安全防護網絡;賡續辦理防治宣導教育;落實家庭暴力、性侵害及性騷擾被害人保護扶助措施;強化加害人輔導監督機制。八、落實兒童及少年保護工作,防止兒童及少年受虐;建立兒虐高風險家庭預警系統;加強防制兒童及少年性交易,強化偏差行為少年輔導及安置機制。九、提升托育品質,落實保母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制度;提供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措施;加強照顧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與醫療扶助措施。

 拾陸、環境資源

一、推動永續發展;鼓勵產業界環保科技創新研發;拓展國際環保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環保協定相關事務。
二、逐步建置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及查驗管理之管制體系;持續推動盤查登錄及先期減量作業;賡續推動低碳社區及低碳城市建構計畫。三、推動環境教育,結合環保義(志)工,營造美麗家園;全方位培訓環境保護專業人力,落實環保專業證照制度。四、強化環境影響評估機制,落實資訊公開及公眾參與,加強執行環境影響評估監督。五、落實空氣污染管制工作,改善空氣品質;推廣低污染車輛;加強噪音管制及推動非屬原子能游離輻射預警機制。六、加速河川污染整治工作,加強事業廢水處理功能評鑑,提升生活污水處理效能,落實污染減量。七、推動事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有效追蹤管理及妥善清理事業廢棄物,加強非法棄置廢棄物查處;推動一般廢棄物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再利用,達成垃圾全分類零廢棄。八、加強毒性化學物質及環境用藥管理,推動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環境流布調查及管制,強化毒性化學物質防災體系。九、確保土壤及地下水資源永續利用,加強高污染潛勢場址清查及整治工作,建立污染場址土地再開發機制。十、建置環保標章及碳標示制度,推動全民綠色消費;強化公害糾紛預防及處理機制;提升環境品質監測能量及環境檢測技術。十一、健全國土規劃體系,妥善規劃國土資源,加強國土保育及復育,整合都市與非都市土地管理;強化土地開發審議效率;加強濕地、海岸地區及國家公園自然生態與人文資產保育、管理,確保國土永續發展。十二、推動行政區劃;加速國土測量;推動地政網路化服務;健全地價制度及土地徵收作業;合理租佃制度;審核陸資購置不動產;辦理土地重劃及區段徵收,推動機場捷運A7站區周邊土地開發,改善東北角土地利用暨景觀風貌;促進不動產交易安全。十三、營造低碳社會發展環境,配合國家温室氣體適當減量行動,推動溫室氣體實質減量;擴大再生能源利用,加速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強化能源效率管理,擴展國際能源合作;建立合理透明油電價機制,活化油氣市場機能;提高電力系統可靠度及促進用電安全。十四、加強辦理河川水庫疏濬,更新改善供水設施,積極推動節約用水及抗旱措施,確保民生及產業用水穩定供應;推動河川流域綜合治理,強化水患防治能力。十五、運用現代科技推動相關地質調查,提供國土規劃及土地利用管理之依據;積極推動多元化砂石資源開發利用;加強礦場安全管理及監督檢查。十六、強化氣象、海象及地震觀測作業,拓展氣象預報、警報應用服務,提升氣象預報準確率;推廣強震即時警報系統之應用,提高地震測報效能;建置氣候資訊網頁服務專區,提供氣候變遷背景知識及監測資訊;強化氣象資訊傳播服務,致力於大眾化氣象教育與宣導工作。十七、強化多功能農田水利建設,推動農業水資源有效利用及現代化灌溉管理;推廣水田生態維護,增進水田蓄水調洪等環境保育功能,提升農田水利抗旱防澇應變能力。十八、加速整體性治山防災,強化水患防治能力,提升土石流防災監測與預報能力,維護山坡地公共安全,促進國土資源永續利用。十九、推動綠色造林,維護保護區及野生動植物資源,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育;健全林地管理及森林保護,維護森林生態系功能,落實森林永續經營。

