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的抗战胜利纪念碑 - 窗外的海风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0:26:33
残缺的抗战胜利纪念碑 [原创 2010-07-07 14:18:12]    字号:大 中 小  

“山海重光”——残缺的抗战胜利纪念碑

青岛栈桥东侧,老市政府前的青岛路最南端,笔直的石砌海岸有一处半圆形突出,现在是一个普通的花坛。每天熙熙攘攘的游客从此经过,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埋藏着一段历史沧桑。

100年前,德国殖民者在此建了一座东洋舰队司令棣利士的铜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取了青岛,战后国民政府几经周折,从日本手中收回青岛,拆除了德国殖民者铜像,在此建立了一座“接收青岛纪念碑”。抗日战争爆发,日寇占领青岛,摧毁了这座纪念碑。

抗战胜利后,青岛市政府在此建立了一座抗战胜利纪念碑,由当时的青岛市长李先良题词 “山海重光”四个字,左侧刻有“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五日”字样。

此碑于1949后遭新政府砸碎,仅剩下密密麻麻刻满抗战烈士姓名的花岗岩基座。

文革开始后,因为刻有大量“不应该有的”国军抗战烈士姓名,碑座也被红卫兵彻底砸烂,夷为平地。

1967年“1.22造反派夺权”后,新成立的“青岛市革命委员会”为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忠诚,大兴土木,在此建一座全国最大的毛主席石雕像。花岗岩整体石料采自浮山,就是当年天安门纪念碑的采石场,巨石计划经海路搬运至此,海岸已经修建好了临时码头,却不知为何突然停工,半途而废。

如今,这里还只是一个花坛。

60年后人们想起了一个问题,那座被砸断的抗战胜利纪念碑哪去了呢?

老青岛人偶然在新建的青岛市博物馆草丛中发现了半截碑体,正是抗战胜利纪念碑的下半截“重光”,“山海”在哪里?人们在网络上发起了搜寻纪念碑上半截的行动。

 


可怜的“抗战胜利纪念碑”残体,竟然沦落到被抛弃在日寇汉奸石碑之后,默默藏在青岛博物馆院里墙角草丛中。

横躺在地的“东亚建设之础”是当年盘踞青岛罪恶累累的日寇中将板垣征四郎书写的,斜立的是大汉奸郑孝胥写的歌功颂德词碑。
谁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因为题词者是当年国民政府市长李先亮?

气愤的市民质问博物馆人员,答曰:“不知情......。”

...............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真相本不该因意识形态而刻意隐藏甚至恶意篡改,当年浴血奋战在正面战场的抗日英烈们,是烈士,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不是“历史反革命”。但是,什么时候,他们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网络资料】 

李先良(1904年),吴县人。曾就学于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后毕业于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1945任青岛市长。 青岛解放前夕去台湾,赴美国进修,在纽约州立大学公共行政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57年受聘为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教授 ,晚年移民加拿大。

  抗日战争时期,李先良以青岛市政府秘书长身份代行市长职权。李先良市长在崂山抗日期间,虽处境特别险恶,敌人几次威逼利诱,封官许愿,继而疯狂扫荡,不断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他始终保持民族气节,不屈不挠,坚持抗战,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

1945年8月,日寇投降,李先亮为青岛抗战胜利纪念碑书写了“山河重光”四个大字。