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东江纵队老兵,为抗日做出巨大贡献的部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07:39
甲子的记忆——记东纵老战士回忆当年 今天天气晴朗,正是聚会的好日子。广东爱国志愿网网友华夏一统、奡、沙僧、疯狂原始人、龙腾中国、从娃娃抓起、阳光男孩一起去拜访了60年前的东纵老战士:曾伯、罗伯和梁伯。在曾伯缓缓的叙述下,我们似乎回到了1937年的夏天。 那年夏天,随着77事变,日寇全面侵华,毗邻珠江的广州危如积卵。终于,在日寇的轰炸中,曾伯的家被炸毁。无家可归的他怀着对小日本的刻骨仇恨随难民一起到了韶关。在韶关,他参加了当时的进步团体——抗日少年先锋队,并在抗日少年先锋队的帮助下,进了韶关师范学校,读上了书。 当时的他们,为了节省经费,勤工俭学。那批抗日少年先锋队队员不但成绩优异,而且还不忘向大家宣传抗日救国思想:有的组织歌咏队,演唱爱国歌曲;有的进行戏剧表演,通过各种戏剧激起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思想;有的利用寒暑假,组织宣传队,下乡滋润中国人干枯的心灵;还有的利用壁报形式,对同学们渗透爱国思想......这样的情况持续到1942年,当时南方地下党组织被破坏,负责人廖承志被捕,南方地下党停止活动,曾老人他们也和上级失去了联系。 鉴于这样的情况,他们组织了三勤活动。即“勤学习、勤交友、勤劳动”。上级失去联系了,学生们就自己互相串联;地下党的内部刊物停办了,他们就自己印刷群众地下杂志;没有上级的指令和文件了,他们就自己组织地下读书会......可谓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转眼到了1944年,东江纵队北上英德一带建立边区。这时韶关的各大学校纷纷随着东纵的迁移而迁移。其中,当时校址还在韶关的中山大学、越秀中学等都分别建立了“中大工作队”、“前线工作队”等队伍,名义上是宣传队,实际上是开进前线抗击日寇。 到1945年,经过八年抗战,小日本终于投降,各个同盟国终于取得了正义的胜利。这时王震部和东纵一支北伐军会师于江西,当获悉寇皇颁布投降诏书后,王震回师受降。这时的东纵,已经发展为有7个支队,10万雄兵的大部队了。而曾伯当年就在西北支队战斗,并任连指导员。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立刻扯下所谓“统一战线”的画皮,派遣“王牌军”新一军疯狂围剿东江纵队。其中南山支队由于来不及回撤,孤立无援,损失惨重。而老人所在的西山支队被困瑶山,三日三夜没有东西吃,山上的野草刮得战士们的脚又青又肿,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地处粤北的瑶山可谓是“胡天八月即飞雪”,当地下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可怜当时的部队都还是单衣,非战斗性减员非常严重。为了御寒,爱兵如子而有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的支队队长把身上唯一值钱的金戒指向瑶民们换来了充饥的玉米和御寒的生姜。有粮食的部队士气大振,一举杀出重围。

老人曾动情地做诗一首:七律.疯狂雨暴瑶岭东疯狂雨暴瑶岭东,溪深涧险炮声隆。正是艰难深秋夜,饥肠辘辘粮已空。哪怕山穷水尽日,一片丹心映天红。小鬼女兵齐奋战,奋勇杀出重围中。 这是多么乐观的精神呵,作者用唯物主义辨证手法,相信东纵终能杀出重围。即使山穷水尽,大不了就把一片丹心献给党!杀出重围后,为避免再次被包围,西北支队决定化整为零,而曾老人就以私人医师的头衔为掩护,在香港负责情报工作,主要负责情报的传递和敌人内部的策反。因为经费有限,曾老人在香港一个月只有十五港币的津贴,而当时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香港的物价却在不断飞涨。为了节省津贴,老人经常不得不用糖水和着白饭吃。当年的战士们,是多么艰苦;当代的年轻人,是多么幸福! 让我们追忆往昔——为了一甲子前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