拾柒、文化建設

一、整合政府與民間資源,共同舉辦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展現總體文化國力與多元創意;辦理結合宗教民俗、庶民生活、傳統與創新藝術之嘉年華活動,凸顯臺灣融合移民社會與中華傳統之文化特色。
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環境整備工作,激發產業創意,培養專業及中介人才,創造產業集聚效應,促成文化創意與產業發展接軌。三、活化既有文化硬體設施,並加強營運規劃及充實軟體,營造優質藝文環境。四、建立藝企合作機制,推介藝文獎項與得獎人創作,媒合優良文化作品量產,加強行銷推廣。五、推動藝文下鄉與向下扎根,普及藝文教育、擴大藝文欣賞人口,提升國人美學素養,以厚植文化實力。六、落實綠島及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推動目標及願景,運用環境資源,配合多元展示手法,推廣人權教育。七、輔導演藝團隊強化營運與行銷及結合民間資源,提升其國際競爭力;規劃與民間機構合作或以民間組織形式,協助藝文團隊拓展大陸市場。八、選定特色藝文團隊,採定期定點方式,推廣具有臺灣文化特色之表演藝術,以發展文化觀光。九、精選文化景點,結合視覺與表演藝術活動,規劃套裝文化觀光路線,促進國際旅遊人士認識臺灣文化內涵。十、輔導地方政府舉辦具有臺灣特色之大型藝術節,呈現在地文化內涵,發展國際知名之藝術節慶;結合世界知名博物館舉辦大型國際展覽,拓展民眾之世界觀。十一、輔導數位電視節目製作,促進數位內容產業發展;推廣公用頻道,發揮民眾接近使用媒體功能;獎勵製作優良電視戲劇節目,鼓勵跨國合作拍片及海外行銷;開放大陸地區人員來臺參與合作拍製電視戲劇節目,營造廣電節目產品銷售大陸市場之有利環境。十二、推動電影產業發展,為國片開拓新藍海;輔導業者拍出具文化多元性及市場競爭力之國片,協助國片進入華語市場;策略性輔導國片行銷及推廣,提升國片海內外觀影人口;厚植電影工業及人才基礎,塑造電影產業優質環境。十三、推動流行音樂產業發展,維持華語音樂市場領先地位;促進數位出版產業發展,打造臺灣為全球華文數位內容中心;培訓出版及漫畫專業人才,獎勵優質出版創作行銷推廣,營造優質出版環境;務實開放兩岸出版產業交流,拓展出版品國內外市場,提升出版產業競爭力。十四、辦理「百年風華」專書編纂及製播各類視聽影片與照片;以「快樂」為主題辦理相關活動,呈現電影、電視及廣播百年通俗娛樂之豐富內涵。

拾捌、科技發展

一、策劃國家科技發展方向,維持政府科技研發經費穩定成長。
二、推動大型國家級研究計畫,強化跨部會整合協調,落實績效評估,提升我國前瞻領域及關鍵性技術水準。三、強化基礎科學與永續環境研究,推動災害防救應用科技方案,建立災難救援服務模式,促進國家永續發展。四、加強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生態保育研究,建構能源科技策略及研發體系,增進民生福祉。五、加強孕育科學研究人才,擴大培訓高科技研發人力;活絡產學合作研發及人才流通,加速研發成果運用及技術擴散。六、增進國內科技人才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提升學術研究實力,強化我國科技發展之國際影響力及競爭力。七、強化管制技術及應變能力,確保核能安全;精進放射性廢棄物管理安全與技術,維護環境輻射安全;推展潔淨能源技術,促進節能減碳;加強輻射安全與輻射醫療品質,促進國人健康;落實資訊透明化,增進民眾信任。

拾玖、兩岸關係

一、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尊嚴,確立兩岸和平繁榮格局,賡續推動兩岸溝通機制,營造良性互動和諧環境,維繫兩岸長期穩定情勢,確保臺灣人民安全福祉。
二、秉持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原則,持續推動兩岸經貿文教交流,與時俱進檢討交流政策,促進兩岸經貿文教交流制度化。三、增進臺港澳互動與溝通,擴大經貿文教交流與合作;強化駐港澳機構之功能與服務。四、配合兩岸關係發展需要,檢討研修法制規範,完善配套管理機制,保障人民權益,提升交流品質,促進兩岸交流活動健全發展。五、強化大陸政策溝通及宣導作為,擴大凝聚國內共識,爭取國際社會支持與認同。

貳拾、海洋事務

一、發展海洋戰略,統合海洋事權;強化海巡能量,並透過漁權交涉及主權問題之討論,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持續與周邊國家共同開發海洋資源,同享海洋利益。
二、以多元、合理方式利用海洋資產,鼓勵發展海洋產業;推動先進船舶技術在地化,邀請國際與民間共同投資海洋能源、生技與礦產等新興產業,建立完整海洋產業供應鏈。三、發展海洋遊憩事業,推動民眾親海活動;結合海洋生態景觀,推動海洋生態旅遊,促進地方繁榮。四、海洋海岸發展應以保育為原則,尋求開發與保育均衡,維護特色並兼顧發展;防治海洋污染,強化緊急應變體系,建立生態彌補機制。五、提升海洋科研績效,強化海洋研究量能;培育海洋事務人才,兼顧國家安全與產業發展;積極參與海洋相關國際組織,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六、落實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及海洋教育執行計畫,強化國民海洋基本智能與素養,培育海洋產業界所需優質人才。

貳拾壹、原住民族

一、規劃原住民族自治,維護原住民族傳統制度,協助部落自主發展;改善原住民社經發展條件,提升都市原住民生活品質,增進原住民同享社會建設成果。
二、推廣原住民族文化,薪傳原住民族語言;發展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特色,推動南島民族交流,建立尊重差異之多元文化社會。三、結合政府及學校資源,維護原住民學生受教權益;深化原住民族教育內涵,傳承及研發原住民族傳統知識;普及原住民幼兒學前教育,營造原住民終身學習環境,培育原住民各類人才。四、縮減原住民族數位落差,健全原住民族媒體環境;保護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及傳統生物多樣性知識。五、靈活運用就業資源,提升原住民就業機會,保障原住民族工作權;健全原住民族社會安全網絡,強化原住民部落托育及照顧服務,充實原住民族地區醫療資源。六、加強原住民族地區基礎建設,改善居住條件,營造安全家園;輔導建構完善的產銷制度,發展原住民族觀光與生活、生態、生產之三生產業。七、推動原住民族文化產業認證制度,提供原住民創業育成與產品拓展服務;強化產業服務團隊,輔導原住民發展經濟事業,協助原住民解決資金融通與保證問題。八、健全原住民保留地開發與管理,加速推動原住民保留地增劃編作業;落實調查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維護原住民族土地權益;規劃原住民族土地合理使用機制,推動原住民族地區資源共管。

貳拾貳、客  家

一、加強「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客家語言、文化及文化產業之傳揚;建立中央與地方溝通與交流之平臺,整合推動客家事務之力量。

二、辦理客語生活學校計畫及獎勵措施,推展客語向下扎根;建立客語薪傳師制度,辦理客語能力分級認證,推動公事客語無障礙環境及建置數位學習課程,營造客語永續發展環境。
三、推動客庄十二大節慶,帶動觀光旅遊,繁榮客庄經濟;培育客家產業與藝文人才,創新客家表演藝術價值;鼓勵客家研究,創造客家學術永續發展環境;建構海內外客家合作交流平臺,使臺灣成為全球客家文化與產業交流中心。四、配合建國一百年活動,結合客家歷史、文化、產業、藝術等多元主題,呈現臺灣客家之發展歷程與創新風貌,以豐富臺灣多元文化內涵,並帶動客庄產業發展。五、扶助設立全國性客家廣播電臺,鼓勵廣電媒體製播客家語言文化節目,保障客家族群傳播及媒體近用權;加強客家新印象整合行銷,豐富臺灣多元文化。六、推動設置臺灣南、北客家文化園區,協助各地方客家文化館舍活化經營;強化客庄文化資產、聚落之保存與再發展,建構優質生活環境,提升傳統客庄競爭力。

貳拾參、婦  女

一、各項施政納入性別平等意識,落實推動「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促進婦女在政治、法律、社會、經濟、教育文化、就業、福利、健康醫療等領域的參與,以達性別平等、兩性共治的目標。
二、落實婦女公平參與決策機制;促進婦女國際參與,加強國內外婦女組織聯繫交流;促進婦女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發展在地行動。三、建立以「家庭」為中心,具性別平等思維之社會福利體系,提供弱勢家庭生活扶助與支持。四、增進婦女知性成長,開拓婦女多元學習機會,縮短女性數位落差,協助婦女自立與發展。五、營造性別無歧視職場,增加婦女就業機會,提升女性經濟能力,促進婦女勞動參與。

貳拾肆、青  年

一、結合政府與民間創業資源,加強青年創業服務,提供創業知能培訓課程暨諮詢輔導,提升青年創業能力,建構友善創業環境,協助青年實踐創業理想。
二、協助大專在學青年進行職涯探索、職場體驗及就業準備,推展資訊傳輸及機會媒合平臺,強化教育學習與職場接軌機制,提升青年就業力。三、鼓勵事業單位及非營利組織提供職場見習訓練及就業機會,強化初入就業市場之職能,協助順利就業。四、推動青年政策大聯盟,促進青年公共參與及創意研發,拓展青年公共參與網絡平臺,強化人才培育,提升青年公共參與知能。五、推動區域和平志工團,提升志工服務知能,鼓勵青年投入志工服務,引領青年志工服務方向,深化志工服務價值。六、推動青年國際參與及交流,發展多元國際青年志工服務,拓展青年國際觀;推展青年壯遊臺灣,帶動青年旅遊風潮,營造友善環境,吸引國際青年來臺旅遊。七、配合建國一百年,展現時代青年典範,傳承志工精神,建構青年發展願景,營造發展空間。

貳拾伍、其他政務

一、積極推動行政院組織調整作業,打造精實、彈性、有效能的政府;掌握民意脈動,提升施政決策品質;賡續推動法規鬆綁,簡化行政流程;精進政府服務品質,提升民眾滿意度;強化資通安全管理;落實政府資訊公開;提升國人英語力;建置國家檔案巨量典藏體制,規劃國家電子檔案長期保存管理機制。
二、審慎籌編預算,健全預算決策機制,精進中央對地方之補助制度;落實中程計畫預算作業制度,有效推動公共建設;審慎評估及檢討非營業特種基金之設置與存續,落實特種基金預算管理;健全政府會計制度,強化政府會計管理;辦理綜合統計及重要統計調查,增進統計及調查資訊品質與運用。三、強化公務倫理,精進人事法制,興革文官制度,營造廉能公正的行政團隊;本精實用人原則及因應政府組織改造之需要,合理管理員額,強化各級文官培訓,提升人力運用效能;健全公務人員待遇及福利措施,激勵公務人員士氣與潛能。四、推動通訊傳播國際交流合作,深化專業交流合作關係;加強頻譜及電信編碼管理效能,提升國家資源使用效率;健全通訊傳播監理機制,增進通訊傳播公平競爭發展;促進通訊傳播新技術之發展與應用,營造優質多媒體寬頻生活環境;保障弱勢視聽權益,提升廣電媒體多元文化。五、健全公平交易法規制度,建構完善競爭環境;查處事業妨礙競爭行為,規整市場交易秩序;倡議自由公平交易理念,深植產業競爭文化;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活動,拓展實質交流合作;完善產業資訊管理系統,有效掌握市場動態。六、加強消費者教育宣導,提升消費意識;建立跨境消費者保護機制,建構完善之消費者保護網;強化商品與服務安全衛生之查核,創造安心消費環境;加速定型化契約之研修與查察,維護公平交易秩序;結合民間力量及資源,擴大消費者保護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